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这个目标,顾明兰决定这一餐要好好接待,尽量让严大人满意而归。
县令大人来家中过端午节,这可是村子里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朱正清自是心中很骄傲。等马虎与刘升走后他就进了前山,到傍晚时分打了两只野兔一只山鸡回来。
端午节又叫五毒节,除了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五黄之外,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食。
正好家里还有点腊肉,顾明兰当晚就泡好,第二天把顾新梅也请过来帮忙扎粽子,毕竟自己家里人也不少,这严大人随从来多少人,她还不知道。
马兰头、水豆腐、拍黄瓜、酸辣凉拌黑木耳、多味海带丝、咸味煮花生盛满了大海碗,今天就算是凉菜她也不敢像上辈子一样,用个小碟装,恐怕得清一色的大海碗装满可能才够这帮大男人当下酒菜。
热菜除了黄鱼、黄鳝外,还准备了红烧兔子肉、山鸡炖茶树菇、青蒸鲫鱼、香辣肚丝、青椒肉片、风味田螺,另加上准备好了的六大蔬菜:小炒豆角、干煸四季豆、香茹小青菜、酸辣土豆丝、清闷苋菜、清炒三豆。
看着案板上准备好只差切洗的各色菜食,顾明兰又检查了一下,她突然发现:家中没有猪油。这蔬菜要好吃,还得用猪油炒,她昨天光顾得让朱正清去买海带回来制点调味剂,却忘记了这一块。
顾桃清听到她啊的一声立即问:“兰子,怎么了?”
顾明兰忙说:“忘记叫杰儿他爹多买一斤肥肉回来了,这有不少的菜用猪油炒才合适。”
顾桃清闻言眉头微皱了一下:这时辰村头猪肉应该还有,可最好的部位应该是五花肉了。这时代肥肉盛行,到这个时辰肥肉还有没有,就难说了。
想着自己母女一直得到姐妹的照顾,今天家中来的可是贵客,这菜好不好吃,那可太重要了。顾桃清立即说:“没事,村头肯定还有肉,我去给你买一斤回来。”
看到顾桃清出门的背影,顾明兰邪恶了:今天肥肉不用担心了!
上回严大人来朱正清本想请族长与里正来陪客,可是严大人说他是私下视察不用让人知道。所以今天顾明兰以为,来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六人。
只是看着这一大帮兄弟进了门时,顾明兰流汗了:莫非今天别人家里都不过端午节?
顾明翠看到这一大帮人进门也傻了,直到刘升进来后,她才偷偷的扯了扯他的衣服悄悄的问:“刘升哥,那个板着个脸的就是县令大人?”
板着个脸?
刘升差点笑出声来了,他觉得严大人这是严肃,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到了女孩子的眼中,严肃就成了板着个脸呢?
不敢笑出声来,见顾明翠瞪着一双大眼看着他,刘升忍了忍,点点头轻轻的回她:“嗯。这就是严大人,不过你这话可别让人听到了,否则要治你个大不敬。”
顾明翠毕竟只是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小女孩,对于官场这些虚礼,确实不知道。听说前几天严大人刚来二姐家没几天,这又跑来了,她觉得没这么吓人,于是翻翻白眼:“说说就得治罪?当官的可真可怕。不过,就来了一个县太爷,为什么要这么多人陪啊?”
刘升已经知道这顾家小妹是个性子直接的人,心中根本没有对大人不敬之想法,于是笑着说:“不多啊,其实也就十来个。李镇长说既然严大人来视察民情,他不好不陪。马大哥、赵七兄弟与你二姐夫熟悉,所以李镇长就让他们陪同。”
顾明翠嘟着嘴腹诽:十几个大男人还不算多?这一桌菜今天又是白累了,好的都得上了正桌。怪不得二姐所有的菜食都用大海碗装,她本以为是正桌上一半,她们这帮帮事的人一半,这希望落空了。
想着自己二姐做的那几个多味猪下水,顾明翠就只得咽口水:不行,明天得让二姐再做一大盘来吃。
听到顾明翠咽口水的声音,刘升真笑了:真是还没长大呢,竟然还吞口水?
