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出魔入佛[上半部]

第24节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重生之出魔入佛[上半部] 作者:柳明暗

    第24节

    晚课结束之后,清笃和清显两位禅师明显更加高兴,他们也并不说什么,就让净涪离开了。

    等到净涪离开时候,清笃禅师吹着胡子对清显禅师得意地道:“有净涪在,我们藏经阁这几百年来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清显禅师也很高兴地道:“高枕无忧的又岂止是我们藏经阁,就连妙音寺,几百年来都不需要担心的了。”

    清笃禅师也想到了这一点,连连点头道:“可不是,可不是……”

    等到净涪真正成长起来的那一天,不仅仅是藏经阁和妙音寺,就连整个佛门都能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安定日子……

    当然,这样的话清笃禅师和清显禅师两人也只是各自在心底里想想,并没有嚷嚷开去。

    就算他们对净涪再有信心,为了净涪好,这些话也还是不要往外传的好。也不必往外传,只在自己心里想想他们便能很高兴了。

    清笃禅师和清显禅师师兄弟两人在这边各自欢喜,清恒大和尚和清见大和尚这两师兄弟之间的气氛却有点紧绷。

    就见清见大和尚皱着眉头看了一眼清恒大和尚,道:“师弟,你真的不想将净涪带回天静寺里?他可是你的弟子!”

    清恒就在这天静寺中,但他记载僧众名录上的弟子却在分寺中独自修行?如果是清恒现在还在闭关那也就罢了,可现在清恒都已经出关了,而且看来短时间内寺不会再一次闭长关了,就这样的清闲,清恒既然还要将他的弟子放养?放养的还是他最小看着也将会是最有成就的那一个弟子?

    清见大和尚都快要被清恒气怒了。

    清恒大和尚看了一眼清见大和尚,表情没有半点进展,他讨好地对清见大和尚笑了笑,才又解释道:“可是师兄,净涪他的路只有他自己才能走。我虽然是他的上师,但真正能帮他的,却不多。”

    他也只愿意走自己的路。

    清见大和尚看了他一眼,刚刚还显露了一丝的怒火消失不见,他想了想,只叹道:“罢了,随你吧……”

    说完,清见大和尚身形渐渐虚淡,最后消失在清恒大和尚眼前。

    而清恒大和尚手中,却抓了一枚木牌。

    木牌阳面,是天静寺,y面,却是净涪的法号。

    这是净涪的天静寺弟子名牌。

    第79章 山顶塔林

    到了那一日,净涪还是应邀去了净栋那里。

    说是师兄弟之间的小聚,但不知是因为净栋的强大号召力还是因为净涪,这一次参加小聚的不仅仅有净栋净涪这些清恒大和尚的弟子,还有其他大和尚的弟子。

    净涪到的不早不晚。他到的时候,小聚还没有开始,大家都只是在禅房中的蒲团上随意坐着。

    净栋将净涪迎了进去,请他在中央的一个蒲团上坐了,又将他介绍给禅房中的其他沙弥。

    天静寺的这些沙弥们虽然确实对净涪很好奇,但他们的品性却决定了他们不会冒犯净涪。

    净涪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简单算过一下时间,不过简单应对了一番之后,小聚就已经开始了。

    净涪坐在人群中央,看着那个被人群簇拥着的那个长相平凡普通却眉目端正眼神明亮的青年男子。

    天静寺净栋,就目前而言,还是一个大气端方的沙弥,他还没有来得及成为日后的那个魔僧。

    此时,净栋正坐在蒲团上听着身边的师弟向他询问一段经文的记载的佛门典故。

    他侧着脑袋,听得很是认真。

    听完之后,他沉吟一阵,便开始说起自己的见解。

    在他的话语里,净涪能听出净栋对佛门的仰慕和赞颂。此时的他,也确实是用尽了全部心力去热爱天静寺,热爱佛门。现在的他,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将他这一腔心意转移到一个姑娘身上。然后,为了她,背离了佛门。

    他也不会知道,随手就为他挖下这么一个大坑的,其实就是现在坐在沙弥中,不时被他目光关注着的净涪沙弥。

    早在很久以前,净涪就知道,这个天静寺一代沙弥之首的净栋沙弥,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他纯粹到有点木。

    他全身心地喜爱这天静寺,喜爱着佛门,所以他愿意为了天静寺,为了佛门放弃他自己。而在他将一个姑娘放在了与佛门同等的位置上的时候,他会开始犹豫,会有迟疑,然后,他就会开始两难,无法抉择。直到,这两者被他放在天枰的两侧分出一个轻重高下。

