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当他们到达猎场时,已是云开雾散,日升中天。他环顾四周,但见远处崇山峻岭,山峰直插云霄,近处一片看不到边的灌木丛,中间偶尔有些大树。左边一条小溪,溪边一片枯萎的野草。草地过去是一片沼泽。泽中绿水泛波,水鸟飞舞,几个渔翁垂钓,风景非常秀丽。官兵早已列成队伍,紧束衣带,手持武器在那里等候。
人员分成十队,每队都有自己的行猎路线。启既有分工,又强调互相配合,组织得有条有理。一切准备好后,身穿大红袍的启,足踏鹿皮靴,系一条黄色腰带,手持弓箭,骑一匹枣红色骏马,出现在众军士面前。一通鼓响后,他先对空中放了一箭,表示狩猎开始。接着十路人马冲向山林。一时人喧马嘶,犬吠鹰飞。随后便是雉惊豕突。这样大约闹了三、四个时辰,看看天色将晚,大家已尽一日之欢,启才传令收兵,将各路所获当场交公,如数登记。果然收获不少,其中有猎得虎豹者另行登记,以便特别奖励。
大家正在忙碌,突然山上走下一少年。年约十七八岁,宽额高鼻,浓眉大眼,身穿灰色粗葛布衣,脚踏黑色兽皮鞋,肩上背着一张大弓,腰间悬着一箭袋,右手持一条长矛,边走边大叫:“谁拿走了我的猎物。”
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而且找到公子启头上来了。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与他争吵起来。一位军士争辩道:“我们那么多人狩猎,所获甚丰,怎么会要你的?而且这野兽又不是养的,又怎么说是你的?”
少年道:“正因为不是养的,所以谁猎取了就应归谁。今天我猎得一虎一雉,放在路旁,正准备带回家供养老母,一不注意就被你们拿走了。”
这时又有人问道:“你说是你的,有什么凭证!”
少年却不答话,便往猎物堆走去,很快就找出一雉一虎,然后放下手中的矛,双手提起虎腿往肩上一扛,右手拿起矛和雉就走最新章节。那虎重达数百斤,他却轻轻松松扛在肩上就走。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一时无人敢阻拦。当他走了十几步后,才有人喊道:“壮士还没有给我们看证据呢,怎么就把虎背走了呢?”
他听了倒没生气,放下猎物,又转过身来,用手指着猎物身上的箭,要启的军士取出来看。军士当众取出箭,果然与夏军的不同,箭头比夏军的粗长,上面还刻有一个“羿”字,看来这一禽一兽真的是他的了。
少年见大家无话可说,又重新去背虎,旁边却又有人喊道:“你这后生实在无理,难道不知这是夏公子的猎场吗?今日公子来此狩猎,你却趁机打劫,竟敢与公子作对!”
少年道:“刚才说了野物不是养的,谁都可猎,这里虽是夏邑属地,难道百姓就不能打猎了吗?今天我射杀的猎物被你们拿了,我还没说你们抢夺民财,你们反而来找我的麻烦。既然如此,我要请你们夏公子来评评理。”
他们在这里大吵大闹,其实启早就听到了,只是这少年胆大妄为,竟没把他这个夏公子放在眼里,心中不悦。却也不想以堂堂夏公子的身份去与平民争吵,所以只佯作不知,让手下人与他理论,他自己只在旁静听。现在少年竟要找他,他只好上前笑答道:“壮士找夏启何事?”
少年见了夏启并不行礼,却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满不在乎地道:“原来你就是夏公子。你的下人抢了我的猎物,不肯还我,所以我只有找公子评理。”接着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启听了仍不高兴,他心想此人要说是个无知的乡下佬,却又那么雄辩,那么武艺高强,连我手下的高人都不及他;要说他是个有识之士,却又一点知识也没有,竟敢在我围场内射猎,这是从没有过的事,由此看来实在是个无赖。“启正在沉思,少年便把手中的箭递给启。
启接过箭一看,却大吃一惊。箭不但与自己发给军士的不同,而且上面还有一个“羿“字,心想这人难道是司马衡羿的后代?他很快就对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看那雉的颈部被射个对穿,而且那虎的箭口却在胸前,正是虎心的位置。
夏启认为这少年如此高艺,必是得了衡羿的真传。现在他又有羿的箭在手,于是转怒为喜道:“壮士若要猎物,我可派人给你送些去。只是壮士神射令人佩服,今日欲邀壮士去夏邑一聚,不知壮士有意否?”
