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顾明兰觉得价格低,主要还是受了以前看穿越小说的影响。冷静下来想了想,十两银子,这里的价值相当于现代的一万块,虽然不高,在现代弄个加盟店,加盟费也差不多了。
再说,这镇上她不卖这菜方子,那她找个机会到县城里去,找个大酒楼,那儿生意好,二十两总能卖得到吧?
想清之后顾明兰打定了主意:“相公,既然陈掌柜说到了这份上,那他定是没有欺我们的意思。如果这野味好吃,吃的人就会多起来,以后你打的野味他们用得也多,这样我们一样的有了进帐。就应陈掌柜的所说,十两银子把这方子卖给他了。我们进去教他的厨子做吧,早点教好,好早点回去,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呢。”
朱正清知道媳妇的话说得在理,而这陈掌柜打交道确实也不是一两次,于是点头答应了。
顾明兰进了厨房细心的教了起来:“野味的做法,一是在于淬水,把砍成小块的野味放入滚烫的水里煮沸,直到肉内的油飘起后捞出冲净去血腥味。二是热油锅爆炒后加入美酒酱油再爆炒是关键。”
古代没有这么多配料,更没有酒入菜味的做法,这炒得热腾腾的肉中,大火上淬入美酒酿,再放入酱油爆炒至香味出来,然后加盐、大蒜、生姜、干椒、桂皮与八角再炒,加少量水热腾后起小罐闷烂,汤入肉,肉浸汤。
一边学艺的厨师是陈掌柜的二儿子,他见顾明兰一边做菜一边解说,直到这锅野味出锅,他都一丝不苟的看着。等他尝过味道后直朝陈掌柜的猛点头:“好新鲜的烧法、好新鲜的调料,没想到用这美酒烧菜,会有如此美味!爹爹,这十两银子值得!”
陈掌柜一直站在灶边看着顾明兰授艺,闻到这香味,与刚才自己吃过的香味一模一样,立即乐呵呵的点头:“果然是好手艺!只是小弟妹你在这锅里下的那树皮、圆粒是什么?”
八角这时代称茴香,药铺里有售,所以陈掌柜的认识。可是桂皮一晒干、花椒剥成了籽,他们父子自然就不认识了。
顾明兰见他们父子上钩了,她羞赧的笑笑:“这干树皮叫桂皮、圆粒叫花椒,这东西得深山老林才偶尔寻得着。听我过世的爹爹说,这东西南方最多,可是也得在深林子里才有。他在南边尝过这东西做菜后,特意跟人去山上认过这些东西,回来后也带小妇人去山上寻过几回。只是一直寻到的都不多,家中又没有太多的野味可做,所以一直也没去寻。我手里有这些还是前不久我相公说我做的野味好吃,我这才想起这调味宝,特意与相公去深林子里寻了两三天寻到的一些。如果掌柜的想要,那筐子里有一些,全给你了。”
陈家是世代做生意的人家,因为做的是酒楼的生意,所以对山上的东西并不熟悉。听得顾明兰这么一说,陈掌柜立即问:“那弟妹这东西准备怎么卖?”
顾明兰没准备吓倒这陈掌柜,她笑笑说:“虽然这些东西山上难寻,可是真要去寻了也能寻得着。这东西不仅野味中能用得上,就是猪牛猪狗肉中用上去,味道更有另一番滋味,陈掌柜的可以试试。本来掌柜的与我相公这么相熟,又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意,不应该说什么银子不银行,只是这东西要寻起可确实难,所以我这所有的东西都给你,你付五两银子如何?”
