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出魔入佛[上半部] 作者:柳明暗
第28节
那是一座古城,一处园林。园林之中,有一位佛陀被一众比丘、大比丘簇拥在中央,正与他们讲经说法。
几乎是在看见那位佛陀的瞬间,所有的僧侣几乎眼眶一热,激动得心神不稳,落下泪来。
世尊!竟是世尊……
那尊佛陀扫了他们一眼,似乎点了点头,又像是笑了一下,但却并未停下讲经,而是继续道:“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一小段经文不过寥寥百来字,讲解说完,又能花得了多长时间?故而不过片刻,陷入天音幻影中的僧侣就毫无反抗之力地被送了出来。
唯独只有慧真罗汉等罗汉金刚多留了一阵,对着正在说法的世尊深深一拜,又看了坐在比丘、大比丘之中的净涪一眼,这才退了出来。
出得天音幻影,其中一位金刚看着慢慢睁开眼睛的净涪,不由感叹道:“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他这话出得他口,却也只入得诸位罗汉金刚耳中,并未有只言片语漏了出去。
又有一位罗汉看着菩提树上骤然生出的那一整片菩提子,感慨叹道:“确实是,后生可畏。”
旁人还就罢了,他们这些曾经在西天佛土听过世尊讲经说法的人又怎么会看不出那段经文中渐渐挣脱世尊桎梏,有了自己独特领悟的禅意佛理?
除了这两位罗汉金刚之外,旁的罗汉金刚也在各自感叹,唯有慧真罗汉看着净涪渐渐拉长的身材,沉默无声。
这一段经文说完,净涪又是合十一礼,升起莲座重新返回自己的位置。
如果没有意外,这一环的论经至此就该结束。
清见禅师自定境中脱出,忍不住看了一眼净涪,才又望向慧真罗汉。
他也不知道这位祖师对那位似乎很受他看重的恒真,是不是还有别的安排?譬如,也让他说上一段经文?
慧真罗汉的视线稍稍一偏,从净涪身上移到他旁边不远处的恒真身上,正对上他不避不让格外明亮坦然的目光。
慧真罗汉收回视线,对着清见禅师点了点头。而清见禅师见状,也给了钟塔旁边的侍立的一位僧人一个示意。那位僧人合十一礼,沿着山线避过山上僧侣,悄然来到恒真僧人身侧,低头一个见礼,悄声道:“恒真僧人,请随我来。”
恒真笑了一下,回了一个谢礼,轻悄地下了莲台,跟在那位僧人身后又沿着山线回到了钟塔旁。
领路的僧人不知从哪里取了一个蒲团,领着恒真走到此前诸禅师和尚论经的位置,请恒真在蒲团上安坐,这才独自退回钟塔边上。
纵使这么一番折腾耗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这山巅上仍有过半禅师和尚沉浸在那一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中。
恒真僧人看了一眼下方,视线着重扫过那位尚且稚嫩的少年沙弥,心中那不知是敬佩、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滋味汹涌澎湃,不过瞬息就将他整个人淹没埋葬。他叹了口气,结跏趺坐,却也没有别的动静,只是沉默地等着。
没有人来催他。
净涪抬头看了一眼上首的恒真僧人,不紧不慢地一下下拨弄着那又被他拿出来把玩的菩提子。
如此,又等了半日,才等到了最后的一位禅师破出定境。而也正是那位禅师睁开眼的那一刻,恒真僧人也是心中一动,睁开眼看着座下的所有禅师和尚。
“南无阿弥陀佛……”恒真僧人长唱一声佛号,才又道,“小僧恒真,幼生于万丈红尘中,长于平凡百姓之手,及至后来信奉入佛,未得机缘,仅为凡俗僧。后发愿寻访祖寺,历经三年跋涉,终得偿所愿……”
法会之上,诸多祖师法驾之前,一众禅师和尚面前,恒真僧人将自己的出身来历坦然道来。他的声音不疾不徐,不急不慢,神色安然自若,进退有度,举手投足间更有一种安闲自得感觉,让不自觉地心生好感。
是以在场的一众禅师和尚们,本来就心性足够,不会因他这一场闲聊一样的自我剖白而心生不悦,如今这样听着,对他就更多了几分包容和欣赏。
净涪微微眯起眼睛看着那眉宇间自有一股光风霁月坦然无悔百折无回的意态的恒真僧人,不由得漏出了几分笑意。
这份佛学境界,这种心性手段,实在是太难得不过了。
更何况,这样的行事姿态和方法,真是太像了。
净涪的目光轻轻飘过就坐在恒真僧人身后的慧真罗汉,又慢慢地飘落回恒真僧人的身上,眼中的笑意更深,甚至还多了几分跃跃欲试的兴奋。
他不由得掐紧了手里的那一刻菩提子,身体更是挺得笔直。