    净涪修持闭口禅,不好开口说话。在这样一众沙弥聚在一起辩经论法的场合里,他也只是沉默地坐到这一场小会的结束。

    其实也不用他开口,只要他坐在这里,让这些天静寺的沙弥们见上一见,就已经让这些沙弥们很满足了。

    净栋将净涪留在了最后。

    等到一众师弟们全都离去,屋内只剩下了净栋和净涪两人。

    净栋来到净涪身侧的蒲团上坐下,他关切地问了净涪几句,便自袖底摸出了一块木牌递给了净涪。

    “净涪师弟,师父让我将这个交给你。”

    净涪低头看了一眼,脸色一整,身体微微向前一倾,伸手拦下了净栋的动作,然后,他抬起头,直直地看着净栋。

    净栋拿着木牌的手又往前递了一点,他道:“净涪师弟,这是师父让我交给你的,师伯也同意了,你就收下了吧。”

    净涪皱紧了眉头看着净栋,态度有一点软化,手却还是没有一点退让。

    净栋又道:“师父让我问你,”净栋脸色一整,沉声问道,“你难道就要一辈子待在妙音寺里?”

    净涪将眼睑垂下,遮去了眼中大半的神色。

    净栋见状,又说道:“既然师弟你总会来天静寺的,那这一块名牌,也迟早会是你的,你为什么不收下?”

    最后,他又加了一句:“师父和师伯都是这个意思。”

    净涪脸色一动,抬起头,看了净栋一眼,双手接过了那块木牌。

    净栋见了,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净栋看着净涪郑重地将木牌收起,忍不住又再问了他一次:“净涪师弟,你现在真的不愿意留在寺里?”

    将木牌收起的净涪听见净栋的问话,抬头看了净栋一眼,认真严肃地点了点头,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净栋叹了口气,无奈地道:“那好吧。”

    两师兄弟又再坐了一阵,净涪才告辞离开。

    走出净栋的禅院,净涪脚步缓慢,垂着眼睑前行。一路转过几条岔路口,净涪在一处岔路口站定。

    这处路口分出了三个岔道,一处是净涪来的方向,一处向着山上延伸,再有一处却是转到净涪暂居的那一个禅院。

    在来到这里之前,净涪本来是想要回去的。但到了这里之后,看着通往山上的那一条小路,净涪忽然心头一动,心中有一个念头生出。然后这念头就像是根系发达的大树一样,在那里稳稳扎下根须,就那样挺直生长着,不动了。

    这条路的尽头,在那山顶上,就是景浩界僧众心目中的无上圣地,天静佛塔。那无边的塔林里,安眠着景浩界佛门诸位大德高僧。

    如果能在佛法修持的道路上走到佛门净土,得见我佛,能往生佛门净土,那自然是最好。可如果只能入灭,那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安葬在这里。

    不需要多大多宽广多辽阔的墓土,不需要多贵重对稀有的丧葬物品,不需要多华丽多激昂的纪念辞藻,只要一座小小的佛塔,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佛龛,只要一部细小的佛经,对他们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当年的净涪有意无意下,曾让无数的佛门大德心愿难了,甚至未能回归这一片塔林,只能零落在外。这个时候站在这里的净涪,竟然忽然就想要去看上一看。

    如果是以前,净涪是肯定不会去的。别说是去塔林,就是要走到这里,只怕也是九死一生,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办得到。但现在嘛……

    净涪摸了摸袖袋里的那一块刚刚放进去不久的弟子木牌。

    他站了一阵,最后还是迈步选了那一个路口,往山上走去。

    越往上走,山势越崎岖,但这攀附着山势一路蜿蜒的石阶却都是平整安稳,不会勾动路上行人的思绪,反而会让它们一点点沉淀,慢慢沉寂。

    走在石阶上的净涪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这是一种自然而言水到渠成的引导,并不曾刻意,也不曾勉强。净涪也没在意,只是一路往上走。

    石阶的尽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广阔的平地上,密密麻麻地建立着一座座丈许方圆的龛台,龛台中央,放着一个个暗紫的罐子。

    净涪只扫了一眼,便被那刺眼的佛光刺激了一下,接连眨了好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山顶上的每一个佛龛里都有一道金色的佛光亮起,在空气中闪耀成一圈圈明暗不一的光圈。从佛龛的外围到塔林正中央,佛光也越渐明亮。而塔林的正中央,那佛龛上的佛光更像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天柱,连天接地,普照万里。

    净涪只看了一眼,便知道那最中央的那一座佛龛的所有者是谁。

    天静寺八代祖师圆微。

    那位以一命扭转乾坤的天静寺祖师。

    净涪就站在石阶的尽头,望着那一片无边的塔林,看着那一片不断向外辐s,he着的无量佛光,再没有往前迈出一步。

    这里的安静直属于沉眠在这里的诸位佛门大德,他不该去打扰,也不能去打扰。

    一道灰色的身影无声无息从塔林里走出,向着净涪走来。

    净涪视线一转,直直地看着这个气息收敛得彻底的僧人,才一眼,净涪的眼睛就忍不住缩了一下。

    这个僧人的眉目处,一片模糊。

    他居然也看不清?

