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佃户

第 3 部分阅读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就往邻村去偷,附近几个村子都怕了他。偏他还生得人高马壮,跟镇上的偷儿混过一段日子,学过几手拳脚,别人也就更不敢惹他了。

    发方氏笑过了,又道:“那张寡妇不是送了她女儿去镇上当姨奶奶吗?听说是给了温地主家的大儿子,当了四房的。那温大奶奶只生了一个小姐,听说是个芭蕉命的,她打的倒是好主意,送了她女儿去,生个一男半女的就想得了人温家的家产。她也没打听清楚,人温大奶奶最是个不好相与的,要是能让生下儿子,前头那三房早生了,用得着她女儿?”

    初五喂了那鸭子,洗了手就又回来,一面拿着个花布缝的布球逗满福玩,一面听着两人的谈话。芭蕉命是乡下人对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女人的说法,因为一棵芭蕉只能长一串香蕉,就像一个女人命了只能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初五以前不信什么命,但自她的魂魄飘荡到此,又进了初五的身子,她便也不得不信了。

    “温家的大奶奶我听说过,是个厉害人,手段多着呢。听说她嫁过去没几天,她们大爷房里的丫头就都给配了人,那大爷也没敢说个不字。那张寡妇看着机灵,也是个没脑子的,巴巴的送了女儿去给人糟蹋!”到底嫁人是一个女孩子一辈子的事,杨氏也觉得张小霜可怜,被她娘推进了这样的火坑,还以为能有好日子过呢。

    “谁说不是呢,嗯。”纳好了一只鞋垫,方氏用牙齿咬断了线,又道:“老老实实地找个庄户人家嫁了,好歹没有那些个呕心的事。自家勤快些,日子也能过好,偏就贪那些富贵,只不知她哪里有那个命受。”

    “哎,说这些也没用,就张寡妇那人,就算是知道这些的,还不是照样会把女儿往里推?”杨氏这回换了一盆冷水,又搓了一遍,就把衣服拧了水放一边的空木盆里。一面端了木盆去晾衣服,一面道。

    “可不是?摊上那样一个老娘也是小霜命不好。”方氏听出杨氏不太愿意说这个,便又岔开了话,笑着道:“初五也七岁了吧?过几年婶准给你相看个好人家!”

    拿着布球逗弄满福的初五,听了此话,满头黑线,她才多大点,就说看人家这样的话了。虽然她知道方氏是借着打趣她,岔开话头呢。可想想几年后她满了十五就要考虑婚嫁,还是不能不让她郁猝。

    “她才多大点呢,还得好几年呢!”杨氏边晾衣服边笑着回道。

    “就是呢,婶,我可不急,你赶紧给燕子姐相看个人家吧!”初五赶忙绕开话头,她可不想再讨论这个。

    燕子是方氏娘家,临河村方家唯一的侄女,今年夏天刚好满了十五。她们娘家也是一溜的小子,好容易到她嫂子快三十五了才生了这么个宝贝疙瘩。家里虽也是农家,但有田有地,日子也比别家的好,这唯一的女儿就真宠得跟个宝贝似得。轻易不让出门,更别说下地干活什么的。农家女孩都要做的活计,她家里人只舍得让她绣花,厨房也很少让下,怕烟尘熏着她。

    “前两天我哥哥来呢,说是定给了镇上开杂货铺的老吴家,那天给迎春她们的糖就是哥哥来报喜送来的。”说到自家侄女,方氏笑眯了眼,语气轻快,可高兴了。

    初五没去过镇上,不知道镇上老吴家怎么样,但从七婶方氏的语气里知道应该是个不错的人家。

    “老吴家好啊,他家就得了一个儿子吴胜,以后杂货铺也是吴胜打理。老吴头早没了老婆,燕子过去也不用受婆婆的气,我们到镇上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都是在老吴家杂货铺买的,他和他儿子为人也算不错。燕子过去,日子不会苦着的,燕子倒是个有福气的呢!”杨氏晾完衣服,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语气里也有这高兴,但却没有嫉妒。

