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头,这管用吗?大夫怎么还不来?再这样下去,人就不行了!”虽然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韩氏也很着急。
“娘,这个法子降温很好,大娘,婶子,就麻烦你们给她全身都用酒擦洗,我也去告诉张大伯一声,估计东屋的那个人也是这样高烧。”秦澜心将手里的麻布递给韩氏,转身就走出了屋子,将秦澜兵喊了出来,给他说了降温的方法。
经过众人用酒给这两个人一遍遍地擦身子,总算是如秦澜心说的那样,整个身子都不像原来那么烫了,而这时秦澜悦和张水儿也请来了大夫。
大夫先去东屋给那男子看了病,等到西屋这边给那女子穿戴好衣服,他才进来瞧病,两个人都是风寒虚弱之症,针灸之后又给开了药。
秦澜心想着这两个人大冬天穿这么单薄,也不知道遭遇了什么事情,估计是饥寒交迫又得了风寒,这才昏倒在她家门前。
付了大夫诊金,让秦澜悦和张水儿拿着药方跟着大夫去药铺抓药,秦澜心去厨房给两个人熬些稀粥喝。
“澜心妹妹,我帮你吧!”张苗儿走到厨房帮秦澜心烧火,谁都没想到除夕这天还能遇上这样的事情。
“苗儿姐姐,没事,我自己可以,今天是除夕,你家估计也挺忙的,那两个人吃了药应该就能好一些,你先回家忙吧。”秦澜心有些歉意地看着张苗儿说道。
“没事,我家也没什么要准备的,倒是这两个人要怎么办?看他们的样子今天就是醒过来也走不动了,还真是挺可怜的。”张苗儿想着也就是秦澜心心善,敢大除夕的就把人往自家抬,万一这人要是死在秦家,可不是要晦气一整年。
“是呀,是挺可怜的。等他们醒过来再说吧,反正这人都救下来了。”秦澜心笑笑没有多说。
见死不救她做不到,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有落难的一天呢,将心比心,她觉得自己做得很对。
粥熬好之后,两个人都醒了,秦澜心先让他们都先喝点粥,然后又去熬了药,等到两个人吃了药,昏昏沉沉睡下,邓氏、余氏两家人才离开。
直到夜幕降临,这两个人才醒过来,而且他们硬是拖着病躯要给秦家一家人磕头,感谢他们的救命大恩。
“二位不要这样客气!”秦澜心扶起了那名女子说道。
她看起来十岁的样子,容貌清秀端正,与那男子是一对夫妻,而且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很快,秦澜心就从两个人的讲述中知道了他们的来历,这女子叫小柔,她丈夫叫阿正,两个人是大魏朝江南汀州人士,小柔父母早亡寄养在自己姑母膝下,与姑母义子阿正是青梅竹马的恋人。
后来小柔姑母做主,两个人在一年前结为夫妻,婚后日子虽不富裕但小两口很知足。
谁知,几个月前,小柔和阿正进镇买东西遇上了镇上一户富商家的少爷,那人看小柔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甚至要抢小柔进府做妾。
那富商少爷家大业大,又与当地的县官狼狈为奸,小柔姑母思量之下,带着他们就从家乡逃了出来。
只是,寒冬之际,身上银两又不多,小柔姑母的年纪又大,没多久老人家就病倒故去了,而这时得知小柔和阿正逃跑的富商少爷并没有就此罢休,依然派人在找他们的下落。
于是,他们就从汀州跑到了几百里外的福江口,身上的银两也全部花完了,厚衣服也当了买东西吃,最后体力不支病倒在秦家门外。
如果不是秦家好心相救,现在他们恐怕就是一对黄泉路上的鬼夫妻,因此他们万分感激秦家的救命之恩。
听完这对苦命鸳鸯的身世,秦家人也都很同情他们,见他们说完话身子虚弱的要昏过去,就赶紧让秦澜兵扶着阿正,秦澜悦扶着小柔,去东屋、西屋躺着。
等到两个人离开之后,秦向争、韩氏和秦澜心就开始商量怎么安置他们的问题,秦家是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让两个人离开的。
“大丫头,现下他们夫妻无家可归,又身染重病,咱不能在这个时候做不仁义的事情,虽说除夕之夜不能留外人,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爹想留他们在咱家过年,你和你娘有什么想法也说说。”
秦向争历来是个秉直的性子,以前无论两兄弟怎么苛待他们一家人,他始终对他们还留着作为一个兄长应该有的疼惜,这是他良心的底限。
韩氏没说话,只是看向秦澜心,大魏朝历来除夕有忌讳,那就是不能留外人在自己家,否则自家来年的福气就会被外人分走。
“我同意爹您的想法,就像您说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不能见死不救,更不能刚救活就撒手不管。再说,我一直坚信人旺才能家旺,家旺方能福旺。爹,娘,待会儿你们分别去问问这对夫妻,他们可愿病好了在咱们食肆里帮忙,如果愿意待会儿我就写下雇佣文书,这样一来,他们也算是咱们家的人了,也不算破了规矩。”秦澜心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大丫头这主意更好!”韩氏起身就笑着去了西屋。
------题外话------
努力就会有回报,加油!
