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盛世慈光(重生)_分节阅读_49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要么有其他嫡子立其他嫡子,要没有嫡子就选长子,不过听他外公说现在的天授帝夺位不怎么光彩,大概更可能会像电视剧里那样恶斗一场。总之,都是各种势力之间博弈,妥协的结果。区别只在于——流出的鲜血是多是少。

    如果他随口说一个,影响了外公的判断,造成不良后果,那他美女娘也会受很大的牵连。

    朝阳又对父亲翻个白眼,搂着儿子亲了一口:“回答地好。”

    定王夸赞:“不会不懂装懂,这么小年纪就能知进退,倒是好事。”又叮嘱朝阳,“把锁儿送来王府教养,以前他身体不好,你没狠教他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如今他康健了,可不要浪费了他的资质。”

    朝阳郑重点头:“我心里有数,父王。”

    王梓光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饶是他人嫩心老,也有些hold不住他腹黑外公一阵夸啊。

    定王逗过外孙,才气定神闲分析道:“元皇后杨氏亡故,所出嫡二子早夭。现今郑皇后只有一子,三岁封为太子。若废除后,宫中再无嫡子。自古以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洛阳王是三皇子,就占了‘长’,他的生母是谢贵妃,身份也算贵重,况且洛阳王一直表现的忠诚淳厚,外表庄重,是个好人选。”

    朝阳立即不同意:“洛阳王竟然利用幼弟打压太子,品性淳厚只怕是装的,皇伯父不是禁足了他吗,怎么会选他?”

    定王说:“别的不说,太过老实敦厚的你皇伯父只怕不喜,这样肚子里有点权谋的,继位后反倒不好糊弄。只要你皇伯父中意,什么利用幼弟,最多算点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了。”

    朝阳郡主嘟着嘴,一脸不服气。

    “不管怎么说,总比五皇子临江王好点。临江王虽也是谢贵妃所出,但幼时在郑皇后手里教养,被骄纵坏了,不学无术行事轻佻,又自以为聪明,才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因嫉妒而伤害亲兄弟,更不堪造就,你皇伯父斥责过他多回,无论如何不可能选他。六皇子乐成王身有残疾,无缘帝位。”

    “淮南郡王没机会吗?”贤世子问,他和被封为淮南郡王的七皇子是连襟,两人的妻子是堂姐妹,都是皇帝赐婚的西北威远候杨家女。

    朝阳张张嘴,想问九皇子沐慈没机会吗?可她自己也清楚,年纪最小的这个,是机会最小的。

    定王不看朝阳,今天盯住了王梓光问:“锁儿,你说七皇子有没有机会?”

    王梓光想了想,问:“你说皇帝陛下休养了好几年,是说他身体不好吗?”

    定王点头:“如果安养不惊怒,也最多能活几年。”他连这么私密的事也摸清楚了,可见他对宫闱渗透之强。

    皇帝这份工作不好做,想“不惊怒”几乎不可能。王梓光想了想,淮南郡王只封为郡王,可见恩宠不足,母族不显,身份上就不如三、四皇子。但一个小孩是不会想到这个的,所以他十分浅显地说:“‘无嫡立长’的意思,我大概是明白的,因为选个年纪小的会被欺负对不对?”

    王梓光心里腹诽道,特别是有定王这样的叔叔在,选个小皇子做皇帝,这是要诱惑他外公往摄政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吗?

    “连小孩子都明白。”定王赞赏地看向王梓光,在世子的肩上拍一掌。

    贤世子嘿嘿讪笑:“我就随口问问。”

    定王抛出自己的猜测:“我认为洛阳王机会最大,他现在只是被禁足在府中,但没有进一步斥责贬爵的旨意,应该只是给他一个警告,让他反省一下动心思利用兄弟,打压兄弟的过失,若说完全失去圣心还不至于。”

    定王心道:留给天授帝的时日也无多,他已经没有选择了。而且还有另一个佐证。定王看向朝阳:“你知道为什么谢贵妃会告诉你九皇子的事吗?”