    “谁说不是,我哥哥就是怕燕子嫁了人受委屈,千挑万选的才选了老吴家,这回我们也可以放心了。”方氏停了手里的活计,笑得一脸喜气的道。

    “定了什么时候的日子?”杨氏进屋去也拿了针线筐出来,捻了跟线一面眯了眼穿针一面问道。

    “年后的日子,二月十六,娘家里都紧着赶嫁妆呢。”

    “难怪不见燕子姐姐来了,原来是在家准备嫁妆呢!”原初五的记忆里,方燕子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她虽然和初五差着几岁,但每来方氏这里玩都会找初五一块,原来的初五也很喜欢她,把她当姐妹。初五这里有好几身衣裳是方燕子穿短了给她的,料子也好,还半新着的。初五知道,那是燕子见着她家孩子多,家里穷才会给她的。不然燕子虽没有亲姐妹,但她娘那边也有几个表姐妹的,要跟她不亲近也犯不着给她,不是?前世的初五就是个懂得感恩的,别人的恩情就算没能力报也要记着。如今听说初五记忆里的小女孩要成亲,嫁的还是个不错的人家,也跟着高兴。

    “她没多久就出嫁了,爹娘哪里还舍得放她出来玩。初五要是想她了,等我回娘家就领了你一起去看!”

    “嗯,婶可记得来叫我啊。”去看看也好,就当替原来的初五看看,她要是还在一定也会想去看看的。

    “哎,婶记着呢!”方氏笑着道,复又对杨氏感叹道:“一转眼燕子就要出嫁了,她出生的时候我还回娘家帮忙。一个小小的娃子转眼就成了大姑娘要出嫁了,时间可过的真快啊。再一转眼就又要轮到初五了,那时候我们就是老婆子了喽。”

    “说什么出嫁,她们姐妹的嫁妆还不知道怎么办呢。”杨氏虽说觉得嫁妆是个问题,但此时脸上也满是笑意的。

    初五听方氏和她娘又提起她婚事这一项,只能憨笑着装愣充傻。

    这一天家长里短的又过去了,方氏早上下午都来她家坐着,和她娘杨氏一处做针线,傍晚时候才回了家去。一家大小吃过晚饭歇下,一夜无话。

    第8章 佃户(八)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到了十月初一,初五她们外婆生日这一天。因为要赶路,这天一大早杨氏就起来了,也叫起了初五姐妹三人,人人都换上了没有补丁的半新衣服。洗漱完,吃过杨氏弄的早饭,用笼子抓上那只鸭子,拿上方氏从镇上给带的那匹棉布,背上满福,娘几个一行就出了门。

    她们这一去最少也得两天才回来,家里的鸡鸭是托了方氏照管的,所以她们也不担心。

    天还没大亮,路上还灰蒙蒙的不怎么好走,杨氏拿着鸭子又抱了布匹。初五便一边一个,拉着迎春和立夏。因为布鞋一人就只有一双,她们几人就先穿着草鞋。初五背上背着几人的布鞋,等到了杨家村村口再换了布鞋,这样就不怕走路多了磨破布鞋了。

    六十里地,绕山过村的,她们母女一行足足走了四个多时辰,从太阳没出来走到太阳快西斜才总算到了杨家村。这时候家家已经升起了炊烟,下地的人也纷纷收工回家。她们一行进村的时候遇上了不少人,不过这些人在原来初五的记忆里都没什么印象,现在的初五也就不认识了,都是杨氏跟她们介绍,这个伯那个舅的让她们喊人。

    杨家在村中央,她们进了村没走多久就到了。

    只见入眼的是一座亮堂的瓦房,连院子都是用齐整的石头砌了围墙的,不知比她们家那窄小的茅屋好了多少。初五真想不明白,当初她外婆怎么就同意了她娘嫁到她们家去了呢。

    她们到时门口正有四个孩子在玩,两个五六岁的男孩,两个六七岁的女孩儿。见了她们,当中的一个男孩就跑了进去,喊道:“奶奶,大姑来了!”

