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挥手让做饭的妇人来到身边后。
把肉碗随手递给她道:“明天早上,把肉混合进米粥里,发给士兵们。”
“大人,这不好吧,将士们特地留给你的肉,我若掺杂进米粥中,岂不是辜负他们的美意?”
惶恐地接过碗,妇人无比烫手道。
然陈默却继续喝粥啃干粮饼道:“没什么不好,他们拿命守城,吃点肉应该的,我动脑,用不着补那么好,去吧。”
“这……好吧大人。”
没想到自家大人能那么坚决,妇人只得悄悄把红烧肉端走。
反观陈默等她离开以后,伸伸手将张虎叫到身边。
小声询问说:“我不想打击他们信心,你悄悄告诉我,这次战役的伤亡情况。”
“禀大人,此战我军共阵亡273人,轻伤138人,重伤15人,缴获兵器甲胄共一千多件,马匹四百多匹!”
激动地把情况悉数禀告道,张虎提到伤亡报告就无比兴奋。
而陈默则微微松了口气。
按理说,这次比前面两次损失更多。
正常来讲陈默不应该会那么冷静。
但想想这次大同城面对的敌人,陈默这般镇定也就能说得通了。
全歼2500名草原军精锐。
最终仅仅阵亡273人,轻重伤153人。
其中最后围歼战时还是步兵打骑兵。
结果不仅把对方全歼,还连带捞到四百多匹战马。
因此,这个伤亡比陈默完全可以接受。
于是稍微停顿一下后。
陈默便继续吩咐说:“妥善安置伤员,我不希望他们没死在战场上,最终却死在病床上。
还有,去挑选几名弓箭手,要射术精湛的,让他们骑上快马,星夜奔赴雁门关。”
“奔赴雁门关?大人莫非是想监视草原军下一步动向?”
一瞬间就猜出此番含义,张虎不愧是做过百户长。
陈默点点头,答复说:“此战我们几乎打光了雁门关内所有草原军主力,以多尔衮性格,他若得知此事后必然会狗急跳墙。
所以我们要知道他下一步打算怎么打,调多少人打。
告诉前去的弓箭手,分散潜伏,埋伏信使,如果看到有斥候从雁门关内出来,迅速射杀,然后把情报给我带回来,明白吗?”
“放心吧大人,我这就去安排。”
果断接下命令,张虎离开后。
立刻找到几名射术极其精湛的弓箭手,让他们骑上快马,迅速前往雁门关外设伏……
次日,清晨。
“恭喜宿主成功打卡。”
重新打完上班卡,陈默疲惫地伸伸懒腰。
询问探查敌情的弓箭手还没回来后。
陈默站在砖房门口,今天却不想要怎么干活。
原因无他。
昨日经过那么一场血战,无论是士兵还是他自己都处于极度疲惫之中。
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劳逸结合。
陈默也不想把他们神经崩到太紧。
所以今天他没有叫醒任何一个士兵起床训练。
只是在打完上班卡后,自己开始绕着整个大同城闲逛起来。
去砖房里看看轻重伤员,到城墙上检查下火炮器械有没有损耗。
总之今天的陈默异常轻松。
如果没有意外,他今天很可能是自从激活朝九晚五系统后工作最少的一天。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
就在他最后来到大同东城墙底,准备看看自己精心种植的小土豆和小玉米有没有茁壮成长后就去吃早饭时。
却发现除了最靠近城墙根的几株秧苗发育还算正常外。
其它秧苗居然只有正常发育的一半!
“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们好好呵护吗?为什么秧苗会长成这个模样?”
将所有负责种田的农工都喊到身前,不怪陈默那么生气。
实是这批粮食关系到日后整个大同城的食物补给来源!
什么地方都能出事,唯独这里绝不能出事。
然和陈默想象中有所不同的是。
当农工们听到他的呵斥后,不仅没有主动承认罪责。
反倒齐刷刷跪到地上,惶恐地解释说:“大人冤枉啊,我等自从受命前来种田后,每日起早贪黑,从不敢懈怠偷懒。
生怕这批粮食会出现什么差错!
可不光我们怎么浇水施肥,它们却还是长得参差不齐!”
“嗯?那这么说秧苗长成这样,不是你们的过错?”
仔细扫视几个农工的脸庞,陈默并没有发现他们有说谎的踪迹后。
索性自己亲自下到田中。
先是仔细查看了下秧苗生长情况,又让人把耕田的土壤挖开。
在看到靠近城墙根的土壤比较潮湿,而耕田内土壤却无比干燥时。
陈默知道了秧苗发育不良的原因!
缺水!
正常情况下,秧苗栽下土中。
除非遇到特别倒霉的大旱天气。
否则农作物都可以自己吸收地下水自己发育。
而大同城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由于连续使用炮火进行轰击,导致大同城内地表温度始终居高不下。
地层内部的水分都被蒸干了,秧苗们没有水喝,自然发育不良。
反观城墙根底下那几颗秧苗呢?
得益于身边就是整面东城墙。
有大腿依靠,水分蒸发慢,自然也就有水喝。
此消彼长之下。
自然是城墙根底秧苗茁壮成长,耕田内秧苗发育不良。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缺水惹的祸!
“来几个人,把耕田中间挖一道十字渠,不用太深,有个半米左右能看到秧苗根就行。”
弄明白问题所在,陈默接下来自然就是解决问题。
但在场农工们听到他这番吩咐,却突然忍不住出口劝阻道:“大人,你可是要打算修渠通水?此计万万不可啊。
要知道大同城内本就十分炎热,就算是修建水渠灌溉耕田,水流也会很快被蒸发干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嗯,这我知道,但谁说我挖坑是为了修水渠?”
脸上露出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陈默反问。
农工们满脸懵逼道:“啥?大人让我们挖坑不是为修水渠?那是为何?”
“铺水管!”
毫不犹豫答道,陈默自然也知道大同城内地表炎热。
除非是搞个长江黄河进来,否则修建多深水渠都会被热浪蒸发。
所以,他准备用现代灌溉农田的方法。
将钻有渗水孔的水管埋进土里,让水直接流进秧苗根部。
如此。
耕田缺水的危机,不就迎刃而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