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背上本来睡着的满福都被香味熏醒了,伸了手要下来抓花生。
一家子闹闹腾腾挑拣花生的时候,那边油坊也没闲着,两个强壮的伙计正把炒过的黄豆倒进榨油机子里,推着绞盘走动在榨黄豆油呢。
太阳快落山时候才榨完花生和黄豆,三石的带壳花生榨出来八十多斤花生油,一旦黄豆出油二十五斤。榨完油刘长生买了一对一大一小的带盖子的木桶分别装了花生油和黄豆油,带来的箩筐擦干净装了九十来斤被压成一饼一饼的花生黄豆麸。
黄豆麸不怎么好吃,但花生麸是个好东西,放了姜末下去煮,便是一道送饭送粥的菜,也能当零食磨牙。
几人坐上老魏的牛车回到家时天早黑了,杨氏做了晚饭,一家子吃过便歇下了。油灯费油,灯油也贵,村里人多数时候吃完饭洗漱了便睡去了,很少有妇女点了油灯做针线的。杨氏舍不得灯油,即便绣活上再赶她也是趁着天没黑的时候赶着做,要是天黑了有月光,她便就着窗下的月光再忙活一阵。
初五盯着那匹细棉布,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做成了衣裳再给罗家送去。最近杨氏在教初五裁衣,初五便想着把布匹做成衣裳送去,也显得较有诚意不是?
这天她便趁着杨氏在家,拿了剪刀在杨氏的帮助下裁了布,又捻了针线缝制。只她刚开始学,针线到了她手里远没有冰针用得顺手。时不时不注意便往手上扎一针,杨氏有心要帮她,却被她拒绝了。
初五咬了唇,赌气的想道,她就不信她一个活了两辈子的人比不上小罗,连件衣裳也做不出来了!
事实证明初五在针线方面确实没有天赋,在勉强给小罗缝好一件衣裳后,初五手上已经扎出了不少的针眼。杨氏再也看不下去,把活计抢了过来,说什么也不让初五碰了。初五看着那件勉强算得上衣服的布料,不得不承认她确实不适合做针线。
几天后杨氏终于把衣裳做好了,又用小木桶盛了四五斤的花生油并着做好的衣裳让初五一齐拿去罗家。
自从初五家开荒成功,村里就掀起了开荒的热潮,后山这块山地也被村民们开出来不少。平时往罗家的小道没什么人走,长了不少杂草,这会儿杂草都被往后山去开荒的村民们踏平了。一路上不少的缓坡也都被开了出来,许多正在开荒的村民见了初五都笑着跟她打招呼。
初五一一笑着打了招呼,又呼哧呼哧提着小木桶赶路。好容易见了罗家那小茅屋,初五的脸都快笑僵了。
罗家父子并不是天天都进山打猎的,他们昨天才从深山里打猎回来,这会儿正在家里休息。
初五到罗家时候没见着大罗,只见罗小屁孩一只手缠着布条,一手艰难的搓洗木盆里的衣服。
“你的手怎的了?”昨天罗家父子回来初五来送了一回青菜,但没见着罗小屁孩,这会儿瞧见了他绑着只手,知道是受伤了,只不知道严不严重。
“过来,洗衣服。”洛书正一只手跟木盆里的衣服较劲儿,抬头见了初五来,毫不客气的道。
初五抬手抹了抹脸上的汗珠,现代的夏天热,古代的夏天更热,没冰棍没空调的。这时候太阳才刚升上山顶,她就已经热得满身大汗了。自从入了夏初五就没怎么睡过好觉,刚养肥了一些的小脸没几天又瘦了下来。
听得罗小屁孩的命令,初五擦汗的动作顿了顿。自从她跟着大罗学射箭,来往罗家更勤快了,跟罗小屁孩也熟悉了起来。他也开始主动的跟她说话了,只是往往都是让她干这干那的命令。
“赶紧洗了,厨房里有绿豆汤。”洛书皱眉,见那傻丫头愣在院子里,明晃晃的毒日头下映得她的小脸煞白煞白的。
“哎,这就洗!”绿豆汤啊,冰凉凉的绿豆汤,初五吸了吸口水,狗腿的奉上手里的小水桶和衣裳,迅速挽起袖子坐在小板凳上搓衣服。
别怪初五没出息,被一碗绿豆汤给收买了,实在是热怕了啊。也不知道罗家父子去哪里弄来的冰块,挖了个地窖在茅屋底下藏着,这会儿整个牛头村只得了他们家有冰块。别说给的是绿豆汤了,就是一碗冰水,初五也会屁颠屁颠的围着罗小屁孩转。
初五一面搓着衣服一面给自个找借口,她是看着罗小屁孩手受伤不方便的份上才给洗衣服的,可不是为了一碗绿豆汤啊。嗯嗯,绝对不是!