    “不清楚。”朝阳知道谢贵妃故意告诉她九弟的事,固然是因为这事没什么好隐瞒,她迟早要知道,但亲口和她说也不会出于纯粹的好心。

    定王道:“她知道你一定会去闯重华宫,而我最疼你,这是逼着我和她统一阵线,与太子对立。”

    “她不怕惹恼你?”朝阳拧眉。

    “不怕,谢贵妃的亲弟弟,青阳候谢逊对皇兄透了联姻的意思,说是看中了我们家的嫡长孙。”

    朝阳疑惑:“看中阿松?他家独子才九岁,孙女没出生,难道要把女儿许过来?”

    定王点头:“嫡出四女。”

    贤世子嗤笑:“好算计,能同我们家拉上关系,叫谢贵妃洛阳王都得到助力,又得了实惠——我们家的嫡长孙的分量可不轻,人也优秀,差点辈分算什么,反正贵族从来不讲究这个。”

    的确,辈分这种东西,在贵族世家乃至皇家都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君不见有几个皇帝还直接娶自家亲外甥女做皇后的么?

    定王道:“不得不说谢贵妃和谢逊聪明,这是一个很好的试探借口。谢家与其说是看中阿松,想要联姻,不如说是借由这事试探皇兄的意思。若皇兄不同意,不过是给女儿挑女婿,算不得什么大事,不会有罪。若是同意,代表皇兄是倾向于选择洛阳王的,才会默许谢家与我们家搭上关系,让洛阳王得到我们这一助力。”

    谢家的这任家主谢逊,谢贵妃都算是聪明有眼色的人,在这风口浪尖,竟然用儿女婚事来探天授帝的底。

    “皇伯父应该能想到这一层,居然同意,那这意思是……”贤世子问。

    “是属意洛阳王的。以前他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避免‘五王之乱’再度发生,皇兄一直刻意打压其他皇子。这会儿太子不堪大用,皇兄才发现打压太过,三皇子势单力薄,有点拿不出手。”

    王梓光听到这里,秒懂:这是给儿子拉强力外援的意思了。

    相较于政治平衡,朝阳更关心大侄子婚事,问:“父王应了没有?”

    定王无所谓道:“这婚事挺好,为什么不应?谢家四娘可是天京第一美人,谢家教养出来的女儿也不错。”

    不过定王并不因这个原因应下,他心里更想得深一层,天授帝与他之间看似信任无间,却相互不是没有防备,“天家无父子”,更没什么兄弟情谊。天授帝这么多年一直试图找他的错处,解他兵权,可到底一是没可信的人掌兵,二是他也不是软柿子,天授帝不好做太过分,免得把他逼急了,做点什么不太好的事。

    天授帝默许他与谢家联姻,也是为了安抚,让他不要在关键时刻捣乱,站错队。更为了给洛阳王造势,因为以他定王之势,站在洛阳王背后,足以让废太子到扶植新太子的这段空白时期,不会产生太大风波。

    而天授帝也认定,定王会同意。因为新君崛起,定王需要一个‘拥立之功’来保子孙平安。

    合则两利的事,为什么不答应?

    不过就算种种迹象表明,天授帝在考虑更换继承人,但毕竟太子没有被正式废除,洛阳王还在禁足——这种禁足,只怕还是天授帝敲打大家,让大家不要着急站队。

    ——让谁继位,将天下权柄交给谁,只有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定王道:“朝阳入宫好好陪陪长乐王,少说少做,有些事是你皇伯父该考虑的,你就算有心也使不上多大力气,反让他有个私营结党的罪名白遭忌惮。”

    朝阳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便应下了。

    定王又吩咐贤世子:“联姻的事既然应了,就认真操办起来,毕竟是阿松一辈子的大事。他只有个寡母,不好交际,你和你媳妇多担待,多和谢家人走动走动,了解一下谢四娘品性。至于洛阳王,反正皇兄还能支撑几年,慢慢看吧,不着急。”

    他犯不着急着去给洛阳王鞍前马后,而是制定了未来三个月的方向和策略——静观其变,顺势而为。

    贤世子应下了。

    一次密谈,让王梓光受益匪浅。

    千万不要小看土著们,他们玩阴谋诡计,争权夺利,是从小就浸淫其中,智计百般的。没看一个简单的联姻,都能牵扯出背后这么多的意思来?他这个纯良社会长大的小白兔,还是乖乖装个聪慧小孩吧。

    王梓光决定,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发扬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优良品质,认真学习古代各种文化知识,阶级斗争知识,及阴谋阳谋的各种用途和方法。

    以期在古代保命,如果可以,顺便活得风生水起。

    握拳!

