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吹着野火堆

第58章 十年危机一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恒天历3658年,大宣王朝277年,敖阔在位的第37个年头。

    离上次发生的大事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

    在这两年里,无心的个头在疯长着,人也迅速的成长起来,本来在同年人中就显得有点老成的他,现在变得更加成熟,除了偶尔的眨眨眼睛,才能在他的脸上,看到童真。

    和他的成长一样在飞速前进的,自然是他的产业。

    经过两年的发展,宋正本成为整个南方有名的富豪,而且因为与江州集团交情很深,几乎是共同进退的关系,他也迅速的在帝国内部,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而且宋正本为人慷慨简朴,谦逊有礼,也是整个余杭郡有名的大善人,布施,铺路修桥一样也不落于人后。

    刺史白仁更是亲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制成牌匾,赠予宋正本。而且还在多处场合夸赞宋正本为人慷慨,急人所难,号召其余人像宋正本学习。宋正本自然暗地里表示了谢意,自然双方皆大欢喜。

    宋府也成了余杭城中有名的大户,占地近十亩。府中小厮,丫鬟,还有为宋正本工作的工人们,也全都住在这里。此处门禁森严,进出皆有人查问。有人传言,里面就有“白砂糖”秘法和工艺之法,故而戒备森严。这样的解释也合情合理。

    赵凯则成为余杭郡,扬州郡,江州郡横跨三地的有名的大地主,在三地加起来,有近万亩良田,荒山也有几座。

    更兼他乃是山东赵氏子弟,名门之后,家学渊源,有功名在身,门客满门。赵凯不知从何处得到“上古秘法”,制成很多新式工具,运用新的引水之法,教授于他的佃户们,这两年尽皆大收。

    无心遵照当初的约定,将整个蛇山买了下来,并在山中开垦,种植果树。并且在韦兆业痊愈之后,吩咐李默,韦兆业,周辅威,田宇奇几人,四处寻找那些人失散的家人,听说这里吃喝不愁,故而带回来许多的同乡,朋友,友上传)

    无心与赵凯宋正本合计着,那么多金币放在那里藏着,也就是一块死物,不能吃,不能喝,还要提心吊胆的,故而将金币取出,买了偌大的产业,又去人市买了一批奴隶回来。

    人市已经换了主人,以前的那个林老板已经不在了,换了一个新老板,不过掮客还是那个魏百万。无心与赵凯自然不知道,林伍已经残疾,不适合再抛头露面,那股势力,自然也悄悄的潜伏了起来。

    赵凯与宋正本将这些人按照能力分配不同的工作。有的人愿意种地,可以,将地分配给他们种植,而且与一般的租地收租不同,无心和赵凯想了一个更好的办法,给大家带来便利,鼓励大家的积极性。

    赵凯先雇佣那些想种地的人,在买来的那几块很大的田地里,挖掘沟渠,挖出池塘,归拢田埂,在田埂种植树木。将田地每十亩细分成一块地,并且,从大路边,修造一条宽阔的石子路直到田野间,在石子路两边各划出一块长长的地面,建造房屋,起垒院墙。

    这工作将近花了两月的功夫,才在三处地方完工。一开始大家很不解,为什么地在那里,不让大家去播种,而是花这么大功夫,做这些活呢?地就是地,只要伺候的好,就能长出庄稼来,这个东家,看来是什么都不懂。

    好在,粮食管吃,还有鸡蛋与肉,大家也就将就着,不明不白的干起活来。等全部完工之后。赵凯将所有人聚集起来。

    易安村乃是一条笔直的村庄,石子路的两旁皆是紧挨着的一门一户的院落,倒也别致。村庄的入口,用石块砌起了一道院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过不了几年,必定绿树成荫。在村庄的中间,特意空出一块大的地方,两边没有建造房屋,而是移过来一颗大枣树。树下搭起一座稍高的台子,树下还立了两尊石碑,上面有新刻的文字。

