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骄

嫡女骄_分节阅读_15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司徒锦的刁蛮态度,将司徒阳气笑了:“是本少爷让李管事亲自送些新鲜的蔬菜鸡蛋过来,给母亲调理一下身子,也给府里改善一下伙食,难道这还得你同意不成?”

    平日里桃林别院那边隔段时间,也会送些时令蔬菜新鲜鸡蛋来侯府,偶尔也会专门送些东西到梅苑。

    因为桃林别院是韩氏的陪嫁庄子,东西直接送进梅苑,别说是小林氏,就算是老夫人也不好多说,只是如今老夫人和小林氏几乎已经忘记了桃林别院是韩氏的陪嫁庄子。

    更别说司徒锦,她压根就不知道那是韩氏的陪嫁庄子,因此对桃林别院总是将东西直接送到韩氏的梅苑早就心怀不满。

    至于她连续两年去桃林别院找司徒娇的麻烦,小林氏和老夫人虽然知晓,却并不阻止,这也从侧面助长了司徒锦的气焰。

    今日看到司徒阳亲自骑着马去迎接马车,又支开了看守后门的家丁,更让司徒锦感到其中的不同寻常,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

    见司徒锦挡着马车前就是不让马车进侯府,司徒阳有些不耐烦起来。

    他原本就是因为马车里有司徒娇专门让他送给韩氏的水蜜桃,才会让小厮引开守后门的家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司徒锦得知别院又送了水蜜桃过来,从而给韩氏带来麻烦。

    此刻见司徒锦不依不饶,心里就上了火,眼看着守门的家丁已经回到了后门来,司徒阳索性就有了破罐破摔的念头。

    司徒阳下得马,将马缰丢给已经回到他身边的小厮手上,稳步来到马车边与李福宝轻声说了几句。

    李福宝一边听着司徒阳的吩咐,一边抬眼瞄了眼站在马车前的司徒锦,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是此时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听从大少爷,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福宝扬了扬马鞭,看着似乎是准备将马车从侯府后门这边退开。

    未料要福宝刚刚扬起鞭子,就听司徒锦一声娇喝“且慢”,无奈李福宝只得又“吁”地一声将马车停了下来。***********************************************************推书:书号3604763《医宠成婚》,作者:容自若,简介:重生小娇医,带着包子寻爹爹~~直通车:医宠成婚

    第二十四章 风起

    司徒锦似乎发现了什么,围着马车转了一圈,又将捂着片子的帕子拿开,深嗅了嗅,脸上露出了怒容:“说!这车里是不是有水蜜桃?”

    司徒锦这嚣张的言行,这下让司徒阳更加不痛快了,索性将俊脸一板对着司徒锦斥道:“车里有什么与你何干?”然后转向李福宝道:“李管事,将东西直接送去梅苑。”

    说着从小厮手上重新拿过马缰,以一个极漂亮的姿势上了马,看都不看就在附近的司徒锦一眼,一拉马缰让身下的马打了个转。

    司徒阳的动作一气呵成,虽然他有分寸地避开了司徒锦,依然将没有防备的司徒锦吓了一大跳。

    司徒锦身边的丫环吓得脸色一白,连忙伸手拉了一把呆望着司徒阳的司徒锦,总算让司徒锦离司徒阳的马远了些。

    虽然司徒阳算准了马不会踩到司徒锦,可是他身下的马那么一个大转身,马尾极有可能扫到司徒锦的小脸。

    也就是这样一个动作,让原本被司徒锦挡住的后门成了空门,马车在司徒锦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进了侯府,司徒阳如愿将水蜜桃送到了韩氏手上。

    只是司徒阳的行为却捅了马蜂窝,觉得自己差点被马蹄所伤的司徒锦,哪里会放过这个可以收拾司徒阳、给韩氏添堵的大好机会。

    白着张脸恶狠狠地目送司徒阳扬长而去以后,司徒锦带着丫环一路向老夫人所住的慈安苑而去。

    她自然不是为了去给老夫人请安,而是哭诉去了。

    司徒阳难得的一时冲动,没想到会在侯府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将让司徒锦吃了个瘪的司徒阳,心情极好地来到韩氏的梅苑。

    一是给韩氏请安、送水蜜桃,二也是要将今日的见闻讲给韩氏听。

    这几天只要他到韩氏的梅苑,韩氏就会问起有关建国公府的事儿,原本他还弄不明白,后来问了韩氏身边伺候的林嬷嬷,方知道其中原因。

    既然建国公夫人与韩氏是闺中密友,今日有了建国公府的最新消息,自然要第一时间告诉韩氏,也好让韩氏高兴高兴。

    只有让韩氏心情舒畅了,韩氏的身体才会慢慢好起来。

    “你是说你婉柔姨母一行今日就到枣林别院了?”韩氏又惊又喜,脸上难得浮起了些许红晕。

    司徒阳就知道这个消息能够让自个的娘亲的开怀,心里不由有些得意,母子俩就建国公府进京一事,又说了一会闲话。

    司徒阳见话说得差不多了,这才让人将今日司徒娇专门让他送过来的水蜜桃给韩氏拿了进来:“娘,李妈妈和小妹都说了,每日吃些水蜜桃,对娘亲的身体极有好处。小妹得知娘亲没吃上前些天送来的水蜜桃,今日特地让李管事驾车给娘亲送了些来。娘亲可别辜负了小妹的一番心意。”