第42章 佃户(四十二)
洛书见初五那干脆利索乐呵呵搓洗衣服的模样,嘴角抽了抽,无语的看了眼脚边的小水桶,随手翻看起那个包袱来。只见里面整齐的叠放着两套新衣裳,一大一小,一看就知道是给他和他爹的。只是,他这件针脚凌乱稀疏,针脚大的地方都能撑下根手指了,还有这歪七扭八缝得错乱的衣带又是怎么回事?
“你这手是怎么回事?伤的严不严重?看过大夫没?”初五手下不停,搓洗着衣服,换了一遍水又继续搓洗。他们父子进山打猎,大罗的衣服常常东一块西一块泥土的,只罗小屁孩的衣服却干净整洁,偶尔只有袖口裤腿沾上些泥土草屑,初五很怀疑罗小屁孩是不是有洁癖。
“这是什么东西?”
初五回头看去,就见罗小屁孩颇为嫌弃的捻着她做的那件勉强算是衣裳的布料。好看的小脸上皱着眉头,嫌弃的意思显而易见。
初五见了她那件c女作,老脸一红,奔出两步,沾满泡沫的双手就扯了罗小屁孩手上的衣服,“去去,爱穿不穿,姐下回还不给你做了呢!”早知道就让自家娘亲给改改再拿上来了。只她那时候好容易做完了一件衣裳,哪里看着都好,这才屁颠屁颠的拿了来。
“嗯,是不能穿。”洛书盯着被初五双手沾上了泡沫的衣裳,小嘴角弯了起来。
噗!初五差点喷出一口老血,小屁孩太不给面子了吧,这好歹也是姐两辈子做的第一件衣裳啊,有这么差吗?初五翻了翻手上的衣裳,无语的发现手上的衣裳不知什么时候开了线,只得嘿嘿的干笑。
“衣服短了。”洛书见了初五那傻模样,勾起嘴角,瞥了她一眼,拿了他爹的那件衣裳进屋。
初五揉了揉眼睛,她是不是看错了?罗小屁孩居然笑了?!他有没有笑?是笑了还是没有?她明明看见他弯了嘴角的啊?
洛书放好衣裳出来就见初五一脸纠结的站在廊下,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见了他出来便瞪着一双漆黑的眸子盯着他瞧。洛书用没受伤的左手摸了摸脸颊,见并没有什么东西粘在脸上,无语的看了眼依旧盯着他不放的初五道,“赶紧洗衣服。”
罗小屁孩这个小面瘫哪里有笑了?果然,刚刚是她幻觉啊。
“我说你个年纪小小的孩子怎么整天绷着一张脸,好似谁都欠你百八十万钱似的,至于么?”初五重新坐在小凳子上搓洗衣服。大罗的衣裳比较脏,换了两次水和皂荚还有些污渍。
“我比你大。”洛书很无语,明明她比他还小上一岁多,却总用一副大人的态度对他,着实让他无语。
呃,初五又忘了她这副身体才是个八岁的小女孩,总是不由自主的把自个放在大人的角度上去看待罗小屁孩。“那啥,现在说的不是这个问题好伐,说你呢,整天绷着张脸,装什么酷啊,小屁孩就应该多笑笑才讨人喜欢”
洛书皱眉看了初五一眼,揭开廊下小木桶,见里面是橙黄的花生油。无视初五奇奇怪怪的言语,提起小木桶进了厨房。
罗小屁孩受伤了,手不方便,初五第二天又挤出时间上罗家一趟,给干这干那的,由着罗小屁孩指使。
大罗这次进山得了大野猪,租了老魏的牛车赶去县里卖。第二天傍晚回来就见自家儿子翘了小腿在院子里桂花树下乘凉看书,初五蹲在院子里洗青菜。
“初五放着吧,等会儿我来。”大罗放下东西,笑着对初五道,转而接过洛书端来的水,道:“你这手好些了?换过药没?”
