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守府大厅中,李崛、贾诩、杨定等坐在厅中。
李崛看向杨定,说道:“杨将军果然威武,一日不到,冯翊入手。待我军休整完毕,定要为将军庆功。”
杨定说道:“将军过誉了。此战功成,非定之功,实乃将军之功。”
“哦?”李崛疑惑道:“将军为何如此说?”
杨定笑了笑,说道:“将军于风陵渡杀的皇甫嵩大败,我军军威大振,将军之名不日便可传遍天下。我率军来到冯翊城下,城中军吏知是将军大军,不敢厮杀,献城乞降。我令大军屯与城外,只率数千将士进城。本欲早请将军进城,奈何城中诸事烦身,定便想先稳住形势,待将军来到,便省去无数麻烦。定便自作主张,夜晚时分才报将军。将军恕罪。”
李崛哈哈大笑,说道:“杨将军何罪之有啊。杨将军智勇双全,为我取下安身立命之所,此乃大功一件啊。”
杨定也是跟着笑了起来,唯有贾诩低眉深思,不知在想什么。
李崛见贾诩好像有心事,便止住了笑声。杨定亦是不再发笑,看向贾诩。贾诩不为所动,仍是自顾自的沉思。
李崛见贾诩不说话,说道:“文和,所思何事?”
贾诩闻言方才抬起头,看向李崛,摸了摸鼻尖,微微一笑,说道:“主公明日造访城中乡绅,我料想主公实为冯翊百姓计。对否?”
李崛闻言一笑,说道:“文和方才暗中示意,可为此事否?”
贾诩笑道:“非也。诩与主公日久,知主公心中时刻惦念大汉百姓,不受乡绅之财物,必有它图,我料主公必为百姓计。然诩亦不知主公何为。”
李崛眨眨眼睛,说道:“天下之事,竟有文和看不透之处,我是小有傲气了。哈哈”说完大笑。
贾诩说道:“主公所思深远,岂是诩所能猜度。”
李崛听了很受用,心道:“哈哈,贾同学,这你就不知道了,老哥我可是知道你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弊端,你要是知道了那些乡绅隐匿了多少人口,恐怕早就向我献策了。”
李崛说道:“明日文和便知我意。文和之意,我却不知,文和快快道来。”
贾诩双眼微眯,不自觉的摸了下鼻尖,说道:“主公,我闻杨将军之语,心生一策,望主公定夺。”
李崛示意贾诩快说,杨定也是好奇的看着贾诩。
贾诩说道:“方才郡丞曾言,郡守本为董卓旧部,恐朝廷降罪,便弃城避祸。诩以为雍州各郡,受董卓之恩者甚多,若皆如冯翊郡守一般,主公当速速遣军,收取雍州各郡。故,以眼色示主公。今又听杨将军所言,定下一计。主公当广散流言,言我大军为保京畿,驻军各郡,使各郡归于主公之手。
李崛问道:“各郡受朝廷节制,如何能听命于我。”
贾诩笑道:“主公,方才杨定将军曾言,大军至冯翊城后,城中无有郡守,城中官吏献城请降。董卓经营三辅之地多年,各郡郡守皆为董卓提拔,今冯翊郡守不知去向,我料其余郡守亦弃城远遁。主公扬言大军攻城,城中官吏必出城乞降,主公只需遣一部兵马便可收诸郡于囊中。”
李崛听完点点头,说道:“此计可行。不知文和以为我军先取何郡?”
贾诩摸了摸鼻尖,说道:“大军屯于陕地时,诩已言明,主公当先取冯翊、北地、新平、安定四郡,进而占据扶风郡,而后,主公当遣一员猛将把守潼关,如此京兆被主公四面围定,朝廷震动,主公可顺势入主朝堂,向天下正名。”
李崛听完,向厅外大喊一声:“传令,命张绣徐晃杨奉前来议事。”
厅外早有亲随领命而去。
少时,张绣等人来到了郡守府,见过李崛后,分主次坐下。
李崛肃声道:“今,我军虽有栖身之所,然只有一郡之地,我意攻取北地新平安定三郡,诸将以为如何?”