恒真僧人剖白完毕之后,便开始说经。
他说的,是《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此是阿弥陀鼓音声王大陀罗尼,若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常应至诚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行此持法,当处闲寂,洗浴其身,著新净衣,饮食白素,不食酒r_ou_,及以五辛,常修梵行,以好香华供养阿弥陀如来,及佛道场大菩萨众,常应如是专心系念,发愿求生安乐世界,ji,ng勤不怠,如其所愿,必得往生於彼佛世界,……”
无比信奉,无比虔诚,无比坚定。
这就是恒真僧人在这一环论经中解说的《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信奉起自心念,虔诚起自神魂,而坚定更由神意而发。这种仿佛历经世事看遍红尘最后大彻大悟的大解脱一样的感悟,简直能让人忍不住动容,更为之感慨莫名。
真是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净涪感叹着,眼中的兴奋渐渐化作熊熊燃烧的战意,又在即将爆发之前被快速收拢镇压。
他抬头看着那株菩提树上稀稀疏疏多出来的菩提子,拨弄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那一颗。
景浩界要热闹起来了……
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第96章 千佛法会(七)
这一环的辩经结束后,菩提树上的菩提子再次摇落,由各方收取。净涪也看得清楚,这一回的菩提子,天静寺约莫又收去了六成,而剩下的四成里头,妙音寺竟也独取了一成,余下的三成才由其他五寺分取。
这小灵山山巅上的妙音寺僧众看着那些自家手里头的菩提子,又回头看了看净涪手头上的那不算少的一堆,各自微笑点头,便就回过头去。别的,谁也没有开口。
倒是恒真僧人返回莲台上后,看着净涪莲台上的那一堆,又看了看自己身前的三十余颗,忍不住拊掌赞道:“小师父大才,小僧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净涪侧头看他,颇为谦虚地笑了笑,又微微低头双手合十行了一个佛礼。
早前慧真罗汉就已点明净涪修的是闭口禅,是以对于净涪的沉默,恒真僧人也并不在意,反而叹道:“未知小师父如今在何处修行,若有朝一日能与小师父一处参禅修持,小僧此生足矣。”
净涪笑着点了点头。
此时钟声又再敲响,开始千佛法会第四环。恒真僧人不敢再和净涪闲聊,冲着净涪点点头,连忙坐正身体,整肃容色,目光铮亮地看着上首的一众罗汉金刚。
净涪收回视线,唇边笑意不减,眉眼却是低垂,看着就是干净听话的小沙弥。
悠长的钟声中,钟塔下肃容站立的僧人手结佛印,做狮子吼:“千佛法会第四环,辩经。”
“请开题。”
此时,又有一位僧人从他身侧捧起一个乌木箱子,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凭条,双手递给了那位做狮子吼的僧人,由他诵读法题,又由法会上的诸位禅师和尚开始辩论。
这一轮环节的法题全由参与法会的诸位禅师所出,是他们自上一轮千佛法会结束后到现如今参悟佛法时所产生的种种疑惑不解。这些疑问和困惑此前也在诸多小法会上出现过,但一直未有确切解释定论,未能使得众人信服。故而现如今,这些疑问和困惑就都会出现在这一个环节上,由诸多禅师和尚一并研讨释疑。
净涪坐在莲台上,静听诸位禅师和和尚在就一问相互争论,或面露喜色,或皱眉困苦,不一而足。
千佛法会的这一环,净涪这一小小沙弥也就只能这样静坐旁听而已,别说他修持的本就是闭口禅,就是他能够开口,也完全cha不进话去。和他同一待遇的,还有老神在在端坐不动的一众罗汉金刚和恒真僧人。
罗汉金刚不cha话,那是他们已经登临西天佛国,下界参与法会,甚至传授经文已经是因着佛门势大了,再要多做些别的,那同样已经脱离了景浩界的道门仙人和魔门魔君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了。
至于恒真僧人么,他却是和净涪差不多。他出身凡俗,或许悟性超凡,根基深厚,但到底积累不够,钻研不深,这里还没有他开口的地儿,就只能静坐。
但就算是静坐旁听,净涪和恒真两人也是收获匪浅。