    净涪心猛地一提,灵觉汹涌而出,在身前展开,却只护定他周身方圆一里,并没有往外扩散。

    那个眉目模糊只看出一双眼睛的灰袍僧人正正好在他灵觉的范围外站定,立在那里打量着他。

    净涪看不清他的眉目,也看不清他的身影,却能感觉到他那平静寂然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过,有欢喜也有喟叹。然而,这样的情绪在他眼中拂过,又很快被冲淡冲散,就连那最后的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净涪心底皱了一下眉头,面上却依旧平静,他双手合十,弯腰低头,向着这个僧人行了一礼。

    僧人似乎想要笑一笑,但他似乎已经忘了怎么去笑,所以最后也只是板平着脸平静地颌首回礼。

    净涪站直身体,低垂着眉眼,等待着那个不知名不知来历的僧人的动作。

    僧人看了他一眼,绕过他来到石阶前,站在这石阶的尽头往着下方眺望。

    那一座历经绵长岁月的古刹印入了他模糊的眼底,却像他以往的每一天所见的那样清晰真实。

    山风拂过山顶,没有撩动他的衣袍,却带起了一片山烟。

    净涪眉眼一动,往僧人的方向看了一眼。

    那被无尽岁月冲淡的模糊人影里,没有深刻入骨的寂寞,没有沁入心脾的冰凉,只有一点慢慢晕染开去的欢喜以及无边无量的安静。

    “老僧圆微。”

    第80章 八祖圆微

    “老僧圆微。”

    净涪猛地站直了身体,不自觉抬起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愕。

    老僧看见这个少年沙弥的平静表情终于被打破,心底只觉好笑,眼中也就渐渐地漫上了笑意。

    眼前这个少年再是出色,也还不过是一个孩子。

    殊不知,净涪为之惊愕的并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这样直接将自己的身份摊开放到他面前的做法。

    天静寺八代祖师圆微确实圆寂了不假,但他的神魂并没有进入西天净土,而是滞留在天静寺的塔林里这件事情净涪在还是皇甫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如果不是忌惮着这位天静寺的八代祖师,当年的皇甫成不可能一直不对天静寺出手,反而放任佛门在道魔相争中收缩势力,固守一地。

    当年皇甫成的这个决定在魔道的中下层修士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但魔道的顶级修士却都缄然不语的原因。

    对于魔道修士而言,佛门和尚是比道门修士更为碍眼更为厌恶的存在。有机会的话,魔道修士谁不愿意将佛门连根拔起?

    但就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圆微的存在,就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位当年天静寺大和尚之首的圆微方丈到了如今究竟实力几何,所以他们才对皇甫成的决定保持沉默,不敢下狠手真正将天静寺逼上绝路。

    八祖圆微,是景浩界佛门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有他在,佛门就有了底气,有了依仗。

    净涪不知道这位佛门八祖为什么不往生西天净土,要在这景浩界中滞留,他也不想去知道。他不是真正十二三岁的少年,没有那么旺盛的好奇心。他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位八祖会直接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他。

    圆微看着净涪拧着眉头的样子,又忍不住笑了一下,他回头看着下方绵延山脉上的寺院,目光复杂。

    圆微不说话,净涪自然也只能安静地站在那里。这山顶塔林上一时安静得只剩下山风吹卷的声音。

    “我听说你得一片贝叶禅经,贝叶中记载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卷。”圆微侧过身来,用一双唯一清晰的眼睛看着净涪,“我能看一看吗?”

    净涪点点头,伸手取出那片贝叶,上前两步双手递了过去。

    圆微似乎笑了一下,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取走了那片贝叶。

    净涪低垂着头,并不去看圆微。

    圆微模糊得似乎没有实质的手稳稳地拿着那片贝叶,目光一寸寸梭巡过它,看得极其认真。

    看了半日,圆微又将贝叶还了回去。

    净涪将贝叶重新收回去,就依旧沉默地站在那里。

    圆微扫了他一眼,弯了弯唇角,难得起了几分逗弄的兴致:“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

    净涪抬起眉头看了他一眼,便又将目光收回。

    圆微又笑着道:“你这小沙弥啊……”笑完,他又说道,“虽然你修持的是闭口禅,又不能说话,但你该知道,我佛门有一门叫他心通的神通?”