    初五知道,这就是她大舅娘家的大小子杨家成了。门外剩下的那个五岁的男孩是二舅娘的大小子杨家富。剩下的两个女孩,一个是二舅的二女儿杨桂儿,一个是二姨的大女儿刘小梅。

    初五的外婆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杨能文,大女儿是她娘杨素荷,接着是二儿子杨能武,小女儿杨素香。

    大舅杨能文在家种地,为人憨厚,娶的妻子闵氏也是个宽厚的。闵氏大舅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杨秋儿今年十一岁了,二女儿杨冬儿您年也有十岁了,唯一的儿子杨家成今年六岁。

    二舅杨能武自小上过几年学堂,会算数会打算盘,便在镇上的聚福酒楼某了个账房的差事。他为人虽不至于多市侩,但他娶的妻子姚氏却是个十足市侩刁钻小气的。姚氏生了一子一女,大儿子杨家富五岁,女儿杨桂儿四岁。因为姚氏也是镇上人家的,二舅杨能武又在酒楼上工,杨家富也在镇上的学堂上学。一家人便租了屋子在镇上住着,姚氏平时给绣房做些绣活。

    杨素香嫁了镇上的一户姓刘的人家,家里是屠户,日子也过得不错。至今生了一对双胞胎小子,大小子刘毅二小子刘恒,今天都六岁了。一个女儿刘小梅,今年五岁。

    一家姐妹两个都嫁了姓刘的,只她娘家里她阿爹这穷小子,她二姨却嫁了镇上的有钱屠户。

    杨老头几年前就因为肺炎不在了,只留了她外婆杨婆子一人,如今是跟着大舅一家吃住的。

    杨家成这一喊,家里厨房正忙着的姚氏、闵氏、素香、秋儿、冬儿都听见了,放了手上的菜齐齐出来看呢。

    杨婆子和大儿子在厅上招待姑爷刘有贵,听得声音也出来了。

    门外三个孩子见了她们来,都上来大姑表姐表妹的一通喊,围着她们转,一时间门口热闹得很。

    那姚氏见了她们母女来,嘴一撇,阴阳怪气的道:“哟!她大姑子来了,赶得可真巧,我们这儿整好要开饭呢!”

    “弟妹,大好的日子说什么呢!”闵氏低低说了姚氏一句,便笑着出来迎初五她们,道:“可算来了,赶了不少的路吧,快进来喝杯茶歇歇!一会儿就能开饭了。”说着接过杨氏手上的鸭笼子和布匹拿走了。

    姚氏还想说什么被一旁的素香瞪了一眼,又见姚氏她婆婆出来了,便哼了一声,住了嘴。

    “姐,你们来了,呀!才几个月不见满福就看着都这么老成了,初五三姐妹也长高了不少呢!”