恒真僧人如今尚且混混沌沌的识海之中,一部空白的书经渐渐凝实,又随着场上一众禅师和尚对种种疑惑的争论辩驳化出一行行金粉书就的字迹。字迹出现又消去,但金粉却从书页表面抖抖索索地飘下,散落在识海的四方,慢慢渗入识海各处。
及至这一环结束,所有论题辩驳到了最后,或许有些论题成了佛门公案,或许有些始终仍在争论,众位禅师和尚谁也没能说服谁,但恒真僧人那尚且一片混沌的识海却已经染上了一层薄薄的金黄。
蒙昧的混沌色掺杂着淡淡的金色,色调柔和并不刺眼,也很是好看。可见,纵使如今恒真僧人还未曾正式开悟,但他的基础却已经打好了。待到最后遮蔽着他的那一层纸被捅破,一朝开悟,这恒真僧人的修持必会突飞猛进,势如破竹。
饶是恒真僧人收获已经惊人心魄,可和净涪比起来,却又差了一层。
净涪此时虽然还在侧耳静心聆听一众禅师和尚的辩论,但此刻坐在这里维系着他r_ou_身的,仅仅是他的一丝心神而已,其他的全都聚拢在识海之中,端坐识海中央,手捧一黑一金两颗滚圆珠子。而即便是维系着他r_ou_身的那一丝心神,此刻也随着他的其他心神一起,遁入无边空明之境。
早在这千佛法会之前,甚至在竹海灵会之前,净涪就已经窥见了己身的修持之道。
我即佛。
而此时此刻,在这无边空明之境中,耳边此起彼伏你来我往的争论辩驳声中,净涪心底渐渐生出了诸般疑惑。
我即佛。
那么,于他而言,佛,是什么?
他作为佛修修持证就的一个果位?历经千劫百难而不损不减的智慧?窥破万丈红尘诸般轮回最后渡至彼岸的行者?亦或是景浩界诸位禅师和尚乃至罗汉金刚所言,接引虔诚众生脱离红尘苦难解脱诸般劫难的西天大德修行者?
一声声接连不断的叩问声中,净涪手上捧着的佛珠和魔珠渐渐散出光芒,金光辉耀夺目,墨光暗沉幽寂。两色光芒绽放,转眼将净涪罩定。
明明这两色光芒截然不同,更分属两种不同的修行道路,但在这时,却竟然神奇地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是。金光闪烁,诸般智慧生,湮灭诸般烦恼因。墨光幽寂,种种尘缘起,六欲七情频动,更生有诸般烦恼根。
在这复杂纷乱的思绪世界中,净涪身周缭绕的空明气自外入里,配合着净涪的无量智慧光,慢慢摸索着净涪前方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净涪心头渐渐生出种种明悟,紫色的无量智慧光渐渐升起,将墨黑的魔光和闪耀的佛光一起笼罩在其中。
果位是佛,智慧是佛,行者是佛,西天大德修行者亦是佛。此中种种可称佛,其外种种未曾包含其中的,亦可称佛。诸般皆佛。而唯有那前三者才是净涪所想要成就的佛。
净涪想要修持证就佛门果位,成就佛果,也想要拥有金刚不灭的智慧般若,他更想超脱生死轮回,抵达彼岸。
这样的念想或许贪婪,但这就是净涪的目标。
至此,净涪心头灵光大盛,久久雌伏的宏愿再度在他识海中响起。
“天魔绝我,我便入佛。我作佛时,万魔哭嚎!”
宏愿不变,根基不易,但此时和彼时却全然不同。彼时,净涪于佛前立下宏愿,心念坚定,笃笃不移不假,但当时净涪入佛不过是因为想要求一个容身之所,想要为自己报仇雪恨,入佛修持不过是手段,要令万魔在他座前哭嚎才是目的。可现下净涪在心底再理宏愿,心念依旧坚定,仍然笃笃不移,但万魔哭嚎已经变成了过程,净涪真正的目的,是佛果。
摆脱控制,掌握自我,超脱轮回,参悟永恒,本就是昔日皇甫成踏上修行道路的目的。封号魔君,统率一界魔道不过是顺带。现如今,在轮回里走了一遭,从魔道转入佛道,直至现在,净涪才又终于恢复了本心。
但听一声轻悄的破碎声自净涪心底响起,一股潺潺清流自净涪识海涌出,迅速流遍净涪周身四肢百骸,经脉x,ue道。来回涤荡间,这一股潺潺清流居然将净涪周身上下全都清洗了一遍。
仍在认真辩论法题,争论得几乎脸红颈脖的诸位禅师和尚陡然听得耳边“噌”的一声轻响,不由得齐齐转过头来,看着安静坐在末座的那一个小沙弥。
小沙弥此刻结跏趺坐,头顶挂起一片功德金光,功德金光之后又有一层如水一样通透明净的紫色光芒披散流转。他头顶那一尊盘膝端坐的佛陀虚影如今眉眼间的煞气戾气统统隐去,只留一片清净祥和。他身后那座九层宝塔那一直凝结缠绕的戾气怨毒被这流转周身的清净祥和气息渲染,竟然也慢慢地消解淡化。
如今坐在这小灵山山巅上的僧侣除了恒真僧人那一个还未开悟的,哪一个不是境界高远的大德禅师,如今见了净涪的样子,哪里还不知道他此时的情况?遂都脸带喜色,各自低语了几句,便收了声音静静地看着。
窥见本心,于佛修而言,实乃一个大提升。如何不会凝结舍利子?
