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最值得记载的事情也不过是废太子了,而正值人人该谨小慎微做小人的时候,偏偏那几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顶风作案,竟未发觉皇帝心痛于细心养大的亲子变得昏庸无道,目无父君,在最不恰当的时候表错了心迹,站错了位置。
看着一个个大臣在太子刚刚落马之时就开始推举新太子的人选,不禁心下一冷,再看向脸色得意的九弟,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只不过在他一旁的胤禩倒是脸色不变,似乎对于众臣的欣赏无动于衷。
没有错过看似平静的胤禩眼中的期望和自信,胤祺默默惋惜,果然是当局者迷,深陷棋局之中,如何能够看得清楚这大局的错落变动,他们都不明白,站在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是执着棋子的对手,所有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只要落错一步,就不再有反悔的机会,而错着的结局,只能是弃子。
“此事再议,退朝。”
根本不需要猜想,对于众臣的步步紧逼,他这位皇阿玛心中的苦闷和不愉根本无须掩饰。
前太子如今被囚禁在宫中,他的人手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即使有一部分投了别人的路子,但是死忠的人依旧想要东山再起,而新兴的势力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兴起的机会,至于其他早就有此心迹的更加不会放过。
所以,四十七年的日子比戏台上的大戏还要来的热闹非凡。
随着一、三、八、九、十、十四阿哥等的动作频繁,四阿哥因为太子的落马而门庭冷落,五阿哥无心掺和此等闲事,退了所有的帖子,七阿哥府上,少有人来打扰,十一、十二阿哥也能推就推,朝堂之上瞬间分为三派,保太子派、争太子派以及中立派。
“五叔,弘升弟弟和弘晊弟弟怎么没有一起来。”
才进了书房,就瞧见胤禛府中仅剩的两个男孩正正襟危坐在书桌前习字,正巧自己进来了,两个小家伙眼睛一亮,朝着自己身后瞄去,看看没有人,又失落了不少。
不觉失笑,自己跟着胤禛关系好,所以家中的孩子们也是玩的不错,只是他可不知道他们几个堂兄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亲密的。
摸了摸两个小家伙的小脑袋,安慰道,“那两个小子跟着他们舅舅去京郊骑马了,今日没有跟来。”
闻言,两个男孩眼睛里满是羡慕,弘昀还好,他身子骨不好,不能骑快马,他额娘李氏也看的紧,深怕这孩子受凉生病,弘时最是羡慕,只可惜他的阿玛很是严格,平日里也不让随意出去玩乐。
“真好啊。”这还真是满满的羡慕。
“不可分心。”才说这话,就传来严厉的提醒。
“是,阿玛。”一下子收了羡慕,眼神收紧,又端正了坐姿开始摇头晃脑的读着手里的书,弄得胤祺有些怜惜,不过到底是别人家的孩子,做阿玛的要如何教育,他这个叔叔也没有发言权,不禁联想到家中那几个皮猴子,虽然有时候有些管不住,但是还是快乐些的好。
有些不赞成的看了看盯着两个孩子学习的胤禛。
“明日我来检查功课。”淡淡的抛下一句话,不怒自威的架势让两个小家伙认真的记下。
“是,阿玛。”
默默的叹了口气,每次见到这种场面他就颇为不赞同,只是当年他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一百二十遍的日子太过枯燥,但是皇家的孩子都要遵循这样的方式,他,能说什么。
“你对他们其实不必如此严苛。”
“纵容他们懒惰,将来只会害了他们。”自然明白胤祺心中所想,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在胤禛的眼中,规矩二字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条条例例都要清清楚楚,而弘昀和弘时是府中仅剩的孩子,他不容许有意外的发生。
也不想在这种理念上争论些什么,胤祺默默的转移话题,“十四弟最近经常进宫探望德妃娘娘。”
淡淡扫了一眼看似没有任何说法的胤祺,胤禛心里头早没了心痛,“十四弟如今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德妃娘娘苦心教导出的孩子怎么可能平庸。”