这个调味品要五两银子,本是价格不低了。可掌柜的一想,这东西如果只有自己家有、又可能入猪羊牛狗肉,那就值得。
于是陈掌柜的眼球转了转:“那还得麻烦小弟妹告诉我,这东西在猪羊狗肉中如何用。”
“行!”顾明兰简单的把桂皮在其他肉类中的作用说了一下,直到陈掌柜都记下了,两人在幸福酒家吃过陈掌柜的送的饭菜才出。
一出门,朱正清的眼中就全是佩服:“媳妇,原来你要美酒是用在这啊?你真聪明,怎么就会想到这了呢?还有那桂皮花椒竟然能卖五两银子?那可真值了。”
其实顾明兰还在为自己这菜方子只卖到十两银子而郁闷,听到朱正清这么夸她,她没劲的说:“相公,这菜方我还以为能最少也能卖到二十两银子呢。才区区十两银子,你高兴什么呀?不过这桂皮也不算卖了高价,你可知道,这东西我之所不喊高价,那是因为我以后还得卖给他们,我这是先放条诱耳罢了。”
啊?朱正清的眼睛睁得灯笼一般,自己媳妇原来还有后着在等着?有一个这么能干的媳妇,再加上自己的勤劳,看来自己家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乐傻了的朱正清可没想到,顾明兰可没有现在就发财的打算。
☆、229第229章 碰到了兄弟
看着一脸心不甘的媳妇,朱正清挑着一担空筐开心的安慰她:“媳妇,你真厉害!这桂皮与花椒虽然山里也不是太多,可是要寻也能找到不少。菜方子十两银子已经真的很好了,你要知道这十两银子,这可是穷人家一年的嚼用呢,你呀就别再不开心了。有十两银子总比没银子好不是?再说我们进山打猎,要是运气不好,一次也卖不了一两银子,而且还存在不少的危险。可你这就做了一个菜,一下子就挣了十两银子,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媳妇可比我能干多了。”
十两银子那是穷人家一年的嚼用,她又不是只想做个穷人家。再说她要是真的甘于贫穷的话,那她还对得起前世二十几年的学习与打拼么?
一个菜方子能卖十两银子穷人家也许会开心一下,可她还是无法开心,这么好的技术,她就这么贱卖了,师傅要知道,会不会敲死她?
顾明兰真不甘心这么个好方法就这么扔了,于是想了想再说:“相公,等有机会,我们到县城找家大酒楼去卖吧!”
去县城大酒楼卖菜方子?
对啊,自己怎么就想不到?
朱正清一楞立即笑了起来:“媳妇,这是个好主意!不过那离咱这儿太远了,坐马车都要一天呢,等有机会,我一定带你去。”
顾明兰一时突然想起这朱家还没分家——要是他们突然跟到十年也难得去一次的县城,这朱老婆子定会起疑。要是让她知道自己这菜方子与树皮都卖了银子,那她还会分家?
不行!她不能让朱老婆子闻到一点风声,她更不能让朱老婆子来享受她的劳动果实。现在她手上有十五两银子,加上家中的银子,如果想吃好的,还是去孟家好了。
于是顾明兰交待:“现在咱们不去,等分了家再说。还有,今天的事任何人都不能说,知道不?”
朱正清哪里是个笨的?顾明兰一出口,他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不是他没良心,而是这个家真的不值得他们夫妇太掏心肝,于是他立即答应了:“好,媳妇说不说,那我绝对不会说给任何人听。现在,我们去买点家里要用的东西,早上来娘就吩咐了。”
这个老太婆,生怕他们拿着银子不用?其实就是没用,还不是被她搜刮走了?这是把自己家的男人当牛使呢。
没办法,再不乐意也得去办,毕竟一家大大小小这么多口人总得吃吃喝喝。两人边说边往杂货铺子里走去,突然一阵马蹄声迎面而来,朱正清极快的把顾明兰搂到身后退在了一旁,让马过去。
“正清兄弟,正清兄弟是不是你?”一匹黑马停在了朱正清与顾明兰面前,马上跳下一个高大的身影,冲着朱正清叫唤。
朱正清因为怕灰尘朦了顾明兰的眼睛,正抬手给她挡灰尘,听到熟悉的叫声立即扭头,当他看清来人时惊喜的叫了起来:“王大哥?真的是王大哥?”
