妻在上:重生侯府要翻身

第一五一章跟踪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刘权家的垂眸之际,嘴角微抽,亏得大姑娘是跟王妃一伙的,不然,还真是够王爷为难的呢。

    “好了,起来吧,这些事儿,父王会跟你母妃看着办的,白日里,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夏侯靳的声音很柔和,这会儿到像是个正正经经的慈父。

    夏侯冰雁点了点头,“女儿今日还要去学堂,只是母妃这——”

    “大姑娘放心去吧,奴婢们一直在王妃跟前伺候着,贾太医和曹娘子也都在,不碍的。”

    刘权家的上前揽了夏侯冰雁笑着安抚着,又给宝络递了个眼色,让她伺候着大姑娘回去。

    夏侯冰雁这一路都是愁眉不展的,宝络小心的劝了两句,未见起效,也便闭了嘴。

    等到回了院子,齐嬷嬷自然是起来了,到是难得的迎在大门口给夏侯冰雁请了安,虽然没问一句上房的情形,可是从夏侯冰雁一言一行,只当是事儿成了。

    夏侯靳今天推了外面的一应事务,留在了倚梅院,看着贾太医和曹娘子又是诊脉,又是熬药的,时不时的要是王妃再折腾一两下,就会摔桌子,踹椅子的,以至于倚梅院的小丫头一个个如临大敌,恨不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付手上的差事儿,只怕一个不小心就着了王爷的眼儿,指不定一鞭子发配到哪个穷乡僻壤去呢。

    曹柱是隔了两柱香的时候,才去给朱耀臣回的话,脸色堪忧道:“朱大爷,咱们王妃这会儿时而折腾,时而不折腾的,贾太医和小子的娘都在王妃的院子里候着呢,王爷实在是没有功夫来招呼朱大爷,小的斗胆,多有怠慢,朱大爷还是先回府吧。”

    “你们王妃这到底是——”朱耀臣听着曹柱的意思,怎么像是这肚子要发作了似的。

    可是一瞧这面色,又都不是这个意思啊。

    曹柱摇了摇头,嘴上一叹,“朱大爷,这是府里内院的事儿,小的,小的真不知道啊。”

    这内院之事儿,不是正常发作,里面可联想的空间就多了,朱耀臣也不是傻子,这一句话,自己想去,什么也别问了,“行了,你回去吧,我先回府了,要是你们王妃安稳了,打发个人送个消息去。”

    曹柱点了点头,道了句谢,又看着马车调了头,这才小心的转回了府里,这话是他娘刚才出来让他这么说的,具体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

    朱耀臣是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自己媳妇,毕竟是月子里,怕有个好歹,不过朱耀臣回府之后就与自己的母亲商量了,靳王府自然不会宣扬的到处都是,只是多一个人自然是多一分力量。

    母子两商议出来的结果,便是这事儿,还得朱耀臣去办,直接去敬国公府,去见白氏。

    虽说是敬国公府三房的事儿,可是三房跟二房一向交好,再加上她们这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好,这个时候,想来女儿家都是希望母亲在跟前的,只是靳王那脾气,又哪里是个好说话的,不过要是顾氏假装不知道,只说过府去探望自己的女儿,也不是不可,毕竟靳王妃的身子越来越大,又快临近月里了,这个时候多走两趟,任谁也说不出别的。

    朱耀臣哪里敢耽误,转身又叫了小厮去备马,这回也不坐车了,拿着马鞭,翻身上了马,直奔敬国公府。

    白氏只当是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有什么事儿,忙不喋的就让人把朱耀臣请了进来,还没等发问,朱耀臣就急着把这事儿说了,还加了一句,“天还没亮,府门还没开,想来是折腾的有些时候了。”

