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塑造了它仙气氤氲的内在品质。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历尽千辛万苦在此结庐炼丹后,这里便方士云集,香客络绎;宋代王霖按八卦太极图的布局在此建三清宫,东边有龙首山,应青龙之象,西边有虎头岩,应白虎之象,南有玉京峰,应朱雀之象,北有古丹水井,应玄武之象,自此,三清宫成为道家洞天福地之一;延至明景泰年间,王霖的后裔王祜布景缀点,摩崖刻石,铺路架桥,重修扩建,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共兴建宫观、亭阁、石雕、山门等两百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我的理解,夫道者,本来就存于天地自然而会于人心,如果人心之所不逮,纵见于前而浑然不觉。夫山之树勃勃生机者,如道之生机于天地;夫山之岩飘飘幻化者,如道之幻化于万物。人们在世事的纷扰中偷闲片刻,静坐三清宫殿,物我两忘,聆听晨钟暮鼓,心境澄明,是否真能参透道法自然的玄机呢?不管参透与否,要识得此山真面目,就必须潇洒走一回,但三清山在没有缆车和栈道之前过于险峻,众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却阻于艰险。我冒昧揣测,我的本家徐霞客,那个酷爱游山玩水的地理学家,足迹踏遍名山大川,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言游记,来到三清山脚下,却因天气恶劣,攀爬困难而知难而退,所以只在他的《江右游日记》对三清山作了轻描淡写的记载;我的故里老乡王安石和遗世独立的八大山人,也都是爬到一半,因体力不支就无功而返,没有留下任何宝贵的文字和墨宝;还有我文章前面提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在去登山的路上留下了《玉山道中》,却对仙风道骨的三清山没有其他文字交代,这于情于理如何说得通呢?解释只有一个——他也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以上都是我的个人揣测,跟史实无关,史学家大可一笑看之,莫要找我理论。)这么多大牌作家与三清山失之交臂,无疑对三清山的人文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直到2008年7月,在“申遗比申奥还难”的慨叹中,偏居一隅的三清山才脱颖而出,名扬遐迩,以自己独特的瑰丽与神韵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一个豁然开朗的观景台,三清山主峰映入眼帘的同时让我顿感山外有山,只见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并列直插云天,欲与天公试比高,宛如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并肩而坐,三清山也因此得名。喜欢字画收藏的周总忙不迭地咔嚓咔嚓个不停,我和勇哥也不怕浪费表情地与这三位“神仙”合影留照。这时一团雾岚弥漫山头,旋即将眼前的一切浓浓地裹挟,山峰或被遮面或被掩眉,遮面者犹抱琵琶尤感其妩媚,掩眉者衣袂飞扬更显其绰约,刚与柔,静与动,那么和谐地交织一处,就像情侣间的嬉戏一样自然、缠绵。这会儿雾里看山,朦朦胧胧,亦真亦幻,俨然一幅构图粗犷大开大合的泼墨山水画,人像鱼一样在画中游弋,我也变得有些恍惚,此时此刻的我是在仙境?抑或是梦境?我是一阵风?抑或是一片云?这样的问题,还真让我云里雾里产生一种忘我的迷醉。遗憾的是,因为我久居书斋少有锻炼,腿脚酸痛,最终没能去拜谒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玉京峰,惋惜大焉。据介绍,玉京峰顶有块巨大的“升天石”,得道者就是从这块石头上升入仙境的。我对道家孜孜以求有点不解,面对如此风光旖旎的仙境,怎么脑子还尽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好事?
