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盛世慈光(重生)_分节阅读_361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王之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满脸疑惑,到底没明白过来,腰眼就被后头的书童下死力戳了两下。见他还没明白,那书童便拧了他的腰间软肉一把,险些把他拧跳。

    沐蕴歌用极大的毅力平复狂跳的心脏,才用激动惊喜带着一丝虚脱的声音道:“先生的意思,是武将可以建一个武祠,文人也……也可以修建一个文庙,得享国祭……是这个意思吗?”

    王之宏才明白过来,倒抽一口凉气,结果刚好又被拧了腰,便岔了气……咳嗽是忍不了的,便爆发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

    “我可没说。”沐慈慢慢摇头,闲闲否认。

    众人悬心,沐蕴歌满脸急切:“恳请先生明示!”

    沐慈淡定道:“我是粗人,吟不了诗做不出对,便不能以文人自居。我对兵事略有涉猎,勉强算半个武人。所谓‘文不涉武,武不干政’,我只问武祠,文人建不建文庙是文人的事,何必问我?”

    沐慈这意思是他不会管,也管不着。

    沐蕴歌得到这个算默许的答案,更加激动,与其他几人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越灿烂。

    唯有沐慈依然云淡风轻,在一堆激动的人中显得尤其明显,就是说出后面这句对大幸影响甚大的话来,目中依然深邃又平静。

    他道:“我只想让文武双方都明白一个道理——文臣理政,武将掌兵,文不涉武,武不干政,仅此只得两安;若文臣治国有方,则国家富足,兵强马壮粮草丰沛,是为武将后盾;若武将对敌勇猛,则国家太平,民生安稳盛世繁荣,是为文臣护障。如此,便是两和两利,何愁大幸不能万年?”

    沐蕴歌想着那么美好的前景,笑得畅快:“的确如此,文武倒完全不必如此针锋相对。”

    “就是这样。”沐慈道,他想促成的便是文武合作两利,相信文人有沐蕴歌为代表,推行这种思想会顺利许多。

    沐蕴歌得了准信,便要离开去办这件事,他心里的愉悦也亟待找人分享。

    “等等!”沐慈轻声说。

    在场几人以为楚王改变主意,心脏都要跳出嗓子眼。

    沐慈却是问:“你打算让谁去说?怎么说?”

    沐蕴歌再不藏掖,只道:“我请父王上奏,建议此事。”

    “哦,”沐慈点头,叮嘱道,“兹事体大,一定要先回去和你父王商议。”

    沐蕴歌点头,这会儿他脑子都被文庙占据,想着这么一件对读书人来说是极大荣耀的事,若是做了提议之人,便可名垂千古……

    还需要商议么?

    沐慈又用自己葱白的手指,比画了一下自己的脸,强调:“脸上神色收一收,记住!我不是文人,文庙一事与我无关。”

    沐蕴歌重重点头。

    沐慈坐这么久也累了,斜倚身体撑着脑袋,慵懒对沐蕴歌挥手:“你去吧,让你的小书童留下。”便闭目养神。

    沐蕴歌并不觉得沐慈做出这动作是失礼,只觉得他就该如此高傲睥睨。

    他扭头瞧一瞧一直在身后低着头的“书童”,便知早被人识破,想着反正都是楚王亲友故旧子弟,应无大碍,便很不讲义气地留下了那“小书童”,弯腰行礼告辞,便飞快出了楚王府。

    沐蕴歌是一个人走的。

    王之宏不能走的,因为那“小书童”。而苏岷也看一眼还低着头,露出洁白优美侧脸的“小书童”,便也留下了。

    沐慈慢慢睁开眼睛,不徐不疾道:“总低着头,脖子不僵么?”声音完全听不出喜怒。

    王之宏和苏岷面面相觑,都看着那“小书童”。

    那“小书童”抬头,冲着两人吐一吐粉红小舌,又缩一缩肩膀,对沐慈轻喊一声“表哥!”语声娇软带着一丝无辜求饶,俏皮可爱,竟然是王又伦的次女王廷蕴。

    王之宏便知妹妹假扮男装的身份一早被沐慈识破,所以说一些涉及机密的话,才没有要清河王世子屏退从人。

    王之宏做为兄长,这么些年不知道给妹妹背了多少黑锅,很是自觉地挡在妹妹前面顶雷,红着脸道:“殿下勿怪,舍妹自小跳脱,实在是让您见笑了。”

    沐慈撑着脑袋,姿态闲适慵懒,目光清透却也温和:“怪是不怪,不然也不会让她留着听我们说话了。都是一家人,表哥别喊我殿下,别拘礼。”

    王之宏厚道一笑,点点头。

    沐慈略有兴味地问:“不过,我就奇怪一件事……”

    拖长的尾音,让三人的心小小悬空。

    沐慈身体略微前倾,问:“你们几个大男人,有什么把柄给她抓着了?由得她这场合也跟过来?”

    王之宏和苏岷的脸一起红了。

    王廷蕴倒没拘束,从王之宏背后探出脑袋,娇俏一笑:“我参加诗会了,然后找大哥斗诗,找苏小哥下棋,找世子投壶……”

    这是个聪慧又善解人意的姑娘,并不说输赢等字眼,免得伤人自尊心。

    “哦?”沐慈勾唇一笑,如春风拂面,使蓬荜生辉,朗声道,“我猜想,这些都是他们的弱项?”

    王廷蕴杏目圆睁,很是崇拜点点头:“表哥好聪敏,的确如此。”又略不好意思道,“也是大家心疼我,让着我,不然我才学平平,真的比试,哪里能赢过他们呢?”