    白氏脸色一白,若不是忍不住,怎么可能那个时辰去别人家叫门。

    “耀臣,你先回去,这事儿,别跟槿颜那丫头提,她在月子里,担不得心,我去三房,我去跟你三婶婶提一提,你先回去,槿颜那孩子要是问曹娘子,你就说,就说她外祖母昨天晚上有些头痛,请了过去,对,就像我这么说。”

    白氏觉得这个理由能说的过去,原本人就是萧氏送过去的,这会儿这个理由,再合适不过了。

    朱耀臣点了点头,告了辞,只让白氏不必操心殷槿颜的事儿,又略提了两句自己的儿子,脸上到是笑意多了许多。

    白氏打发了婆子送朱耀臣出府,自己直接扶着丫头的手就去了三房顾氏的院子。

    彼时,顾氏送走了殷敞山,正在屋子里做着虎头鞋,都说孩子要穿外家的虎头鞋,虎头帽才会好,顾氏平时到是少做针线了,不过这样事儿,她却不想假手于人。

    她就这么一个女儿,也不知道能当几次姥娘,如果可以,她到是想次次都由她来亲手缝制,看着那些外孙一个个健康的长大。

    有些事儿,真是不敢想,越以临近月份了,心里就越紧张,昨天晚上,她竟然做了个梦,梦到殷夕颜生产的时候,血流不尽,止也止不住,就像靳王的前三任王妃一般,她是真有点吓着了,半夜醒了就睡不着,手脚冰凉。

    “三弟妹,你在吗?”

    白氏匆忙而来,也不用小丫头禀报,自己在院子里就问了起来。

    顾氏手上的针正慢条斯理的走着线,听到白氏的声音到忍不住笑了起来,与身边的余嬷嬷打趣道:“我怎么觉得咱们府里这位二夫人,脾气越来越急了,哪里还有半点大家闺秀温柔贤淑的气质。”

    余嬷嬷瞧着顾氏心情不错,笑道:“奴婢瞧着,二夫人自打嫁了二老爷,只怕,这脾气,都是被宠出来的。”

    扑哧。

    白氏也乐了,若是小丫头在她跟前说这话,怕是一顿板子饶不了,可是余嬷嬷说来,就像是主仆间的闲话一般,出了你嘴,进了我耳,谁也不会再多传一个字。

    “二嫂,怎么风风火火的。”

    顾氏已经把针线放回了笸篓里,起身迎到了门口,到是与打帘子的白氏碰了个正着。

    白氏也不敢把这话大肆的说出来,只怕顾氏一时多想,受不住。

    抬手把自己身边的丫头撵了出去。

    余嬷嬷人老成精,这会儿一看,笑着找了借口,把屋子里的小丫头也一并都带了出去。

    顾氏轻声问道:“二嫂,可是有什么急事儿?”

    这般的脸色,这般的作派,怕是什么不好说的事儿吧?

    顾氏是一点也没往自己身上想,更没往自己女儿身上想,若是殷夕颜,必然会打发人给她送信,哪里能把信送到白氏那去。

    她只当是殷槿颜打发人回来说了什么,刚刚听说,永定伯府来人了,不过殷槿颜打发人来也不会说什么不好的事儿吧,毕竟才生了儿子,还在月子里,大人孩子都平安,能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头胎得子,永定伯府跟平凉侯府自来交情就好,没有道理这个时候给儿媳妇添堵。

    白氏点了点头,拉着顾氏坐到了榻上,也不啰嗦,不过还是尽量把声音入的轻一些,柔一些,至少听起来,打击的力度不是那么强,“三弟妹,我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别急。”

    扑哧。

    顾氏被白氏的样子逗笑了,“好,二嫂,你说,我不急。”

    顾氏心里想着,白氏这是闹的哪一出啊,不会是大房又出了什么妖娥子了吧。

    不过大房现在也是够能折腾的了,听说外面的市井之间都传着大房两口子不仁义,枉为长兄的事儿了,这些话,虽然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不过白氏跟她到是意见一致,反正对自己没什么坏处,不过若是有人故意抹黑敬远侯府——

