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福晋入宫三个月,五阿哥甚爱之,一月中大半都宿在侧福晋处,而其余时候大多是在书房或是静萱处,阿茹娜也是个安份规矩的,处理事务也头头是道,只是性子上有些沉闷,懂得东西也不多。
别人都以为这位蒙古侧福晋出身不佳,又不懂琴棋书画,与五阿哥必然无话可说,没想到这三个月竟然未见冷落飞,反而两人是越处越好,这倒是让不少人跌破了眼镜,当然还有不少好事的腹诽五阿哥此举不过是为了讨太后的欢心,让她相信五阿哥与蒙古如何如何的偎贴。
而内里的真相只怕只有胤祺内院的人才能知晓。
“侧福晋今儿做什么?”
“上午读了会儿书,用了膳就去慈宁宫陪太后娘娘说了会儿话,回来帮您做衣裳,现在在熬奶茶,等着您去了就能喝上了。”说话是新调任上来的小卓子,这个是郭络罗家的人,绝对比其他人都要忠诚,小寇子在那件事之后没多久就被调离,之后就谁也没再见过他,不过在那之前他倒算是全了这么些年的主仆情分。
原来小寇子的妹妹当年得了瘟疫并没有死掉,后来不知怎么的竟然流落到了京城,而小寇子就是因为她妹妹身上的一个锁片这才背叛了胤祺,不过这些年的情分不是纸片,小寇子虽是下药的人,但是暗中却是把药量减了一半,胤祺出宫见三官保他就猜测到了缘由,也没有将此事报知暗线,他知道自己是活不成的,所以早就将事情和一些暗线的联络方式偷偷的交给了在外头扫地的一个小苏拉。
胤祺与这个小苏拉的交谈无人知道,只是那一天之后,这个小苏拉就被调到了慈宁宫扫地。
小卓子是之后调任上来的,尖嘴猴腮的模样看着就是个不好的,没事总喜欢奉承着说话,对着身份低的宫人时不时的责骂、推诿,对着阿哥们又是嫉妒的谄媚,看的人真是心里窝火,不过人家到底是阿哥身边的贴身太监,比起随处可见的小苏拉可是有权的多,虽是不喜,但是大家可都忍着。
当然小卓子对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此人贪财,胤祺对于小卓子这般的伪装很是赞赏,有了弱点才好掌握,若是有人想要收买,自然是要找这种软柿子下手。
“走,回房吧,今儿也累了。”听了小卓子的回话,胤祺不禁满意的微笑,收了手上的笔记,搁下了笔,想了想还是回房休息,不得不说奶茶的诱惑很大,那些新鲜的食物也很吸引人。
他原以为娶回来的会是个张扬、豪爽的蒙古媳妇,就和太后一样,长相不显,但是脾气豪爽,有什么说什么,但是没想到娶回来的会是一个沉静、朴实的媳妇,完全就是胤祺心目中的模样。
虽然对着胤禛说想要一个能够和自己谈天说地、畅谈所学的才女,但这话水分十足,在他的心中,勤劳、朴实、一心为家、为丈夫儿子打理家事的传统妇女才是他最大的希望,不过看尽了宫中的妃嫔或是兄弟们的妻妾,他一点都不抱希望,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无心插柳倒是合了自己的心愿。
阿茹娜没有什么出色的,论相貌,她连宫中的这些宫女都胜不过;论才学,她汉语一点都不精,只懂得一些字,说起唐诗宋词、诗书礼乐更是完全不通;论手段,要不是玛嬷赐了身边的嬷嬷,她于人说话根本逃不出她们的陷阱。
但他就喜欢看她这般为自己缝衣做菜,嘘寒问暖,打理后院,从外头回来就有人关心你是否吃好了、是否穿暖了……
就算自己招静萱伺候,她也是豁达大度,真是让胤祺心悦不已,即使没有动心,却足够暖心,有这样一个女子,还真是他的幸运。
自己的后院已经无事让自己操心,而外头自己的差事也开始有了些明目了。
三十三年六月四哥府上有了第一个小生命,一个月不到,就陨落了,胤祺陪着胤禛喝了一晚上的酒,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是早晨醒来,两个人竟然睡在了同一张床上,而且很悲催的,胤祺发现他有了早上的生理状况,而此时胤禛也醒了过来,于是胤祺很尴尬,很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一个脸皮还不是很厚的男人,他很难若无其事的面对这位四哥,每次见到他漆黑的眼眸,总让自己有种心慌的感觉。恰好皇阿玛把他放进了兵部锻炼,虽然不明白怎么会一开始就把自己一个“文弱”的“书生”放进兵部,不过对于躲避一些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情况,工作显然是一个好选择。
虽说是挂着一个管事阿哥的头衔,但是大家都知道,不过才十五六岁的年纪根本管的事,皇上的意思也不过是让皇子们进入各部学习,增长见闻而不是让他们指手划脚,因此一开始胤祺就摆正了心态,只是翻查兵部的文书和图纸,并没有对主事官员的工作多做询问。