    “好好好,娘亲吃娘亲一定吃……咳……”韩氏眼含泪水,连连点头,也许是情绪过于激动,还没说完就剧烈地咳了起来。

    身边的林嬷嬷连忙上前给韩氏顺气,正在屋里伺候的大丫环红珊,给韩氏倒了杯温热的水,半晌总算让韩氏的气息平伏了下来。

    每当这种时候,司徒阳就觉得自己很没用,既不敢上前替娘亲顺气,还总是碍手碍脚地给人添麻烦,只能呆呆地站在一边手足无措地看着嬷嬷和丫环忙碌。

    “阳儿,来,坐娘亲身边来,再给娘亲说说你小妹现在的情况。”韩氏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伸手在自己的床边拍了拍,让司徒阳到自己的身边。

    难得司徒阳肯说起司徒娇的情况,韩氏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虽然李妈妈每个月都会来侯府一次,告诉她一些司徒娇的生活情况,可是这每月一次的交流,时间短不说,李妈妈还总是报喜不报忧,让韩氏这颗慈母心总是为女儿悬空着没有着落。

    自从司徒阳八岁开始,每到司徒娇生辰之日,韩氏都会打发司徒阳去桃林别院给司徒娇送去生辰礼。

    只是每次从桃林别院回侯府,司徒阳的表情都不是太好,像今日这般眉飞色舞地提起司徒娇,却还真是第一次。

    虽然司徒阳说着说着就将话题转到建国公世子的身上,可是韩氏却十分敏锐地从司徒阳的言辞中看出了一些不同。

    今日的司徒阳居然主动说起了司徒娇,言辞中既没有不耐烦,也没有以往不经意中流露出对司徒娇的轻视。

    这对韩氏而言绝对是好消息,大大的好消息。

    韩氏这一生只得这一儿一女,儿女是她的命根子。

    虽然老夫人总说司徒娇是克母命,总是将韩氏缠绵病榻的原因归之于司徒娇身上,虽然韩氏作为生母连一眼都不曾见过司徒娇,可是司徒娇依然是韩氏心里的宝贝,与司徒阳没有任何的区别。

    司徒阳刚刚在韩氏的床边坐下,还没来得及开口,梅苑外就传来了一阵喧哗。

    外面不断传来的吵闹声,令屋里的几个人都地皱起眉来。

    由于韩氏身子不好,需要静养,平日也卧床的时候多。

    小林氏刚进侯府的时候,为了恶心韩氏,每日都会来给韩氏请安。

    实为请安,其实不过就是给韩氏添堵。

    糟心的事太多,终于令韩氏的身体一拖再拖,一直没能恢复过来。

    等到小林氏生下司徒锦,并掌管了侯府的中馈,她有老夫人在身后撑腰,俨然成了侯府正牌的主子。

    从此后别说小林氏不再来给韩氏请安,就连她所生的司徒锦和司徒安也难得来给韩氏请安。

    当然对韩氏身边伺候的人来说,小林氏也好,小林氏的那双儿女也罢,最好还是别出现在韩氏面前为佳。

    因为只要司徒锦姐弟哪天来过梅苑,必定会让韩氏伤心好一阵子。

    林嬷嬷和李妈妈一样,是韩氏还在小的时候就在韩氏身边伺候,对于韩氏与司徒空之间的往事了如指掌。

    对于韩氏的心结自然也是清清楚楚,每当韩氏黯然神伤的时候没少劝慰。

    只是男女之间的这种事,唯有自己想通才行,别人又如何劝得?

    只能眼看着韩氏一日日枯萎下去。

    好在前些年,司徒空是良心发现还是突然看清了什么,明令府里若没什么大事,不得来梅苑打扰韩氏休养。

    此后就算司徒锦有心要来梅苑给韩氏添堵,林嬷嬷她们也能直接将司徒锦姐弟挡在了梅苑外。

    只不知今日为何如此喧闹。

    ********************************************************推书:书号3569582,书名:天后成长日常,作者:半枝莲,简介:大战各种作弊器,成就一代天后,收获美好姻缘。

    直通车:天后成长日常

    第二十五章 成长

    这些日子,让林嬷嬷和红梅红珊几个韩氏身边贴身伺候的人,觉得开心的是,自从韩氏从司徒阳嘴里得到建国公一家很快就要回京的消息以后,韩氏的心情好了许多,每日连饭都要多吃上几口。

    可见陈婉柔马上就要回京的消息,比起韩大将军回京的消息,更令韩氏期待。

    要是以前,林嬷嬷她们压根就不敢想像,韩氏可以像今日这般坐在床上与司徒阳说那么久的话。

    为了能给韩氏一个清静的休养环境,平日里梅苑难得有人高声说话。

    而且除了司徒阳每日都会过来给韩氏请安以外,也难得有人过来。

    连作为夫君的司徒空一个月也难得过来几趟,因此平日里安静得很。

    也许平日里太过安静,这一阵吵闹就显得格外刺耳。

    当然就算韩氏平日足不出户,只在梅苑休养,京城里有什么大事发生或者侯府后院有什么动静,韩氏作为侯府的主母,也不是什么都不知,只是相对别人家的当家主母,自然是远远不如的。

    韩氏身边虽然有能干的林嬷嬷和红梅等几个大丫环,但这些人既要照顾韩氏又要护好梅苑,不给居心不良的人使坏的漏洞,自然就分不出多少人手去打探各处的消息,于是消息到底还是显得闭塞了些。

    加上韩氏长年卧病在床,就算身边的人得到了消息,也怕扰了韩氏静养,因此虽然司徒阳先带着李福宝去了趟府里的大厨房,后门发生的事压根就没人传到韩氏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