☆、第六十一章想要买房
阿正夫妇一听韩氏和秦向争说要留下他们,而且还愿意让他们在秦家做活儿,两个人都哭出声来。
其实刚才他们夫妇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大魏朝除夕夜不能留外人这是老习俗,秦家让他们现在离开,外人也说不出一句不是来。
可善良的秦家不但收留他们,还雇他们做帮工,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夫妇二人发誓以后定会全心全意地帮秦家。
于是,秦澜心写好雇佣文书,两个人都摁了手印,之后韩氏找出自己和秦向争的冬衣分别给了小柔和阿正。
秦家人吃完团圆饭就坐在厅里新年守夜压岁,而阿正夫妇则终于安心地沉入梦想。
守到子时,秦向争就带着两个儿子拿着从内渔巷买来的爆竹,然后打开秦家小院的院门,在门两旁分别点了三根爆竹,俗称“开门竹”,同时也寓意把霉神震出家门,让它不敢进来。
很快,四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就铺天盖地地响了起来,倒是让坐在屋中的秦澜心想起一首诗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惜,这大魏朝没有驱邪避瘟的屠苏酒,大过年的也没有吃饺子的习俗,就是拜年也只是在自家院中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磕头跪拜,这样的大年初一总让秦澜心觉得似乎少点什么。
秦向争、韩氏在院中带着四个孩子跪拜完之后,一家人又聚在厅里说说笑笑起来,等到天微亮,就可以出门访友探邻,互道“新年好”了。
秦澜心正打算带着弟弟妹妹先去邓氏和余氏两家,没想到他们两家的人先过来了,而且孙文成、倪小武、周鱼、贺小兴、李宝、巷子、杨帆这几个学生也早早过来给她这位先生郑重地磕头拜礼。
秦澜兵、秦澜悦和秦澜瑞也跪下给秦澜心磕了敬师礼,秦澜心是他们的姐姐,但同时也是他们的先生,先生如父母,这敬师礼绝不能少。
作为先生,秦澜心也为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压岁的红包,然后还留下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都是走亲访友的最佳时间,而正月初五、初六祭财神,之后商家便可以开铺迎客了。
秦澜心选择正月初六这天百味食肆重新开张,而此时阿正夫妇的病也已经痊愈,虽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一些轻活儿能帮着做了。
家里突然多出两个人,别的都好说,就是住起来不太方便,阿正和小柔毕竟是夫妻,秦澜心想着也不能让他们一直分开住,而且秦家在外渔巷的院子的确是小了点,她想扩大生意都没有办法。
所以初八这天晚上,秦澜心对韩氏和秦向争说起了要买房置地的事情,自然这房是要在别的地方买。
“大丫头,你是不是打算搬出外渔巷?”百味食肆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好,银子也越赚越多,想着要离开外渔巷,韩氏心有不舍。
“娘舍不得这里?”秦澜心笑了,她能猜出韩氏的想法,大概是因为刚和邓氏、余氏她们相处熟了,要是搬离这里,她的确一时无法适应。
韩氏点点头,外人都说外渔巷腥臭贫贱,可她在这里住了近一年,虽然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大多时候她还是觉得很安心、很快乐的,她很喜欢和邓氏、余氏做邻居的感觉。
“娘放心,这外渔巷您想住到什么时候都可以,这是咱们在外渔巷的家,我自然不会搬走。只是,这个地方实在太小了,几个泡菜坛子就把院子占去了一大半,再说等以后两个弟弟长大娶妻生子,这么个小地方也让您孙子耍都耍不开呀。”秦澜心打趣地说道。
