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有名声可以搏一搏了。
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自然是户部和吏部的职位,工部的职位也不错。仁郡王的两个嫡都入了仕,目前只是在都察院挂了个都察御史的空衔,正七品,官职不高,又是清水衙门,二人都想乘此时机调到比较好的位置上去,这便求到了大伯跟前。
楚王爷一口应承下来,“你二人这两年学识长进了不少,考绩也多次评为优,的确是应当升职了。”
仁郡王爷满面喜气,又怕大哥没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干脆点明道“原本连续三年考绩为优,就能升职,只是你两个侄儿想换到好一些的部门去,户部不知这次”
直接就是要去户部,这么缺银么楚王妃不由得在心底里嗤笑,又怕王爷答应下来,她娘家侄求的也是户部的差事。
楚王爷沉吟了一下,方道“户部恐怕是难了一点,便是进去,也顶多是平调,若是愿意去工部,升任个从五品的员外郎,也是可以的。”
君玮之和君皓之兄弟俩一听,觉得工部也不错,若是接管个什么工程,那些材料买卖,从可以截流不少,况且这也已经是惯例,不会有人去查,只要别贪修河堤水务工程的银就成了。
仁郡王见儿不反对,便笑道“那就有劳大哥操心了。”
楚太妃笑道“一家人说什么有劳不有劳的,你大哥能照拂你们的地方,自然会照拂。”
楚王妃立即跟进,“正是呢,家的亲戚,能照拂的,也得请王爷照拂一下,在朝廷里时时处处有人接应着,才好施展手脚。”
楚太妃瞟了长媳一眼,岔开话题道“不等逸之他们了,咱们先用膳。”却还是吩咐了人去二门处问一问。
不多时,娇杏便到小厅来禀报道“二少爷和二少夫人已经回府了,还请了智能大师来,现在正在沧海楼,听说是二少夫人求了一颗医圣孙明珉亲手制的药丸,说是极有效用的。”
楚太妃闻言大喜,“真的是医圣亲手制的么”
说完连晚膳也没心思用了,大伙儿都草草用过膳,陪着楚太妃去了沧海阁。
话说当时君逸之和俞筱晚得了那枚药丸后,并没急着回府,而是去了潭柘寺,请智能大师辨认一下,这药丸是否能解百毒。智能潜心医术,于医药方面的见识比他二人都高得多,却仍是极为谨慎地从药丸上轻轻刮了一点粉沫下来,用一只小兔做了试验,确认是解毒丸后,三人立即返回王府。
君琰之“病”了这么多年,身体已经十分孱弱,而且内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智能也不敢一下就将药丸给他全数服下,而是化在温水里,先让他喝下一半,在用内力为其输导至七经八脉之,化去部分毒性之后,再将那半碗药水喝下,再用内力输导。
楚太妃等人来到沧海楼时,智能大师正要最后关头,君逸之和俞筱晚守在外面,已经草草用过了晚膳,正焦急地等待。
因为君琰之的毒,一直是当病在治的,君逸之避重就轻地说明了一下药丸的作用,然后说明智能大师在为大哥针灸,不得进去打搅。
楚太妃连连点头道“我们就在这里等。”又看向俞筱晚,笑得亲切和蔼,“晚儿,这回你可立了大功了,回头我让你母妃好好地犒赏你。”
被点到名的楚王妃一怔,仁郡王妃素来看不惯这位大嫂,立时笑道“可不是么,晚儿你可是救了你婆婆最宝贝的儿,她自然会厚赏你一番。我说得对不对,大嫂”
俞筱晚正要谦虚地推辞,背后被君逸之轻轻捅了一下,便垂头装娇羞。君逸之笑嘻嘻地道“孩儿相信母妃自然会厚赏晚儿的,只是别的物件都无所谓,只要母妃记得将那支赤金凤凰滴翠簪赏给晚儿就成了。”
赤金凤凰滴翠簪,是赤金托底,翡翠为身的凤凰簪,凤咀还衔了一串南珠和翡翠珠相错的珠串,戴在头上流光溢彩,华美非常。当时是楚王妃得了两块天然带凤凰纹的翡翠,便请内造司最好的工匠雕琢了两只簪,说是要赏给两位儿媳妇的,可是那天俞筱晚敬茶的时候,楚王妃却没将这只簪送给晚儿。君逸之明白,母妃肯定打算留着赏别人的,指不定在琢磨用谁将晚儿的身份给替换下去,因此才趁着今日的时机,帮妻讨要。