少年听了夏启称他为壮士,已是受宠若惊,又被邀去夏邑,更是高兴,但却不显露出来,反而叹道:“草民承公子错爱,本应侍奉左右,只是家有老母,故不敢远行,请公子见谅。”
启听了更是高兴,认为此人还是一个孝子,便又说道:“夏邑虽小,尚有空室,若壮士肯屈身前往,我可派人将高堂一起接去城中。”
少年道:“久闻公子贤,果然名不虚传,草民佩服之至。若公子不弃,自当追随左右,以供公子驱策。”
启闻少年愿去夏邑,非常高兴,便向随从道:“还不与壮士备马!”随从很快牵来一匹好马让他骑上。启又派几个随从一起去他家中取老母,然后才带领大家回夏邑。
过了两天启设宴庆贺狩猎成功,并论功行赏。到得中午,那少年果然与老母一同来到夏邑。启迎于阶前,并邀请他母子与狩猎将士一同共享所猎山珍。宴会后又令人为他们母子安排上等房舍,待以贵宾之礼。
次日启处理好公务,又将少年请入客厅道:“启久闻司马衡羿将军神武,骑射天下无双。前日见了壮士方知还有后人。今壮士来夏邑,此是我夏邑当兴。”
少年道:“草民实非衡羿之后,今被公子错爱,惭愧之至全文阅读。”
启笑道:“壮士箭上明明刻着羿字,还说不是衡羿将军之后,实属过谦。夏启自幼仰慕衡羿将军,今日壮士到此,正遂心愿,壮士却不以祖德自居,更令人佩服,真不愧为先贤之后。”
少年道:“今日不是在公子面前隐避家世,草民确实不是衡羿将军之后,故不敢冒名逐利。”
启还是不解道:“壮士既不是羿将军之后,又是哪位名人之后?为何箭上刻有羿字?”
少年道:“说来话长。某本东夷人,因自幼跟随父亲打猎,学得一些武艺,只因酷爱骑射,非常敬佩衡羿将军,立志要向衡羿将军学习,成为一名神射手。因羿将军名衡羿或称平羿,又叫后羿,于是小民自称后羿,表示要成为羿将军之后的射手。
原始社会取名与现代不同。现在人是尽可能避免同名,特别是封建时代的帝王还不准别人与他同名。原始社会则不同,那时一个人有了成绩,引起了人们的崇敬,就有人因羡慕而以他的名字为名。这些事启早就知道,因此很快就理解了少年的意思,便笑道:“壮士真是有志之人。你的射技如此高明,看来也不在羿将军之下,但不知壮士尊父到底是谁?”
少年道:“草民一直以游猎为生,以禽兽为食。先祖因长期与猛兽搏斗,所以代代武勇。黄帝发迹时,草民先人助黄帝平定了东方,有功于国,被封于穷。从此被称为有穷氏。少昊金天氏时,南方的黎部落强大起来,他们的首领统一了这个部落,并不断向外扩张。少昊帝大怒,派大臣勾龙征讨,并令诸侯协助。有穷君派臣的先祖匡为将,领军助勾龙征九黎。朝廷胜利后,先人匡因有军功,被有穷君提升为司马,从此有穷氏世代效忠朝廷。但先人后来与有穷君意见不合,没有世袭官爵,于是带领家人离开有穷,来此居住,但先祖的武艺却得以世代相承,草民也从父亲那里学得一些武艺。近日在此狩猎,今有幸与公子相遇,没想到这点小技竟被公子看重,小民感激之至。”
启想了想道:“听壮士说来,本也是名人之后,应该敬佩。”
后羿的武艺和射技也确实不错,只是到他那个时代,司马衡羿早已去世,他也没有见过衡羿将军,两人的技艺无法比较,可能不相上下。只是衡羿为人忠诚,后羿却野心不小。他因久闻大禹治水有功,天下闻名,被百姓尊为神禹。当今天子舜又非常器重禹,早就把朝政交给了他,这天下早晚就是禹的了。如今公子启正在夏邑招贤纳士,他决心投身到启名下。但他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直接去找启,启还不一定会收留他。即使被收留下来,也很难受重视,所以他就导演了射虎这一闹剧给启看。果然很快引起了启的重视,被启待为上宾。
过了几年,后羿深得启的信任,便向启推荐他的好友道:“臣有二友,一曰寒浞,一曰伯明,皆贤能之士也。公子若能将他们招来夏邑,必能助公子一臂之力。”
启道:“羿卿既有良友,可引来一见。”
不久,后羿便带来寒浞、伯明求见。果然都少年英俊,谈吐不俗,又有一身好武艺,于是启将他们留在军中使唤,并与后羿一起为夏邑训练军队。只是因他们的年龄尚小,暂未任要职,后来寒浞又将他的亲信浇引入朝中。
杜业见后羿为启引进人才,并受到了启的重视,于是也向启推荐道:“臣亦有良友季宁、扶登,皆当今饱学之士。季宁善于礼仪,扶登长于交往,不知公子肯收留否?”
启笑答道:“既是老师良友,必是天下高士,亦请引来学生一见。”不久杜业果然把他们引来夏邑,亦被启留在身边,自此启便有了自己的一班人马。
(天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