洛书的右手是在追捕野猪时候摔下山坡撞到的,并没伤得多严重,只是轻微骨折,绑上十天半个月就该好得差不多了。
“罗叔回来啦!”初五手下不停,洗着空心菜,“我一会儿就洗好了,罗叔歇着吧。”不洗完罗小屁孩不给冰块啊,她可是想拿了冰块去做刨冰的。
“呵呵,那我就先歇会儿了。”大罗端着洛书递来的凉水,一口气喝了干净。
洛书瞟了一眼初五,见她一头的汗水,不由的皱了眉。他是不是过分了点,她不过要几块冰块,今天他便指使了她一天,又是洗冬衣又是打扫屋子又是洗菜烧饭的。嗯,不过看着这傻丫头瞪圆了眼敢怒不敢言的模样也有趣得紧。
初五不知道她这么被支使了一天,晕头转向的也不过是某人的恶趣味。洗好了青菜,大罗就接过初五手里的活,罗小屁孩终于起身去给她端了几块冰块出来。初五捧着装了冰块的大海碗,差点没泪流满面。她这里忙活了一天,就为了几块冰,她容易么她?!
太阳虽然落了山,但热气还在,没一会儿碗里的冰块就开始融化。初五没时间抱怨,捧着大海碗跟大罗打了招呼就冲下后山回家去了,也没来得及问罗小屁孩是怎么认得字的。
初五端了冰块回来,还没开始做刨冰呢,刚拍碎的冰块就没迎春和立夏一人一块的抓进嘴里咔嚓咔嚓的咬了吃,那边满福踩着蹒跚的步子也跑了过来,伸着两只小手啊啊的叫,要迎春拿冰块给他。
初五望着碗里孤零零的融化的差不多的几块冰,不得不放弃了做刨冰的念头。拿了冰块在砧板上拍碎,又放进碗里,开了糖罐舀出两勺子红糖拌了拌,分出三碗。两碗让迎春端出去给在院子里的爹娘,一碗初五端着,拿了四个瓷勺,姐妹几个分了吃。满福太小,冰凉的东西不敢让他吃多,只用瓷勺占了冰糖水让他舔。不满于此的满福伸着双手去抓初五手里的碗,差点一碗碎冰便喂了大地母亲,亏得迎春在一边给稳住了。
姐妹几个热热闹闹的吃了冰块,就见后屋徐家的徐全来找立夏去吊青蛙捡小鱼。
“立夏,你好了没,咱们要走了!”徐全今年五岁,跟立夏同年。因为徐家和刘家住的近,两人常常玩在一处,并没因为他是男孩子而不和身为女孩的立夏玩。
插完秧的稻田经过一天的暴晒会有不少的小鱼小虾被晒晕,中午时候日头毒,家里人不让孩子到处跑,都是傍晚时候才拿了布袋子出去捡鱼,钓青蛙。
钓青蛙的用具也简单,一根绑着白色棉线的竹竿。棉线上扎了一小坨棉花,一个长长的窄布袋,布袋口用竹篾撑开,绕一个短短的竹竿,用来做提布袋的把手。
村里孩子几乎人手一套,常常到田间地头菜地鱼塘钓青蛙。立夏时常跟徐全一块去钓青蛙,钓得的青蛙有大有小。大的有大人三指宽,小的也不过大人一根拇指大小。立夏带回家的青蛙,大的通常宰了煮着吃,小的便拿来喂了鸡鸭。还别说,这段时间家里的母鸡下来的蛋都比之前的大个多了。
“哎,就来!”立夏一抹嘴,抓起放在茅檐下的布袋和竹竿便奔出了家门。
此时杨氏和刘长生正在院子里编箩筐,杨氏见了立夏出去,急忙嘱咐道,“可别下河洗澡啊!”