我稍加留意,这里的峰林异石,全是清一色的花岗岩,独特的地理地貌决定了它的浩然大气,特有的气候条件又孵育了它的天资丽质。我不敢想象,大自然那双神奇的手是怎么用这些花岗岩和古树虬松,在这块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鬼斧神工地画出这一幅幅山水画巨制,而这幅经十亿斯年数易其稿的山川巨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读懂它?一路之上,导游舌灿莲花,讲了许多有关山石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标志性的景观——“司春女神”,山体造型牵浩一位秀发披肩的妙龄少女,神态平和地注视芸芸众生,相传这位女神是神农氏的女儿,她跟随父亲走遍华夏,教黎民学种五谷,用萱麻织衣裳,用百草治疾病。神农氏死后,她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广施恩泽,造福百姓,有一天她来到三清山的玉台,见到了教祖并恳求让她留在三清山,教祖就封她为司春女神,掌管万物生机。在南清园北部,有一座傍峭壁而独立的蛇首形石柱,高约一百二十余米,颈部最细处仅有七米,头大稍曲,状极突兀,气势逼人地从山谷勃起,酷似巨蟒出山,令人叹为观止。我站在观景台举目望去,一层一层的全是横断裂痕,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晕眩,但经过亿万年风雨,它依然挺立。传说,太上老君在玉京峰弈棋,猛听山崩地裂,一股戾气扑来,只见一条巨蟒伸长脖颈,欲加害一采药老妇,太上老君见状,将身边竹简掷出,镇住巨蟒,救得生灵,而竹简转瞬化做山峰,形成“万笏朝天”的景观。我对这些牵强附会的传说故事索然无味,在我眼里,这些大自然的造化,天斧神镂、绝不是一些低俗传说所能演绎的。
三清山有着“江南第一仙峰”之美称,天造地设的象形景观俯仰皆是,千姿百态的岩峰,如巨型的山水盆景在我眼前次第展开,或雄踞如兽,或矗立如柱,或拔地如笋,或伸展如旗,令人望石生义、浮想连翩,不由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寻的惊叹来。有石似猴王献宝,手捧宝物,憨态可掬;有石似老道拜月,道髻高挽,遥对苍穹;有石似神龟探海,出神入化,唯妙唯肖;还有“观音赏曲”、“神龙戏松”、“狐狸啃鸡”、“企鹅献桃”,“合欢峰”、“方便石”等等,无不形神兼备、自然天成;更有意思的是“玉女开怀”,一个少女把衣饰抛尽,她仰躺在一片开得正浓的杜鹃花丛,忘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一对裸露的丨乳丨峰像饱满的果实,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樱桃一般的ru头。此景共有两处,相隔不远,硕大丰腴的一对,导游戏称是俄罗斯的丨乳丨房,另一对娇小玲珑的,才是东方少女特有的魅力,坚硬石峰却呈现出如此柔美的形态,那至纯至美的神态举世罕见,造化之神奇可见一斑。
我是喜欢“沾花惹草”的人,每到一处,都会和这里的花草树木来一次亲密接触。三清山不仅有神奇的景观,更有神圣的生命,环顾四野,绿浪翻滚,植被茂密,很多稀有的植物落户其间,其中最珍贵的要数天女花,它是三清山群芳之冠,花瓣洁白如美玉,花蕊赤红,香型馥郁,经久不散。而数量最多的花非杜鹃莫属,品种有猴头、云锦、鹿角、马银花、映山红等十九种,但最常见的还是猴头杜鹃,漫不经心地开得满山遍野。为什么取名“猴头”?原来这种杜鹃迥别于普通杜鹃,是年七八月开始含苞,要像女人一样经历漫长的十月怀胎,到来年四五月才绽放,每一苞竟能绽出七八朵花,朵朵相连,高低错落,正面看去酷似一张猴脸。目前,司春女神至玉台一带已经形成长达十里的杜鹃花谷,这些树的树龄动辄数百年,多则上千年。还有高山玉兰,淡雅高洁,花朵大如手掌,花色或嫩黄或浅红,生长于流泉之畔;又间或斜倚峰壁之间。在密密匝匝的树林里,叫不出名号的鸟儿一路啁啾地说着什么,山中的小精灵——松鼠也偶尔过来凑趣,我们起先有点惊讶,不敢动弹,生怕惊扰,它倒挺自在地东张西望,一副见人不怕的架势,待周总想抢镜头时,它又不知道窜到哪个旮旯里去了,煞是可爱。
三清山平顶松的造型独特,枝桠曲折,树冠似华盖张开,且多两株并生,有的破岩而出,有的盘石而坐,有的挺立于峰顶,有的垂挂于陡壁,让山石显得刚柔相济。这些松树承受着岩石的挤压和风雨的磨砺,从不屈服,一寸一寸顽强地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精神,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印象最深的是位于一线天景点旁的两棵松树——“生死相依”,它是三清山靓丽风景线中最美丽的忧伤,其中一棵青翠依旧,另一棵却毫无生机,只留下干枯的枝条,依稀可以欣赏到它昔日的风姿,这一枯一荣、一高一低的两颗松树数百年依然不离不弃,痴痴守望,它们展示着怎样悲壮的爱情故事?我想,在时间长河里,人仅是一粒沙砾,无论曾经多么风光无限,终将被历史的洪流冲刷殆尽,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生命中固然有许许多多值得守望的情感,一旦这守望意义不再,谁还能安然坚守?而它们以一种永恒的姿态守望,我又岂能忽视这诗意的存在而无动于衷?
