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盛世慈光(重生)_分节阅读_580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和楚王一起用膳是很难得的,足以表达楚王的支持,唐郁洲带上好友赶紧跟上楚王。

    沐蕴歌翻个白眼,接受了自己“用过就丢”的命,却也知道永嘉公主这事极可能闹大,楚王是不想他为难才让他走的,毕竟他父王青王,如今管着宗正寺。他就没留下蹭一顿楚王府传说中的顶级美味的饭菜,一个人出了楚王府,并把窦哲的事告诉了父王。

    青王却是哈哈一笑,道:“梅三郎是真逃不出楚王手掌心了。”

    沐蕴歌是知道梅容对父王诸多照顾的,疑惑:“此事与梅三郎何干?”

    青王消息灵通,拍拍儿子的肩,小声道:“楚王不知怎么说动陛下,允他迎娶男妃。”

    沐蕴歌讶异张嘴,下巴都要掉了:“不……不可能吧……”难怪要改户婚律,这楚王为了梅容,可真是大手笔啊。但沐蕴歌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弱弱道:“梅三郎可是……”混血胡子啊!

    青王闻言也觉得很困难,神色变得凝重,叮嘱儿子:“此事干系重大,你切记不要乱传。”又叹气,带上些许欣慰道,“楚王出手,必是有把握的,你我只在需要时敲敲边鼓,能帮一把梅三郎就帮他一把,不枉他救我多次。”给这件事定下了基调。

    沐蕴歌却是心事重重,去了幕僚议事所在的书房,见到低头认真看着资料的乐恕,俊美清绝可入画,让人心头柔软。

    但他知道这美少年对楚王有情思,若听闻楚王打算迎娶男妃,还是个……不知乐恕会怎样的伤心欲绝。沐蕴歌胸口似梗着什么,微微胀痛,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甚至他没有任何立场去关心乐恕,胸中一口气怎么也叹不出来。

    ……

    沐慈的办事效率极高,也不知他怎么对窦哲说的。没过几天,窦驸马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纸和离书给了禁足在公主府的永嘉公主,当然遭到拒绝。窦驸马就立即在御林军保护下到了大宗正寺,拿出早写好的和离诉讼提交给青王,要求与公主和离,请求大宗正寺给自己一个公正判决。

    这是历史上第一起离婚诉讼,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八卦立即盖过了楚王“不行”的流言,成了最重大的新闻。

    毕竟永嘉是个公主,即使窦驸马和离不成功,也等于赤果果打了皇族的脸面。再说,若其他日子不好过的驸马有样学样……好几个公主郡主赶紧收敛了脾气,对驸马好了许多,倒是意外之喜。

    因背后有楚王支持,好几家报纸对这场和离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士林界的热议。

    窦哲是男子,又是科举出来的头名状元,虽和离诉讼还算温和,只道感情破裂无法一起生活,并没说被虐,但这已经不算秘密了。同为男子的读书人多支持窦哲,认为他勇气可嘉。不敢明着辱骂永嘉,却用文人最擅长的拐弯骂人不带脏字的法子,把永嘉公主等一干跋扈宗室女骂了个遍。

    宗室觉得没脸,纷纷对德光帝抗议,几个姑姑辈的长公主还揪着德光帝哭了一通,永嘉被禁足不能入宫,在家里闹了几次自杀。德光帝焦头烂额,也觉得没面子,还把沐慈宣入宫中询问此事。

    沐慈当即提出修改婚律,废七出休妻制度,只允双方和离。男女双方都有权提出和离,双方不能协商一致,可提交官府进行仲裁判决。同时对判离的情况,如宠妾灭妻,家庭暴力或虐待,与他人通奸,感情破裂分居两年以上等,这类都可以判决离婚,财产方面由过错方补偿受害方。

    同时再次强调“律法在上,王在法下”,皇族宗室也应该遵守国家律法,窦驸马当然可以提出和离诉讼。

    楚王有备而来,各种修改的条例非常细致,还有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的同性婚姻,也受律法保护。可惜朝廷不是沐慈的一言堂,同性婚姻被斥荒唐,楚王提出的女子也能要求和离更是遭到激烈反对。毕竟这不符合男人的利益,也不是现在这种一妻多妾制度的社会能接纳的,虽然大幸的女性比较有人权,却还是依附男子而活的。