果不其然,就见净涪头顶冲出一片堂皇宏大的佛光,佛光在佛陀虚影手中汇聚,不过刹那,便凝结成一颗滚圆金璨的舍利子。
净涪头顶那虚淡的佛陀看着手中出现的舍利子,不由得带起几分笑意,手抬起轻轻一推,便将那颗舍利子送入了净涪r_ou_身。净涪r_ou_身上金色佛光一闪即灭,待到净涪身上的金色佛光黯淡下来,他身后那一座九层宝塔却陡然炸起一片刺眼金光。金光堂堂皇皇,沿着宝塔一层一层冲上第六层宝塔,将这一层宝塔里的所有怨气戾气冲刷涤荡。
不过瞬息间的功夫,这一整层y暗森冷的宝塔就化作了一层金碧辉煌的佛塔。
宝塔陡然往上飞起,飘落在佛陀的手上,被佛陀托在双掌中。
这一阵变化兔起鹘落,快得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当然,即使这变化发生得再突然再快速,也逃不开诸位禅师和尚乃至罗汉金刚的眼睛。场中众人,唯一一个被晃花了眼睛的,也就只有恒真僧人一个罢了。
恒真僧人目光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个被金色佛光簇拥着盘膝端坐在净涪头顶的和净涪面目很有几分相似的佛陀,不由得握紧了手。
这就是,佛陀吗?
净涪又突破了!
清笃和清显等一应禅师相互对视一眼,齐齐无声一笑。
说实话,突破确实是好事,但净涪在这个时候在这些大德大能面前突破,对他而言,却未必就是好事。
第97章 千佛法会(八)
须知,净涪如今可是佛魔双修,而且从来都是齐头并进。每当新的一颗舍利子凝成,那离新的魔珠成形也就不会远了。而正如舍利子凝成的那一刻,净涪身上会有异像一样,魔珠成形也必定会出现异像。
可此时净涪就在景浩界佛门祖庭天静寺的小灵山上,他的周围都是佛门的大德禅师,上首还坐着一众罗汉金刚。别说在这时这地儿凝结魔珠,但凡净涪敢放出一缕魔气,他也绝无翻身之地!
眼见着净涪心中种种杂念被荡开,又在金色佛光之外沸腾一般翻滚,即将汇聚成新的魔珠,突破魔道境界,可净涪却还处于无边空明之境中,全部心神地浸 y 在大彻大悟的明悟之中,压根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变化,更无从压制魔道的突破。
净涪命悬一线。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魔气积蓄到了极致,眼看着就要彻底爆发,而净涪却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他就那样盘膝端坐着,神态安然,仿若千古不易的石像。没有人特意压制,魔气已经扩张到了极点,就像天空中已经放飞至尽头的风筝,只要稍稍用力,就会撕裂崩断。
但预料中的那破碎“噼啪”声并未响起,整个空间安静得完全没有声响,但识海中却似乎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轰隆声。那轰隆声的源头,正是此刻被净涪捧在手心闪烁着幽寂暗光的黑色魔珠。
那魔珠里,一个虚淡人影若隐若现。
明明正与佛身对峙抗衡,明明正被那罩定宝珠的紫色无量智慧光牢牢压制,甚至他明明和本尊各自忌惮相互防备,但这最为危急的时候,却还是他出面镇压。
话说,此时也就只有他能够镇压得住这即将突破的魔气了。
魔身自魔珠中显出身形,放在身前的双手里托着一个虚淡的珠影。
魔身浮现,整个识海肆意铺展张扬的魔气顿时哑火,瑟瑟抖抖地匍匐在他的座下,一动不动。
魔身只是直直地望着手上的那颗虚淡珠影。他只将手上的宝珠往上托了一下,底下那些臣服的魔气就毫无抵抗之力地化作一道道墨黑气流,流入那一颗虚淡的珠影中。
魔身收起宝珠,看了一眼被扫空了魔气显得空荡辽阔的识海,再次无声无息地隐去。
这一切变化的发生没有丝毫掩饰,但净涪却还是一无所知。他甚至连他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只是在一遍遍地问着自己。
我即佛。佛果是佛,智慧是佛,行者是佛,那么,什么又是我?我是谁?
