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盛世慈光(重生)_分节阅读_385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御史纷纷跪地磕头,还是梗着脖子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也是楚王殿下说过的啊。”

    德光帝:“……”九弟就是太实诚,太讲规矩道理了。

    朝堂上就有中直大臣提议:“因事涉亲王,不如交予三法司会审,以维法纪,以正视听。”

    楚王的粉丝信他,都附议,让三法司还楚王公正。楚王的黑子自然也同意。因有证人证言直指楚王,德光帝也不好立即驳回,倒显得楚王心虚,他只好询问王又伦:“爱卿以为如何?”

    王又伦很正直,道:“人命关天,理当如此。”

    德光帝就下令三法司重审此案,并严令:“不得无中生有,捏造罪证。若无实据,不得胡乱攀咬楚王。万一要惊动楚王……”他沉吟一下,一拍龙案,“都给朕听清了!这天底下唯朕一人能问楚王的话,其他人给朕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这话极重,却也合情合理,皇族自有威严,不是谁都能动一品藩王的。且现实也是如此——这天底下,除了皇帝,还真没谁敢惊动楚王啊。

    德光帝顶着一脑门山雨欲来的阴云,宣布散朝,赶紧让李海派可信的人去楚王府通风报信。就听内侍来报,安顺郡王求见。

    德光帝真没心情理会这个亲弟弟,只说不见。但内侍说安顺郡王有重要的事,是关于楚王的。德光帝眉头紧皱,想一想还是宣召了他。

    不出德光帝所料,安顺郡王让他屏退宫人,就是来鼓动他趁机以此为借口,一举扳倒楚王,他的皇位才能安稳,大家才可高枕无忧的。

    德光帝没个好脸,把安顺郡王斥责了一顿,说:“这罪名根本莫须有,九弟犯不着设私场,他有……”却想到夜行卫是隐秘之事,就只是摆手,“总之,九弟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一定是有人陷害他。”

    安顺郡王知道德光帝的意思,冷笑道:“他有什么……皇兄怎么不说了?”故意挑拨道,“您是不是怕隔墙有耳,现在说的话会一字不漏传给楚王知道?”

    德光帝怒喝:“你胡说些什么?”却还是下意识想左右看看,到底强行忍住了。

    安顺郡王却是个极敏锐的,趁机道:“三哥,作为亲兄弟我才一心为您着想,您用不着怕他,也不要觉着欠了他的,皇位本该由长者继承。他得内库,占着兵权才叫名不正言不顺。”又诱道,“您难道不想将他不该得的,全部都拿回来?”

    安顺郡王也不顾德光帝瞪着自己的锐利目光,笑道:“此次是个良机,常言道‘成王败寇’,我们胜了,谁对谁错还不是由着我们书写?”

    实际上,要是换了安顺郡王这样的人当皇帝,无风都要掀起三尺浪,如今有个上好的借口在,夜行卫又不能摆上台面,楚王就是有动机的,处在被动局面,以此为借口咬着楚王不放,将他打倒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就算打不倒也搞臭楚王,让民众知道他是个伪君子。

    若楚王翻脸,皇帝还可以推说是自己被他人蒙蔽,最多一个失察,简直没有丝毫风险,不担半点干系……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惜是德光帝当皇帝,他根本没考虑什么利害,只道:“你说得出这些话,可见知道九弟被人设计陷害。这事已经交给三法司,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我绝不会以私心谋害兄弟。”

    安顺郡王一脸青白,喊道:“三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要自毁长城。”

    德光帝锐利视线上下打量安顺郡王,道:“看来平日三哥和老师教你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你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回王府去就别到处乱走,朕派几个名儒好好教你读一读圣贤书,学一学该怎么做人做事!”

    说完,命人把安顺郡王给带走了。

    没多久李海过来说:“派去通知楚王的人回来了……”

    “怎么说?”德光帝很紧张。

    “殿下亲见了他,说谢过陛下提醒,只说这事由三法司审理很合适,他会配合调查。另外……”

    “还说了什么?”