    赵凯拿出一本册子,当众宣读了起来。

    “每个人最多租用十亩地,不论年岁。刘三旺,你们家出力最大,干活最勤奋,许你们第一个选择房屋和田地,免租三年。许木头,你们家第二个选,免租两年。何阿华,你们家第三个选,免租一年……”

    当赵凯面对着人群,念出一个个的名字。大家皆露出了无比惊讶的表情,原来,在大家干活的时候,居然还有人在监督这的,不是大家一起干,一样得,而是有高下之分。自然有些人暗地里偷懒,窃窃自喜。可是偷懒的结果就是,那些弄的不好的,得自己兜着了。

    被先念到名字的,自然欢呼雀跃,除了可以最先挑选最好的房屋、田地之外,还可以有奖励免租,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馅饼。砸在了自己的头上,那叫一个开心啊。

    那些偷懒的人,自然懊恼无比,甚至有几个泼辣的泼辣涨红着脸,揪住他家男人的耳朵,破口大骂,男人则尴尬的求饶。引起阵阵的笑声。

    “好了,我们在这里建起了这个村庄,就叫易安村,我会去官府报备,大家在这里安心的住下来,房屋就完全归你们使用。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在此任命一人做村长,平时的纠纷和安全工作,就由他来代替我全权处理。”赵凯指了指身边站着的一人,“他叫吴兴平,读过书,认过字,那么,就由他来说几句。”然后带头鼓起了掌,将吴兴平让到了台上。

    其余人也纷纷鼓掌,虽然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怎么也是大东主任命的,面子怎么也得给。吴兴平,乃是吴老三的亲哥哥,本在老家务农,吴老三身死之后,无心派人将他一家老小全部接了过来。吴家本来就是穷困人家,不然吴老三也不会走出来,过刀口舔血的日子,让人给抓了去。

    找到了之后,无心安排他和其余一些人,花了半年时间读书识字,记账算数,还有教授一些武艺,半年期满,就被任命为易安村的村长。

    一般来说,一村之长都是由德高望重之人兼任,或者家中有地位显赫之人,其余人自然也服气。再去官府报备即可。古时的中国,村庄的聚集,乃是由种姓,血缘关系聚在一起的,一个村庄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国家。里面有自己的规矩,准则。

    很多的村长,都是代为行使法律责任的。若是村中有人干了坏事,被村长处罚,此人想要状告村长滥用死刑,官府都不会接状纸的,况且,那时候也没什么会告官。只要村民的舆论导向一致了,那就是不了逆转之势。

    易安村乃是在田间新建的村庄,村民也都是外来户,靠租用地主的田地聚集在一起,这种情况都是地主为大。虽然说,地主若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官府是可以管的,但任命一个村长,地主还是有着权力的。

    那个时代,南方的人口本就远远少于北方,为蛮荒之地,经过了几次战乱之后,为了生存,才很多人迁徙过来生活。有人肯在这边开荒地,买官府的田地自用,到时候还要给官府交租,官府自然满心欢喜。而且地主家大业大,过年过节自然会给官府孝敬,双方心照不宣,苦的,自然是老百姓。

    “额,在下也并非余杭人士,在下也是种地出身,”吴兴平有些紧张,想拽点文字,但是发现舌头有些打结,他平复一下心情,将赵凯交代他说的话,说出来:“东家说了,只要大家好好干,保证大家都能有吃有喝有穿,平时还有闲钱买点小酒喝喝。”

    话匣子打开了,自己也就不那么紧张了,接着说道:“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在此立下规矩,大家请回头看村口的那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的就是规矩,我给大家念念。啊,是这么说的,凡易安村百姓,皆以此为家。杀人者,偿命。**者,杀。斗殴者,以伤人罪论处,送交官府,逐。挑衅者,逐。偷盗者,斩其手,逐。损人财物者,双倍赔偿。以上六条,引以为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