我的r_ou_身是我,我的神魂是我,当我的r_ou_身和神魂相合之后,我还是我?昔日皇甫成是我,今日净涪是我,明日的我又是谁?
净涪一直叩问着自己,竟然有了疯魔的迹象。但饶是如此,净涪也从这疯魔一样的自问中察觉到了轮回的玄妙。
昔日的皇甫成是我,今日的皇甫成却不是我,今日的我是净涪。那么昔日的皇甫成和今日的皇甫成不同的是什么?昔日的皇甫成和今日的净涪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他在生死的轮回中走过了一遭,r_ou_身变换,那神魂不也不同?
方今之时,皇甫成不是他的名,昔日之时,净涪不是他的名,那么将来之日,他的名又是什么?
疑窦太多太繁,净涪简直是将他自己绕了进去,在那成堆的疑问里绕得头昏脑胀,却还是咬牙硬撑,想要在这乱麻一样的线团中找出一个线头,让他能够暂时脱出这一场无休无尽的战场。
到了这个时候,净涪就是再傻也能看出他自己这是走了岔路。这条岔路几乎能让他从天南走到天北,甚至能让他走上一辈子也走不到目的地。可就算他看出来了,那又如何?现在的净涪绝对不能停下来。一旦他停下来,不往前走,那这些几乎能撑爆他脑袋的疑问就能真的撑爆他的脑袋。
清显禅师看着净涪,眉头越皱越紧,几乎堆积成一座座厚重的山峦。他往身边的清笃禅师送去一道传音:“师兄,净涪他这是?”
清笃禅师脸上也早已没了笑意,甚至没有往日的轻松,脸色难得的严肃到y沉,他还了一道传音道:“恐怕是了。”
清显禅师当下就急了,他道:“师兄!”
清笃禅师摇了摇头,“这已经不是你我能够cha手的了。”
“难道……”清显禅师看着清笃禅师,脸上是浓浓的不赞同,“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看着?”
清笃禅师皱着眉头看了净涪很久,又闭上眼睛细细感知了一回,才睁开眼睛犹疑地沉吟:“你我不能cha手,不代表祖师们做不到。但问题是,净涪他现下真的是陷入迷障中了?他真的不是正在定境中参悟?我等cha手会不会坏了他的机缘?”
这么一连串的问题数落下来,清显禅师也冷静下来了。现下他们摸不清净涪的境况,可谓进退维谷,难以定计。
“那我们该怎么办?”
附近妙音寺的禅师和尚也都听得这些传音,也是左右为难。
清笃禅师扫了一眼左右的同门师兄弟,又看了一眼如今闭目端坐莲台脸上颇有几分挣扎的净涪,一咬牙,下得莲台冲着上首的莲台拜倒在地。
“弟子清笃,求请诸位祖师指点。”
几乎是清笃禅师走下莲台的那一刻,清见、清恒和清显等禅师就已经明白他的意图了。
清显等一众妙音寺的禅师对视一眼,也都下得莲台,向着上首拜倒求道:“弟子清显/……,求请诸位祖师指点。”
清见禅师看了清恒禅师一眼,清恒禅师低垂眉眼,避开清见禅师的目光,也下得莲台去,拜倒在地上。
“弟子清恒,求请诸位祖师指点。”
一众禅师和尚静静拜服在地,一动不动。
上首的慧真罗汉等见识广阔,早早便已朝出端倪,俱都皱起了眉头。
其中一位罗汉问慧真罗汉道:“师兄,这竟真的是迷障?”
慧真罗汉看着净涪的方向点了点头。
得了慧真罗汉点头,上首所有的罗汉金刚看着净涪的目光更加不对了。又有一位罗汉低声道:“借一句话头,发起疑情,专ji,ng参究。这不是禅宗他们的手段呢吗?”
