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_分节阅读_173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顿时一片沉默…

    ☆、371第371章 朱家的安排

    好一会没人吱声,朱源生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只得开了口:“爹,不是我们兄弟不想管阿秀,只是你也看到了,这哪家也没有多余的地方。我与老三家,各家才三亩水田两亩悍地,一家老小想要吃个饱饭都难。不是我不想管,只是实在没能力管啊。”

    “你们可别看着我家,我家虽然多几亩地,可是老五的媳妇这就得进门,明后年就得增加人口了,你们家吃不饱,我家照样吃不饱。谁家有能力养闲人,我不管,我家养不起!”朱老婆子自来是个不愿意吃亏出力的人,见两兄弟的眼光落到自己家男人身上,她立即嚷了出来。

    朱阿秀立即“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爹,娘,你们别为难兄们了,我知道哥哥们的难处,别责怪他们。都是女儿不该回来,这两天就当我母女回来看爹娘,明天我们就走。”

    朱阿秀是老太太的小闺女,近三十岁上才得了她,自然心疼些。

    听到几年不见的女儿要走,老太太抱住她‘呜呜’的哭了起来:“我可怜的儿,都是娘没本事,让你回娘家受这样的委屈。你往哪走?难道娘能忍心看着你们母女出门要饭不成?我与你爹年纪大了,多活一天也是一天,少活一天也一样,你们住在我们这屋子,多搭一张床好,以后我与你爹的饿食少吃一半,一半余下给你们母女吃。”

    老太太一番语让朱家几兄弟顿时脸红了起来,几年没回家的妹妹,她一回来竟然赶她走?娘用自己的口中食留下来养女儿与外甥女?这要让村子里人知道,他们一家还有何面脸在?只是,家家的日子不好过,谁家又能多养得起两个闲人呢?

    一时众人又再陷入沉默中。

    朱家的所有后辈(男)都到了后,看亲娘这伤心的痛哭,实在无奈的朱强源开了口:“娘也别哭了,不是我们当兄长的不帮着自己的亲妹妹,实在我们兄弟是真的家中住不下,才没办法留下小妹与外甥女。不过小妹既然回了娘家,家中有这么多兄长侄儿,我们也不能看着你们无家可归。

    爹娘,我提个意见吧,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村子里也有人家有空老屋,虽然不怎么好,我们大有帮着修修,暂借着住住应该还行。对于吃食,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一家先吊二十斤谷子、三十斤杂粮,成了家的子侄,一人一家出一百个大钱,先帮你小姑姑过难关,你们看如何?”

    三个兄长还能如何?有三个兄长,一家五十斤,那就有一百五十斤粮食。虽然这粮食不算多,可省点吃,等春天一到多挖点野菜,倒也能支持几个月。朱老爹觉得儿子的提议不错,于是点头同意了。

    大伯开了口,就算不乐意,当着长辈的面,哪个敢不出?事情就这样定了,在没找到住处之前,母女俩就先住在大伯家,两个与朱梅春住一间。五个成了亲的子侄,一人一百钱,总共五百大钱。

    粮银都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帮助度过一时难关。

    回家的路上,朱老婆子骂骂咧咧:“没用的东西,当初让她嫁我兄弟,她偏要嫁什么读书人,想当秀才娘子?我呸!想当秀才娘子,那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命!我看他家那个老东西,根本不是去读什么书了,有可能藏在哪个窑子里才有可能,只骗倒她这个眼皮浅的东西罢了!”

    朱正清与顾明兰走在最后,两个自到朱大伯家后就一直没开过口。毕竟一屋子的人,他们又非长子长孙,开口做什么?

    可是朱正清心里却很难受,听到朱老婆子的骂声后,他扯了扯顾明兰的手:“媳妇…”

    顾明兰看向他:“怎么了?有话就说啊。”

    “那个…那个…等我们搬出去后,我们住的这地方给小姑姑行不行?”