刘升今年十九岁,从小就离家流浪,受尽了人间的冷暖与欺辱,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活经验上,他都是一个成熟的人,因此他完全把自己归入了成人一类。
十四岁的顾明翠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到了差不多可以嫁人的地步,只不过一直家中比较受宠,虽然爹娘不在,可两个姐姐一直护着她。加上心性比较单纯,性格比较活泼,她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刘升眼中的小孩子。
正因为这个误会,以至在后来的两个人的亲事上,才有那么多的纠结。
见客人都进了屋,朱正清把人引到桌上坐定后,顾明兰上了茶水、瓜子、野山桃与自制的凉粉,最后还端上了昨天晚上包好的粽子。
茶与凉粉自然引得众人新奇,只不过当他们剥开粽子时,一个个眼睛都亮了。
顾明兰的粽子仿照的是前世浙江嘉兴粽子制作而成,虽然个头小了点,可味道却是这世人没有吃过的。
严大人反正不是第一次上门,他早就对顾明兰整出新鲜吃食不好奇。可李镇长不一样,他第一次喝绿茶与凉粉,再到这新鲜又好吃的粽子,硬是吃得连声音都没了。
☆、469第469章 帮你去陪客
时辰还早,喝过茶严大人让朱正清带到田间再次去看过早稻。
此时村子里的水稻都刚插苗,苗还未转兜,田间还看不出什么繁茂的模样。
可朱正清这三亩地的早稻,如今已开始抽穗,田间正是一派生机昂然的模样,看得一行人眼睛瞪得比灯笼还大。
李镇长更是口结了:“大人,这…这这…”
严大人并未开口,而是低下头仔细的拨了一根稻穗交给了身边的陪同:“方子山,你看看这水稻的出惠与平常的水稻可有不同?”
朱正清原本不认识这个人,是后来王林炎介绍才知道,这是都正县农司的司长,是个懂农事的人。他见这方大人直盯着手中的稻穗不说话,他以为出了什么问题,心中有点急了。
方农司虽然是读书出身,可与这农作物打交道也近三十年。南成国产双季稻那是由来已久,虽然他没有亲眼看过,但他对这早稻却了解不少。
仔细的细数了稻穗的结粒对数,又察看了稻穗径的长度太粗壮程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大人,这收成恐怕要超一季稻呢。”
严大人行伍出身,虽然没有种过水稻,可却知粮食的重要性,闻言双眼一亮:“子山这话可当真?”
方子山一脸肯定:“大人,只要不出意外,小人不会估计错误。”
顿时,严大人看向朱正清的眼光,多了许多的认同。
朱家田间来了这么大一帮人,这在村里极是打眼,只不过看这帮人很威严,大家不知道来了什么大官,都不敢上前来搭话。
朱正清正带着严大人等在三亩地间转悠,见差不多了正领着往回走,哪知刚过朱家老屋,却有人在叫:“正清,这一大帮的人是哪来的呢?”
严大人出门就交待过不要让村人知道他的身份,看到朱孙氏那双好奇的眼神,朱正清含糊的说:“从县里来的。”
顿时朱孙氏一把拖住他:“什么?从县里来的?是什么大官啊?今天是不是在你家吃中饭?要不要你大伯过去陪客?当家的当家的,你在哪,快出来,你侄子家来了贵客,你可得帮他陪陪。”
朱源生闻言立即从屋内出来,看到朱孙氏拖着朱正清立即说:“你这还拖着正清做什么?他有客人要陪呢。”
严大人一行走出了几步,朱正清心里着急了,立即与朱源生说:“大伯,今天家里客人太多,侄子就不叫您过去了。”
朱孙氏闻言脸一沉:“正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客人多,正好让你大伯去陪陪才是道理,莫不是怕你大伯吃了你家的饭不成?”
朱孙氏这口气让朱正清很不高兴,不过他还是歉意的朝朱源生说:“大伯,今天家里实在人太多了,你知道那地儿小,就不辛苦大伯了。”
朱源生其实也很好奇侄子家的客,只是朱正清一再拒绝他去家中,心中微微不高兴。只不过他端着长辈的架子,不好说他非去不可,只得唬着脸对朱孙氏说:“你在胡闹什么呢?正清要人陪客自会来叫我这个亲大伯,现在他肯定是应付得过来,你就别添乱了。正清,赶紧过去吧。”
有了这句话,朱正清立即小步跑步走了。
朱孙氏一脸的恼怒:“这正清可是越来越不把长辈放在眼中了!前几天纵着顾氏与牛氏打架不说,今天这家中来了贵人,是怕我们高攀上呢!你可知道?那堆客人中,有一位他的义兄王大人,那可是个八品的官呢,比里正的官可大多了!”