所有登临西天佛国的罗汉金刚都知道,他们景浩界佛门修持方法就是执持一句佛号,心心不异,念念不忘,然后能所两忘,证入一心不乱。依照这种修持手段,他们应当被归入净土宗一脉。但像净涪这样,借一句话头,发起疑情,专ji,ng参究,将自己逼得无路可走,无理可究,乃至到山穷水尽的手段,却分明是禅宗。
想到这里,另有一位金刚不由低叹道:“怪道这小沙弥能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是禅宗的根本佛典之一。
慧真罗汉扫了一眼虔诚拜倒在地的诸位禅师和尚,又看了一眼净涪,道:“他确实与禅宗有缘。”
他这话语气太淡,仿佛只是单纯的不掺杂其他的定论而已,却听得在场的诸位罗汉金刚齐齐一惊,摸不透他的心思。
景浩界自佛门开辟以来,可都是走的净土宗法门,哪料想得到,到了今日,居然会有一个年轻沙弥走出一条禅宗的路来?
其实也不是料想不到的,修持法门的分歧,早在圆微那弟子之前就已经出现,能拖到现在才有一个苗头出现,也着实算是他们这位师兄手段了得了。就是不知道,现下这个苗头出现之后,他们的这位师兄又会选择什么手段来处理它?
是压制?是兼并抑或是分化?
其中又有一位金刚小心地看了看慧真罗汉的脸色,视线不经意似地扫过那位坐于最末端的恒真僧人,又小心翼翼地收回来,并不敢惊动任何人。
诸位罗汉金刚这般交流不过是片刻间的功夫,并没有耗去多少时间,基本上待到诸位禅师和尚拜倒在地上的时候,一众罗汉金刚其实也已经各自有了定论。
慧真罗汉一挥手,将拜倒的清笃、清显、清恒等人扶了起来,破例开口道:“他如今正发起疑情,专ji,ng参究,虽身陷迷障,但未尝不能破去诸般妄念,照见本性。尔等且安心等待就是。”
清笃、清显、清恒等人被慧真扶起,脸上正泛着喜色,忽然听得慧真罗汉这般说道,顿时又愣怔在原地,惊得说不出话来。
祖师说的都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怎么就听不明白?
别说是他们,就是这小灵山山巅上的一应禅师和尚也都是一脸空白,几乎就要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们修持多年,根本就从未听说过什么迷障,完全不知道慧真罗汉这一位祖师在说的什么。但他们毕竟修持多年,心神有感,又隐隐知道如今慧真罗汉所说的,也是一种修持的法门。这法门不是他们如今所修持奉行的法门,却和那妙音寺的修持法门多有相似,甚至比它更加成熟。
即便这些禅师和尚满心不解,慧真罗汉等却未再有更多言语,又像往日那般,稳坐高台,只看不说,只闻不问。有的罗汉金刚甚至闭上眼去,神游天外。
清笃清显等人对视一眼,都发现对方眼中的担忧和困惑,却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再向着上首深深一拜,转回各自莲台上去,等待着结果的到来。
第98章 千佛法会(九)
痛……
痛得好像要爆炸……
死拧着眉的净涪表情极端痛苦,双唇咬得死白,身体痉挛一样地抽搐着,额头、四肢、前胸、后背在前一刻被汗水打shi,又在下一刻被无形的气流烘干,如此这般shi透了烘干,烘干了又再shi透,不断循环,没有尽头。
恒真僧人在一旁看着,都替他痛得头皮发麻。
一浪接着一浪的痛苦汹涌地冲击着净涪的理智,挤压着他的心神,要将他拖拽入无边的深海渊底,彻底镇压,直至世界尽头。而此时的净涪,还在挣扎着在那缭乱的线团里搜寻救命的一根线头。
我是谁?谁是我?净涪是我,我不是净涪;程涪是我,我不是程涪;皇甫成是我,我不是皇甫成;r_ou_身是我,神魂是我,我又是什么?……
就在净涪越陷越深几乎就要无力抗拒的那一刻,他手上始终紧拽着不放的两颗宝珠光芒闪烁,初初不过一星半点的星星之火,后渐渐汇聚成燎原大火。火光凶狠暴戾,但那几乎能将神魂烧融的烈火在这刻只剩下滚烫的温暖。
滚红带金的火焰冲出宝珠,在宝珠外缭绕成一黑红一金红的y阳鱼。y阳鱼相互缠绕着,缠成了一幅奇异的太极图。说是太极图,但也不过就是一个虚淡的还在摇摇晃晃的影子,只要风轻轻一吹,这幅太极图必定就散了,绝对撑不过多久。
可太极图毕竟是太极图,即便只是一幅这样的太极图,太极图的威能还是惊人的恐怖。
就见那太极图虚影当空一刷,罩定两颗宝珠的紫色无量智慧光升腾,一道分化出来的紫色智慧光划过整个识海,落在正苦苦挣扎的净涪仅剩的那一点念头上。
那念头迅速成长壮大,没过多久,那念头就由支离破碎的一点化作一个完整的光球。光球外的光圈泛着淡淡的紫色,却牢固得无可撼动。光圈里,净涪一人当空盘坐,双目茫然,口中却还在念念有词。
简直已经癫狂。
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净涪沙弥的恒真僧人看着净涪此刻已经平静下来的表情,忍不住松了一口气,随后他脸色一板,转回身去,闭目养神,整理自己所得,再不去理会净涪。
在无尽的杂念中沉浮了不知多久,净涪终于看到了一点光。
那光朦胧又清晰,恒久不变,经世不灭。它曾被七情蒙蔽,它曾被六欲遮掩,它曾在生命的初始被套上一层层的魂和魄,诞育于世,它又曾在生命的终点被剥去重重束缚,清算因果。
这就是,本性灵光。
看见这点光的那一刹那,净涪彻底安静下来,疯狂涌动的思绪杂念都在这一刻静了下来。他的心腔神魂一片安宁,面上除了不知什么时候缺堤一样汹涌的泪水外,祥和得让人心颤。
这就是我啊。
无关能力,无关身份,无关爱恨,无关情仇,无关r_ou_身,甚至无关魂魄,这就是最初乃至最终,最为纯粹明净的我!