“嗯,知道了!”立夏一面跑出去一面应道。
竹篾剔除了竹白部分,剩下青蔑用来编织箩筐和簸箕。竹子在水边都能长,沿着甘河两岸边几乎都种了竹子,初五的爷爷生前便在河岸上拣了块地种上了竹子。村民自家用的簸箕箩筐都是用了自家产的竹子编织的,刘长生会编箩筐和簸箕,杨氏不但会这两样,还会用竹子编扇子。
竹篾削得薄薄的,编成圆扇或是方扇,用碎布在扇子外沿缝上一圈,加上把竹柄就是一把实用的扇子。如今初五家夏天用的扇子就是杨氏编的,虽说不上精致但胜在实用又不用另外花钱去卖那蒲扇。
已经一岁半的满福已经会走路,但说话还不怎么顺溜,只会说些简单的字眼。这时候的满福再不愿意呆在澡盆子里,杨氏不放心迎春看管,多数时候便还是初五带着满福。这会儿满福见立夏出去了,迈着并不稳当的小步子也要追出去,初五赶紧的把他拉住。满福挣扎了两下,挣不开,便又要去捡脚边的竹篾,初五忙把他抱走。
满福被初五抱走蹬着两条小短腿哭闹着挣扎,初五怕满福碍着爹娘编竹筐,便把满福抱出了家,到方氏家去。
初五到方氏家时候方氏并不在家,只有大媳妇柳静欣在家忙活家务。
“初五过来啦,呀,满福这是怎么的?小鼻子红红的,是哭过了?”柳静欣正在涮陶锅,准备煮饭。她五官算不得精致,但文文静静的。她爹又是私塾先生,自小读过些书,通身透着股书卷气,在这穷乡僻壤的也算得鸡窝里的凤凰。
初五本来还担心永福这个没上过学堂的泥腿子娶了柳静欣这样的秀才家女儿日子过得不平顺,担心柳静欣看不起永福。但如今看来却是初五想多了,柳静欣虽有一股子书卷气,但却不会看不起他们这些庄稼人。
初五抱着满福进来,笑着道,“他要跟了立夏去钓青蛙,我不让,他又要拿爹娘削好的竹篾,怕他在家捣乱就抱了他过来你家玩儿,大嫂子看书呢?”初五瞄见走廊凳子上放了本书,想来柳静欣刚刚是在看书的。
“嗯,刚看了会儿。”柳静欣涮好了陶锅,量出白米来淘洗,把淘米水倒进旁边的泔水桶里,留着喂猪。
初五抱着满福过去,瞄了眼那打开的书,见是本诗集,密密麻麻的繁体字。通篇看了眼,初五竟是连蒙带猜都认不全一半字的。初五不由的皱了眉头,她前世虽没有正式上过学,但该学的东西都学过,并不比正式上过学的孩子差。但这会儿却是连个字都认不得,想到自个成了个半文盲,心里就有些堵。
作者有话要说:开v用了些时间,本文今日入v,希望亲们继续支持。。o(n_n)o~~
第43章 佃户(四十三)
“怎么?初五认识字?”柳静欣见初五在看她的书,那模样竟是认得字一般。
“啊?不认识。”怀里的满福伸长了双手要去抓凳子上的书,初五赶紧退开两步不让他拿。
“也是,村里许多男孩都未必能上学呢,你一个女孩子更不可能上学了。”柳静欣笑了笑,擦干净双手过来拿起那书,道,“初五想不想认字?”