    她都搬出去了,反正空着也是空着,给谁住不行?其实顾明兰知道,他们一家一搬走,这屋子怕是空不着了,只要她前脚一搬,这朱老婆子定会后脚就砸了锁把屋子占了。

    想着自己这菜园子周边还种着不少的桑树,如果这小姑住进来,正好可以帮她照顾一下,于是她点点头:“你作主就行,不过这屋子是不是分给我们,你还得跟爹说说。我知道你与姑姑们的感情都比较好,你小时候跟着小姑姑的时间也不少,现在她们有困难了,你看着不帮心里定难受。这样吧,除了那一百个大钱外,你再给小姑姑偷偷的送一千个大钱去,让她留着应应急。”

    “媳妇…”

    听着朱正清有点沙哑的声音,顾明兰朝他一嗔:“怎么了?这就感动了?你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姑,她对你好,也就是对我好。我娘家也有两个姑姑,可惜因为奶奶不喜欢我们,两个姑姑也从来没喜欢过我们。说实话,你有两个好姑姑,虽然能力不强,可人心不差。”

    有这样的媳妇,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朱正清偷偷的握紧了顾明兰的手说:“一会我就让人去收拾孟婶子家的旧屋。”

    听说他要去找人修屋子,顾明兰赶紧说:“找到人了给我说一声,怎么收拾按我的意思来,还有说明一下,包工好了。而且莫让他们声张,这是我们在收拾屋子。”

    朱正清赶紧点头:“你放心,我明白。”

    朱阿秀就这么住下了,第二天她到几个兄弟家登门道谢。到了自己二哥家时,在朱老婆子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鼻子的讽刺下,她灰着脸带着女儿王二丫进了朱正清这屋子。

    “二丫,给你清表哥行个礼。”

    王二丫看来性子肖朱老太太,也是个温文的慢吞的样子。其实也不能说她肖娘,只是这朱家的两个姑姑都像极了朱老太太的温吞性子。

    听了娘的话王二丫要行大礼,可把顾明兰吓着了:“小姑姑,你这可是要折杀我们小辈了。”

    朱阿秀眼泪不停的流,接过顾明兰的棉巾擦了好几次才止住泪水:“谢谢你,清儿媳妇。你们夫妻的大恩,小姑姑记在心中。”

    ☆、372第372章 给他全面子

    朱阿秀对自己这个二侄子夫妇是真心的感激,回到家仅仅一天,虽然她们母女留下来了,可是受了几位嫂子、侄媳妇的多少白眼,她就算闭上眼睛也能想得到。她不是没骨气,只是她无奈。

    只有这个侄子,她不仅仅是看在银子的面子上感激,而是只有他们眼中与父母一样,对自己只有心疼没有鄙视。

    这时代虽然当家人是男人,可是往往财政却掌握在媳妇手中。朱阿秀知道,自己这侄子悄悄的给了一两银子,如果不是这个侄媳妇心善,侄子想给怕也是不能。

    对朱小姑好,并不是看到她本人的面子上,而是看在自己家男人的面子上。

    不过,这小姑姑看来还是个识趣之人,顾明兰拉着朱小姑坐下,让朱正清打水来给她洗了脸,又让朱成敏端来了果子。倒来了茶水后才陪着她坐下:“小姑姑,这是我自己炸的油果子与薯片,你与二丫妹妹尝尝看。二丫,这东西都是自家弄的,你要是喜欢就多吃两块,可别怕生。”

    朱阿秀听闻这是油炸过的红薯片,立即接过咬了两口。小表妹看来家中日子过得不好,好东西也吃得少,她见顾明兰递了两块红薯片给她,也接过就咬了起来,并说:“娘,表嫂做得真好吃。”

    看女儿的小脸成花,朱阿秀终于脸上有了笑容:“你表嫂有一双巧手,以后可多跟着表嫂学学。侄媳妇,二丫这孩子,十三多岁了,除了这针丝上的功夫学到了我的一些外,成天都在地里干活,这厨上的事可就耽搁了。以后有机会,多给姑姑指点她一下。”