“德妃娘娘倒是看的清楚的。”想到将来十四会做的动作,从理性的角度上来说接收胤禩的实力很是正常,但是私心上,他总会阴谋论这一切推波助澜借刀杀人的手段会不会是在此刻就已经计划好的。
明明胤祺的话语并没有太多的意味,可是听在胤禛的心中,却带了不少的讽刺,恰恰将他心中不能发泄出来的埋怨和不甘都倾泻了出来。
明明是一母同胞,明明是血脉相溶的兄弟,但是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却是天差地别,当年他不过是个稚子,在谁的宫中抚养根本是无法选择的事情,可是在那个人的心中,却已经是将自己完全隔绝在外了,这么些年他也渐渐看清楚了,那个人的眼中只有她亲自抚养长大的五哥孩子,自己这个长子不过是个已经被送人的白眼狼,若是对自己好了,只怕将来会影响了她最爱的小儿子的前程。
感觉到胤禛身上散发出来的阴暗,胤祺怎么会不明白这个瑕疵必报之人的怨念,只可惜德妃早就已经将界限分的清清楚楚,也将前路断的清楚分明,这对母子之间只可能会有表面上的平静,而私底下只怕会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论是从什么角度,胤祺都是站在胤禛这一边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是未来的皇帝,是自己心中牵挂的人,更因为对于德妃这个外善内狠之人的忌惮,宫中这些年,只有德妃看似没有把柄,一个没有北京支持的旗人竟然能够风平浪静的荣登四妃之位,还平安生下六个子女,只这一点,就不能让人小觑,为了悠哉的生活,他必须得为自己将来的自由做出选择,既然知道最后的结果,他自然不会在站位上犯错。
静静的站在胤禛的身旁,柔和了表情,默默的表示自己的态度。
心中不无感动,眼中带着一丝暖意,感受着另一个人的陪伴和无言的安抚,胤禛心中的狂躁渐渐熄止。
“等着皇阿玛下了旨意,以后就别来了,十三那里多照看着些。”胤禛暗暗勾了勾嘴角,想到即将上演的好戏,便多了几句嘱咐,虽然没有自己的这些话,胤祺也能聪明的躲过。
不自觉的叹了口气,“我明白的,十三那里我会照顾着些,你自己也多仔细。”等着太子落马,胤禛这个太子党也要受牵连,冷嘲热讽、落井下石是不会少的,到时候他怕是要做个孤臣,自己这么个低调的皇子自然是要远离是非的。
嘴上这样说着,但是胤祺也明白宫中的老爷子眼睛雪亮着,即使是避嫌也是做给别人看,私底下稍微帮衬着些,只会增加自己的筹码,将来说话分量也能管些用处。
不觉轻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叹了一口气,想要轻松的活着,真难。
没有多说什么,离了四贝勒府,胤祺在街上稍带些小食就回了府中。
“爷回来了?”
“回福晋,爷在书房。”
“知道了,你去通报一声吧。”
“是。”
呆在书房里翻看了几页书,就听到外头的动静,阖上书本,扬声道,“让福晋进来吧。”
依兰闻言,满意的笑了笑,转过身接过婢女手中的参茶,慢慢的走了进去,进了门自然的慢步走到书桌旁,微笑着放下参茶,眼睛丝毫不去看向打开的书信。
“爷才从外面回来,怎么不休息下。”温婉的端着参茶送到胤祺的手中,看着他慢慢喝了下去,这才舒心的舒眉。
“也没干什么事,哪里会累着。”对于依兰,胤祺这些年早就将她视作贤内助,大小的事情倒也没有非常刻意的隐瞒,因此依兰大小也摸得清楚状况,何况这辈子她不管如何都是要跟着胤祺过的,又生了嫡子,自然一颗心都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她本就没有上天之志,但求个平安,胤祺的动静恰中她心,自然是夫妻同心同德。
也因着夫妻二人的谋划,整个贝勒府外松内紧,于外头的关系也是不紧不松,混个脸熟,也不至于多亲密。
所以在这风言太子落马的潮涌中,就他们这府邸一如既往,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动静,就算有些人想来拉拢,也会温和的挡了回去。
“今日九弟妹来寻我说话了,我瞧着话里的意思恐怕是要咱们也为八弟美言几句。”眨了眨眼睛,看着胤祺慢慢喝着参茶,依兰走到胤祺背后,伸手熟练的开始按肩膀,“我找了借口挡了回去,恐怕这几日九弟还会来寻你,就是不知道额娘是个什么心思。”依兰轻皱眉头,想到董鄂氏明里暗里的规劝,一阵腻歪,平日里这个九弟妹也不见来请安问礼的,有事要相求了倒是热情的很,她可没忽略那人听见自己婉拒时的恼意。
“下次她们来就别见了,那两个小子回来了,让他们倒我这里来趟。”
掩住眼中的惊讶,依兰手上动作只稍稍顿了片刻,“爷,老爷子真要?”
