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盛世慈光(重生)_分节阅读_334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中线的中心,是主人起居的主院,围了独立的院墙,也是箭塔林立。主院占地面积也很大,除主院建筑群,还建有好几个单独小院,亭台楼阁若干,还搭着一个能容纳三百人的大戏台。

    主院里还有个独立的大花园,名花异草无数,一个大池子种满了莲花。

    大池子是活水,有泉流从开悟园进入,通过主院到似锦园,然后才流入御河。

    主院右侧,便是沐慈大爱的有室内大温泉池的院子。主院左侧是一个藏书阁,拥有好几栋小楼,搜集了无数字画书籍。

    主院后,压着中线的只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本是属于王妃的独立居所。围绕王妃院子的,便是庞大的后院,按规律分布八个独立的小院给侧妃和美人,每个小院各有特色。

    就算沐慈早已不为外物所动,也忍不住喜欢这座王府。

    整个王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到后世,这地方绝对算得上华夏历史上园林造诣的极致。

    必须得好好保护起来。

    因沐慈来得突然,王府里人员还没有招满。沐慈便吩咐:“多招些擅长园林建造的匠人,好好维护王府,别毁了这里。”

    乐恕应下,笑道:“爷,各处院子都没未命名,只等您住进来,才好定下名字呢。”

    谁的房子,就由谁命名,却是应有之义。

    沐慈也不推辞,领人进了主院,把主院定名“长乐”。

    长乐本就是沐慈原先的封号,用作这里也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主院为长乐院,便算定下了。

    主院的中心建筑,是一整座五层的高楼,是超大的起居室,为长乐居。主楼两旁各有一座三层小楼拱卫,一座是主院书房,沐慈定名为求真楼,一座原是待客休闲用的藏宝楼,沐慈把宝物收拾进了库房,把一楼一座小戏院改成了大会议室,建成办公楼,定名为务实楼。

    至于最前面的大殿,定为紫微殿;中殿为平安殿;温泉池为碧澜池。其他的院子,看谁入住就谁自己命名。

    乐恕拿一支羽毛笔,一一记录了下来。

    饶是沐慈心如静水,看着这座彻底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觉得心中安稳,有根系扎入了大地的感觉,不再是误入这个星球的一缕幽魂。

    只是这喜悦少了人分享,沐慈也觉得有些寂寞,便问:“姨父姨母家在哪里?从这里去要多久?”

    “王相公家在三环南,临河巷中段的如意坊。”乐恕说。

    微生疏学会了更精确地估算时间,补充道:“现在驾车过去,需要二十至二十五分钟,得看路况。”

    “我先前一直寄住,现在也算当家做主,也该拜访一下亲友。”沐慈道,能称得上他的亲友的,也就姨父姨母一家。

    “是。”乐恕应下。

    “你去挑一挑礼物,今天就过去。”沐慈看看天色,“姨父应该上完早朝了。”

    乐恕是全能型的秘书人才,立即道:“昨日十五,相公在禁中值班,今日十六应是补休,相公下朝会直接回家的,刚好。”

    这一点,自然沐慈早算准了,才会提议去拜访。

    很快一行人就出发了。

    第240章 家和·探亲

    九月十六,桂花已经凋落,只有菊花在寒风中渐次开放。

    都是华夏民族,大幸的传统节日与华国极相似,也有个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饮酒。因还在先帝热孝,士族并不能大肆庆祝,只是由德光帝按照惯例,领着群臣在这个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士族不敢举行宴会,不能请官妓、戏班来歌舞助兴。却是可以举办家宴的,权贵官员们相互邀约同僚好友至家中用饭,却是允许的。

    王又伦婉绝了一个同僚的邀请,打算早点回家。因这两日变天,下雨转凉,他家中老妻受了点风寒。

    原本,虽楚王强硬改了工作时间,每五天有一日休沐,可王又伦作为唯一丞相,全国的公务真没办法说丢下就丢下,基本没休息过。

    不过就在前两日,皇帝已经任命了他的老师赵咎为左丞相,加衔太师。王又伦不觉分权,只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轻松了很多,每天可以按时下班不说,还能真正得到休沐的假期。

    因他是右丞相,大幸以左为尊,他算副手,按规矩在逢五逢十休息日得值班,逢二、六才调休一日。

    昨日十五他值班,今天轮休,早朝后不用办公,王又伦还真就没进政事堂,和赵咎招呼一声就离宫了。

    赵咎赵太师看着王又伦一点没有犹豫,匆忙离去的背影,神色复杂,心里感叹:这个王丞相,是真有君子之风,磊落坦荡,不仅主动向君家进言,招他回中枢,也真没有半丝为难他,政务交接十分顺利。

    由王又伦,赵太师想到了楚王。

    观察楚王种种行事,赵太师只有敬服喟叹,生不出半丝厌恶。明明楚王能一手把持全国政权,却一直躲在定王府,称病不出,从未干涉过德光帝与朝臣理政。

    这也罢了,楚王竟也轻易默许了他这个绝对的保皇党做左丞相,叫自己的亲姨父被分走大半权力。

    赵太师五十多岁,是永和末年的进士出身,如今算是四朝为官1,最清楚官场沉浮的真相——不论你做得是好是歹,前程只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若楚王不允自己入中枢,他是没可能做这个丞相的,了不起得一个无实权的太师称号,只能做新皇的秘书,而不能似现在,做了丞相便可插手全国政务。