这一天,我们走马灯似的看石、品松,赏云、听涛,对大自然如此亲近又如此敬畏。古人云: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我心有同感,却发现眼前有景道不出,脑子里平素积攒的那么多词汇,掏摸出来,竟是那么浅显,那么笨拙。在跨上索道缆车下山的那一刻,我回眸远眺,再一次感受那不沾尘世风霜的美妙,我想,若是能长驻此山间,哪怕变成一块石头我也愿意,试问还有什么比山人合一物我相融更快乐的事情吗?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尔尔,以前还觉得是多么久远的事情,如今与这座有着十四亿年历史的大山相比,短暂得就像过眼云烟,而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生命的长度甚至比不上山崖上的一棵松,面对大山包蕴万物、大美无言的缄默,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感激,和朝夕相伴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呢?十四亿年前人类尚不存在,十四亿年后,人类还能在这个星球上生息繁衍、有所作为吗?
散文卷 岩泉即景
在江西东部最东端的黎川县城南三十公里处,有一片占地两千四百公顷的景色旖旎、林海莽莽的天地,这就是被称作植物王国、动物天堂的岩泉自然保护区。
经过两小时的颠簸,我随抚州地区作家访问团来到了这儿。一下车,我便感觉到这儿就像岩泉这个名字一样,到处充满了诗意,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凉凉的山风吹得我神清气爽,通体舒畅。我们一行稍事休息后便去原始森林参观,这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虽值夏季,却无酷暑的炎热。我们几个跟着护林人在铺满青草的山道上迤逦而行,远望山峦起伏、层林尽染;近看古木参天,绿荫如盖,绿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纯净、凝脂般的色彩,映衬得山清水秀,似乎空气也弥漫着浓浓的绿意。
沿长长的山路,拾级而上,曲径莽林,杂草遍地,到处都充满原始山野的气息。林下、石上、草丛里,到处都有琤琤淙淙的山泉,清澈的溪流潺潺地流着,且泛着粼粼的波光,溪流两边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野花,红的、蓝的、黄的,争奇斗艳,清香扑鼻。这涓涓细流宛如山谷中的琴弦,不分昼夜地弹拨着天籁般的音符,时而平缓,时而湍流急下,顺着纵横的沟谷汇成岩泉河。每遇山泉,我和同伴们有的拂水洗把脸,有的掬一捧就喝,一下子便感觉清心润肺,疲劳顿消了。
过了一道山沟又开始上山,原始的气息越发浓烈,我渐渐感觉山穷水尽疑无路了,更别说石磴什么的,一棵棵参天的老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许多树的枝丫,甚至可以延伸到很远古的年代,有好多树被碗口粗的古藤缠绕着,有的树已经被缠死了,就像从电影画面看到的苍莽荒芜的史前时代。一束束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在地上,如珠似玉,闪烁着野性的光芒,森林四周很空寂,只有我们的脚步在厚厚的落叶上踏碎宁静,并在不远处发出阵阵回声,偶尔几声虫啾鸟鸣,更增添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陪同前往的护林员告诉我们,这一带常有黑熊、苏门羚、野猪、豺狼等野兽出没,最有趣的是猕猴群,约四、五十只,赶野果成熟季节,它们上窜下跳,攀枝采果,那才有趣呐。可惜我们未能见着,这不能不说是小小的缺憾。