“啊?!”初五想不到柳静欣问这话,一时反应不过来。
“你要是想认字,我可以教你。”柳静欣微笑着看初五,见她那傻愣的模样便觉得好笑。
初五怀里的满福呜呜的哭闹着要去勾柳静欣手里的书,“可以么?”她确实很想认字,并不是想着做才女,但好歹也能把基本的字认全了,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以后有空就过来吧,我教你认字,反正我也是闲在家里。”柳静欣做姑娘时在家里虽不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日子,但她家没田地,地里的活计并不会做。嫁过来后她便包揽了家里的活计,闲来也绣花纳鞋。
“嗯嗯,我想认字,谢谢大嫂子!”能不花费银钱去学堂就能认字这样这多好呀,初五赶紧开心的点头答应。
“谢什么,你常把打到的猎物分给我家,教你认几个字也算不得什么。”柳静欣把手中的书合上,放在一边的绣筐里便去把陶锅搬进厨房生火烧饭。
那边杨氏已经在家门口喊初五抱满福回家,想来是洗澡水烧好了要给满福洗澡,初五便抱了满福回家。
到了家初五把柳静欣要教她认字的事说了给自家爹娘听。
“这是好事啊,等会儿把家里那半边兔子肉给你大嫂子送去,她虽说是闲时教你认字,可也算得是你的先生了。咱们给不了多少束脩,她也未必会要,但总也要意思意思。”杨氏正在给满福洗澡,听得初五说要跟柳静欣认字,笑着嘱咐道。
刘长生听得初五要跟柳静欣认字,却并没多高兴,一面手下不停的编织箩筐,一面皱了眉头道,“你一个女孩子认什么字?那书本笔墨都得费多少银钱?何况认了字你也不能去考功名,费那事作甚,女孩子还是练好绣活要紧!”
说到绣活,确实是初五的硬伤,如今练了大半年了,连朵花还绣不出来。她本以为爹娘都会因为她能认字而替她高兴,这回没想到自家老爹会这么说,初五满脸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爹,我认字不耽误学绣活,而且认字也不一定要买纸笔。咱们在院子里铺上沙子在沙子上写字,不费钱的!”
“初五,别听你爹的,你大嫂子愿意教,你便跟着她认字,家里没钱送你们姐妹去学堂,你学了字也能回来教迎春和立夏。女孩子虽不能去考功名,但能认得些字总是好的。”满福调皮的把洗澡水往杨氏身上泼,杨氏轻轻拍了下满福光溜溜的小身子,皱眉道。
古代富贵人家还不一定赞成女孩子读书,更何况是她们这样的佃农家庭,她爹不赞成,初五也能理解。但她娘能这么看确实很让初五高兴,刚刚因为自家爹的话而有些不高兴的心情瞬间消失了,笑着点头应道,“嗯,我一定好好学,回来教迎春和立夏!”
“当年你外公没钱送你大舅和二舅一起去学堂,你大舅因为年纪大些,能帮家里干好些活。你外公就让你二舅去学堂,让他回来把当天先生教的再教给你大舅。你外公也是和你爹一样的老顽固,觉得女孩子就算认得字也没用,便不让我和你二姨跟着学。当时你娘我也很想认字,可只能拿了绣花针跟你外婆学绣花。”杨氏给满福擦干身上的水,穿上薄薄的单衣,有些感慨的道。
初五想不到她娘当年也有这么个经历,便也理解了她为什么赞成自个认字的事。当晚初五便给方氏家送了家里半边烘烤过的熟兔子肉,第二天傍晚时候初五去了趟牛头山回来便开始跟着柳静欣认字。
秋季稻子种了下去,家里的谷子交了一半租子,看着只剩下一半谷子的谷仓,杨氏便催了刘长生去南村刘翠家催还谷子。只刘长生还没去刘翠家呢,刘翠傍晚时候就过来了。
刘翠进门说不上两句话便开口道,“长生啊,今年大姐家里稻子收成不好,交了租子剩下的都不够一家子吃用的,你能不能再均些谷子给大姐?”