    所以大多数人不支持修改律法,女子虽想赞同,但不好明目张胆支持,除非不想在夫家过了。

    好在沐慈从没打算一次成功,他的目的,只是在壁垒上击破一道口子,促进同性婚姻合法化,维护少部分人追求幸福的权力。同时也给女性维护自身权益提了个醒,待时机成熟,自然能扩大影响,婚姻法终有平等,包容的一天。

    楚王沐慈如此一来,已经是光明正大承认爱男子的性向了。但他却十分尊重女性,正式成为了妇女之友,再加上他在医院开设妇科,并大力支持朝阳郡主和谢四娘,有越来越多的大幸女子开始走出家庭,活跃在医疗,教育与文学领域,渐渐扩大到经商甚至政治等领域,顶起了大幸帝国半边天。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婚姻法平等了,一妻多妾也消失了,成为更稳定,更符合社会发展的一夫一妻制度,此为后话。

    《大幸律典》是有许多方面的律法组成,其实每一项都是单独成法的。沐慈趁户婚律修改的热议,授意相关人士把《新闻出版法》《知识著作权法》《商法》《专利法》等新法律也拿了出来,又引发一场全民关注与大辩论。

    楚王白皙如玉的一只手,搅乱了整个大幸。

    为了让楚王从修改户婚律上转移注意力,大幸高层只抓着新法讨论,有些条款很快通过了。主要因为这些新法很符合文人的利益,虽然《新闻出版法》对文人言行进行诸多限制,虽然有许多话明令不能说,但更多却是保护作用,严令不能因真言罪人。要知道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文字狱”对文人来说,可谓灭顶之灾。

    再譬如《著作权》法中保护文人从所著诗文的刊印中获取正当利益,对无授权抄袭进行严厉打击。足以让文人通过写诗文出版获利,养家糊口,文采好的一样扬名立万,从此文人不再只能走科举当官一条独木桥。

    《商法》则涵盖了国内、国外贸易的相关法规,目前大幸正与多国商谈合作,商法维护了大幸与他国的公平利益,不通过不行的。《专利法》虽然维护的是工匠的利益,却因为目前大幸的创新技术多出自楚王之手,也只能捏着鼻子通过,反正对士族阶层也没有损害。

    当然,有一些比较超前的条款,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

    ……

    谁也不知道,不过是窦哲提交的大幸历史上第一份和离诉讼,结果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立法风波,历时两个多月。

    直至八月底,西北捷报传来,征西军大胜,盖过了一切反对的声音,楚王的名望上升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全新高度。四大新法立即通过,户婚法也遂了楚王的意思稍作修改,并在德光帝的默许下,允许了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之间同性成婚。

    第428章 西北大捷

    十月初,一场秋雨一场寒,刚刚落了一场雨的北方已有了寒意。秋叶开始盘旋落下,景致却不见萧条,京郊外平坦的官道上人流如织,此刻却回避至两旁,让一队由上百侍卫簇拥着的华贵的车队先行。

    一个娇娇俏俏的小姑娘不顾凉意,掀开车帘半伸出脑袋往外看,只见大道宽阔平坦,两岸树木扶疏,其下植种许多小花木,绿意盎然。无数车马行人穿行在宽阔规整的道路上,人人衣着整洁,面容愉快,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远处,林木掩映下似有一座大城,庭阁众多,屋宇华贵,数座四五层的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其中更有一处半圆穹顶的大型建筑,远远看去都规模恢弘,近看不知会怎样的庞大。雨后的清晨给那座大城笼上一层淡淡雾霭,比之仙宫也不遑多让。树木遮挡,看不清行人,想来是不会少的。

    小姑娘不断发出惊叹,指着那处,扭头对同车的华贵女子雀跃道:“阿娘,天京城到了。”

    坐在车里的华服女子从窗口缝隙看过去,感觉不像,有些不敢认,迟疑问:“已经进了城吗?”不应该啊,没见到城门啊。

    “依云公主,这只是京郊,您见到的那处并非大城,只是陛下与楚王殿下联袂所建的皇家明理学院。长公主多年未能回家探亲,这些年京里变化有些大了。”陪侍在车旁的,赫然是前御林军大统领易青,因楚王献虫一事引发谢氏两女宫变,无能约束禁卫的易青被治了失职罪贬职成了副统领。后来楚王命人出使南理,易青便争着揽下差事,被德光帝授命委派他去南理国接回十七年前和亲南理的熙宁长公主。

