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重生妃仙

分卷阅读101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菡若仔细想着,据说有个很有名的名士对曹操的批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官吏之子混到如今的一方诸侯的地位,他的能力和手段都是一流的。而且在历史上,初期的时候他确实是个侠肝义胆之人,曾凭着一己之力混到董卓身边去刺杀他。曹操就是经过这件事情名传天下的。

    现在曹操还没有掌控到后来的势力。他在徐州做一个县令级别的小官,经营的应该不错,还没有尝到大权在握的感觉,应该还有很强的可塑性。

    貂蝉决定好好了解一下他现在的状况。

    王允不知道貂蝉为什么突然提起了曹操这个人。他因为刺杀董卓的事情闯出了大好的名声,目前在徐州的一个县城里做官。隔三差五地给自己上个奏表,说说他对朝局的看法,还有对国家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些意见。自己仔细看了之后,觉得都很中肯。曹操对有些问题的看法非常犀利,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弊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然而王允虽然欣赏曹操,但是在他的眼中曹操只是一个优秀的可堪培养的后辈罢了。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应付他。

    但是貂蝉听到王允说曹操经常上书讨论国家时弊、提出改良意见,就觉得可以了。这个人,可以用。

    他现在应该已经在他所在的那个县城积极积累力量、发展势力了。过不了几年,就会成为袁绍、袁术那样的人,开始逐鹿天下。趁着他现在在还没尝到手掌大权的滋味,还一心想做个好官,赶紧地把他往“治世之能臣”的方向培养,以后未尝不能为国家培养一个栋梁般的人物。

    于是貂蝉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王允说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从后世来的,才关注的曹操。只能说是突然想起曾有个人拿着七星宝剑单枪匹马地行刺董卓,就问了一下。他觉得曹操应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说不定可以一用。

    王允捋着胡须想了一会儿,觉得貂蝉的说法可行。他也确实喜欢看曹操奏章中写的国家管理问题和应对方式,有些方法虽然还有点稚嫩,但是可以看出他的才智如何了。若不是对国家有一腔热情,他也不会这么频繁地提这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若是好好培养,说不定这会是一名不逊色于自己的良臣呢!

    干脆把他掉到京城来做官好了。

    王允拿定了主意,就立即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曹操接到调职的命令,喜不自胜。虽然他在眼下的这个县城经营了这么久,乍然离开有些遗憾、可惜,可是能有在京中谋职的机会,他能有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干,自然是万分乐意的。

    他的心胸从来都不小,欠缺的只是机会而已。

    于是他就直接开始打点行装,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分给当地自己住处附近的百姓。财物能带多少倒是都在其次,他手下收的郭嘉、荀彧这些谋士,可是一定要劝动他们跟自己一起走的。

    曹操跟这两人接触过后,就知道了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只能是自己的人,曹操绝不会让他们落入到别的人手里的。

    第55章 貂蝉的别样人生(二十三)

    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他能文能武,学识庞杂,思想也很复杂。说他“正”,很多人都会反对,他有时候做事情确实称不上正派;说他“不正”,他做的大多数事情又都是好的,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利的。

    在文学素养上,他写出了很多名传百世的诗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他的很多诗作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脍炙人口。

    在武之一道上,他少时就勤习武艺、精研兵法,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若不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也不会做出单枪匹马刺杀董卓的事情来。即便失败了,他仍然能够保全自己,逃得性命。后来有了兵力之后更是用兵如神,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北方老百姓的战乱之苦。

    曹操出生于官宦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从小混迹于民间,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在他身上,糅合了对大汉的热情和对个人权利的追求。在他年轻时候,他是真的一心想要出将入相,做个千古良臣的,但是后期看到大汉颓势不可避免,也就毫不客气地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曹操的身上,其实凝聚了很多人的影子。不管在哪个时代,特别好的人,和特别坏的人都是少数,只有不好不坏的人是大多数。如果大环境良好,他们就会很乐意表现出自己身上比较好的一面;但是如果环境不好,他们也不介意抓住时机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而且毫无愧疚。环境真的很关键。

    在现在这个阶段,曹操目前做的事情都是有利于国家的。他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刺杀董卓,此事让他名传天下。另外就是好好地在他管辖的地方做县令了。因为没有真正地掌握过很多兵力,所以他虽然参加过诸侯会盟战董卓的事情,然而也主要是因为他刺杀董卓的义行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