不知不觉,前面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不知道谁先叫了起来:好大一棵树!但见我们眼前耸立着一颗葱郁苍劲的大树,高大的树干,尖硬的叶子,硕大的冠幅,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香榧树,当地人亦称“举人树”。相传明代万历年间,岩泉一带居千户人家,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这里考中进士的孔太守向皇上上奏岩泉将出千个举人,明皇因而把当地特有的香榧树赐名“举人树”。这个传说真假已不可考,但在麦溪洲一代,确实能够看到一些断壁残垣。当年栽植的香榧树,如今大大小小有近五千株,想想那几千株香榧古树摆开阵势,兀自诉说着这天地的传奇,心里就陡然生出莫名的激动。我们眼前的这株是最大的一株,足有三十米高,要五人围成一圈才能合抱。香榧树结籽十分有趣,一棵树上结着三种大小不同的香榧子:前年的像橄榄一般大、去年结的像黄豆一样、今年结的只有米粒大小。所以香榧子又有一个有趣的名字——三代果,那精巧而玲珑的榧子,味美芳香,可榨油,可入药,还是著名的干果。
在岩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长着无数的大树蛙,以捕食害虫为生,原始森林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免遭虫害,此蛙功莫大焉。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金叶含笑,伯乐树、楠木、青檀、方竹……身姿婆娑,仪态万方。南方红豆杉系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在岩泉多达两千余株,它的树皮一经提炼,还是治癌良药呐;伯乐树花形如钟,果红如火,是优质的观果植物;岩泉的楠木种类颇多,有紫楠、红楠、闽楠等,材味芳香,材质细密,遇水不腐,遇火难燃;最多见的应该是青钱柳,山里人称“摇钱树”,它结果时如串串铜钱挂满枝头,随风招展,惹人欢喜。
非常幸运的是,在一处灌木丛中,我看到两只外形玲珑、色彩斑斓的鸟,头顶羽毛黄中带绿,嘴红眼黑,其音清脆婉转,护林员说这是难得一见的红嘴相思鸟,也是岩泉最具观赏性的鸟类之一。这种鸟雌雄出双入对,白天比翼齐飞,黑夜共宿枝头,若遭遇鹰隼等强敌袭击,它们会毫不畏惧地双双予以还击,一旦情侣战死,存活的或碰壁自尽,或绝食不飞,忧郁而亡。在林中,还不时可见五颜六色的蝴蝶在我们周围翩翩飞舞,这样的场景只保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我生活的都市已经见不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了,小时候,我的姐妹们怕蛇怕鼠怕蟑螂怕蜘蛛,但对蝴蝶却情有独钟,还夹在书本作成标本以资炫耀呢。岩泉的蝴蝶有很多稀有品种,例如宽尾凤蝶、金裳凤蝶……最值钱的一种蝴蝶,据传它的标本在国际市场上都可以卖到几千美元,啧啧,匪夷所思吧?
回到简易的住处,已近黄昏,尽管保护区竖着很多“晚上禁止出入”的牌子,我和几位文友还是不听忠告,待到月黑天高,拿着电筒,手提棍棒,虚张声势地走进深山,这时,天边几点寒星,冷冷的光亮仿佛狼的眼睛,路旁黑魆魆的丛林里似乎隐匿着什么怪物,我们不敢回头,故意把地上的落叶踩得哗哗作响,行进到一千米左右,浑身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且越往前走,四周越黑,感觉我们就像一只只羚羊,在夜的围猎中无路可逃。
次日,晨曦初露,我们洗刷完毕打点行装,开始徒步登攀海拔1335米的会仙峰。相传因麻姑仙子由邻县麻姑山飞来此峰,与即将过海的八仙聚会而得名。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到此吟出“危岩挂飞泉,古林冷日色”的诗句;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十一月游罢此山,也留下了“秀色排空,葱苍倚迭,磴道委悬,瀑流飞挂”的记述。我们盘山而上,空山人语遥相呼应,松涛阵阵如浪拍岸,面对着层苍叠翠,百鸟啁啾的神奇世界,谁又不会神思飞扬,诗如泉涌呢?