闭上眼睛,身子靠在椅背上,点了点头,“你心里知道就好,阿茹娜她们那里稍稍提点几句,这段时间也别接帖子了,在家好好看着孩子,也就这阵子的事情了。”
太子要被废了,那些个阿哥们要出手了,京中气象要大动了,依兰警铃大作,这种时候府内事务一定要看紧,虽然她相信那些阿哥们不会对自家爷动手脚,但是池鱼被殃及的事情也得防着。
欠了欠身子,“妾身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四十七年,最值得记载的事情也不过是废太子了,而正值人人该谨小慎微做小人的时候,偏偏那几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顶风作案,竟未发觉皇帝心痛于细心养大的亲子变得昏庸无道,目无父君,在最不恰当的时候表错了心迹,站错了位置。
看着一个个大臣在太子刚刚落马之时就开始推举新太子的人选,不禁心下一冷,再看向脸色得意的九弟,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只不过在他一旁的胤禩倒是脸色不变,似乎对于众臣的欣赏无动于衷。
没有错过看似平静的胤禩眼中的期望和自信,胤祺默默惋惜,果然是当局者迷,深陷棋局之中,如何能够看得清楚这大局的错落变动,他们都不明白,站在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是执着棋子的对手,所有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只要落错一步,就不再有反悔的机会,而错着的结局,只能是弃子。
“此事再议,退朝。”
根本不需要猜想,对于众臣的步步紧逼,他这位皇阿玛心中的苦闷和不愉根本无须掩饰。
前太子如今被囚禁在宫中,他的人手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即使有一部分投了别人的路子,但是死忠的人依旧想要东山再起,而新兴的势力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兴起的机会,至于其他早就有此心迹的更加不会放过。
所以,四十七年的日子比戏台上的大戏还要来的热闹非凡。
随着一、三、八、九、十、十四阿哥等的动作频繁,四阿哥因为太子的落马而门庭冷落,五阿哥无心掺和此等闲事,退了所有的帖子,七阿哥府上,少有人来打扰,十一、十二阿哥也能推就推,朝堂之上瞬间分为三派,保太子派、争太子派以及中立派。
“五叔,弘升弟弟和弘晊弟弟怎么没有一起来。”
才进了书房,就瞧见胤禛府中仅剩的两个男孩正正襟危坐在书桌前习字,正巧自己进来了,两个小家伙眼睛一亮,朝着自己身后瞄去,看看没有人,又失落了不少。
不觉失笑,自己跟着胤禛关系好,所以家中的孩子们也是玩的不错,只是他可不知道他们几个堂兄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亲密的。
摸了摸两个小家伙的小脑袋,安慰道,“那两个小子跟着他们舅舅去京郊骑马了,今日没有跟来。”
闻言,两个男孩眼睛里满是羡慕,弘昀还好,他身子骨不好,不能骑快马,他额娘李氏也看的紧,深怕这孩子受凉生病,弘时最是羡慕,只可惜他的阿玛很是严格,平日里也不让随意出去玩乐。
“真好啊。”这还真是满满的羡慕。
“不可分心。”才说这话,就传来严厉的提醒。
“是,阿玛。”一下子收了羡慕,眼神收紧,又端正了坐姿开始摇头晃脑的读着手里的书,弄得胤祺有些怜惜,不过到底是别人家的孩子,做阿玛的要如何教育,他这个叔叔也没有发言权,不禁联想到家中那几个皮猴子,虽然有时候有些管不住,但是还是快乐些的好。
有些不赞成的看了看盯着两个孩子学习的胤禛。
“明日我来检查功课。”淡淡的抛下一句话,不怒自威的架势让两个小家伙认真的记下。
“是,阿玛。”
默默的叹了口气,每次见到这种场面他就颇为不赞同,只是当年他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一百二十遍的日子太过枯燥,但是皇家的孩子都要遵循这样的方式,他,能说什么。
“你对他们其实不必如此严苛。”
“纵容他们懒惰,将来只会害了他们。”自然明白胤祺心中所想,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在胤禛的眼中,规矩二字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条条例例都要清清楚楚,而弘昀和弘时是府中仅剩的孩子,他不容许有意外的发生。
也不想在这种理念上争论些什么,胤祺默默的转移话题,“十四弟最近经常进宫探望德妃娘娘。”
淡淡扫了一眼看似没有任何说法的胤祺,胤禛心里头早没了心痛,“十四弟如今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德妃娘娘苦心教导出的孩子怎么可能平庸。”