楚王妃心下大为不满,暗瞪了儿一眼,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她只有勉强笑了笑,“若是琰之的病真能治好,自然要厚赏。”
不多时,智能大师收了功,给君琰之把了脉后,微笑道“恭喜檀樾。
君琰之浑身是汗,体力透支,只虚弱地笑了笑,算是道谢。
在外间等着的众人听到智能说“世的病已经痊愈,日后只须慢慢调养”的时候,楚王妃情不自禁地双手合什,朝天空默默诵咒,感谢各路神明的保佑。
秦氏取笑她道“大嫂还有一个人要感谢呢,若不是晚儿求来了这颗药丸,哪里能好得这般快”
仁郡王父到底见识广博得多,心都觉得万分奇怪,治病也有一颗药丸就解决的吗怎么听起来这么象毒只是他们见楚王一家都一副理所当然的样,也就聪明地没有发问。
仁郡王一家在得知君琰之确认无碍之后,便告辞回府了。楚太妃和王爷王妃待君琰之沐浴更衣,服了药后,进去慰问了一番,才各自离去。
楚王爷和王妃的心情难得的好,两人一同回了正房,恩爱过后,楚王爷困困地想睡了,楚王妃却还记得大嫂的请托,推了推王爷,小声道“王爷,宛政也在工部呆了三年了,应当要换个地方了。”
楚王爷睁开眼睛,“哦”了一声,“哪些官员能升能迁,吏部都会拟了详单上来的”
“可是最后还不是摄政王和你们四位辅政大臣说了算”楚王妃不依不饶的,“玮之和皓之一下从正七品升到从五品,宛政怎么也要升个两级吧,换到户部做个”
楚王爷勉强撑着精神答道“宛政已经是正五品了,从五品升上去最是艰难,还想一下升两级,这怎么可能再说户部没有正四品的职务,再往上就是正三品的侍郎了。”
楚王妃倒不知还有这一说,只记得大嫂是想让侄儿进户部,便缠着要户部的职位,说是平调也可以。楚王爷给吵得睡不了觉,只好实话实说,“玮之和皓之的职位,我也是同老祖宗和晋王爷商量过的,宛政的考绩不如他俩,怎么能去这么重要的部门”
楚王妃当即不满地嗔道“王爷真是偏心,你的侄儿是侄儿,我的侄儿就不是了么”
楚王爷跟她说不清,干脆闭上眼睛装睡,楚王妃抱着王爷的胳膊晃了半晌,王爷却闭着眼睛打起了呼噜,楚王妃也只好放弃了。不过心却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娘家侄女,嫁到王府来,她在这王府,真是势单力孤。
次日一早,君逸之和俞筱晚就去看望大哥,俞筱晚替君琰之扶了脉,再次确认毒素已经清除了。君逸之总算是长长舒了口气,一面恭喜大哥,一面跟晚儿道“晚儿,咱们得去猫儿胡同,好好地谢一谢蒋大娘呢。”
君琰之也笑道“且等两日,我也要去。”他现在还不能久坐,要恢复体力,至少得要休养两日。
俞筱晚一口应下,随后与君逸之一同告辞,去春景院请安。
一路上,君逸之都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俞筱晚便小声地问他,“你是不是怀疑蒋大娘”
君逸之略有些尴尬地笑笑,“其实我是觉得她来得太及时而已。”虽然蒋大娘说,回京是为了看孙,可是她那孙似乎有四五个月大了,怎么偏偏赶在君琰之发作得最凶猛的时候回来呢。
俞筱晚想了想,将自己与蒋大娘结识的过程告知他,又道“蒋大娘武功极高,我想,若是当初她要害你,用不着下毒的。”
君逸之忙解释道“我没觉得是她下毒,我是想,她是不是听命于谁”说着住了口,因为已经到了春景院了。
楚王妃正襟危坐,待儿媳妇请了安,便如前言所说,将那支赤金凤凰滴翠簪赐给了俞筱晚,君逸之兴奋莫名,忙拿了簪,亲手给晚儿簪上。楚王妃抽了抽嘴角,她真不喜欢俞氏,这簪原本是打算宛婷嫁为侧妃之后,赏给宛婷的,只不过,俞氏救了长,她心底里多少还是感激的,赏便赏了吧,她再另寻好东西赏给宛婷便是。