    “快叫人啊!”杨氏笑着就这妹妹素香的手解下背在身后的满福,催促着初五姐妹们叫人。

    初五、迎春、立夏三人挨个叫了一通,到了厅上坐好。表姐秋儿就端了茶水上来,又听外婆杨婆子在跟她娘杨氏唠叨。

    “人来就来,自家也不富裕,还带这些东西干什么!”杨婆子是知道大女儿家不富裕的,见她这次来带了只肥鸭子又拿了匹布。知道她筹备这些不容易,不由心疼的道。

    “都不是些什么好东西,女儿能给你的也只有这些了。”杨氏有些愧疚,这几个儿女里,就她每年回来都不能给她娘个像样的贺礼,心里实在有愧。

    “说些什么呢,长生怎么没一块来?”杨婆子这才发现,姑爷刘长生没来,便问道。

    “就是,怎么没见长生?”杨能文这会儿也注意到了。

    “他去给城里龙老爷家的庄子收稻子去了,没赶得回来,就没来了。”杨氏抱了满福在身前,另倒了杯温开水喂着满福,道。

    “嗯,赶不过来也没事,年年生辰还不都是那样。”姑爷农闲时候有个事做也能赚几个钱,没能赶回来杨婆子也是理解的。

    “我们来了也一样的,大姐家里今年收成怎么样?”说话的是刘有贵。

    “今年地里的稻子还可以。初五,抱着满福,我去厨房帮忙。”杨氏不敢多坐,让初五抱满福,要去厨房帮忙。

    迎春和立夏进屋没多久就跟着桂儿和小梅去玩了,如今厅里里只剩了初五和满福两小孩。初五想接过杨氏手中的满福,但被杨婆子抱了去了。

    初五就跟在杨氏身后进了厨房。厨房里大锅上煮着一整只鸡,是用来拜神后做白切鸡的,冬儿正在灶下看火呢。

    大舅妈闵氏正在给一条大鲤鱼开膛去内脏,二姨素香正在洗酸笋,看来是要做酸笋煮鱼的。二舅娘姚氏在切猪肉和丝瓜,秋儿在水盆子里洗青菜。

    杨氏一进来就挽了袖子,过去秋儿那儿道:“秋儿去玩,我来吧。”

    还不等秋儿回答,那边姚氏就冷哼了一声,尖了声道:“大姑子远来是客,怎好麻烦你呢,我们可不敢使唤。”

    二姨素香就要出声喝姚氏,她娘杨氏就使了个眼色制止了。杨氏不是不知道姚氏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好的日子她也不想闹得不愉快,便默默忍下了,依旧挽了袖子和秋儿一起洗青菜。

    厨房里的人都忙开了,初五也不好一个人杵在那里闲着,便问大舅妈道:“大舅妈,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闵氏慈爱的看了眼初五,笑着道:“没什么让你做的,初五去玩儿吧。”

    初五见她脚边有一小堆生姜,想来是要做配料的,便道:“我给这些姜去皮吧。”

    “初五真乖,那你拿了去去皮吧,小心点别用手擦眼睛啊。”闵氏笑着赞了初五一声,让初五拿了姜去去皮。

    初五拿了姜,在灶边捡了块木片就拿去大门口给姜去皮了。并没听见身后姚氏不屑的声音道:“一家子都是这么献媚的吧,才哄得老婆子这么高兴,什么好处都得了去!”

    杨氏听得这话,忙伸手拉了想冲起来的妹妹素香,向厅上使了个眼色。让她注意这她们阿娘,大喜的日子不要一家人恼不愉快。

    素香自小性子比较烈,向她姐姐素荷撇了撇嘴,低声道:“就你能忍,她都不顾及娘亲了,尽是挑刺,不怕闹不愉快了,我们忍个什么!”

    “你家里肉铺生意还不错吧?”杨氏笑笑,岔开话题问道。

    “嗯,还不错,今年自家也养了几头猪,前两日宰两只。”果然,说到自家铺子,素香便高兴了,笑着说道。

    姚氏见杨氏不理会她,翻了个白眼,又开始切肉了。只是这回她切的肉都切得细细的,就差剁成肉酱了。一旁的闵氏见了,只皱了皱眉,也没再多说她什么。

    初五拿着姜到门口去皮,迎春她们在那儿玩。见了都围过来看了会儿,见没什么好玩的就又和其他孩子们玩儿去了。姜因为是刚从地里拔回来的,表皮还带着许多水分,用木片一刮就能把皮刮走。初五没费多大功夫就把一小堆姜去好皮,便拿进厨房。厨房里大锅上的鸡已经煮熟,大舅娘正拿瓷盘盛了出来,等着端出去拜神呢。

    元宝蜡烛都准备好了,闵氏才用簸箕装了鸡出来。院子里此时杨能文早摆了桌案,贴了红纸的竹筒里装了米,用来插点燃的香烛。六个小瓷杯排成两行,分别倒了白酒和茶水。闵氏直接把簸箕盛的**头朝着香烛的方向摆放,这时候杨婆子端来了一个装了花生和橘子的瓷碗,一并放进了簸箕里头。