王大哥走上前“哈哈”大笑两声拍着朱正清的肩膀说:“真的是正清兄弟,老哥哥我还以为看花眼了呢。这位是?”
朱正清见他看向顾明兰便立即介绍:“媳妇,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我的师傅王大哥。王大哥,这是我媳妇顾氏。”
顾明兰一听说是教朱正清打猎手艺和武艺的王大哥,抬头一看,大约三十五六的汉子,五官端正,眼神很正。她立即大方的叫了声:“王大哥。”
看着眼前一袭布衣,却不显粗陋,一张娇嫩白净的小脸,却不显妖媚。特别是那虽然瘦弱却不显干巴的身材,很让王林炎觉得顾明兰是一个活生生的俏村妇。
“好好好,”王林炎是北方人,性子豪爽,看到顾明兰大方的模样很是高兴,连道三个好字后:“朱兄弟这媳妇不错,老哥哥我看着可不看个村姑,倒像个大户人家的闺秀,大方温顺有气度。哈哈哈,老哥哥我倒没看出,你倒是个有福气的人,能娶着这么好的媳妇。今天你们这是到镇上来买办的?”
分别一年多才见到兄弟,这可是喜事。
见路人众人都朝他们看,朱正清立即提议:“嗯,我们来置办一些家用的东西。王大哥,好久不见,今天可实属难得,不如我们先找个茶棚坐下喝杯茶如何?”
想起以往在山上的时光,王林炎也很想了解一些这兄弟目前的状况,于是他朝身后两个公差模样的男子说:“张明、刘升,本大人遇到故人了,你们先去镇衙门等我吧。”
两人听到吩咐立即一拱手:“但凭大人吩咐,小人等这就先过去了。”
三人找了个茶棚坐下,顾明兰让老板上了三杯茶后便坐在一旁静静的听他们俩说话。
“王大哥,您怎么到这五幸镇来了?您不是参军去了么?什么时候回来的?”朱正清一坐下就开口问一年多没见结义兄弟。
这兄弟还是这性子,遇到关心的人与事,他就心急。
王林炎喝了一口茶才笑笑说:“前年冬天我随严大人到了边城,打了几个小仗也非常顺利。本来准备在那儿留下的,可这几年边关虽然有点小摩擦,总的来说也稳定,你不知道,太平之年这边关也就复杂了。严大人是武举出身,家中又是平常人家,他的后台就不若李将军厉害。眼见着他在边关处处受到排挤,便找关系改武从文到了都正县当县令,我就跟着他来了这衙门当捕头。朱兄弟现在在做什么?”
原来这人与人相处,真的是这么难。
朱正清听完后感叹了一下才回答他:“我还能干什么?回家种地呗。这条腿如今还没有完全好利索,想做什么也无门,平常就在家中与父母兄弟种田过日子。”
当时这兄弟的腿要是没受伤,他真会带着他去军中谋个出息。听得他如此说,王林炎看了看两夫妻再问他:“那家中日子还好过吧?”