    “殿下只问您什么时候去赴宴,若过去可直接找他,兄弟两个说说话。”

    德光帝心知九弟这么轻松,想来已经有对策,面上阴郁消散了些,露出点笑影:“去,宴会朕必去的。”追问,“新做的衣服呢?送过来没有?”又叮嘱李海,“太妃来问,就说朕忙于政务……”想了想做戏做足,便道,“让中书舍人过来呆着,别叫人来打扰。”

    李海-。-!!,躬身应是。

    作者有话要说:

    花魁:青楼里最漂亮,最受客人欢迎的妓女,通常才艺都好。

    行首:官私妓女中有才艺出众者为行首。

    第278章 阴谋论·小宴

    十一月初一,楚王府小宴。

    楚王绝美无暇,智计无双,又仁心至纯、光风霁月,有兵有权有钱还有声望,是护佑大幸的紫微星下凡。这样一颗能闪瞎狗眼新星出得宫来,却是个谁的邀请都不去,不爱交际,对谁都淡淡然不怎么搭理的人。

    ——能和楚王攀上关系,比登天还难。

    于是楚王的开府宴,本来打算请一些亲友开小宴的,毕竟先帝过世没几个月。但由于楚王备受瞩目。大家都为拿到一张请柬而想尽办法托关系,于是越弄规模越大。

    唯一问题是,楚王太“独”,想找关系都千难万难。

    帮楚王办宴会的朝阳郡主立即成了天京城夫人社交圈最红的人,而且她爽朗和气,谦逊体贴,半点不费力就把前红人——皇帝亲姐,倨傲跋扈,鼻孔朝天的永嘉公主给比下去了。

    世家夫人哪个骨子里不骄傲,谁愿意总看人脸色啊?还是朝阳好相处,且朝阳好说话,世家夫人问她要帖子,十次有八次能满意而归。

    因是楚王的开府小宴,天京城里只要地位够高,又与楚王没过节的人家本就该请。沐慈就让和顺带着他的个人私印跟着朝阳,意思明显——帖子随便写,他负责盖印。

    这就是沐慈人事周到之处,朝阳不怕麻烦主动帮他做事,没道理还让她因自己得罪人,索性让她做一场人情。

    定王家的贤世子因交游广阔,也被好些人请托,他身为王府世子,对宴会这种事轻车熟路,可以邀请的他也都应下,然后问妹子要帖子,并不困难。

    如此一来,风向就太明显了——楚王府与定王府简直好成一家啊。于是定王其他几个年纪小点的儿子,甚至几个大孙都有人来巴结。更何况身为楚王心腹的沐若松,他最近来往于西山大营都要偷偷摸摸,不然一准被堵住。

    王又伦家的门槛都被踩破了,这位可是被楚王亲热叫“姨父”的人那。那什么……连与楚王有过一饭之缘的沐广孝,沐永清都有人走关系。

    自然就有人找到谢宸妃的娘家青阳国公府,这是皇帝与楚王的亲舅家。国公府本来就因为出了个皇帝外甥而有望跻身大幸一流世家,又因有个楚王外甥,一时间风光无两。

    无数人找青阳国公,试探着能不能弄到一张请柬。

    只有新鲜出炉的青阳国公谢逊自己知道,当年谢期谢宸妃被打入冷宫,还是以那种不能直说的理由,当时他的父亲——已经故去的老青阳候别说一丝一毫的帮助了,立即把谢期从宗族里除名。完全没有想一想这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

    当年谢期被先帝看中时已经嫁做人妇,初为人母,本来幸福美满,自然贞烈不从。是老青阳候心黑手狠,竟派人杀死女婿,抓走亲外孙要挟,逼得亲女一脚踩入皇宫泥潭。

    他那老父功利短视,无情到让人齿寒,连谢逊都不喜,只是“孝”字重如天,他那时也年少还没掌权,帮不了四姐姐。若不是谢期心太软又牵挂幼子,只怕在封为宸妃得势后,谢家就要倒霉。

    所以,皇帝是他外甥没错,但楚王……不论是人情还是礼法,都和谢家没丝毫关系。且以当年谢家所为,楚王没找过来算账,只是无视谢家,已是宽仁。

    几次谢逊厚脸皮让自己的夫人去见五姐——王丞相的夫人谢望,刚开口问一问楚王,要么转开话题,要么就是被不软不硬顶回。完全没一点能够弥合关系的可能。

    他自己都没收到楚王府的邀请帖子,哪里来的脸面给这些人弄请柬?