    不过看着家里男人一个个稳若泰山的样子,又觉得这样的可能微乎其微,不然,从老太爷往下,除了大房两口子,还真没见谁着急起来。

    外面的事儿,女人都是看着男人的脸色来行事儿的。

    白氏和顾氏瞧着自家男人在这上面不疼不痒的,索性就任它去吧。

    白氏这会儿瞧着顾氏还有闲心笑,实在是觉得到嘴的话都夹了苦药汤子的味道,“三弟妹,我陪你去趟靳王府吧。”

    “啊?”几乎是一瞬间,刚刚还笑意扑脸的人,这会儿一下子就变有惨白,有些事儿,一但有了阴影,很容易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就被想起来,比如昨天晚上那个梦,比如之前三任靳王妃都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白氏就知道这话怎么说,顾氏都得是这样的表情,这会儿连忙先安抚道:“三弟妹,你别急,你听我说,我也是听说,具体的不知道,应该是没什么大事儿,这会儿靳王还在府——”

    “靳王在府?”顾氏蹭的一下就从榻上站了起来,不是大事儿,靳王能在府,这样的话说出来,谁信啊?

    她跟殷敞山算的上恩爱吧,可是小病小痛,或是头疼发热的,怎么从来没见过殷敞山为了她请过假,不去当差呢?

    靳王可是比自家男人忙的多了,那是王爷,是亲王级的,手头上有军队,底下还统总着兵部,最近又成了皇上的亲信,动不动就跟皇上促膝长谈的,这样的人,能因为小病小灾的闲着在家呆着?

    这不是玩笑吗?

    “二嫂,不行,我得去靳王府。”顾氏也不问白氏是怎么了,到底谁送的消息,具体情况如何。

    她这会儿忆经问不出来了,脑子里只有一个信息,告诉她,得去靳王府,什么话都不如她亲眼所见来的真实又有触感。

    她得去看看自己的女儿去,她不能糊里糊涂的在家里等着,等着从别人嘴里描述出来的样子,那样不行,她的女儿,她再了解不过了,这个时候,连白氏都听说了,殷夕颜却是没派人过来,怕就是不想让她担心吧。

    这个傻孩子,这种时候,她天天本就是担着心,吊着胆的,哪里能不担心,多说一句,少说一句,她都是要担心的,要不是怕派去的人次数多了,惹的靳王厌烦,她是恨不得****都打发个人过去问问的。

    白氏随着顾氏起身的时候,看着她忙乱的没有主心骨的样子,连忙劝慰道:“三弟妹,你别急,让丫头们伺候着先换衣服,换了衣服,我陪你去,你别急,这个时候得稳,咱们家三丫头是个有福气的,从小不就得了大师的提点吗,那孩子是个福气厚的,断然没什么大事儿,依我说,可能是快到月了,这孩子没准就在肚子里折腾一下,咱们都是生过孩子的,这些事称,她们年岁小,不懂,没经验,靳王是个男人,在这上头自然也不懂,如今慌了,不过就是太在意了。”

    白氏这话虽然没有什么说话服力,可是说总比不说好,至少不用看着顾氏像个无头苍蝇似的。

    按着顾氏在榻上又坐了回去,转身招了余嬷嬷并着清畅进了屋子,“伺候你们夫人换这衣服,车马已经备下了,我跟你们夫人去一趟靳王府。”

    刚才屋里的动静,外面多少听到一些,只是这会儿却不是打听的好时候,一个个都闭严了嘴巴,只让手上的动作,快些,再快些,也不过小半盏茶的功夫,就给顾氏换好了衣服,与白氏两个,各带了一个丫头,一种急步快走的往府门外走去。