日子好过么?看了看自己身上与媳妇身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衣服,朱正清脸红了…
☆、230第230章 白高兴一场
朱正清看了一下顾明兰才讪笑着说:“跟王大哥我也就不说什么场面话,家里兄弟多吃饭的人多,总共良田劣地也就十来亩,如果不多种些个杂粮,吃饱都有问题。好在家中兄弟都还勤劳,媳妇也很贤惠,我得空时也进山打打猎,总算还不会饿肚子。”
王林炎跟朱正清在山里呆了近五年,两人以前并不相识,那是因为朱正清被抓去当土匪后,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杀人。当时他看着他是个善良老实的年轻人,因此把他要去了做后勤。两个年纪相差了近十岁,他一直把他当作小老弟看。几年下来朱正清的品性,让他觉得自己当初没看错人,觉得自己教他一些手艺也很觉得值,于是在官府成功打下了这帮土匪后,他保了他。
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共患难多年的小兄弟过得并不如意,深知这种田难的王林炎感叹着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虽然朝庭对种田很支持,无奈这土地贫贬,难以有大的丰收。更何况良田都被官吏大户人家所占有,真正的靠土里刨食的农人,日子确实谈不上好过。
正清兄弟,咱们在山里呆了五年友情也不必多说,老哥我也没有别的能耐,如果你愿意跟我去当捕快,这个我倒是可以跟严大人提提。只是,这是贱业,一年虽然能挣十几两银子,可在别人眼中不怎么光彩,你会不会在乎那面子问题。”
肥田都不如瘦店,要不是商人地位太低下,等有了银子,她还真想去镇上弄个小吃店玩玩。
当捕快?那可是吃官饭,不当泥腿子了,那不错啊。
顾明兰本还高兴着有人引见让朱正清去当捕快,那可是后世的公安啊!如果真的能当个捕快,那他们一家可是成了吃公家饭的,要比种田可好不少。到时候朱正清去衙门当差,她就到时找一家酒楼卖点小菜和调味品,那小日子肯定过得舒坦。
可王林炎最后一句打消了她的兴奋:当捕快是贱业?而且一年才十几两银子?这可跟她与前世的认知差别太大了!
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前世的一千块,十几两银子,一年也就一万多块?一个大男人就这点收入?那吃个毛啊?
好吧,就算这个时代物价低,那也太少了啊。
这男人总得是家中的顶梁柱吧?一家人要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光一年十几两银子一家人吃喝都紧巴巴的,更别说送孩子到城里上学了。
这一认知,直让顾明兰翻白眼。
她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没信心,而是对这个行业的收入太过失望。
结义大哥的好意朱正清很感激,他也知道那点收入仅仅只能保一家四口温饱而已。于是他听了后沉默了一会才说:“王大哥,我不是看不起这捕快的活,只是现在家里没分家,我要是出来了,这点俸禄也得交给爹娘手上。你知道我娘那性子,我这媳妇儿又老实,我要真不在家,怕她要被我娘…”
这个兄弟还是那么的痴情,当年得知自己的前一任媳妇为他生孩子死了,他整整哭了半个月,三年都没下山找过女人。如今看他眉眼,自然是眼前的女子极中他的意。也对,他一把年纪了,眼前这小媳妇恐怕也只有十七八岁。人的一生图什么?媳妇孩子热炕头,这媳妇还是个娇娥那就更满足了。
王林炎看了看安静坐在一边的顾明兰理解的笑笑:“这点俸禄养那一大家可不够,但一家四五口混混日子还能过得去,可人一多就难了,你担心得有道理。你自己看着办,如果想来就到都正县的县衙来找我,再是有空来县城了也可以来那找我,我带你们去逛逛。”
听到县里两字。顾明兰眼睛一亮:“王大哥,都正县城很大不?那里有没有大酒楼?”
王林炎一楞笑了:“弟妹是想去大酒楼吃大餐?都正县要说大也不算大,可也不是小县城,下辖十镇两百多个村落,县城人口过万。都正县是西通主县道,贩夫走卒非常多,大酒楼还真有不少呢。等你们来了,老哥哥带你们去县城最大的酒楼吃一顿。”
“呵呵,那就太好了,到时可得辛苦王大哥了。”不先尝别人的手艺,顾明兰不好定自己的菜方子价位。
人多就好,人多就生意好。口吃火化神鬼都怕,世人对于吃之一道,不管哪个世界都是非常追求。
朱正清明白自己媳妇问这话的意思,也就没有揭开来说只是笑笑。
刚才两人还在说起去县城酒楼卖菜方子的事,这不,他可真是运气了。刚想瞌睡就有人递枕头,王大哥不是在县里么?他是县衙门的捕头,肯定认识不少的酒楼老板,到时请他帮帮忙找一家大点的老板也善良的酒楼,再去卖一次菜方子,那可会容易很多。
看来自己这小媳妇就是个有福之人,第一正式带她来镇上,就赚了十几两银子不说,还遇到了自己的好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