    顾明兰没接话,可朱正清接了言:“小姑姑,你放心好了,只要二丫妹妹愿意学,我媳妇一定愿意教。等你们定下来,我们也搬好后,到时多走动走动。”

    可能是没想到这侄子这么热情,朱阿秀又开始抹泪:“好好好,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母女穷,一定常常上门。侄媳妇,你小姑姑我母女俩没有别的手艺,除了会种田外,拿得出手的也就针线功夫,以后你要是这上头有事,只管交给你妹子,她做不好的姑姑来给你们做。”

    刚才她不接话并不是说她不愿意带这王二丫学厨艺,只是有男人在家,这又是他的亲姑姑,顾明兰聪明的让朱正清赚面脸,好让他家姑姑知道,这个家中,是她的侄子当家作主。

    只是当她听到朱阿秀说以后帮着做家人的衣服时,顾明兰立即双眼发亮:“小姑姑,你说真的?我最不在行的就是这针丝功夫。虽然能做得成衣服与鞋子,可是这模样就不能说了。那我们说好了啊,以后我家的针丝功夫,小敏儿的针丝启蒙可就得辛苦小姑姑了!”

    得做多少套衣服才能赚一两银子,而且这屋子以后归她们娘俩住,这到处都修整得整齐干净,这又是多大的恩情?

    几人说着话喝着茶,朱成敏又把朱梅玲扯了进来:“小姑姑,我与你说,家里又来了一个小表姑呢。”

    朱梅玲性子也内向,朱阿秀她又是第一回见到,昨天那个见面会,她这不受宠的小姑娘自然没有叫她去。

    此时被小侄女拉进来,她腼腆的与朱阿秀母女见了礼。

    当朱阿秀知道这就是当初被抱走的小侄女时,可能是想到自己也是个苦命人,自然拉着朱梅玲掉起了眼泪。

    这里可不是办诉苦大会,顾明兰见她们姑姑侄女眼泪都红了,立即笑呵呵的说:“二丫,有空多来家玩,成敏总嫌没伴玩,天天缠着她小姑姑,你来家了,她可有开心了。玲儿,小姑姑的针线很不错,你有空多带敏儿去与小姑姑学一手。”

    这个时代女人不会针线,就好比现代大学生不会电脑一般,朱梅玲闻言果然眼睛都亮了:“真的?那到时小姑姑可别嫌我烦。”

    朱阿秀温柔的笑笑:“傻孩子,当姑姑的哪里会嫌侄女烦?玲儿,二丫,以后不管你们姐妹在哪儿,现在应该多亲近亲近,将来就不会生疏了。”

    今天天气阴沉,又有一种要下雪的感觉,外面太冷,于是大家又转着火盆聊了起天喝起茶来。

    听说朱梅玲正月底就要成亲了,得知这亲事的前因后果,朱阿秀把耳朵上一对不知戴了多少年的银环摘了下来,心疼的说:“玲儿,别难过了,好人才不如好人品,这是你姑姑我的教训。到了杨家好好过日子,只要杨家待你好,侄女婿能疼你,其实比什么都强。

    你看看小姑姑我,当年来说亲的人真的是踩破门槛,有多少家又比刘家强?可是那时我鬼迷心窍,觉得他是个读书人,又听闻他长得人模人样,便谁家也不就,就只相中了王家。世上说牛屎外面光,里面草包糠。这些年在王家,我自己苦累算不得什么,最对不起的是几个孩子。你看看你这表妹,都十三岁多了,可是人家十岁的孩子都比她要高大不少。所以,看看姑姑的下场,你心里就不要想太多。