    加油!

    第42章 丞相老师

    上任才半个月的代理丞相王又伦回想起自己前半生,只觉得有一半真实,一半又像做梦。

    他幼年失去父亲,靠寡母帮人洗衣缝补,辛苦供养读书,在科举试中一朝得中探花。他却并没有留在朝堂,而是自请外放,从一个小县丞做起,一路做到一方知州、知府……又因政绩突出,回到天京中枢,当了户部侍郎。

    没几年原工部尚书告老,他升任权工部尚书。因屯田、水利政绩突出,没到一年就去掉了“权”字转正,又做了两三年尚书,就升级为二品参知政事。

    坐火箭一样的升职速度,纵观整个大幸,只他一人而已。

    最近他又走了狗屎运,原右丞相被贬谪,卢太师这个左丞相又称病,他升为权知丞相事,就成为了丞相,朝堂上实质性的第一大臣了。

    他才四十多岁,是大幸朝史上最年轻的丞相,时常被人拍马为王少相。不是没有人眼红他,可谁都知道,他是简在帝心的人物,如此升职,不过是皇帝喜欢他……的妻子。

    恶意的人,总是怀着恶意的揣测。

    王又伦也听过风声,说他飞快升职,又坐上相位,是因为他有个极其漂亮的妻子,与皇帝最心爱的谢宸妃是亲姐妹。谢宸妃故去后,皇帝看到容貌肖似心上人的王夫人,爱屋及乌……私下的传言更不堪的也有,不知道他“被戴”了几顶绿帽子。

    反正当今天授帝,又不是没做过“夺臣之妻”这种出格的事,业务熟练,不是第一次了。

    王又伦出身寒微,从小遍尝人间冷暖,人情世故早看的通透,并不在意这些流言。他确实有个好妻子,与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值得尊敬。并没有与天授帝有任何不堪。

    但无可否认,这次升职,只怕和他的妻子与刚出冷宫的九皇子脱不开关系。

    王又伦想的不错,天授帝正为了保护九皇子,增添几道护身符,看中他是九皇子的亲姨父,为人也不错,才破格提升他做了丞相。

    沐慈出冷宫已经半个月了,天授帝每天都要崔院使上交的脉案,知道九郎身体好些了。崔院使再三保证沐慈头部和身上的伤已经好转,虽因为元气大伤身体十分孱弱,但下地走走,看报读书这样的事还是能做的。

    最主要,是经过崔院使不懈的治疗,沐慈自身的积极配合,“嘘嘘”之类也能够稍微控制一下了,定时提醒他去净房的话,就不会便溺在身上,床单上……

    这是很大的进步啊。

    天授帝很高兴,沐慈不会在人前失礼,不会当众出丑,就意味着可以读书了。所以天授帝在朝会后留下了王又伦,派给他一个差事——每日朝会后,入宫教长乐王读书一个时辰。

    皇子的老师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经常由朝臣客串一把,这种友情客串虽然没有加班补贴,但做得好有赏赐,且是最有投资潜力的一个兼职工作。

    理论上,只要是皇子,都有继承大位的资格,只是机会大小而已。如果你和某位皇子的关系好,而最终运气好押对宝,那么将来就是x太师、x太傅,飞黄腾达也不远了。

    好比卢太师,他虽出身陇西卢氏,却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靠努力科举得中,因没有背景没有人提携,只做了个小小的翰林编修,被指定为当时还是五皇子的天授帝的经史老师。当时五皇子风头被他的惊才艳绝的同父同母大哥沐春盖过,基本是皇宫小透明,又不是嫡出,并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

    但卢太师并不介意,很认真耐心教导五皇子。

    后来风云变幻,五皇子变成皇太弟,继位成为天授帝,卢太师这个做了十几年翰林编修的小官,就一路坐火箭升职成了太师,三十年伴驾,简在帝心,地位一直是超然的。

    当然,机遇越大,风险也大,如果押错了……

    冢中枯骨,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