    他心通?

    净涪愣了一下,心底一凛,所有在心底闪过的不该出现的心念全部收敛,只留下那些本来就应该存在的,只属于净涪沙弥的心念来回流转。

    不怪净涪这般警惕。

    他心通是佛门一门鼎鼎有名的神通。

    如来知他众生心中所念,如实知之。能证得他心通的大德僧众,无须言语,便能看穿看透一个人的心思。

    这便是他心通。

    但证得他心通的前提条件,是要己心通透明澈,才能以己心观人心,得知他人心中所想所念。

    圆微看着愣怔的少年沙弥,面上又是一笑,心头却有些怅惘。

    他心通这一神通,他当年确实已经得证,但现在,这神通又如何还能保持下来?

    圆微收了脸上笑容,目光扫过那片贝叶禅经所在的袖袋,随手将一道气息送到净涪面前。

    “老僧虽然早已圆寂,但影响力却还是留了几分,这道气息你收下吧,日后遇着事情,或许还能有些用处。”

    圆微的目光落在净涪身上,却分明看到了那渺渺远远的将来。

    今日因缘已定,日后果报必来,只希望他这个已经圆寂了的老僧还能为他挡去几分风雨。

    圆微最后看了净涪一眼,模糊不清的身影陡然在消散在空气中,徒留一道气息顺着牵引归于塔林里属于他的那一座佛塔上。

    净涪拧着眉看着虚虚浮在他张开的手掌上的那道气息,一时想不明白。

    虽然净涪已经是两世为人,见识阅历卓绝不凡。但他上辈子乃是魔道圣君,对佛门诸事只能说是知道,而不是了解。他对佛门的一切理解认知,绝大部分都是他这一世积累而来。可他现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小沙弥,对佛门认知浅显,见解单薄。所以八祖圆微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净涪却分毫不觉,懵懂不知。

    净涪不知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不仅仅只是一部佛门真经而已。它其实还指出了另一条证就佛陀果位的路径。

    从当年开始,因为寺中隐隐出现的种种流派,圆微一直在冥思苦想,静坐观照,想要找到一个能统合各流派,能让各流派融洽相处的法子。

    这样,纷争不断的天静寺就必定能回归昔日平静安宁的日子。

    可惜的是,直到他圆寂,圆微还是没能找到这个方法。

    实在是太难了。

    佛门僧众,重在修心,追求心念坚定,炼就琉璃佛心。能在这一条路上走得顺畅的大和尚们,都是心志坚定,无妄无惑的人。想要将这些坚定自己道路的人统合起来,实在是难如登天。

    哪怕到了现在,圆微还是没有找到那一个办法。

    可是,也是在某一次禅定中,圆微他忽然醒悟了过来。

    天静寺一众大和尚修持,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他们想要参悟世界的真谛,了悟己身存在,寻得大解脱、大欢乐、大自在。而他们修持的方法,他们发展出来的种种流派,不过是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走过的不同道路而已。

    既然最后都能到达目的地,又何必一定要强求别人的路和自己走过的路完全一样?

    也是至此,圆微才终于了悟。当年的他错了,当年他的那些同门也都错了。他们都想要得到自己同门师兄弟的认同,所以就格外固执地坚持己身,摒弃他道。

    执念太过,终生妄念,最后就都错了。

    不仅如此,就连他们天静寺对凡俗僧众的态度也错得离谱,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也正因为如此,身具大功德的二代祖师即便入得西天净土,也不过就是一个西天无数罗汉中的一个而已。

    既然知道错了,那就当然是要改过。

    可当圆微终于醒悟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圆寂很多年很多年了。天静寺的正统衣钵也已经传到了一百零八代。

    百代传承之后,圆微在天静寺的地位确实被提升到一个顶级的层次,但已经圆寂了的他却只能固守在这片塔林里了。

    而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后,圆微也一直未能在天静寺中找到那样一个足以担起这个重担的僧众。

    直到后来,他得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世,直到现在,他看见了这个名叫净涪的少年沙弥……

    那一个他一直在等待着的人,出现了。

    这个叫净涪的少年沙弥,那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真经,将会引领景浩界佛门再走出一条通向目的地的坦途。

    圆微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定了。

    然而,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无尽的业火。

    圆微也只希望,他能让佛门在这变革的业火中多保存一分理智,多一点冷静,然后走向另一个光明辉煌的未来。

    属于圆微的气息归入塔林中央的那一座佛塔后,又很快就安静沉寂下来,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塔林里通天的光柱依旧光芒万丈,普照万物,支天撑地,那份亘古不变的辉耀依旧让人心折。