净涪看着那点光,怔怔然伸出手来,忍不住去触碰,却在下一刻被甩飞出去,在一处光球里回过神来。
净涪的头顶处又有一片金光冲出,凝聚成一颗金灿灿圆滚滚的舍利子。盘坐在净涪头顶虚空的那尊虚淡佛陀笑了一下,伸出手握住冲到他面前的那颗舍利子,随后将它送入了佛塔之中。
小灵山山巅上所有注视着净涪沙弥的禅师和尚乃至见多识广的罗汉金刚此时尽皆心中一惊,齐齐侧目。就连尚未开始修行却已经感悟到舍利子威能的恒真僧人,这一刻也是心头颤动。
居然,在一段时间里前后凝结两颗舍利子!?
他居然会前后凝结两颗舍利子?他居然能够前后凝结两颗舍利子!
倒是清笃清显等一众妙音寺的禅师齐齐一笑,开口赞道:“善哉善哉!”
几位罗汉在上首看着,端的脸色复杂,更有一尊金刚低声问道:“这就是禅宗吗?”
一位名叫子宗的金刚听见,便应道:“这就是禅宗啊……”
禅宗修持,本就是这样。发起疑情,专ji,ng参究,将自己逼得无路可走,无理可究,甚至山穷水尽,如能剥离诸般妄念杂思,亲见本性,自然能够像眼前这净涪沙弥一样,修为突飞猛进,乃至接连凝结两颗舍利子。但如果做不到,那被心魔缠身,诸般杂念污浊神魂,那也是等闲。甚至如果他撑不过的话,身死道消,再转轮回也是有的。
比起他们净土宗而言,禅宗法门确实快速,但也很是危险,稍有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境。
子宗金刚看了看净涪,不禁向旁边一位金刚问道:“师兄,你说,这叫净涪的小弟子,他知道这后果吗?”
那位金刚侧过头,看了一眼子宗金刚,笑了一下,问道:“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
想到刚刚净涪那痛苦至极的模样,子宗金刚忍不住低叹了一声,唱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座上金刚的叹息声犹在耳边,就见净涪那边已经又有异动。
净涪头顶端坐的那尊虚淡佛陀自出现在众人眼前起,便一直垂眸静坐,没有半分灵气。但现如今,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佛陀眉心处陡然亮起一点火光。
这点火光出现得悄无声息,其色也只是清清凌凌,不显浓艳,其光也就明明湛湛,不亮不暗。但这光一出,便让人心旌摇动,更有一股喜悦自心底生出,瞬息间蔓延至周身,众人不知不觉间,尽皆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光,就是生灵至真至纯至璨的所在。
这光,号称生灵的根本,是谓生灵的本性灵光。
“本命性光……”坐在慧真罗汉身侧的智昌罗汉盯着那点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火光,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叫出它的名号,“明心见性,照见本我,他这是窥见了自我的本命性光!”
智昌罗汉在西天素来交游广泛,与西天中的禅宗罗汉金刚也颇有几分交流,如今一见,立刻就将这本命性光认了出来。
其实就是他不曾叫破,净涪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接连凝结两颗舍利子,这火光又能突破他们的心境牵引他们的心魂,如何还能让诸位罗汉金刚认不出来?