在半坡林荫小道上小憩片刻,我发现有一巨石,表面有一个长达一尺、宽约五寸、深过半寸的“足迹”,五趾痕迹清晰可辨,可以遥想当年铁拐李忘情山水的痴态。山顶峭壁边依势而建的会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名僧盘龙祖师曾结茅为庐,弘扬佛释,缘满而去,后有道士发现此处乃“风水宝地”,亦跻身其间,岩泉古刹遂成释道偕居、寺观并处之所。在岩泉另一高峰——洋岫峰上有一个两丈见方的山洞,洞顶有圆形“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观天,洞壁花岗岩经风化形成了粒粒米状的颗粒,散落于地,洞内还有一眼细泉,泉水上漂浮着一层黄丨色油状物,阳光从“天窗”照射下来,油光泛泛,因此当地人称这山洞为油米洞。
到了会仙峰顶,可谓冈岭连绵,秀色摩天,山磅礴而清润,水通畅而渊澄,高山仰止的感觉是如此强烈,我顿时生出“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来。大自然的眷顾,成就了岩泉的超凡脱俗,回归自然,更让人看到了比城市文明更震撼人心的原始力量,人间烟火,何以再恋?
归来途中,巧遇一场山雨,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但山雨来的急,去的也快,过后,千山万岭被青岚缭绕,烟霭笼罩,抬头看,已是晚霞满天。
散文卷 王安石和他的变法
王安石和他的变法
散文卷 话说孔子
话说孔子
散文卷 诗生活手记
诗生活手记
散文卷 唱唱反调
唱唱反调
散文卷 我所认识的几个隐士
我所认识的几个隐士
散文卷 李白的平民生活
李白的平民生活
散文卷 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散文卷 甲午百年祭
甲午百年祭
散文卷 一个人的龙虎山
一个人的龙虎山
散文卷 酒道
酒道
散文卷 汶川备忘录
汶川备忘录
散文卷 举世皆浊我独清
举世皆浊我独清
散文卷 奥运随想
奥运随想
散文卷 千秋网事
千秋网事
散文卷 北京印象
北京印象
散文卷 紫禁城的幽灵
紫禁城的幽灵
散文卷 圆明园的导火索
圆明园的导火索
散文卷 梦游西藏
梦游西藏
诗歌卷 穿越千年的乌鸦
我目睹一只鸟 在世纪之交的子夜
几声聒噪
穿越荒凉的天空 如箭镞
如穿破天地混沌的梭
击退无边的黑夜
我目睹的这只鸟 其实就是一只
乌鸦 可以想象黑色幽灵选择这个时刻
与我不期而遇
我注定要背上无中生有的罪名
良禽已择枝而栖 这另类的鸟
酣睡中的觉醒
似乎要将苦难的旅行进行到底
突如其来的遭遇 也使我开始相信
这样一个被经常否定的词
被诅咒的词
在表达某种预言的准确性
对于身边的事物 我向来熟视无睹
浑然不觉临街的树木
枝叶稀疏 已透出腐败的气息
稍纵即逝的乌鸦
让我兀自惊讶 并试图推测
一场灾难
离我居住的城市还有多远
一生中
这样的场景极其有限
穿越千年的乌鸦
羽翼 向现实主义倾斜
几声聒噪 清晰且坚定
除了我
还有谁能够聆听
一千年就这样过去了
就象一只乌鸦 扑啦啦一掠而过
一首跨世纪的诗
便完成了一次千年的
俯
瞰
诗歌卷 对大风的描述
把云儿写成风 把手中的筝写成风
把粼粼波光写成风
这是去年我对风的描述
此刻 天象晦暗
一个抽象的名词顷刻变成动词
扑面而来
以不可忤逆的力量 阻挡
背道而行
大风起兮 一阵紧似一阵
这天地的呼吸
