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飞的雪花飘落在这个普通,甚至谈得上贫穷的的小村落里,窗外的风声呜呜直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声音。偶尔也能听见厚重的积雪从树尖坠落发出“梭梭”的轻微声响,配上狂躁的风声任谁听得都一阵心里发寒,仿佛即将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这样的天气,即便是在这座以勤劳质朴著称的李王庄里,也让人生不出想要出门的兴趣。早过了与农具打交道的时节,人们也乐得享受这一年中难得安逸时光,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
再过三天,中国就将迎来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尽管过去的一年中这个世界发生了无数惊天动地的大事,外界也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个家家户户都买不起电视的小村庄里,对于这些首先以吃饱为主要任务的人们而言,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与他们无关。在这里,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大都来源于天气,候鸟之类的传统判断方式,年与年之间的变化并不能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也只有在村中间的广播里能偶尔听到一些相关的信息,却也没有人会太多在意。一个被粗制麻绳固定在八米高的木制长杆上,时不时会在播放时发出刺耳的噪音的老旧广播,便是这李王庄获取外界消息的唯一渠道。而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小村落里,这1989年的冬天,却也显得格外的萧瑟与寒冷。
在中国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类似于李王庄这样的小村落,村中连一盏白炽电灯,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这在当时的国内也很是常见,平凡得都不会有人多谈及一句。在平常的时节,一到阴雨天村中的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大人们都会在这种时候兴高采烈地幻想着庄稼丰收,存满过冬粮,而顽童们却在此时露出了他们少有的失落表情。
这些与山为伴,草木为朋的孩子们并不希望这样的天气到来,因为满村泥泞的道路阻碍了他们奔跑的步伐,就连走到村旁最近的小溪都成了不可能的事,短短数百米的距离却仿佛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原本湛蓝的天空也会变得灰蒙蒙一片,看了令人生厌。农村的孩子们大多都不会被父母太多约束,拥有着游玩嬉戏的绝对自由权。故而唯一能阻止他们跑出家门的似乎也就只有这糟糕的天气了。
但一到冬天,即便是万物凋零,银装素裹的大地也同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满村的小道并不平坦,虽然看起来都是一片洁白,但积雪覆盖下的道路却也是坑坑洼洼,深浅不一。然而正是如此,道路并不似大城市那般容易打滑,在这个全村交通完全靠双脚的村子里,这样的道路反而平添了一份安全。只要不是运气极差踩进了太深的雪窝,这冬雪覆盖的路面倒是比起平常还要安全些。而孩子们更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打雪仗,堆雪人的比比皆是。虽是个仅有四五百的的小村子,却也被这些孩子们闹腾得好似有几千人一般,热闹非凡。
然而这一天,天公不作美,又仿佛是老天爷在密谋着什么,铺天盖地的雪花将方圆数十里的大地包围,本就凛冽的寒风似是发了狂,掠过树尖,屋顶,纸糊的窗子被吹得嘎嘎作响,种种声响听得屋内的人心里一阵阵的发毛,就连平日里吵闹的孩童们此时也大都蜷缩在父母的怀中或厚厚的被褥里瑟瑟发抖,在他们短短几年或十几年的人生里还从未见过如此狂暴的天气。大雪和狂风摧毁了村子里羸弱不堪的木质电线杆,整个村子除了满天的飞雪就只能看见几户人家点起的星星点点的蜡烛火光,在这可怕的天气里默默地摇曳,燃烧着它们短暂的生命……
这些五个月前村里的一些男人去到300多里外的镇子上买回来的蜡烛质量并不是很好,村里人对这些东西的了解不多,很容易被外人骗了,以致于刚见到它们的时候兴奋得不行,基本上都是点了一个通宵。然而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脸上都是一抹黑,衣服也被熏黑了,鼻子里也不知道吸进了什么,总觉得有东西堵着。从那以后这批蜡烛就基本上都被各家各户给封起来了。村里没有乱丢有用物品的传统,即使眼前用不上也大都会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就在眼下这种非常时刻,这批劣质产品也终于发挥出了一点作用,给这个被阴霾和寒冷笼罩这的小村子带来了一丝光明与温暖。
就这样,狂暴的大雪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整个李王庄一直都响动着凌冽的风声,只有星星点点的烛光告诉世界这里是一个有人生活的地方,没有人出门,甚至都听不到一丝人声,死气沉沉的,令人压抑得很,似乎想要马上逃离这仿佛被厄运笼罩着的可怕地方。
“咯吱”“咯吱”,由远及近,是突然间发出来的声音,不属于万能的大自然,却又与这自然的声音融为一体,令人听不出什么分别。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影响,村里的青壮年们大多是耳聪目明,对于一丝丝不和谐的声音都能有所察觉,然而今天无疑是个例外,这样的环境下,就仿佛是这个世界都在为这一抹突然出现的声音作掩护,似是想要将它掩盖起来,又仿佛是想要将它吞噬下去。不论是何种原因,这一抹声音终是越来越响,终于到了人耳可及的范围。
然而此时,脚步声却停了下来。不是消失,而是明显的停顿。时间已是黄昏,但恶劣的天气却将这片土地笼罩的如同深夜一般,伸手不见五指。
又过了几秒的时间,脚步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似乎多了些坚定,却又透出一丝的犹豫,至少比之前要慢上了许多。“咯吱”“咯吱”,一步一步,能感受到声音的主人正在缓缓地接近着什么。终于,脚步声再次停下,不过这次显然是到达了目的地。
“吱~”伴随着令人烦乱的拖长音,一道简陋的木门被人影用力推开。借着白雪映衬的光亮,门口的门牌上写着的三个大字显得格外清晰:“村委会”。这块几年前为了响应姗姗来迟的改革开放大潮而特意挂上的由某位市长亲笔题字的门派,此时也显得羸弱不堪,在狂风的吹动下瑟瑟发抖,东倒西歪,与墙面发出“啪啪”的碰撞声。
然而此时,整个李王庄正处在一片寂静的时候,也只有这块可怜的门牌默默地坚守着村子里最重要的建筑,也默默注视着正在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