    杨婆子首先对着香烛的方向跪拜了三拜,一面拜一面嘴里念叨着。初五站在旁边也没听清她念的是什么,只大概知道是祝愿之类的话。

    接着就是大舅和闵氏她们,一个个的轮流着上去拜了拜。初五也上去了,诚心诚意的跪拜了三拜,虽然不知道头顶有没有神仙路过,但她还是诚心的感激让她穿到这里的大神。

    都拜过了,闵氏和杨婆子一起烧了元宝。大舅杨能文便拿出一小卷炮竹准备点着,杨氏忙抱了满福进大厅里去,周围的孩子也都被赶得远远的。一阵噼里啪啦的炮仗过后,一群小孩子便哄的一下跑去扒炮仗纸,期望能找到没点燃的炮仗,拿了来倒出里面的硝粉玩,大人喝也喝不住。

    烧过炮仗,天边的太阳就已经快下山了。闵氏收拾了桌案,端了簸箕去神社拜神社里的神,秋儿拿了香烛炮仗火折子跟着去了。本还扒拉着地上的炮仗纸的孩子,也一哄的跟了去。

    第9章 佃户(九)

    初五见没什么好玩的便没跟着去,所谓神社也不过村里人敬立的神的标志,多数是有一定年龄的树作为神树,树底下立着象征神位的石头,供人祭拜。农村里即便有庙宇的地方也会有这样的神社,初五对此也熟悉,并没感到好奇的。

    闵氏去拜神的这会儿功夫,在家里的就在厨房里忙着。把该做的菜都做了,等闵氏回来时候整好可以切了鸡,开桌吃饭。

    闵氏一出去,姚氏就推说头疼进了房没再出来。她娘亲杨氏只得掌勺做菜,二姨素香就换下了冬儿负责给看火。初五觉得出去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搬了小凳子和二姨一处坐在灶下看火,红红的火光映得她脸通红通红的。

    二姨素香见了噗嗤一笑,道:“初五这么粘着你娘亲呢!怎的不出去玩儿,在这儿烤火,可别呛坏了。”

    初五满头黑线,她又不是吃奶的奶娃,离不开娘。她只是觉得无聊,又不想跟外面的小屁孩玩,才坐在这儿看她们炒菜的。“外面不好玩。”

    听了初五的话,素香笑得更欢了,伸手捏了捏初五的脸颊,道:“小大人样儿!”复又摸了摸她头道:“初五在家也是这般懂事吧,可帮了你娘亲不少啊!”

    “可不是,要不是她在家看顾着弟弟妹妹,我都没法出门干活了!”杨氏抄了猪肉,便把丝瓜放下,又倒了些水,盖上盖子,道。

    初五再次黑线,她心理年龄可是比素香要大啊。这么夸她,她老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好在映着火光,其他两人也没发现。

    “姐,累吗?要不换我做会儿菜吧?”见自家姐姐擦了擦汗,素香伸手要接过姐姐手中锅铲道。

    “这点活不累的,你看火吧。”杨氏说着,揭开了盖子,见锅里水差不多了,便又翻炒了起来。

    素香冷哼一声,道:“那姚氏最是个会耍滑的,你道她这一天做了多少活计?不过就切了这些猪肉,还切成这么个德行!如今好意思说姐姐你来得迟,真是前世不修,有这样的嫂子!”

    “娘的生辰,你也忍着点,让娘高兴高兴,可别闹出什么来。”杨氏拿了灶上的盘子,把猪肉煮丝瓜盛起,嘱咐道。

    “咱二哥也是的,他那个酒楼又不止他一个账房。咱娘生辰这大日子他也没说向东家要个假,回来帮帮忙的!”素香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

    “估摸着酒楼忙,走不开吧。”杨氏先放了几片姜,贴着锅转了几圈,便倒了点猪油进锅里,才把鱼放下去。

    初五看着,知道她娘这样子做,煮出来的鱼才没那么大腥味。她娘在做菜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她这些日子在家里看着,也跟着学了不少呢。

    “他忙?!不过是舍不得那一天的工钱罢了,娶了个小气的媳妇,他也越来越小气了!”