    熙宁还带着所生的两子一女,他们都能回来,多亏这名易统领带着五百禁军的强横。当然这种强横背后,是更强势的德光帝与楚王在支撑。一路上熙宁也听说了许多京中情势,大多围绕楚王歌功颂德。她也听过这所明理学院,不到一年光景,这座特殊的开放式的学院已然成为了大幸文人心目中的学术圣地。

    熙宁刚想问一问详情,便听官道有一路飞骑大喊:“行人回避!八百里加急,西北军再次大捷,败敌十万,兵临西凉王城!”举着红色龙旗狂奔而过,行人纷纷避让,让那告捷的军士通行。

    告捷队伍所过之处,引起一片欢呼!

    易青赶紧吩咐车马让道,熙宁吩咐:“泽儿,游儿那边如何?别冲撞了。”

    易青又去护着后面坐着南理小太子和四王子的车架。

    告捷骑兵激起的尘埃还没落定,行人便欢呼议论。

    “自八月初第一场大捷,这才两个月就兵临王城了?西凉这么不禁打?想当年西北边军多少年也不见寸功,光知道抵挡,干等着挨打,果然还是要楚王出手才行啊。”

    “可不是,就该如楚王这般强横才好,去年若非楚王组建海神军,蓬莱港都叫胡人占了,四面受敌。”

    “此次败敌十万,这是破了西凉主力了吧?连带弄死的七八万北戎人……这得多大的功劳啊?”随着捷报,百姓也知道西凉欲借道给北戎的险恶用心了,对这场西北战事无不称快,更称赞楚王不愧是星宿下凡,料事如神,直接让西北两国没活路了。

    “十七八万算少的,若非北戎主力跑得快,西北军必定让他们三十万全部交代在西凉。你知道楚王造的兵器多厉害吧?我这剑,吹毛断发,就是托关系从巨鹿购置的。”然后显摆自己的剑了。

    “不可能,巨鹿的东西管制多严格,谁走后门都买不到。不过听说的确配置给了西北军,西北军靠楚王的武器,一路势如破竹……”

    “巨鹿更造出了千里镜与司南,大军在荒漠也不用怕迷路,常山王一路带兵才能直接打到西凉王庭。”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道。

    众人齐声感叹:“果然还需楚王谋算决断,一出手便慑服天下!”

    民众讨论的声音很大,熙宁脸色白了白,说这种“楚王一出手,必慑服天下”的话也不怕楚王遭皇帝忌惮?依云公主十三四岁,正是少女憧憬、仰慕英雄的年纪,赶紧星星眼追问车旁的易统领:“楚王真这么厉……唔……”

    易青刚露出崇敬的表情要回答,却见熙宁捂着女儿的嘴,脸色惨白目露惶恐,对后面马车探出脑袋的两个儿子摆手,让他们缩回去,吩咐车队继续前进,生怕卷进天家兄弟的明争暗斗中。熙宁长公主并非德光帝的姐妹,而是已故留王唯一活着的子嗣,当年她的父王和叔王,几个兄长都是在三十年前的“五王之乱”中身败横死,熙宁也因这身世被弄出去和亲,自然有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虽听起来德光帝与楚王现在很和睦,但这只是表象,熙宁听得路人讨论起来,也只说楚王如何如何,半句没提德光帝。

    如今兵败北戎,直指西凉,这么大的战功,必让楚王名望滔天,德光帝真就没一点想法?

    易青久在权力中心,当然明白熙宁的担忧,目中也不禁染上了一些阴霾。他是经历过宫变,被楚王绝对实力碾压过的,所以忧心。但他忧心的对象并非楚王,而是……怕德光帝倒霉。

    ……

    楚王府。

    家事国事,很少有事需要沐慈亲自过问的,他作为领袖,只需把控大方向,自有优秀的人才为他为国而努力。不过因为西北一战事关重大,沐慈虽从来不干涉临战指挥,却会认真看每天汇集来的情报,保证大局还在掌控。