“德妃娘娘倒是看的清楚的。”想到将来十四会做的动作,从理性的角度上来说接收胤禩的实力很是正常,但是私心上,他总会阴谋论这一切推波助澜借刀杀人的手段会不会是在此刻就已经计划好的。
明明胤祺的话语并没有太多的意味,可是听在胤禛的心中,却带了不少的讽刺,恰恰将他心中不能发泄出来的埋怨和不甘都倾泻了出来。
明明是一母同胞,明明是血脉相溶的兄弟,但是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却是天差地别,当年他不过是个稚子,在谁的宫中抚养根本是无法选择的事情,可是在那个人的心中,却已经是将自己完全隔绝在外了,这么些年他也渐渐看清楚了,那个人的眼中只有她亲自抚养长大的五哥孩子,自己这个长子不过是个已经被送人的白眼狼,若是对自己好了,只怕将来会影响了她最爱的小儿子的前程。
感觉到胤禛身上散发出来的阴暗,胤祺怎么会不明白这个瑕疵必报之人的怨念,只可惜德妃早就已经将界限分的清清楚楚,也将前路断的清楚分明,这对母子之间只可能会有表面上的平静,而私底下只怕会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论是从什么角度,胤祺都是站在胤禛这一边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是未来的皇帝,是自己心中牵挂的人,更因为对于德妃这个外善内狠之人的忌惮,宫中这些年,只有德妃看似没有把柄,一个没有北京支持的旗人竟然能够风平浪静的荣登四妃之位,还平安生下六个子女,只这一点,就不能让人小觑,为了悠哉的生活,他必须得为自己将来的自由做出选择,既然知道最后的结果,他自然不会在站位上犯错。
静静的站在胤禛的身旁,柔和了表情,默默的表示自己的态度。
心中不无感动,眼中带着一丝暖意,感受着另一个人的陪伴和无言的安抚,胤禛心中的狂躁渐渐熄止。
“等着皇阿玛下了旨意,以后就别来了,十三那里多照看着些。”胤禛暗暗勾了勾嘴角,想到即将上演的好戏,便多了几句嘱咐,虽然没有自己的这些话,胤祺也能聪明的躲过。
不自觉的叹了口气,“我明白的,十三那里我会照顾着些,你自己也多仔细。”等着太子落马,胤禛这个太子党也要受牵连,冷嘲热讽、落井下石是不会少的,到时候他怕是要做个孤臣,自己这么个低调的皇子自然是要远离是非的。
嘴上这样说着,但是胤祺也明白宫中的老爷子眼睛雪亮着,即使是避嫌也是做给别人看,私底下稍微帮衬着些,只会增加自己的筹码,将来说话分量也能管些用处。
不觉轻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叹了一口气,想要轻松的活着,真难。
没有多说什么,离了四贝勒府,胤祺在街上稍带些小食就回了府中。
“爷回来了?”
“回福晋,爷在书房。”
“知道了,你去通报一声吧。”
“是。”
呆在书房里翻看了几页书,就听到外头的动静,阖上书本,扬声道,“让福晋进来吧。”
依兰闻言,满意的笑了笑,转过身接过婢女手中的参茶,慢慢的走了进去,进了门自然的慢步走到书桌旁,微笑着放下参茶,眼睛丝毫不去看向打开的书信。
“爷才从外面回来,怎么不休息下。”温婉的端着参茶送到胤祺的手中,看着他慢慢喝了下去,这才舒心的舒眉。
“也没干什么事,哪里会累着。”对于依兰,胤祺这些年早就将她视作贤内助,大小的事情倒也没有非常刻意的隐瞒,因此依兰大小也摸得清楚状况,何况这辈子她不管如何都是要跟着胤祺过的,又生了嫡子,自然一颗心都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她本就没有上天之志,但求个平安,胤祺的动静恰中她心,自然是夫妻同心同德。
也因着夫妻二人的谋划,整个贝勒府外松内紧,于外头的关系也是不紧不松,混个脸熟,也不至于多亲密。
所以在这风言太子落马的潮涌中,就他们这府邸一如既往,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动静,就算有些人想来拉拢,也会温和的挡了回去。
“今日九弟妹来寻我说话了,我瞧着话里的意思恐怕是要咱们也为八弟美言几句。”眨了眨眼睛,看着胤祺慢慢喝着参茶,依兰走到胤祺背后,伸手熟练的开始按肩膀,“我找了借口挡了回去,恐怕这几日九弟还会来寻你,就是不知道额娘是个什么心思。”依兰轻皱眉头,想到董鄂氏明里暗里的规劝,一阵腻歪,平日里这个九弟妹也不见来请安问礼的,有事要相求了倒是热情的很,她可没忽略那人听见自己婉拒时的恼意。
“下次她们来就别见了,那两个小子回来了,让他们倒我这里来趟。”
掩住眼中的惊讶,依兰手上动作只稍稍顿了片刻,“爷,老爷子真要?”
闭上眼睛,身子靠在椅背上,点了点头,“你心里知道就好,阿茹娜她们那里稍稍提点几句,这段时间也别接帖子了,在家好好看着孩子,也就这阵子的事情了。”
太子要被废了,那些个阿哥们要出手了,京中气象要大动了,依兰警铃大作,这种时候府内事务一定要看紧,虽然她相信那些阿哥们不会对自家爷动手脚,但是池鱼被殃及的事情也得防着。
欠了欠身子,“妾身明白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