    净涪就那样凝视着手中那道虚浮的气息在原地站了很久,直到暮色四合,山下庙宇中传来阵阵鼓声,庙宇里的僧众陆陆续续地走入法堂准备进行晚课,他才终于在这样的沉思中醒了过来,有了动作。

    就见他摊开的手掌握起,手心上的那道气息乖顺地被他握在手心里,又被他收入一尊木质小佛像中,收入褡裢安置妥当。

    然后,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塔林上方的那道r_ou_眼不可见的光柱,对着那道光柱双手合十弯身一礼,才转身一步步走下石阶。

    每走一步,净涪身上的气息都会有些许细微的变化,或微微向上浮起,又或是稍稍往下低压。

    这样的一步一变化,到了山脚下才彻底结束。

    在最后的鼓声中踏入法堂的净涪已经和平常没有任何的不同,至少,清笃禅师和清显禅师是分不出什么不同的。

    他们进行晚课的法堂就在他们暂居的禅院里,法堂不大,在这个法堂里进行晚课的人也不多,就清笃清显两位禅师再加净涪一个沙弥而已。

    晚课结束后,净涪才刚要告辞回自己的禅院中去,就被清笃禅师叫住了。

    “净涪师侄,你且等一等。”

    第81章 初开法眼(小修)

    净涪停下了动作,抬头看着清笃禅师。

    清笃禅师看着净涪,心底叹了一口气,面上却只道:“净涪师侄,明日会有几位大德上门,你……你也过来吧。”

    净涪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也不问为什么。

    净涪离开后,清笃禅师看着净涪的背影,侧头对清显禅师叹道:“我们还是到得早了点。”

    他们妙音寺的僧众确实是各地僧众到得最早的一队。

    清显禅师笑了一下,也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听说他们出门之前还办了好几次法会?”

    因为想要参加这一次千佛法会的大和尚太多,但寺中又都需要人镇守,没奈何,只能用辩经分出个高下。

    而至于为什么都想参加这一次的千佛法会,清显禅师根本不用费心去猜测原因,想要见一见净涪这个沙弥绝对是原因之一。

    清笃禅师叹了口气,白眉长须都有些萎靡,但很快就又飞扬了起来,“哈哈,他们也就只能过来看一看了……”

    清显禅师看着清笃禅师,不觉摇了摇头,唇边也带上了一丝笑容。

    是了,他们也就只能过来看看了,净涪是他们妙音寺藏经阁的沙弥!

    净涪不知道两位禅师在后头说的什么,他回了自己的禅院后,关上门就入了定。

    进入定境的净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参禅定悟,他只将心念意识持定,回照今日的自己。

    自他在岔路口前站定,到他踏上石阶,一步步走上山顶,再到他在最后一层石阶上站定,看见圆微老和尚从塔林中出来,最后到他看着圆微老和尚归入塔林,而他从石阶上下来,回禅院参加晚课。

    他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点心绪波动,都在他的识海中重现,悉数被他看在眼里,一丝一毫都没有错漏。

    很久之后,净涪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睁开眼睛,望着上首佛龛里的那尊佛像。

    他心通确实玄妙,但却拿他没有办法,否则在最初,他就不会想要拜入大德高僧汇聚的妙音寺。他唯一担心的是,圆微老和尚的道行太高,会让他在不知不觉间放下心防,露出破绽来,被他看个清楚明白。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一切还在他的计算之中。

    想到这里,看着佛龛里的那尊佛像,净涪心底又是一凛。

    如今他在圆微老和尚面前是无漏无缺的,那他在西天净土诸佛诸如来菩萨面前,又是如何的?

    然而很快,净涪又放下心来。

    他也不是没有见过佛陀菩萨,那位世尊对他都没有任何异样,其他佛陀菩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对。

    净涪笑了一下,将这件事情放下,反手取出圆微老和尚交给他的气息。

    虚虚漂浮在他手掌上的那道气息宽宏博大,慈悲包容,隐隐有一股海纳百川之感。但可惜的是,那感觉太淡太虚,其中关碍太多,还没能到达圆融和畅的地步。

    净涪看了好一会儿,伸手掐诀,将这道气息封起放好,便再不理会其他,入定参禅悟道去了。

    定境之中,净涪忽然心神一动,一点灵光自天灵透s,he而出,在冥冥茫茫的虚空中徘徊盘旋一阵,又卷夹着些不可名状的东西倒流而回。那点倒流而回的灵光像天水一样在他四肢百骸里流淌了一圈,最后在他眉心印堂处汇聚,渐渐凝聚下来。