“你这丫头,也不害臊,就知道拿娘寻开心,呵呵呵!”一听秦澜心说起秦澜兵、秦澜瑞日后娶妻生子的事情,韩氏不禁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还是大丫头想得长远,突然她就释怀了。
秦向争听后也乐了,想着自己以后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在这么个小院子里跑来跑去,他这个做祖父和外公的人就觉得憋屈,不行,一定要买个大房子才行。
决定买房子的第二天,秦澜心和秦向争就去内渔巷找了一个信誉最好的掮客,让他带着去看了内渔巷的几间房子,但秦澜心都不满意。
“秦姑娘,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房子?这看过的几家房子都挺大的。”老掮客林德摸不准秦澜心的“脉”,不是说要找一个大房子吗?他带着秦家父女看得房子可都不小。
“林老伯,您带我和我爹看得这些房子确实都挺大的,只是房间屋舍都太多了,我想找的是院子比较宽大的地方,比咱们看过的那些房子的院子都要大才行。”秦澜心带些歉意地解释道。
“哎呦,秦姑娘,秦掌柜,像这样的院子,内渔巷可是没有的。”谁家买房子不是房间越多越好,秦家这小娘子倒是个异类,还好,林德在福江口做掮客有几十年了,他还真知道一个这样的地方,而且离外渔巷还不远。
于是,林德带着秦澜心、秦向争雇了一辆马车来到了距离外渔巷两里地的地方。
林德带他们看得是一个面朝码头,背靠高山,右邻福江,左接几百亩荒地的小废庄子,庄子里荒草丛生,房屋破败,而且这么个地方周围荒无人烟,初进来还挺瘆人的。
这还是个两进的庄子,并且后院的院子更是大得惊人,起码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秦澜心和秦向争看后都有些惊住了。
“林老伯,这庄子后院以前是干什么的?怎么这么大?”她是想找个大点儿的院子,可这也太大了。
“不瞒姑娘,这庄子以前是个地主老财的,庄子附近的五六百亩地还有这后头的两座高山以及山中的腹地都是他家的。夏收秋收的时候,这庄子就是地主老财用来晾晒稻麦和储存粮食蔬菜的地方,所以这后院的院子才盖那么大。只是,我劝姑娘还是不要买这个地方为好。”
作为一个信誉良好的掮客,手里有人家需要的房源,林德自然会带人来看一看,可他也不想赚昧良心的银子,这庄子,邪门呀!
“林老伯,这话如何说?”秦澜心疑惑了,这地方她觉得挺好的,难道是价格特别贵?
------题外话------
现实太骨感,房子买不起呀,买不起!~(≈ap;gt_≈ap;lt)~
☆、第六十二章散财之地
林德长叹一声说道:“秦姑娘,秦掌柜,这庄子要说价格那是一点儿也不算贵,也就二三百两银子,对于两位来说买下也是绰绰有余。可这是个散财之地,要不然也不会十多年都卖不出去。”
“散财之地?”风水卦象秦澜心以前不怎么信,可自从魂穿异世之后,有些东西也不由得人不信了。
“没错!这庄子前前后后算起来转了不少人的手,最后的主人就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地主老财,他买下这个庄子没两年,万贯家财就快败光了。”
林德又告诉秦家父女,后来那位地主老财专门去请了一位风水大师,结果大师说这个地方是个散财之地,不宜居住。
而且地主老财仔细打听寻问之下,发现庄子前几任的主人也和他的遭遇相似,后悔焦急之下就打算把这个庄子脱手,可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不是风水宝地,就没有人愿意出钱买。
最后,地主老财没办法,就以二千两的低价转手卖给了官府,要知道当初买庄子、田地和山头可是花了地主老财三四千两的银子。
而这些年历经几任知县,价格一降再降,只要探听到这个地方是散财的不祥之地,原本想贪便宜买的人也都罢手了。
“林老伯,那照你这样说,庄子外边这几百亩荒地原本是良田,后边两座高山也都没卖出去吗?”秦澜心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