    赵太师对楚王曾有深深忌惮,如今有点……忌惮不起来,总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虽然,他根本摸不透这两姨甥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赵太师本名赵咎,是青州南阳郡赵氏望族,南阳赵氏有许多人在朝为官。赵咎因学文好、名声佳、能力强,在天授帝时期已经做了丞相,但他的老父老母接连过逝,他只能回老家丁忧……这一去就整整五年,先帝刚去的时候,他恰好满服,想着自己教过的学生做了皇帝,起复有望了。

    他就飞快拖儿带女,全家回天京等旨意。

    谁知德光帝迟迟不见动静,只派人来慰问,却决口不提起复一事,好似忘记了他这个老师。

    赵咎心中疑惑,可朝堂风云变幻,别说他离开五年,就是离开五个月都会有巨大变动。因着楚王是实际意义上的无冕皇帝,核心的事也没几个人敢透露他这个新皇老师知道,大家都离赵咎远远的,并不敢上门。

    赵咎好容易旁敲侧击,才明白,自家学生的皇位是半路捡来的,不那么稳当,也没接受过“岗前培训”,又有个年纪虽小但兵强马壮,手握实权的小弟弟——楚王在一旁“虎视眈眈”。

    皇帝学生也不容易。

    赵咎就耐着性子等,心想哪怕给他个中书舍人,翰林编修的差事,只要能帮一把学生,也是好的。谁知忽然天降圣旨,不仅招了他回朝堂,还直接封了左丞相,因他还是帝师,也冠了个“太师”的荣誉头衔。

    简直一朝穿到千年后,鸟枪直换激光炮。本来门庭冷落,连只麻雀都没有的大门,最近是车水马龙,亲友不断来访。

    赵咎看惯了人间冷暖,并不动容。

    还以为是学生终于懂得上进心,开始顶着压力培植心腹力量。

    谁知,他上任后见了皇帝学生,才得知竟然是王又伦举荐了他,楚王也没表示反对,他才能……

    赵咎做了几十年的官,还以为自己成精了,可如今看来还差得远……

    真正成精的,应该是楚王吧。

    楚王到底想做啥?

    先分一半钱给德光帝,再分一半权过来……你要说这是兄弟感情好吧,可偏偏楚王现在仍“不见”君家,看着就不像兄弟多和睦啊。

    难道是传说中,楚王没常识,楚王爱抽风,楚王玩起来从不按牌理出牌?还是楚王另有图谋?或者……单纯只是“钱多人傻速来”?

    可看楚王行事,把控大局,运筹帷幄,不像个傻的。

    搞虾米灰机啊?

    给点提示成不,编剧?

    赵咎表示自己一介凡人,真是看不懂大神行事啊。

    因王又伦举荐,新皇任命赵咎,并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大家嗅觉也十分灵敏,知道楚王必是默许的,虽也一头雾水搞不懂楚王在想啥?

    可赵太师成了天京城炙手可热的红人,却是不争事实。

    他接到的宴会邀请,比王又伦的多多了。

    赵咎是名门望族,一股子名士风流,也比王又伦这个寒门出身的更受追捧。且赵太师性格也外放,喜欢参加宴会,才两三天,人缘就好得不得了。

    一个左丞相兼太师,是新皇的老师,皇帝嫡系。

    一个右丞相兼侍中,是楚王的姨父,楚王亲眷。

    所以政事堂的气氛,这两天有些微妙,特别是两个丞相意见相左的时候,简直是暗流潮涌……政事堂其他参政知事,都不知道应该支持哪一边了。

    因为谁都知道,陛下疼爱楚王,一听流言说楚王刺心头血,就去定王府看他。可楚王却将人拒之门外。

    再加上先皇天授帝本属意楚王继位——这几乎也是公开的态度了。可不知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位。

    还有想象力丰富的,一联想今上怎么扳倒暴太子的……

    种种恩怨,分不清,理还乱。

    不过,鉴于楚王有银子有兵,又于定王府有恩,两强结合能轻易掌控全局。楚王性子又喜怒莫测,不按牌理出牌,实在不好得罪;而德光帝除了屁股下的龙椅,几乎一穷二白,连供养宗室的银子,都是楚王看不过眼,送的银子。

    所以朝臣觉得,宁得罪德光帝,不能得罪楚王。行事上便会有些偏颇,甚至还有些投靠楚王无门的官员,为表忠心,明里暗里给赵咎使绊子的。

    王又伦寒门出身,见惯人间冷暖,哪里有不知道这些明潮暗流的呢?可他有什么办法?

    有心让皇家两兄弟和好吧,德光帝倒是表态,应下会善待楚王“永不相负”。可楚王呢?一出宫就似那鸟出藩篱,龙入渊海,一去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