    “素香!别说这些了,再添把火。”即便有不对的,但素香作为妹妹也不能这么明着说自家哥哥。一家子不和气,也容易被外人欺负了去。

    “本来就是嘛,你道那姚氏怎么阴阳怪气的?还不是嫉妒娘给了你那几只鸡鸭崽子!娘现在跟着大哥吃住,给什么你大哥大嫂都没说话呢,她有什么资格在哪里乱吠!”素香随手气哄哄的把一块木柴扔进灶里,愤愤的道。

    “素香!”眼见着妹妹越说越没遮掩,杨氏只得喝了她一声。

    “算了算了,我不说了。”素香也知道她姐姐的脾气,要不是今天她们娘亲生辰,她姐姐也不见得会忍下姚氏的气。

    乡里乡下的,没有那大宅子里的勾心斗角,但也少不了生活上的一些摩擦。相对于前世的繁华生活,初五觉得这样是是非非家长里短的平凡日子才真实。

    最后一道青菜炒出来的时候,闵氏刚好拜完神回来,一并进门的还有下了工赶回来的杨能武。摆桌上菜,盛饭摆碗,一通忙完,一大家子大人小孩分了两桌坐着。小孩子的用了矮桌,在下首,大人的是高脚八仙桌。菜也分了两份,桌上五道菜,一碟白切鸡,一碟酸笋煮鱼,一碟猪肉炒丝瓜,一碟青菜,并一碟从早上就开始腌渍了的酸萝卜。还有一大碗煮白切鸡时候盛出来的鸡汤,上面撒了葱花。

    大人桌上敬酒什么的是不关小孩子的事的,孩子们听大人说开席便举起筷子对着平时吃不到的菜夹去,青菜酸菜不稀罕,孩子们就对准了肉下筷子。够不着的就站起来夹,小一点的即便站起来也夹不到,眼见着鸡肉没剩下几件,也有从旁边大些的孩子碗里夹的。被夹了肉的孩子不干,一时间竟闹哄哄的。秋儿和冬儿也在这一桌,给没夹到鸡肉的孩子都夹了一块,大家才安静了。

    初五给两个妹妹一人夹了一块鸡肉,她便盛了一碗鸡汤。鸡汤上漂着厚厚一层鸡油,初五喝了一口,油水下肚,初五只觉得竟是说不出的美味。这样油腻的鸡汤,要放在前世,初五看一眼都会吐的,现在她却恨不得再多点油水下肚呢!

    一只鸡分了两桌,一桌上就没多少了,初五下手迟了些,她只吃到了一块,也没在意。伸了筷子去夹鱼,就听对面杨家富叫道:“我还没夹肉呢,你怎么把菜盆子给端了!你个饿死的乞丐!”

    初五看去,原来立夏人小手短,每次都要站起来才能夹到放在杨家富面前的那碟猪肉炒丝瓜。她便站起来端了菜碟子,往饭碗里拨菜。

    大人一桌听了杨家富的话,都看了过来。本也没什么,但杨家富也是个蛮横的,又是姚氏的心头肉,在家呼喝惯了。又听多了他娘亲骂人的话,便也学了那些泼辣,此时叉着腰骂立夏是臭要饭的叫花子呢!

    小孩子有些争执也平常,只那姚氏偏偏瞥了嘴,颇为嫌弃的表情道:“家富,你在家天天吃肉,可不知道十天半个月不沾肉味的滋味,你让着点你表妹吧。”

    初五见一桌子大人表情各异,二姨表情愤愤,作势就要起身骂人,这会儿却是别坐她旁边的丈夫扯住了。杨婆子本还高兴的,此时也冷了脸色,闵氏夫妇脸上表情也不高兴。她娘亲却只当不知道一般,夹了没有刺的鱼肉喂给怀里的满福。

    “我出门怎么嘱咐的,别一桌子像个野孩子一样吃饭!”姚氏见杨氏不理会她,也只当做看不见大家的表情,还一个劲儿的指桑骂槐骂。桌子底下杨能武拉她衣袖她也当做没看见。

    杨能武迎着自家娘亲喷火的眼神,只得尴尬的笑着,背后一滴滴冷汗那个流啊。

    初五见此情景,便接过立夏手中的菜碟子,对着姚氏灿烂一笑,可爱非常的道:“二舅娘就是好,知道我们没肉吃,特特让我们多吃些呢。立夏你可得多吃点,别辜负了二舅娘的好心哦!”一面说着一面往立夏碗里拨菜,尽挑着猪肉往碗里拨。立夏的碗拨满了有去给迎春拨了些,再依次的给一桌的孩子都拨了进碗里,单单留了杨家富和杨桂儿的碗里没拨上猪肉的。这样一圈下来,一碟猪肉炒丝瓜早已经连肉汤都没了。分完猪肉炒丝瓜,初五还把拿酸笋煮鱼,尽挑了鱼肉照例分了,只剩下杨家富和杨桂儿的碗里没有。