杨氏在院子里摘空心菜,听得大姑子这话一下子脸色就不好了。去年借的两石谷子还没还上呢,她大姑子就又好意思来向他们家借,脸皮可不是一般的厚!
“姐,今年南村的稻子长势都不错啊,怎的你家会欠收?”刘长生坐在院子里,接过初五递来的盛了凉开水的海碗,咕噜咕噜的喝了半碗道。
“那是别人家的稻子,我家的稻子长了虫,稻杆被虫子钻了不少,收成可是少了好几成!”刘翠接过初五递来的海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大姐家稻子遭了虫,怎的别家的没事么?”杨氏这听得自家大姑子又回来借粮语气就不好了。
“弟妹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我家稻子遭了虫是骗人的?”刘翠听得杨氏的话,语气也很是不好的道。
“哪能啊,看大姐说的,我只是好奇,怎的虫子就专挑了大姐家的稻子钻,稻子都少了好几成收成了,别家的怎就没事?想来大姐家的稻子比别家的好吃多了,那虫子也是知道的。”到底有没有遭虫子,又是少了多少收成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也不能跑南村去翻她家粮仓不是?说什么还不是她嘴皮子一张的事。如今自家丈夫也在,有了上次的教训她是再不敢轻易借粮食给这个大姑子了。
“你!长生,你看看她,有这么对自家大姑子的吗?”她家稻子确实遭了虫子,但并不严重,收成根本没多大影响,这会儿说出来也不过是个借粮的借口。刘翠被杨氏毫不客气的指出她来骗粮食,有些恼怒,碰的一声把空了的海碗放下。
“素荷,赶紧做饭吧,大姐今晚在家里吃过再回吧。”刘长生是不敢把杨氏怎么样的,只是要让这两人再说下去定然要吵起来,那时候他夹在两边可就难办了。
“咱家里晚上只能喝粥吃青菜,大姐可是吃不惯的。”杨氏摘了一把空心菜,舀了水进盆子要洗菜,又嘱咐初五道,“初五,把菜篮子拿来。”
“怎么?我一来家里就只能喝粥吃青菜了?我可是听说了,初五上山打猎可得了不少银钱的,家里顿顿干饭吃肉!如今我不过来借些口粮,你便推三阻四的说没有!看我还不起是不是?要是不愿借就直说,也犯不着跟我装穷!”刘翠冷着一张脸道。
不是看你还不起,而是知道你根本不想还!初五从厨房把菜篮子拿出来,递给杨氏,不由的想道。
她今天上了趟山,得了一只野鸡,如今那只伤了翅膀的野鸡正绑了双脚放在院子墙根下呢。
牛头村附近本来只有罗家父子会打猎,如今初五一个八岁多的女娃也能进山打猎,这在附近村子确实稀罕。又因为初五在村子里卖猎物,附近也有不少人来买过,她大姑刘翠知道她打猎得了钱也不奇怪。只是初五不知道她大姑脸皮这么厚,之前借的两石谷子还没换上呢,就又来借粮食了!她们家可不是地主,有这么多粮食白白给了她,再说了,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何况她们这样的佃农家。
“哎,大姐,有话好好说,一家人何必要闹得这么僵不是?”刘长生眼见着自家大姐和媳妇要闹起来,赶紧出来缓和气氛,“初五,赶紧给你大姑再端碗水出来,这天气可热的,大姐走家里来也累吧。”
“大姐也是从这个家出去的,家里穷不穷你不知道?实话说了吧,大姐既然也不顾着我们的,我们也再不会饿了自个把粮食借给大姐!”杨氏对自家丈夫的态度很是不满,刘翠那样明摆着不把他当弟弟,还跟她客气什么?上次她把粮食借了大姐算是看清大姐的为人了,这次她决计再不会出借,不管是粮食还是银钱。
“长生,你看吧,你媳妇说实话了吧!不就是看不起我家穷吗?你们家里现在有钱了啊,就不认我们这些穷亲戚了啊?!”刘翠听得杨氏的话嚯的一下站了起来。
初五本是端了一碗水过来的,如今刘翠突然起身猛然就把手上的碗撞翻了。海碗摔在地上碎成了一地,碎瓷片划伤了刘翠只穿着草鞋的脚背,血花子缓缓的流了出来。
刘翠本就气恼,这会儿又被初五摔了碗划伤脚,怒气冲冲的对初五吼道,“你是想砸死我是不是?!毒心肠的东西!”说着就把初五扯了过去,扬手作势要扇打初五。
杨氏见了立马冲过来把初五扯进怀里护着,扬了脖子道,“大姐要是恼了尽管冲着大人来,不必拿了孩子来出气!何况你要是不突然站起来撞倒了碗,那碗也不能碎了划伤脚!”