    洛氏这几日被外头的传闻闹的焦头烂额,连着大老爷回府都跟她发了好几通脾气,骂她不贤,苛待兄弟,又骂她眼光短,只算计那点小利。

    洛氏歪在榻上,揉着生疼的额头,只觉得这满府里没个贴心的人。

    若不是女儿嫁出去了,这个时候,还能安慰她两句,那儿媳妇一个个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来请个安,连句好听的话也不会说,明明长的那张嘴挺好的,可是开口说出来的话,却透着十足的傻劲,要么就带了十足的憨劲,也不知道这性子当初在家是怎么教导出来的。

    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洛氏心里想着,外面这些流言,十有八九,是顾氏和白氏干的。

    这话,她也说到了大老爷面前,换来的,竟然是大老爷打她一巴掌,洛氏觉得委屈极了,那两个就他妈会装好人,背地里一肚子阴私心思,她自从嫁进门,也就过了两年消停日子,后来白氏进门,这门第上就压了她一大头,连着那嫁妆,都足以让院子里的丫头、婆子们讲究个三、五年的。

    这也罢了,一个白氏,她忍了。

    可是偏偏,又来了一个顾氏,都是高门大户人家娇宠着长大的女儿,她就不明白了,这女儿不都说是赔钱货吗?

    平凉侯府和魏国公府不会是脑子让驴踢了吧?怎么舍得把那么多好东西当嫁妆陪送了?

    压箱的银子她不知道有多少,可是那一抬抬的嫁妆摆件,至少也值个三、五万两的银子。

    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大户人家嫁闺女都是有门道的,明面上的,是给别人看的,除了明面上的,多少都会给点私底下的,这些,可能不会上嫁妆册子,多半是现银,拿来当零花用的。

    她出嫁那会儿,也有点银子,只不过,才几百两。

    她其实挺好奇白氏和顾氏拿的这笔压箱银子到底有多少。

    只是这样的话,她是从来不会张嘴去问的,问完了,也不过是让自己生气罢了。

    所以,她不及的,那就把好的都给她的女儿。

    这一辈子,她最大的遗憾,便是嫁进高门,没有一样像样的嫁妆,为她撑脸面。

    所以,她女儿出嫁,只要是能叫的上来的,必然要用最好的。

    洛氏听着身边的婆子低语着,说是二夫人和三夫人相携着匆匆出了府,不知道去干吗了,眼底划过一道光,几乎没加思索的就吩咐婆子派人跟着,没准,这两人就是出去放再一拨谣言的,别让她抓住,千万别让她抓住,不然,有她们的日子好过。

    她就舍了这张脸皮不要了,也要到老太爷面前去说说理,把这话讲清楚喽。

    顾氏和白氏一路坐着巴车往靳王府赶,哪里知道自己马车后面还坠了个小尾巴。

    话说,这被派出来的小丫头也是够倒霉的。

    本来追出来的就晚,等到看到车影的时候,她再去叫个轿子什么的就来不及了,只能这般急跑着跟着,偏偏,那车马就跟有多大的事儿似的,若不是在城里,估计都要狂奔起来。

    就是现在这般,穿街走巷,要不是她跑的快,也跟不上啊。

    小丫头在院子里是出了句的腿快,这会儿才知道,嬷嬷怎么就找上了她头上,还好商用商用的给了她五百钱,说是赏钱。

    这五百钱,可真是不好赚啊。

    小丫头一边心里腹诽着,一边在五月天的太阳下擦着额头上不断涌出来的汗渍。

    有的路人路过,还忍不住侧目笑笑,或是非议一句下人不易啊。

    顾氏和白氏来之前从来没想过要下帖子,也是当时的情况紧急,根本没有这样的心思,这会儿到了靳王府门口,这般闯进去,却是不妥的,耐着性子让清畅下了车,去了门口中让小厮给传话。

    守门的小厮自然认识敬国公府的马车,那是王妃娘家的马车,说不定那车里坐着的人,还是王妃的亲娘呢,所以,腿脚跑的快的,已经往内院跑去,另外机灵的,已经在大门里下了栓,叫了人,从两侧把大门拉开,让着敬国公府的马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