如果再保持几天沉默 炎炎赤日
再保持几天热情
沉闷的世界会不会窒息
呼啸而来 手握闪电的 是风
第一个踩响雷霆的 是风
化腐朽为神奇的 是风
毕竟是风 使凝固的空气流动起来
风的伤害
人类不会产生仇恨
我用目光席卷遍地落叶
却不知大风的根 扎在何处
流浪的风
比天空更懂得辽阔的含义
在无限的空间 自由奔走
谁也不能阻挡风的到来
许多门呀窗呀已敞开
迎迓风
(1997年8月)
诗歌卷 荷塘
蛙声四起 我静坐若莲
我比时间来得更早 一脸尘埃
携带爱情和梦
流落乡里 在少年的池塘
头擎荷盖
倾听
欸乃的浆拍打水的声音
这时。寒色比月色更清澈
那个漂在水中的影
无论形状 都更象一个孩子
许久以来 我未曾这样柔情过
这样眷恋过
我搀扶莲影 伸手的姿势
动人而安详
剥开层层的瓣
谁能为我翻找绿肥红瘦的心结
一只蜻蜓
在意象里轻轻点水
与我灵犀相通的荷
深入淤泥
然后 引领我悄悄出水
(1997年6月)
诗歌卷 披着羊皮的人
从冬天出发
我象一只迷途的羔羊
找不到回家的路
谁能够把这个冬天撕破
风吹草低
那些被苏武放牧的羊呢
那些善良的孩子
草原的风 会不会将它们四处吹散
从冬天出发
衣衫单薄的我
正接受雨的沐浴雪的洗礼
我知道 这个世界里除了人
什么都变得珍贵
稀有
我看见披着羊皮的人
天使与魔鬼的侧影
羊脂的芳香 在楼的峡谷中
弥漫
这个冬季 我还能祈祷什么
深入肌肤的冷
让我无比怀想来年的春天
这么冷的世态
谁会拥我入怀
谁会为我缝制过冬的新衣
来温热我体内的血
披着羊皮的人
神情奕然 从腊月走过
抑或 我就是那只苦难的羊
仿佛间
我听到伊索的叫唤
狼——来——了
(1996年2月)
诗歌卷 被农村包围的城市
我写的就是我居住的城市
这座城市
这座被农村包围的城市
临川而立 美轮美奂的楼
把意象举过头顶
站在这个高度
展望
五里以外的村落
这些不相配的毗邻
和我相处已久
被农村包围的城市
浓装艳抹
临川才子
无法将城市的栏杆一一拍遍
临川才子 始终
趟不过那条渊源流长的河
这座城市。寒泥植被的城市
开不出
二十四个节气的花
纵横的流水线 形似阡陌
工业的齿轮
碾着似水流年 以及花蕊的爱情
这座城市
霓虹闪现的脸
被一种满是锋刃的词划破
(1996年1月)
诗歌卷 住在底楼
这座城市 层次分明的楼
鳞次栉比
结构大致相同或相似
住在底楼
多么适合出身低微的人
在城市的脚趾间寄身
世代绵延
学会谦让和忍耐
住在底楼
怀想阳光稀薄的恩典 内心积郁
落拓的才子 居室潮湿
在贴近土地和现实的诗歌里
长满辞藻
落拓的才子 感情丰沛
雨季来临
檐下的水 才华般横溢
高层次的女人
美目流盼
这是人间喜剧的一个悬念
住在底楼的人 手执灯盏
熬夜爬格子
多年来 也未爬上一层楼
住在底楼的人 心地踏实
没有失落感
层次很高的人
往往看不到这一点
(1992年6月)
诗歌卷 静坐广场
这里是大地的心脏
离离的草们
在春天里聚集
这自发性的植物 连成一片
把一个偌大的广场充满
在广场静坐
和草们一起枯荣
动人的场面就这样铺开了
天空飘落的羽翎
白鸽的羽翎 凋谢在我的身旁
坚信一棵草
经受的风雨比我更多
坚信一棵草
我眼含泪水 内心异常激动
被风暴贱踏过
被野火焚烧过
离离的草们。涵关心你的命运
你的疼痛
就是大地的疼痛
大地撕裂的伤口 就是你的伤口呵
静坐广场
想自己象草一样葱郁起来
大风已将所有的星光
吹灭
天色熹微 我正翘首以盼
(1992年6月)
诗歌卷 《红楼梦》诗抄(二首)
葬花
人面桃花
在古典诗歌里关系暧昧