厅中诸将高呼李崛英明。
李崛高声道:“徐晃听令,与你五千军马,轻装疾行,攻取安定。张绣听令,与你三千人马夺取新平。杨奉听令,与你八千人马,向安定进发,接应徐晃。贾诩随我引军两千,直下北地。我走之后,大军诸事自有杨定将军做主。”
众将领命。只有贾诩拱手说道:“主公,北地小郡,何劳主公亲往,只需遣一将领便可攻下。况,城中事务诸多,还须主公亲断,主公不可轻离啊。”
杨定也说道:“将军,定无领大军之能,大军若安,还须主公亲自坐镇。”
李崛只想多带带兵,更好的掌握从古代兵书中学到的东西,所以才想去北地走一遭,因为怕有闪失,特地带上了贾诩。不过,李崛看贾诩和杨定这么说,李崛想起了自己是军中主将,哪有军中主将撇下大军自己跑出去打仗的啊。
想到这,李崛问道:“依文和之意,谁可为我攻下北地。”
贾诩双眼微眯,笑道:“新任行军校尉,宋果。”
李崛听贾诩这么一说才想起来,大军中还有宋果这么一号人物。宋果之所以没有给李崛留下太深的印象,一来因为宋果武艺平平,二来李崛不记得三国中有这么一号人物,所以对宋果就不那么重视了。但是,李崛在大败皇甫嵩后,因宋果立了功,给了宋果一个行军校尉的职位,令宋果感激涕零。
李崛看着贾诩,没有犹豫,说道:“如此,便依文和所言,命宋果迁两千军马去攻北地。”
贾诩拱手,不再说话,心中却因为李崛如此信任自己而感动。
李崛刚想示意众将各去准备,却看到张绣起身走到堂中。
张绣拱手说道:“义父,儿愿为前部攻取安定。请义父成全。”
李崛肃声道:“大军调动,岂同儿戏,张绣不可胡闹,快快退下。”李崛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疑惑为什么张绣要攻打安定。
张绣听到李崛这么说,并没有退回去,仍然高声说道:“义父,叔父临终之时嘱托孩儿定要将其安葬于祖厉老家。孩儿原想待义父取下冯翊后便送叔父回乡,今义父攻取安定,安定距祖厉不过两百余里,请义父准许孩儿攻取安定,早日将叔父送归乡里。”李崛仍不为所动,张绣急道:“孩儿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拿下安定,提头来见。”
徐晃也站了起来,说道:“主公,少将军如此忠义,还请主公成全。徐晃愿攻下新平郡,为少将军开路。”
张绣闻言向徐晃送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徐晃微微点头。
李崛看着堂中两人,又向贾诩看去。
贾诩见李崛看向自己,拱手说道:“少将军勇力出众,料想不日便可取下安定,望主公遂了少将军一片孝心。”
李崛闻言说道:“我儿既如此忠义,为父便与你五千军马,攻取安定。徐晃引三千军马,去攻新平。若拿不下新平,当军法从事。”经过几日行军,李崛叫张绣儿子已经不那么别扭了。
张绣闻言大喜,赶忙跪下,去谢李崛。
李崛摆了摆手,说道:“众将速去整军备马。我静候诸公佳音。”
众人领命而去。
众人走后,李崛想杨定说道:“诸军既去,烦劳杨将军带领大军安营扎寨,以便早晚操练。”
杨定也是领命而去。
李崛看了看贾诩,说道:“文和,可愿随我城中一观?”
贾诩含笑称诺。
李崛带了贾诩,出了郡守府,来到冯翊城中,两人后面跟着十余亲随。这也是李崛吩咐的,李崛不想有太多的人跟着自己,所以只带了亲随中的十几名精锐跟着自己在城中闲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