    那印记出现得突兀,却没让净涪生出半点不自在的感觉,相反,他心头甚至涌现出一股莫名的大欢喜。那欢喜来得自然,来得顺畅,净涪只觉得自己高兴极了。

    净涪本来在定中,心境需要保持古井无波的状态,否则就会脱出定境。然而此时这大欢喜的感觉让净涪高兴,但净涪此时却还是在定境之中。

    这样的状态很怪异,但净涪却没感觉到半点不对,他还在定境中,他还沉浸在那种莫名的欢喜之中。

    他欢喜地看着那点灵光,细细感受着它一点点塑造出一个模样。

    眼睛!

    净涪耐心等了很久,终于等到那点灵光在他心头构塑出一个大体的模样。看着那个眼睛,净涪心头生出一点明悟。

    佛眼。

    这是一只佛眼!

    净涪睁开了眼睛,然后,他看见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日月依旧,山河俱在,然世界的中央,有一座山。山有八万由旬高,全体由金、银、琉璃、玻瓈构成。山上有诸天,诸天上又居住着天人、伽罗、金刚、罗汉、菩萨和佛陀。

    净涪心中有感,知此山名为须弥山。

    山下有海,海上又有大小部洲漂浮。这海名为须弥海。

    须弥海是真实存在,而须弥山却是虚实之中,真假之间,唯虔诚向佛者才能得见。

    山与海,成就了一个世界。

    然而,世界等微尘。

    他看见,在这景浩界世界之外的无数世界之后,有一座大山伫立。那山和景浩界中央那座须弥山一般无二。

    那才是真正的须弥山,世尊所在道场。

    而此界的须弥山,乃至无量量个世界中的那一座须弥山,其实不过是那座须弥山的投影而已。

    净涪眨了眨眼睛,收回远望的目光,转而观照自身。他从来知道,人身上有无数微尘生物生存,所以在当年他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他直接给了自己一道避尘术,而且从那之后,他身上的法衣统统都永恒加持了避尘术。

    就是后来他重新投胎,修为尽失,又为了不露破绽,这才忍了下来。

    那样忍着忍着的,这么多年下来,居然也有点习惯了。

    天知道,他当时见到左天行身上光明正大穿着的法衣就无比嫉妒,不为别的,就为了那法衣上加持着的那道避尘术。

    而现在,他终于不用忍了!

    净涪心神一动,一道金色佛光自他体内爆发,形同实质一样往外扫荡,将那些微尘抖落出去。

    这道金光将那数以千万计的微尘生物扫落的时候,都会分出一道再细微不过的金光落入那些微尘生物之中,小心护持。

    净涪看着通体金光不再看见一点微尘的自己,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伸手摸上自己的眉心,那里光滑一片,触感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却又有一种眼睛正在被触碰的感觉。

    怪异又和谐。

    他站起身,往内室走出。站在铜镜前,他看见了一个完全和往日不同的自己。

    镜子里的他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面孔上是他熟悉的眉毛眼睛和鼻子,眉心处也是平整光滑,没有多出一个眼睛来。

    那些不同出现在他的周身。

    他的身后再不是一片空茫的虚空,而是立着一座九层宝塔。塔中有无穷戾气怨毒,却被五颗金灿灿的舍利子镇压,其中一颗舍利子镇在塔顶,将这座宝塔染上一层金黄,另外四颗舍利子镇在塔中。塔中的戾气怨毒被舍利子上透出的佛光一遍遍冲刷消解,又有一大片功德金光自天际垂落,照定周身。

    他的头顶却有一尊佛陀虚影盘膝而坐,佛陀眉目带厉,眼中含煞,仿佛随时准备着以雷霆手段镇压渡化群魔,偏偏那佛陀周身遍布的金光映着那眉那目,却又能看出几分悲悯来。

    净涪看着铜镜,一时间怔愣当场。

    这是……怎么回事?