昨日睡得比较晚,楚太妃有些乏,便没留晚儿诵经,待母三人从老祖宗处请了安出来,楚王妃立即对俞筱晚道“俞氏,你随我回春景院。”
君逸之忙撒娇道“母妃,孩儿”
“你有事就自去办,哪有天天带着媳妇出门的男人”楚王妃不待他说完就打断道,“我有事要与俞氏说,不是男人能听的。”
君逸之没办法,只得暗暗给晚儿使了个眼色,要她千万忍耐,他急着出门办差,留不得,只求能早些回来,免得母妃又拿晚儿当丫头使。
俞筱晚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君逸之才匆匆地去了。俞筱晚便老实地垂首跟在楚王妃身后,进了正屋。
楚王妃往榻上一歪,刘嬷嬷立即拿了美人锤上前来,小心地跪下,正要帮着捶腿,楚王妃动了动,看向俞筱晚。俞筱晚忙识相地上前来笑道“母妃若不嫌晚儿粗鲁,就让晚儿来帮母妃捶捶吧。”
楚王妃道“那就辛苦你了。”连客套话都不说。
刘嬷嬷将美人锤递给俞筱晚,又去取了茶杯来,给王妃和俞筱晚沏了茶,却以怕杯混了为由,将俞筱晚的茶杯放在屋央的小圆桌上。这种小把戏也不是第一次玩了,俞筱晚懒得在意,反正她习武几年了,别的不说,体力是极好的,不吃不喝捶上一天的腿,也不会有什么事。
楚王妃享受了一会儿,随意问了她几个问题,然后将话峰一转,“听说,你前日月信来了”
俞筱晚一怔,觉得谈论这个有些尴尬,只轻轻嗯了一声。
楚王妃立时皱眉道“你们天天腻在一起,你怎么就没喜讯呢”
刘嬷嬷在一旁解释道“二少夫人,当年王妃可是进门头一个月,就有喜了。”
楚王妃面有得色,忽地想起什么似的,坐起了身,看着俞筱晚道“都说女儿肖母,你不会跟你娘一样不会生吧说起来,当初你娘也只比我晚了大半年成亲,可是你看,你比逸之还小了三岁。而且你娘生了你之后,也再没别的孩,若你也是这样,这怎么行不行,刘嬷嬷,立即拿我的名帖,去请个太医来,为二少夫人诊诊脉。”
听她说道母亲,俞筱晚心不满,只是这又是事实,母亲的确是成亲几年未孕,然后又只生了她这一个女儿。于是也没反驳,只低头道“晚儿的身挺好的。”
楚王妃睁大眼看着她道,“并非不生病就是身好。女人最大的职责,就是为夫家开枝散,你若是不能生,或是只会生女儿,这算什么逸之好歹也有个宝郡王的封号,怎么能没个嫡你若是不会生,就让忠心的丫头替你生了,你好好地抱养在膝下,当是嫡养着,这样也成。”
刘嬷嬷不由得赞叹道“王妃真是宅心仁厚。”又夸张地朝俞筱晚笑道“二少夫人是个有福气的,遇上这么讲理的婆婆,若是换成平常的人家,当媳妇的生不出儿,还不知怎么被婆婆嫌弃呢,撺掇着儿休妻的都有当然,那也是过了些。不过象王妃这样讲理的婆婆,可真真是少见。”
楚王妃摆了摆手,“我也是当媳妇过来的,知道当媳妇的苦,自然不会逼迫你们什么,只是这嗣是大计,不可轻忽。娇蕊和娇兰是我精心挑选了,给逸之当通房丫头的,她们的卖身契都在我的手,不怕她们敢翻天,你就好好地用用她们,让她们帮你生个一儿半女的,你日后也算是有靠了。”
俞筱晚只笑了笑,低头捶着腿,并不搭话。
楚王妃给刘嬷嬷使了个眼色,刘嬷嬷忙接着话道“可是,王妃,还没生嫡女,就生有庶女,这这似乎不大好吧。”
楚王妃道“哪里是庶女抱养到俞氏的名下,自然就是嫡女了。
刘嬷嬷做恍然状,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只是,丫鬟生的,血统到底低了些,若是侧妃生的,抱着在嫡妃的名下,倒还说得过去。”
终于扯到正题了,俞筱晚低着头,有些轻嘲地勾起唇角,等着这两人表演双簧。
楚王妃果然就迟疑了,“的确是血统低了些,只是这侧妃的人选,一时半会的,哪里那么容易挑出来”
刘嬷嬷立即指出,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