朱孙氏还不知道这一行人之中有县太爷,要她知道,恐怕会拖着朱源生上门。
朱源生自觉得他是这个家的嫡长,侄子家来贵客不让他去陪客心中本就不舒服,这一会朱孙氏再的挑拨,他就更加不高兴了:“行了行了,总有一天他要用到我们这帮长辈的日子!”
见朱源生的脸黑得不能再黑了,朱孙氏眼光幽转:“要不,你代个借口过去看看?要是真能结识上王大人,那以后在镇上可没人敢欺负。”
朱源生没理朱孙氏的话,一直站在门口,看着一行人转过拐角往山那边走去,脸越来越深。
朱孙氏看朱源生竟然不听她的话,心中很恼火,觉得自己家男人太没用了,侄子家来了贵客,他却在乎什么狗屁面子错过机会,这让她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只不过她不敢对朱源生说什么,心中对朱正清的不满却更深了。
朱源生的大儿子朱正兴也听到了刚才的对话,他虽然也很想认识贵人,可是他理解这堂弟的为难,家里这么多客人,那么小的院子,自己家再凑进去,恐怕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听到朱孙氏的嘀咕,看到亲爹的脸色,他出来了:“爹、娘,正清家来了客人,他不叫爹过去,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你没看他连族长和二叔都没叫么?恐怕是家中真的坐不下呢。”
朱孙氏心中本就很恼火,男人没用,儿子更没用,于是火了:“那族长能跟你爹相比么?族长是一族之人的族长,可你爹是他的亲大伯!有贵客不叫亲人前去陪,他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家?怕我们攀上了高枝,影响了他发财!他自己攀了高枝,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家中还用起了长工,可却一点好处都不舍得分给亲人,这叫什么亲侄子?我看连猪狗都不如!”
朱正清带过朱正兴上山打过好几次猎,他觉得自己这堂弟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听娘说话这么过,朱正兴也朱正清鸣起了不平:“娘,你怎么能这样说正清弟?他可不是个这样的人,我每一回只要提出跟他进山,他可没有拒绝过。别在这里乱说了,要让有心人跟到了,说到他耳中去,肯定给他心里添膈应。”
朱孙氏知道儿子说得有道理,虽然进了次山赚不到大钱,可哪一回不分个三五百钱?只是她觉得这点钱太少了,如果能认识贵客,也许能赚得了大钱呢。
再多说朱孙氏知道怕引起儿子的不满,她恼怒的扫了朱正兴一眼,转身出门了。
☆、470第470章 惊动了大家
朱正清不理这朱孙氏在想什么,赶上严大人一行后,与王林炎说了几句,先往家中跑去了。
等严大人一行人进了门,洗漱水已打好,刚从井里提上来的井水清凉透人,一个个洗过手脸后,又喝了一杯水井中凉过的绿茶,直呼过隐。
等严大人洗好手脸后,朱正清引着上了桌,桌上已经开动了,顾明翠进了厨房给顾明兰汇报:“二姐,那个板着个脸的人就是县太爷,那个一脸讨好的笑容就是李镇长。”
这孩子,说话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当官的人都爱摆架子,而且极听不得人不尊敬,自己妹妹这性子,可会惹祸呢。
顾明兰看她这样立即很严肃的教训起来:“翠儿,你可是马上就十五岁的大姑娘了,而且你也在镇上大户人家家里做过事,你应该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今天二姐可不是吓唬你,可别这么没轻没重,那是贵客,你要得罪了哪天他们一不高兴,你怎么死都不知道。”
顾明翠吓出一头冷汗,她在二姐家里住久了,许多事都忘记了。她难为情的吐吐舌头认了错:“我…我一时激动就忘记了。二姐,我知道错了,我会记在心里。”
这个妹妹的性子极是可爱,知错就改是真正的好孩子。顾明兰觉得顾明翠是一个既懂事又单纯的小女孩子,性子一反顾家姐妹的懦弱,是个活泼聪明的小姑娘。
只是年纪还小,经历的世事不多,所以还不是很成熟。不过她认为,假以时日,多多的教导,顾明翠绝对是一个聪明善良又不会当圣母的小姑娘。
“好了,以后记住就是,女孩子多嘴多舌可不好,会影响你的名声。”
所有的菜食都上齐后,顾明兰又弄了几个菜自己几个在厨房吃过,然后让顾桃清带着顾明翠和孩子过去顾新梅那休息。
等她们都过去了,顾明兰开始收拾厨房。虽然自己这一伙人吃的碗筷顾明翠她们都收拾好了,可是甑板菜刀之类,她还是重新冲洗了一遍,这才收起来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