    常山王,白霖,还有在此战中大放异彩的北海郡王沐若松,他们几人的副将,每天都有战报呈上。这几人身边还有监军,有枢密院机要司明探,夜行卫暗探,都有密保上呈。

    沐慈得到多方面的立体情报,对西北战局了如指掌。

    此战,常山王用兵如神,指挥水平果然很高,虽对敌狠戾却从不滥杀西凉百姓。北海郡王临战英勇,身先士卒,所领的御林军番号与三千尖刀营配合,如梭子般刺入西凉充当先锋,用兵方法忽正忽诡,难以预料,屡立奇功。白霖是个稳重明白的人,甘愿做为后方与侧翼,与主力配合,从没有急功冒进,打乱战局的做法。

    若说有人不好,就是德光帝依祖制派去的监军太监,常有质疑将帅指挥甚至打着皇帝的招牌想直接干涉军事。被沐慈发现并斥责,德光帝派人严厉敲打一番,甚至让军法司抓了一个受审,才让这些监军老老实实收了揽权的心思,只做职责内的唯一工作——监视。用眼睛看就行了,把看见的如实密奏,其他只闭上嘴!不要对任何战局发表意见。

    唯一能对指挥进行干涉的,是参谋司,此次应楚王所命,参谋机构正式用于参谋指挥。

    常山王的边军的参谋,实战经验丰富却习惯听命,少有鲜明意见;御前军参谋能力强却太过保守;侍卫军的参谋年轻活跃但经验不足,难免冒进;三军参谋各有所长,合并在一起却成为互补。

    虽然西北军的三军参谋司每天比菜市场还吵闹,甚至常有殴斗事件。但不可否认,参谋司对西北战局的贡献很大,对将帅的指挥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甚至有许多被讲武学堂引为经典的战斗,都出自参谋司的策划。

    当然,能让西北军从五月开战到十月兵临王城,两个月内连番大捷的最大功臣,却是最不显眼的——有楚王坐镇的后勤。

    源源不断的战马,及时供应的粮草和武器,足够的药品和上千军医……不管大军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有粮车与武器送到。粮食不再是从前的糙粮糠饼,顿顿白米管饱,有菜蔬有肉干,除了不能喝酒,简直比日常在家吃得都好。武器更是楚王军工坊出品,弓箭的准头,射程远超敌军,刀枪锋利极了,与人对战一招砍断对方武器战甲,更不提凶残的攻城弩,改良的火油弹投掷炮了。

    武器好,打起仗来简直就是一路碾压,除此外,战士身边总会有几个手臂扎着白布的随战军医,后方更有扎着帐篷顶着红色十字花旗的随军医院。

    这无形中稳定了军心,激励了士气,因为将士们向前拼杀,不用再担心弹尽粮绝,伤重无治。即使面对忽然出现的北戎三十万骑兵,也没有一个后退,不会将后勤与医院暴露在敌军视野。

    ……

    乐恕做完新闻知识产权相关新法,就回归王府。乐招获得自由,去巨鹿一泡就是大半个月不见人影。乐恕是个文人,对兵事知道的少,好在牟渔和石秩都是带兵的,御林军几个指挥使都知兵,一起配合沐慈处理各种战报,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沐慈在求真厅的大圆桌上放着西北地形的微型沙盘,指着西北平原道:“征调的战马,严令不允许阉割。命军医院研究药物,抑制战马在战场发情又不影响其繁育,以免强者阉割,代代如此,马种退化。把西北缴获的马匹,选优良者补充西北马场,优化马种。”

    乐恕飞快记录。

    “楚地的朔方基地,建设如何了?”沐慈问。因为巨鹿基地的高炉与军工厂的产能有限,沐慈分流了优秀工匠,让何秋军带着进楚地,选了近海的朔方县新建了大型生产基地。

    牟渔找了相关分类的情报给沐慈过目,沐慈看得快,点头:“以后,巨鹿的重心放在新材料,新武器,新技术的研发。达到普及标准的技术产品,武器生产都放在朔方县,通过有轨粮道运输到西北边境也更快。记住,每个武器,每支箭头都打好编号钢印,有序发放,做好登记,便于追溯,禁止武器私自外流。”

    牟渔点头,道:“刚好让乐招跑一趟朔方基地,他脑子灵活,做事牢靠。”最主要乐招是个几乎全能的技术型人才,法律顾问,研发武器、会计查账……精不精另说,反正没有什么他不懂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一般二般的工匠和管理人员绝对糊弄不了他。

    沐慈点头:“派他去,帮一帮何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