为花神饯行的日子
桃花顺着节气 簌簌而下
接着是泪
那个失落香魂的苏州女子
和 落花
同病相怜
是什么将她的泪吹落
飘满庭院
缠绕眉头的哀怨 颦颦不散
感伤的女子
用一抔净土掩埋风流
这时。糊深埋在花瓣中的脸庞
比桃花更瘦
其实。糊的脸庞就是桃花一瓣
伶仃的寒枝
就是她飘摇的家
感伤的女子 衣衿清冷
绛珠之泪
从葬花词悲悲切切的字眼里
轻轻滚落
这烂漫的世界
芳菲已去
我的心情顿时黯淡了许多
(1992年4月)
尤三姐
这个尤物
降生寒门的红颜
命 比我手中的书页更薄
永远的佳期
是她纤纤玉手编织的梦
刚烈的女子
心 在更刚烈的剑刃上一横
三尺长的水袖
临风而舞
我注视她一瞬间美丽的痛楚
殷红一片
浸染如雪的裙裾
如此为谁
在饫甘餍肥的豪门
这个尤物 风姿绰约的容颜
清白得令人生疑
在剑的末梢 闪动的那抹光亮
抑或是她纯净的眸子
始料未及的
是怎样的一场流血事件呵
此刻 我的灵魂
被她手中的利刃切开
阵阵疼痛
(1992年4月)
诗歌卷 下雪的日子
这是我期盼已久
终于如约而至的日子
弥漫的雪 大规模空降
自天上迢遥而来
我不知宁馨的花 为谁而开
芳香四溢的蕊
为谁展示天使的笑容
风已歇 在贫雪的江西东部
落地无声的雪
是我始料未及的惊喜
宛若窗外的那棵冬青树
令我倍感亲切
哦 这冬天的吉祥物
和冰清玉洁的少女 交相辉映
我满怀虔诚
这是一场怎样的雪呵
蓬头垢面的城市
转眼银装素裹
被雪照亮
我在靠近春天的雪地里
心地透彻
(1991年12月27日)
诗歌卷 鞋子
鞋子和路 彼此亲近
象一对孪生兄弟
在农村 或在城市奔波
鞋子 朴素的鞋子
面有灰色的鞋子
地位低下
遭人践踏
爬最高的山涉最远的水
鞋子经过的地方被称作 路
鞋子的选择 于我们
举足轻重
人在旅途
鞋子比朋友还朋友
鞋子紧跟我们 亦步亦趋
不离不弃
并且时时告诫我们
不可一意孤行
脚踏实地
鞋子是我们生命的触须
尽管破了 留下不好的名声
但鞋子留下的足迹
不可磨灭
(1991年10月)
诗歌卷 想念城市上空的雁子
这些天来
我总是良久良久地仰望天空
玻璃一样明亮的天空
每年的这个时候 雁子来临
往南飞的雁子
带领秋天
莅临我们的城市
并且 用汉字和我们亲昵
缠绵而轻巧
陪伴了我们多年
而今 这些雁子
这些可爱的雁子
在城市上空已不多见
站在高处
我等待雁子回归
这些熟悉的雁子 失散多年
再也不回到城市的巢
是什么
使雁子流离失所
我不知这些可爱的雁子
是不是忘记了昔日的旧路
它们一去不回 从我们城市上空
渐渐消失
(1991年8月)
诗歌卷 原始森林(二首)
原始森林
反差如此强烈 从文明的城市
到这片森林
不长的一段路程
便能找到那种叫原始的东西
找到一昼夜的春夏秋冬
一瞬间的阴阳晴雨
好一片苍莽 遮天蔽日
许多树的枝柯 可以延伸到
远古的年代
初次造访 没出过远门的
大山
和我有过一段最亲密的接触
粗犷与野性的接触
当水 当流动的自然神韵
幽深玄妙的水
协奏着万籁的声音
仿佛间 我也成了一棵树
和青檀楠木方竹香榧林一同生长
和斑鸠肥螈石鸡猕猴群
一同呼吸
一直以来 这片森林隐姓埋名
才躲过一次又一次
灭顶之灾
今晚 蓊郁的梦中
我害怕再次出现斧头和锯齿
记深山的一次围猎
我住的四周 竖着很多醒目的牌子
晚上禁止出入
听这里的人讲 童话里的
大灰狼
常常对人进行偷袭
天空是黑魆魆的大山是黑魆魆的
我和六位诗友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