    谢逊琢磨着,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修复一下双方的关系?可惜当年父亲做得太绝,连他想找个机会开祠堂,把谢期写回来都不行。因为宗族除名和入谱不是菜市场买卖,绝不是个添一笔写进,减一笔写出的简单事。楚王作为谢期之子,没他首肯,谢期的名字谁都动不了。

    ……

    永嘉长公主在家中打扮停当,想在宴会上惊艳四座,把传说中犹如天仙的野种比下去。因之前先皇偏心,把重华宫守得滴水不漏,她想找麻烦都没办法靠近。

    后来她亲弟弟登基,她刚想在父皇葬礼后就去羞辱顺便弄死那个野种,可重华宫还是重兵把手,那野种更是狐狸精变的,狡猾非常,飞快溜出宫去躲掉了。

    所以她到现在还没见过真正见过沐慈。

    她想,一个男人,再美能有多美?

    问题是,连被过继出去的老六那个长短手,宫婢生的老七都得了请柬,她这个皇帝亲姐姐却一直没接到。

    “派人去确认了?是不是漏了?还是送的时候掉了?”永嘉长公主问侍女。

    侍女面色惨白,战战兢兢摇头。

    永嘉咬牙切齿:“朝阳那小贱人,锱铢必报,必是她搞鬼。”忍着气又问,“驸马有没有收到。”

    侍女仍然摇头,驸马也没得到。

    没请柬去个p啊,永嘉愤愤地扯掉头上的发簪:“我当年真是瞎了眼,竟然嫁给那么个窝囊废。”

    ……

    不提那人间百态,只说楚王府宴会,本是中午开始,可早膳过后就有许多人上门了。

    每个客人都不是第一次见楚王府铁血大气的围墙,可每次都会有些心惊肉跳。“楚王府第”的金字匾额下,是一扇威武的沉重铁门,门两侧是坚固的三层小楼,也是藏兵所,楼顶是两座超大箭塔,箭孔密密麻麻指向四面八方,露出一小截的精铁箭头闪着寒光,看着就不好惹。

    没几万精锐兵士,绝对攻不进来。

    ……

    客人提前来了,作为主客一般不会把人拒之门外。

    门卫官是安远,带着一水的退伍军汉守门,非常认真检查每一个人的请柬,还用老辣的目光看看有没有人带管制刀具之类的危险物品。

    他如今对楚王就是一个忠,一个敬,可以毫不犹豫为他去死。连原主人朝阳郡主都要往后排一排。

    实在是,困扰大幸朝百年……不,困扰整个华夏族千年的军队积弊,被他轻松解决,实在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

    安远摸着脖子上挂着的瓷质军牌,想到凭这个可以领到足额的军饷,积攒功绩点,生病有药,年老有依,百年后还能得一笔治丧费用。就只觉得自己这个被鄙视的臭军汉,也有了扬眉吐气,看见希望的一天。

    现在,安华在朝阳那儿做奉圣军大将军,安庆是广捷军右将军,安征在西北勇武军做左将军。而他安远虽只是个管着三百号人的门卫官指挥使……可他觉得自己能帮楚王看守门户,这职位更值得骄傲自豪。

    和安远同样想法的军汉还有许多,谁不想入楚王府工作?

    楚王也爽快,不分御前六军还是侍卫六军,甚至西北边军与地方厢军,只要做过军士,不论伤残还是年迈,他都会安排就业,还可拖家带口,女人有活儿干,连小孩都能在王府里读书。

    小孩只要不出危险,不进主殿主院,光腚在园子里到处跑,楚王是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