    净涪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他到底是怎么弄出这一身异像出来的。

    而恰在此时,寺中远远传来了钟声。

    净涪又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铜镜里映出的人还是他,身边虚空里的种种异像也没有消失不见。

    他皱了皱眉头,却也没再和这面铜镜死磕,而是转身去了清笃禅师的禅院参加早课。

    见到清笃清显两位禅师的第一眼,净涪又被惊了一下。

    这两位大和尚也都和往日一般无二,但他们周身,却也有各种异像环绕。

    清显禅师还好,不过就是身后一座藏经阁,内有碗大舍利镇压,有宝光晕照,又有阵阵诵经声回响不绝,头顶大片功德金光而已。

    但清笃禅师却着实是让毫无防备的净涪一时只觉得眼睛都要被那金光闪耀得生疼。

    头顶十颗舍利子汇聚成一尊罗汉虚影,身后有一座金银宝山伫立,山上有无量清净光绽放,脑后又有一轮功德光轮。

    虽然那功德光轮确实很虚很淡,但看着就比清显禅师的那一片功德金光耀眼。

    清笃清显两位禅师注意到净涪那一瞬间的不对劲,两人对视一眼,又都睁开法眼看了看净涪,见他眉心印堂处显出的那一道金色眼睛轮廓,不由得拊掌大笑,赞道:“善!”

    又见他体内金色佛光照彻周身,通体明净如琉璃,金色佛光挡落微尘的同时还护持微尘不为他所伤,两位禅师又大赞道:“净如琉璃,不染微尘,不伤微尘,大善!”

    净涪眨了眨眼睛,压下被刺激出来的泪水,躬身向着两位禅师一拜。

    两位禅师也不躲,端正了脸色直直地受了他这一礼,然后又指点他道:“须知法眼威能无边,你今开了法眼,日后当谨慎修持,不可懈怠。”

    “你既开了法眼,能观照真实虚假,更应当勤恳修持,不可再为虚相所迷,沉沦苦海。”

    第82章 禅院小会

    净涪得开法眼,清笃清显两位禅师可谓是既得意又骄傲,不说清笃禅师,就连向来沉敛克制的清显大和尚,在接待依约上门拜访的大和尚面前也都不可抑制地露出了几分喜色。

    大和尚们一见两位喜不自胜的禅师,先是一愣,但目光扫到随侍在一侧的净涪,见他眉心一道依稀眼睛模样的金光流转,心中明悟的同时,又有种种思量从净如明镜的心境中显现又幻灭。

    可无论是谁,只看了净涪一眼,便都笑着对清笃清显两位禅师道喜。

    两位禅师也都笑着一一谢过,清笃禅师更是招了净涪过来,让他一一见过这诸位禅师。

    净涪眨了眨眉心那被一屋子金光刺得酸痛的佛眼,从清笃禅师身后走出,上前对着诸位禅师合十弯身作礼。

    他并没说话,只在那举手投足间透出几分敬意。

    对于小辈的敬意,屋里的诸位禅师早已习惯,但让他们诧异的是,眼前的这个净涪沙弥却与他们所见的小辈都很不相同。

    没有受宠若惊的荣幸与得意,没有年少气盛的浮躁和自得,他沉稳得像屋外的石,也安宁得如同清风拂过的树,气息更清澈得仿佛山涧中的溪流。

    他的那几分敬意,敬的是他们的修行,敬的是他们的境界,并不掺杂其他诸如身份地位乃至修为等等的东西。

    这份纯粹的敬意让他们心惊,却也让他们心喜。

    后生可畏,然而这样的后生却又是他们景浩界佛门的未来,这如何不让他们既惊又喜?

    一屋子三十余位佛门大德你我对视了几眼,各自弯眼一笑。这些佛门大德性情各异,其中更有嬉笑怒骂洒脱不羁性好戏耍后辈之人。可无论他们性情如何,此刻却都安然坐在座上,看着净涪在清笃禅师的引荐下一一拜见他们这些佛门先行者。

    而每一位被清笃禅师引见过的佛门大德,也都正色地受了净涪一礼,然后又点头合十还了净涪一礼,才伸手取了见面礼递给他。

    这些见面礼大多都是手抄的经书,净涪接过之后扫了一眼。经书虽多,但都没有一本重样的。

    净涪能看见经文上流转着的金色佛光,更能看出那一笔一划写成的经文中隐而不显的微妙佛意。

    这些被递到他手里的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经书珠串佛像,放在外头,都是让人争抢不休的宝物。

    这些佛门大德对他,确实是用了心的。

    净涪走到一位曾经死在他手上的老僧面前,低眉垂目平静安然地向着他施了一礼,微弯了腰双手接过那位老僧笑着递到他手上的又一本佛经,随后往外退出一小步,弯身谢过,便跟随着清笃禅师回到了主位。

    待到清笃禅师在主位上坐了,净涪才回到自己的坐席上盘膝坐下。随侍的沙弥在清笃禅师的示意下,将那个堆满了经书、珠串、佛像的托盘带了下去,等到今日这一场小会结束之后再交还给净涪。