    “行了别太谦虚,知道你厉害,能叫这几个人点头和你比,也是本事。”沐慈一针见血。

    王廷蕴又吐吐舌,的确,让这三人答应和她比试的确废了她好一番脑筋。

    可是……表哥怎么好像能料事如神呢?

    而且,表哥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一切掌控在手的样子很酷拽,很厉害。且逗起清河王世子及他哥哥简直跟逗不懂事小孩似的,让他们全部跟着他的想法在转……那样成熟英俊有风度,真的帅极了。

    王廷蕴看着沐慈星星眼,一脸崇拜。

    旁的苏岷看她神色,低下头,目中闪过一丝黯淡。

    沐慈将众人心思尽收眼底,却也分得清王廷蕴只是崇拜偶像,她年纪还小性子又跳脱,还不懂情爱。而苏岷却是情窦初开,只怕看上这小表妹了。

    沐慈对做媒没什么兴趣,且他就这么一个表妹,娇滴滴可爱极了,绝对不愁嫁,还怕没青年才俊上赶着来聘娶么?

    他拍拍还没回魂的乐恕:“把月娘叫来,让她给表妹换套不起眼的衣服, 傍晚时悄悄抱着送回去。再找个面生的与她身量仿佛的小少年换了这套衣服,跟着两位公子出去,然后安排那少年去西山大营,没事别回来。”

    月娘就是月璇,沐慈出宫,月璇也跟着出宫负责处理夜行卫中涉及女眷的事务,兼顾楚王府后宅,可沐慈还没成婚,月璇便没什么后宅事务要处理。

    王之宏和苏岷满目感激,因为沐慈这样安排是最好的,一旦建文庙的事曝光,只怕清河王世子,苏岷和王之宏都不得安宁,必会有人追问真相。而跟着他们三个进门的唯一小厮只怕也不能幸免,到时候若曝光这小书童是王廷蕴女扮男装,对她的闺誉是极大影响。

    再加上沐慈要撇清干系,若有人逼问真相想借此搅出点风雨,可能还有一点危险性。

    趁着天色还没黑,沐慈便道:“留家里一起用个晚膳。我会派人去知会一声苏先生和姨父姨母,以免长辈忧心。”

    王廷蕴率先点头:“好啊,我最爱表哥家的美食了。”

    两个男人只好留下。

    王廷蕴是个热情真诚的小姑娘,说大爱表哥家美食绝不是说场面话,她真的很喜欢沐慈三不五时派人送家里去的各种美味佳肴。数量不多,食材也并不难得,不是山珍海味,只是家常的小菜,但架不住沐慈好吃又擅吃,总有新鲜美味的烹饪方法,叫人吃得食指大动,开心舒心。

    她都胖了好几斤。

    送美食是亲戚之间正常互动,沐慈送的食物价值不高,御史都不能指他贿赂臣工;他一有美食就想到姨父姨母,有心意,有孝心,被人赞美;再就是极大缓解了王又伦家中经济压力,天京城市化程度很高,百万人口都没有田地,粮油米面,肉类蔬菜都是靠周边运过来,比较贵。送银子都不如送饭菜,还能保证全家人的营养所需。

    最近王又伦一家吃得那叫一个脸色红润,身体健康啊,让同僚都羡慕嫉妒恨。

    也不知是羡慕王又伦白捡了个王爷做外甥(楚王生母谢宸妃都被谢家除籍出宗的,并不能算正经亲戚),还是嫉妒他有口福,或者两样都恨。

    第259章 潜规则

    沐慈是楚王,大幸唯一有实际封地的藩王,住在美轮美奂犹如宫殿的楚王府里,用餐的气度肯定不一般。

    公认的潜规则应该是——无数美貌侍者,流水般捧出山珍海味,餐餐都得有满汉全席的架势,而每样楚王只吃那么一口,甚至碰都不碰,看一眼就倒掉了。

    可事实上,沐慈并非如此。

    他的餐桌是个超大圆桌,饭菜已经摆上,分餐制,每人面前的食物不多,有新鲜肉食,有时令菜蔬,荤素搭配,并没有山珍海味来凸显身份,也没有庞大数量显出奢侈。

    普通又家常气息十足。

    大家分别落座,刚开始都有些拘束,但沐慈行动随意,桌面上也没太森严的规矩,并不讲究“食不言”“杯箸不碰”的用膳礼仪,相对更让人放松。

    食材新鲜,炒制得漂亮,味道也鲜美,众人看沐慈动筷,也跟着吃,慢慢都吃得津津有味。

    王廷蕴生性活泼,吃饭也不闲着,眼睛滴溜溜看乐恕。见他坐沐慈身边一块儿吃有点奇怪,还以为他是大家公子,与沐慈交好。后来见他给沐慈布菜,温言伺候,才知他是侍者。这般人才,做什么都赏心悦目,王廷蕴看着看着,觉得他和沐慈两人之间……有点不同寻常的氛围,乐恕那眼神啊……

    王廷蕴便指着乐恕打趣:“你若是个姑娘,叫我表哥娶了你,必是世上第一贤惠的嫂子。”

    王之宏拧眉,小声训:“女儿家的,少把嫁娶挂在嘴边,也不要拿人玩笑。”

    王廷蕴吐吐舌,道:“我知错了。”

    乐恕也喜欢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并没生气,又因那声‘嫂子’莫名觉得心头一动,笑意温柔。

    沐慈慢条斯理吃掉口中食物,才道:“阿恕是我高薪聘请的侍郎兼秘书官,不要拿他玩笑。”

    沐慈说话声调不高,也不严厉,可莫名饱含威势,让人不敢轻易造次。

    王廷蕴吐吐舌,又轻声对乐恕道一句:“抱歉!”便埋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