    这对银耳环还是当年小姑姑出嫁时你奶奶给我的嫁妆,那一年王家来了五两银子当聘礼,你奶奶心疼小姑姑,全用它置办了嫁妆,一副银饰有三样,那手镯子给你大表姐了,还有一支银钗子我留给你表妹,这对耳环就算姑姑给你添妆。如果你不嫌姑姑的东西旧,拿不出手,你就收下。”

    这才是亲姑姑呢,这对银耳环最多也就三四克,换作这时代大钱来估计,也就六七十个大钱,更何况是戴了这么多年的老银子?银耳环是不值钱,可也得人家大方,这姑姑身上明显唯一值钱的东西,她都能舍得给,顾明兰暗暗称赞这朱小姑。虽然觉得她的性子太过温吞,可人还算是不小气。

    朱梅玲朝朱阿秀露出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她的亲娘都没想过她的嫁妆,可这个姑姑这么穷,还记得给她添妆,她感谢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嫌弃?她本不想收下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小姑姑的东西,可是她都说到了这地步,在顾明兰示意下她收了下来。

    ☆、373第373章 朱正淼成亲

    喝过茶吃过果子,见时辰不早,朱小姑母女出门后,顾明兰正准备去后院帮朱正清弄肥料,可没想着李三妹来了。

    “嫂子。”

    “三妹来了?快来坐,好久没见到你出门呢,现在身子好了吧?”

    自上回顾明兰去看过李三妹并指导她食补后,柳家两兄弟与朱家明显走得亲了,两人还与朱正清一块打了一次猎。

    这两三个月来顾明兰一直忙,有两回李三妹过来走动她不在,所以她确实是有些日子没看到她了。

    李三妹进来后轻声说:“嫂子不要忙,朱大哥昨天找我家大哥说修屋子的事,他今天来问问要怎么修,我好久没看到嫂子了,我在村子里也没朋友,所以大哥来的时候我就跟来了。”

    柳家兄弟比李三妹年长许多,所以她一直把两兄弟叫大哥二哥。这农村里共妻的有好几家,为了分别清楚,一般当媳妇的都这么叫,所以顾明兰听着也不诧异。

    两人正说着,朱正清与柳大进来屋。

    待顾明兰泡来茶水后,几人重新坐下。

    柳大喝过茶后提起修屋子的事:“不知嫂子想把屋子修成什么样,我们兄弟正好我会木工我弟能做泥瓦,只是手艺算不太精,可是修修屋子还是不至于漏雨水。”

    反正那孟家的旧屋子她也没准备住几年,有可能就一年半载。所以顾明兰也不准备做得如何精致,只要住着方便就行。不过,这方便二字,却不是那么的简单。

    为了说昨明白,顾明兰让朱正清拿来了一块木板和一枝烧残的树枝,在木板上把孟家的旧院子画了个大概,然后指着图上一一仔细说明:“柳兄弟,其余的地方就是捡漏平整就行,就是这左边这间屋子,得修一个大点的炕,然后按我家现在这个样子隔出一堵墙来。然后在这里打通来,隔成两个地,一个垒灶台,一个垒洗澡间。不过这洗澡间隔小点,让后半节修成茅厕就可。这右间里不住人,这坑就平整一下,然后给我打一些木架子就好了,图样子过两天就画给你。”

    虽然有点改动,当听完柳大连连点头:“这不难,光垒个灶台修几堵墙捡个漏,有个十来天就成。不过嫂子把屋子这样一整,倒是方便不少。现在农家的茅厕都在外屋,晚上洗澡起个夜不容易,得空我也得把家里修修。”

    农村里的厕所几乎家家户户都修在离正屋有几丈开外的地方,要让个大号还得出正屋,月黑风高的夜晚,上个厕所要是没人陪着她真的不敢。特别碰上个下雨下雪的日子,那真是更难受。顾明兰就是因为晚上上大号觉得太不方便了,所以她修孟家老屋子的时候,最想要修的就是这厕所问题。

    几人边坐边聊,直到把这要修整的事都落定,顾明兰要留他们吃中饭,可两人怎么都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