“哦!这么说是我活该了?她要不端个碗来,我能划伤脚?!”刘翠自小就是个彪悍的,性子在几个兄弟姐妹中不是一般的难缠。
“素荷,大姐!一家子有什么好吵的,可别叫人看了笑话去!”刘长生见这两人果然吵了起来,不由的闷声皱眉道。
此时因着是傍晚,刘家门外又是条通往东边的路,这会儿三三两两的村民从地里回来。经过刘家见了他们闹腾,都不由的放慢了脚步,瞧热闹呢!
许氏在自家做饭,听得刘家这边动静,便也站在自家墙头往这边瞧。
初五被杨氏护在怀里,并没有被刘翠打着。但她刚刚弯腰去捡碎片,被刘翠一拉扯手上不由的划开了道口子,这会儿指尖上缓缓流出了鲜血。初五虽然前世是个杀手,在实验室时也经历了不少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但她本就是个怕疼的人,疼痛让初五不由的皱了眉头,便冷了声音道,“大姑,我们家真没余钱也没余粮,而且就算有,我们也不借你!”
第44章 佃户(四十四)
“好好!你个小孩子也看不起我!还叫我大姑干什么?!长生你也是,枉费我小时候把你带大,如今翅膀硬了,日子好过了就不认我这个姐姐了!”刘翠弯腰抹了把脚上的血,狠声道。
“娘,大姐手受伤了!”迎春搂着满福不敢过来,这时候在走廊的凳子上坐着,瞧见初五手指流血,不由的惊呼起来。
“呀!立夏赶紧拍些热碳来!”杨氏本是气恼的要与她大姑子理论,这会儿听了迎春的话看去,果然见初五右手上裂开了好长一道口子,鲜血流了好些,不由得焦急嘱咐蹲在菜地里抓虫的立夏。
立夏见了自家姐姐那道流血的长口子赶紧的跑进厨房找碳,因为灶下烧着洗澡水倒是有不少热碳的,乡下人要是划了不深的口子便会用拍成粉末的热碳洒在伤口上来止血。
杨氏一面捏紧初五流血的手指一面拉着她往厨房去,厨房里立夏已经把几块热碳拍成粉末。杨氏便捻起碳粉往初五伤口上洒,没一会儿伤口就止住了血。
“不就划了道口子,用得着这么紧张?我这里不也流血了?”刘翠见了初五手指上那道口子,知道是自己拉扯初五才使得她受伤了。不由的有些尴尬,弯腰用手抹了她脚上细小的已经不再流血的口子,嘟囔道。
刘长生皱了眉头,他家大姐什么样的人他哪能不知道?自小就蛮横惯的,并没因为是大姐而让着些他们这些弟弟妹妹,小时候什么吃的用的除了她自己的那份都还要霸占他们的。
但大姐比他大了七八岁,自小爹娘忙着地里的活没时间管他,他是跟着他大姐带大的,即便他大姐有些不好的,他也记着她小时候照顾他的情分,也是因为这个他才没去找大姐催她还那两石大米。只这会儿大姐和自家媳妇吵嘴就算了,却还要动起手来打初五,又让初五受了伤,这可惹急了他,不由的责备道:“大姐!初五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能动手呢?!”
“我让她拿手去捡那碎片了?怎么这会儿倒说我欺负她了!”