而就是在兵部库房内竟然让胤祺翻到了一堆好东西,这是一叠图纸,看了看有些泛黄的画稿,胤祺大致可以看得出这是一部分火铳和火炮的改造图,只是有些地方颇为模糊,而且对于这些军械的制造胤祺并不太懂,但是对比自己记忆中轻便的手枪,再看看如今的这些落后的火铳,胤祺真的有些失落,这个时代还是冷兵器盛行的年代,但是冷兵器的盛行并不代表对热兵器的不重视,大清曾在历史上占据世界强国的位置,可是再过个一百年这个事态就完全颠覆,作为中国人,他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些屈辱的历史,如果,如果大清的军事能力能够提早于欧洲的发展,如果后世没有闭关锁国,那么历史是不是会不一样。
每一个穿越者都会存在改变历史的想法,既然知道了未来的这些屈辱,为什么不能改变。
拿着手中的这些图纸,胤祺心中突然涌上一股豪情,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想要尝试一下。
而后的一段时间,他询问了不少的人,最后的答案是一个正被流放盛京的人,没有多做细想,去了一封信让郭罗玛法稍稍照应些戴梓,而他则要想办法让康熙下旨将人召回来。
“戴梓私通东洋,证据确凿,你又为何要他回京。”对于胤祺的固执,康熙有些不满,戴梓竟然私通东洋,将军械机密泄露,让这些东洋人势力大增,只是流放已属仁慈了。
听得出康熙口气中的不悦,胤祺心里也有些苦闷,六年过去了,能找到的证据都已经被抹的一干二净,他也做不到为戴梓翻案,只是这一次他不能胆怯,一定要做到。
心中默默的打了气,梳理了一下腹稿,这才镇定的回话,“皇阿玛,戴梓私通东洋,此事儿臣并无任何的想法,儿臣今日翻查兵部文书,这才发现当年戴梓所早连珠火铳设计精妙,比之洋人送来的火铳更加的有攻击力,且不怕雨水潮湿,儿臣在想,若是与噶尔丹对阵时,八旗将士能够携此物远程攻击,可大大削弱噶尔丹的实力。此外,若是与那些洋人炫耀,也可彰显我大清的威严。”
胤祺说的很有理,他并不想在戴梓私通东洋上做文章,他只是要让康熙明白这些军械的好处,若是能够量产这些军械,去扩展大清的疆土,打击那些叛党就轻松许多,而且但凡君主,必然喜欢看到别国低位奉承,因此后面的理由胤祺也挑的不错。
康熙稍稍有些心动,只是当年南怀仁的话语还是让他有些顾忌。
“戴梓已有前科,若是他将新的军械又泄露出去又该如何,岂不是暗增他人的势力?”
这话一出,胤祺就觉得有戏了,他可是没少打听南怀仁的事,亏得南怀仁死了,否则胤祺真想上去扇他几巴掌,什么私通东洋的事情,根本就是他有心构陷,当年他和张献忠的养孙的事情他可废了多少的功夫才打听到,果然外夷不可不防。
“皇阿玛,可以将戴梓暗指在火器营,着专人看守,戴梓画出图纸后必然需要工匠进行打造,将每一部分分开交由不同的人打造,这样各个工匠也不知其他的式样和注意的地方,戴梓只负责研究图纸方面,工匠只负责打造,此事须秘密进行,参与此事的人员也不得擅自离开圈定的地方,若是有人有了私心,自然有处置的方法。”胤祺自然知道帝王的冷漠,只要能够达成目的,死人并不是什么大事。
康熙自然懂得胤祺的意思,这些年水患、灾情、噶尔丹,内忧外患,他并未太过注意戴梓所早之物,如今他突然想起当年杰书夸赞连珠火铳的口气来,似乎是有了此物,对敌便有利不少,只是当年朝中官员都不赞成耗用巨资生产此物,且工匠们也不知如何进行,因此搁置了下来。
如今老五提了出来,似乎也确有其有利的地方,优势与危机,两相比较,似乎有利之处更加的多些,正如老五所说的,只要事情抓得紧,严防死守,自然可以防着外人。
轻敲台面,脑中反复思考,胤祺跪在下方,也是忐忑不已。
“你先回去吧,朕要再斟酌斟酌。”
“是,儿臣告退。”没有多留,胤祺低着头起身退出,退出门外,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脸上的冷汗,心里松了许多,没有一言否定,那就是有希望了,戴梓啊,希望这回皇阿玛能够召回你,否则,小爷这回可是举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惹了外头的眼,还的不了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某一日看到清朝火铳产生的怨念,如果咱们的科技能够比国外优秀,如果大清没有闭关锁国,那么国外的那些国宝哪里会放在别人的博物馆了。
某一天。。。作者愤青了,然后,作者开始金手指了,作者想说,若是真的有能力改变,就让咱家老五热血一把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