    分完这两样肉菜,初五又甜甜的笑着,对二舅娘姚氏道谢,道:“谢谢二舅娘!”

    这时候反应过来的一桌子大人,有闷笑的,有忍笑忍得手抖的,她二姨素香就没忍,“噗嗤”一声的就笑了出来。姚氏一张脸气得通红通红的,只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初五还笑得这样甜,对她的指桑骂槐无知无觉一般。

    又是她自己说了在家天天吃肉的,要让着姐妹。这会儿她要再说初五不给肉自家孩子吃,也只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只得抖着嘴角忍下了。

    初五见了姚氏那憋屈样,又见杨家富和杨桂儿跳脚的模样。咬着嘴里的肉,吃得那叫一个香啊!

    一顿饭打打闹闹的吃完了,该收拾桌子的时候姚氏又推说要赶回镇上的家去,便把一桌子杯盆碗碟的扔给了闵氏和杨氏姐妹收拾。

    闹了刚刚那出,一家人也不待见她。她要走,便也没拦着。

    姚氏一走,这回二姨素香就放了声的大笑,还一个劲儿的夸初五,道:“你个鬼机灵,谁教的你这么聪明,哈哈不行了想到姚氏那吞了苍蝇一样的嘴脸,我我就想笑哈啊哈哈我肚子要笑疼了”

    初五黑线,二姨,有这么好笑吗,不就稍稍噎了姚氏一下么。

    杨氏端了碗碟经过初五身边,也伸了手点着初五的脑袋瓜子,笑道:“鬼灵精的,下次可别这样了,惹恼了她可没好处。”

    二姨素香止住笑意,冷声道:“怕她作甚!下回她再这样像个疯狗似的咬人,你只管教训她,二姨给你撑腰!”

    初五还没应声呢,那边杨婆子就出声喝止了,“素香!再怎么她也是你二嫂,你可多少敬着她些。”

    “要让人敬着她,那她也得有个长辈的样子啊!娘你难不成没见她刚刚那个样,说的那些是什么话?大姐家确实是穷,十天半个月吃不上一顿肉,她家天天吃肉怎么也没见她帮衬着大姐些?再说她今天也不顾着是您的生辰,就说这些话,她就顾着您了?初五你做得好,下回也别让着。”

    初五装懵懂,一脸迷茫的道:“我没做什么啊,难道二舅娘的好意不应该领吗?”

    “噗嗤”

    这回在场的人都笑了。

    “不行了,哈哈哈你个小丫头逗得我要笑晕了,哈啊哈哈哈”素香笑得趴倒在她老娘怀里,直嚷着让揉肚子。

    第10章 佃户(十)

    相对于这一屋子的和乐融融欢声笑语,那边坐在马车上的姚氏就气得头顶冒烟了。这会子出来家门上了大路,放了声的骂,“小贱蹄子的,老货不待见我,小的也来气我!我说不回来吧,你偏还要说回来!这会儿可好了,赶着上的送去给人戏弄呢!下回轿子来抬,我也不回去了!”

    “就是,我们也不回去了。娘我没吃饱”杨家富也气冲冲的道,“小贱蹄子把所有的肉都吃了!撑死她!”