“要不是你拉扯了初五她能被碎片划伤?”刘长生气极,他大姐以前再蛮横也没这般过,他倒是不知道大姐嫁了人却这么泼辣了。
“哼,不过是跟你借些粮食,如今你家里富裕了倒是不管大姐的死活了!乡亲们看看啊,这样的弟弟可真叫人心寒啊!”刘翠拍着大腿痛心疾首的朝门外经过的村民喊道。
门外的村民听得刘翠的话,都停下脚步光明正大的看起热闹来。村里不少人家见初五上山打猎得了银钱很是眼红,这会儿听得刘翠的话都纷纷附和,有说刘长生和杨氏冷血的有说无情的。
杨氏在厨房里听得刘翠和村民的话,那火气蹭蹭的就上来了,她本没打算真跟这个大姑子闹翻,毕竟再怎么不好横竖也还是一家人。可她大姑子并不顾念亲情,她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杨氏拿了干净的帕子包起初五已经止血的手指,嘱咐道,“别沾着水,晚上洗澡时候小心些。”说完就出去了。
初五和立夏慢了两步才跟出去,就见她们娘立在院子里,冷着脸对大姑道,“别说我们家没钱,就是有钱有余粮照着大姐这样的人,我们也不想借!你们不知道事情也别说我们家冷血无情,我们要是冷血无情也不会省吃俭用省下两石谷子借给她家办喜事!大姐要是知道体恤娘家,也不会有钱给新媳妇打头面也不还娘家两石谷子,由着我们一家子挨饿!”
说到打头面刘翠就郁猝,那新媳妇家死活要两幅头面,她儿子被那媳妇迷了心眼,果真答应了,死活又求了她给添上,她只得给添了两套银头面。本来说好了不说出去的,只说是媳妇娘家的陪嫁,可谁知道这会儿杨氏知道了,她着实有些慌乱,吞吞吐吐的道,“什什么头面,我可不知道!”
“大姐,从前不管怎样我都忍让着你,可这回你确实做得过分了,我们家什么样的人家你不清楚?去年大冬天的来借粮,素荷把粮食借粮你,你说夏收把粮食还来,可如今夏收了你倒是又来借粮了!还闹成这般模样!”刘长生算是真正见识到他大姐的蛮横了。
“哎哟啊,乡亲们看看啊,有这样的弟弟吗?我从小把他照顾大了,如今娶了媳妇倒是不管大姐的死活了!”刘翠拉长了脸大声喊道。
“大姐说这话可是昧着良心了,我们哪里不管大姐死活了?大家伙去南村看看,可是遭了虫灾的?这么近的村子大姐也别想唬弄我们!”杨氏气恼不已,这个大姑子从前就是个不同别人的,什么东西都非得占着些便宜。上回说是外甥娶亲借走两石谷子就算了,这回又来说遭了灾要借粮,他们就是这么好骗的?!
说到稻子遭虫这事刘翠就有些不自在了,她家确实遭了虫子但并不严重,这会儿自家弟弟要真上家里去看定然会发现她说谎了,那时候可就丢脸子了。她家的田地跟袁氏的田地相近,听了那袁氏说自家弟弟家自从初五学会打猎后可是攒了不少银钱,天天干饭不算还顿顿吃肉,她就想着上弟弟家再捞上一把,谁想到这杨氏不像上次一般好唬弄了。
“说来说去不过是不想借,既然你们见死不救我也不求你们了!”眼见不能占到便宜,又见门外的村民纷纷调转了矛头议论起她来。刘翠不敢多呆着,说完就匆匆出了家门,出去前竟是不忘把走廊下的那只野鸡也一把抓过去拿走了。
初五在一边看着不由的满头黑线,她家大姑果然是个极品。这只野鸡费了她不少功夫,初五可不想被极品大姑拿走占了便宜,便追了出去。
刘翠回头来看时见初五追出来,赶紧的加快了步子几乎跑起来,没一会儿就不见了人影。初五见野鸡是追不回来了,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