    净涪能感觉到那个沙弥出门之前最后递出来的落在他身上的视线。

    无限的羡慕中又掺杂了嫉妒。

    幸好能被天静寺挑选出来放到清笃禅师身边随侍的沙弥心性都不差,那视线中到底没有带上恶意,净涪也就没有理会。

    他就在自己的蒲团上安坐不动,微闭了眼听着这屋中来往的问答声,而他眉心处那个尚未能自如闭合的佛眼却映照出了一个与r_ou_眼所见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屋中各处佛光湛湛便且不提,那些佛门大德身后的异像便已经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

    这些佛门大德无愧大德之名,他们脑后都悬挂了一顶滚圆凝实光华普照的功德光轮。功德金光照定他们周身,牢牢护持他们左右,可谓群魔不侵,百邪辟易。

    而除了这轮耀眼夺目的功德金光之外,这些佛门大德的身前身后虚空中又有种种异像显现,或为浮屠或为明灯,更有无量光芒照s,he诸天,道道玄妙气息自他们身上升腾而起,cha入冥冥虚空和某一处所在沟通串联。

    并不需要细看,净涪便已经清楚,那处冥冥茫茫的所在,便是这些佛门大德心心念念着的佛门净土。

    净涪观望了一阵,尤其是在那些眼熟的佛门大德身上多看了几眼,心中颇有些佩服当日的自己。

    这一屋子里坐了三十余位佛门大德,却又有二十余死在了佛魔的明争暗斗之下。而这二十余位佛门大德中,就有半数间接或是直接地死在了他的手上。

    当年皇甫成天圣魔君的皇座,根本就是用无数的人骨堆垒而成。而其中最为耀眼的点缀,莫过于这些陨落在他手上的佛门大德。

    在未曾打开打开佛眼之前,饶是在皇甫成眼里,这些佛门大德也与普通僧众没什么两样。

    真要找出一二个不同点来的话,也无非就是这些佛门大德的心性更坚定一点,更在乎一些莫须有的东西一点,也更难对付一点而已。

    可那又怎么样?那些佛门大德最后也不是直接间接地死在了他的手上?

    对于这些曾经在自己手上丢过一次性命的佛门大和尚,净涪是真的很难生出什么膜拜崇敬的心思来。

    可现如今,他开了佛眼,佛眼所见,与凡胎r_ou_眼所见尽是不同。他看见的,是一个似乎换了个模样的世界。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他似乎看到了一条路,那条通向天际,似乎直入云端的长路崎岖曲折,弯绕盘旋。

    他要到长路的末端去看一看,可在当下,他也不过就迈出了三两步的距离而已。

    屋中的这些人,这些他曾经的手下败将,也正行走在这条道路上,而且走得比他远,走得比他坚定。

    然而,那又怎么样呢?他不会一直这样落在后头。更何况,他已经为自己选定了方向,他有他自己的路!

    净涪低头望着自己如今白嫩干净的手,垂落的眼睑下闪过一抹暗沉却无匹的锋芒,周身气息却依旧沉凝安定,没有半点浮动起伏,不惹任何人的注意。只有他身边虚空中的那一尊佛陀虚影,悄悄地凝实了一分。

    饶是在清笃、清显这些不时会分出一点眼光关注净涪的禅师眼里,如今静坐在他们身后的小沙弥,此刻正沉着脸认真地听着他们辩经论问。

    事实上,净涪也确实分出一点心思去听了他们之间的问答。他甚至敏感地听出了一些藏在来往问答中的玄机。

    在这些你来我往的问答之中,这些禅师在解难答问的同时,也在试探着各个寺庙中这些年来的修行方式和修持理念。

    这一场小会足足持续了半日,净涪从开始听到结束,内中那些隐藏着的该明白不该明白的东西,净涪都听懂了大半,剩下的那些,净涪虽然不太明白,但也都已经记了下来,留待日后。

    景浩界佛门之中,细算起来,该分为八股势力。而这八股势力中,最盛莫过于天静寺,而最弱却莫低于凡俗僧众。

    天静寺为景浩界佛门祖庙,乃景浩界万千僧众心目中的圣地,汇聚各方大德高僧,从来高踞绝顶,俯瞰下方。

    而凡俗僧众,虽人数众多,且向心之心虔诚笃定,但到底少有人能有冲破凡俗的瓶颈,生发菩提心,只能在苦海中沉沦。更何况凡俗僧众多被各寺瓜分,形同散沙,难以做到群策群力,是以从来都是垫底,唯有仰望各方。

    而剩下的妙音、妙潭、妙理、妙空、妙安、妙定六寺,便又是各占一方,你来我往,争论不定。他们之间的实力强弱,自设立山门的最初到现在,还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第2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