    “娘,我也饿”杨桂儿年纪还小,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自家娘亲很生气,听自家哥哥说肚子饿,也怯怯的道。

    “把家里的鸡杀了,回去娘给你们煮鸡吃!”姚氏此时根本不想吃鸡肉,那模样倒是想啃了初五的肉吃一般。

    姚氏长在镇上,本就看不起乡下的人,总觉得高人一等。她家人看着杨能武人机灵又上过几年学堂有些本事,才把她许给了他。成亲后杨能武又在自家爹爹的引荐下推荐给了聚福酒楼当账房,她更是觉得杨家一家都欠她的一般。平时妯娌婆媳相处也不见她礼让的,只觉她们都应该仰望她鼻息过日子。

    杨能武赔了笑,讨好道:“都过去了,你别跟她一个小孩子计较哈。”

    “我不计较?你倒是不计较了!当初说好了爹娘两个一人养一个的,你大哥倒是顾着你,把个病鬼老爹推给了你养。白白浪费了许多药钱,最后什么都没给我们家干呢,就贴上了一副棺材钱!他倒滑头,身体能耐的老婆子他就养着,如今给他看孩子养鸡鸭的,我呸!你把他当兄弟,人家可没把你当兄弟!”

    杨能武不敢出声了,其实他们并没把他爹接到镇上家里住,都是留在老家里让大哥照顾着。单这一项他们就理亏了,更别说,他爹吃药的钱还都是他大哥出的,就连办丧事的钱都是他们兄弟两一人一半的。他那时候把他爹的药钱拿去花楼,跟账房的同僚喝花酒去了。这会儿他怎么敢跟姚氏提这事,只闷了声,不再说话。

    可姚氏气还没消,一路的骂骂咧咧。骂完一桩骂另一桩,几乎把她嫁过来几年的事都挑出来数落了个遍,把一家子反反复复骂了好久。

    这件事也为初五后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只她这会儿还不知道呢。她累了一天,正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

    因为家里还喂养了鸡鸭,第二天一早初五母女一行便又动身回家了。相比来的时候,初五倒觉得回家的时间短了好多。来的时候走了四个时辰,回来时候三个多时辰就到家了。

    到了家,初五轻松了口气,尽管外婆家比她家亮堂多了,也宽敞多了,但还是自家这茅屋自在啊!

    方氏听到声音,过来,笑道:“怎么这就回来了,好容易去了也不趁着空闲,多住两天,难不成还怕我饿死了你们家鸡鸭?”

    “怎么会,只是在娘家住着也麻烦他们,就早早的回来了。”杨氏转身进了厨房,用大海碗装了几个鸡蛋出来,“这是孩子她外婆给的,多谢你给喂鸡鸭了!”

    “这么见外干什么?我给你喂鸡鸭也不是图你什么好处,赶紧收了给孩子们吃吧!”方氏推拒了,佯装怒道。

    “这是哪里话啊,孩子们吃的还多着呢。她们外婆收了两篮子鸡蛋,就等着我跟我妹妹来,让拿了回去呢!”杨氏把鸡蛋往前递了递,又道:“嫂子平时帮我们的多了,我们也没什么东西可谢的。这次孩子他爹能某上这份工也还是多亏了你们家呢,这几颗鸡蛋也算不得什么,只我们家如今也只有这个了,嫂子别嫌少才好。”

    方氏哪里说得过她,只得接了,道:“那我就收了,邻里邻居的你也别这么客气,要不以后有个什么事我也不敢找你了。”

    “嫂子客气才是,不然怎么刚还不愿收这鸡蛋?”杨氏笑道。

    “你呀,我就是说不过你,我先端了回家。”

    “呀,你们拿的什么好东西呢,推来推去的!”这时候从门外经过的王三叔家的,许氏往这边瞟了眼道。

    初五抱着满福,看了眼许氏,也没理睬,就进了舞屋去了。这个许氏她不怎么喜欢,但也算不得讨厌,就是为人大嘴巴了些,也爱凑热闹,什么事她都要掺和上一份。

    “没什么,就几个鸡蛋。”杨氏也知道许氏的为人,不想多说。

    见杨氏不想理会她,许氏便扬声对方氏道:“嫂子,听说大哥的庄子上人手不够,我家的也正好在家闲着呢,你给问问大哥还缺不缺人呗。”

    “呵呵,上次人手够了就没去你家了,等下回你大哥回来我再给问问。”方氏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