然而,认出来了又如何?那光出现不过一瞬,还没等场上诸位看个清楚明白,便一闪一闪的没入了佛陀的眉心。得净涪本命性光融入,佛陀慢慢地掀开眼睑,它也不看众人,视线直直落在那株遮天蔽日的菩提树上。
山上没有风吹过,菩提树的枝叶却动了起来。沙沙啦啦的枝叶拍动声中,隐隐夹杂了几声不太明显但也不容人错认的笑声。
听得这笑声,场上诸位禅师和尚犹自可,慧真罗汉的脸色有那么一瞬间难看到了极点。
很明显,这小灵山上的这株曾经由他亲手栽下的菩提树已经生出了灵智。而他却一直都不知道。
别说他在这景浩界中苦心修持那么多年,就是他每次驾临千佛法会,竟也不知道眼前这株菩提树居然就开了灵智!
念及此,慧真罗汉心中怒火喷薄,几乎就要燃烧起来。但他到底修持有成,还未等着怒火高涨,慧真罗汉身后陡然浮现一尊怒目金刚法相。金刚把怒目一张,两道金光自他双目爆s,he而出,在他身上转了一圈,拖拽着一团无形怒火倒飞入金刚法相之中。
金刚法相吞下这一团无形怒火,又悄悄消失不见。
场中众人,除了恒真僧人、菩提树以及寥寥的几位罗汉金刚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察觉看似平静的慧真罗汉那刚刚一瞬间的不同。
恒真僧人奇怪地看了一眼上方,又收回视线。那几位罗汉金刚也不作声,视线更是看着净涪头上的那尊佛陀虚影,好奇地等待着它的下一步动作,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倒是那株菩提树树灵斜了慧真罗汉一眼,在心底冷冷地哼了一声,又只看着净涪,再不理会慧真罗汉。
佛陀站了起来,手结佛印,向着那株菩提树深深一拜。受了这一礼,菩提树上金色佛光四散绽放,如同遮天帷幕,笼罩整片天地。只过得片刻,四散的金色佛光在菩提树树顶上汇聚。
佛光刺眼夺目,让人几不可直视。
待到佛光黯淡下来,众人才再定眼看去,却见得先前那佛光汇聚的地方,直直地立着一株菩提树的幼苗。幼苗的根枝在空中舒展,细嫩的枝头上只生长了零星几片菩提叶,看着着实幼小。但场中所有人都绝对不会错认那幼苗上蓬勃的生命力和柔和清净的佛光。
这是一株灵根。
那株灵根在空中不过舒展了片刻,像是呼吸了一阵新鲜空气,便拖拽着一阵佛光飞落入那佛陀手上。
佛陀双手捧着菩提树幼苗,再向着那株菩提树深深一拜,便转身回到了净涪的头顶,重又阖上了双眼。
场上一众禅师和尚,就是上首的罗汉金刚,乃至尚未见过多少世面的恒真僧人,看着净涪的目光也都尽皆复杂。
菩提树,已经孕育灵性的菩提树灵根啊,那绝对是僧众修持的绝佳道侣。毕竟,都是佛门弟子,在场的众僧谁没有听说过现在佛祖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谁不知道世尊阿弥陀有一位自荒古以来相辅相持的相传是菩提树化形的师弟?
其中,尤以慧真罗汉为最。
他亲手栽种培植的菩提树生出灵智不让他知道,育有幼苗宁可托付只见过一面的小沙弥也不交托于他……
几乎是同一时刻,净涪睁开眼来,垂落视线,定定地望着他手上那株菩提树幼苗。
看得一阵,净涪抬头望着那株还散发着朦胧金色佛光的菩提树,向着那株菩提树伸出右手。
一株青苍翠竹在净涪那只右手上摇曳。
这又是一株灵根。
看着净涪手上的那丛茂竹,众僧眼神越加复杂了。
菩提树笑了一下,又传音道:“你莫不是以为,我将子树给你,是给你当法宝用的?”
净涪无声地看了一眼上首的慧真罗汉,眼珠子一转,又瞥向身侧的恒真僧人。
菩提树这下没了笑意,只冷声问道:“你到底要不要!”
净涪再无二话,先将手上的茂竹收起,随后又拿了一个玉盒,将那株菩提树幼苗装了进去。
幸好,这菩提树幼苗还没到他腰高,装下它的玉盒净涪还是有的。
将玉盒盖上之后,净涪想了想,手指在玉盒上划过,一小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刻了上去。经文刻印成功,道道金色的佛光自经文涌出,又在神意的导引下封锁了整个玉盒。
装好菩提树幼苗后,净涪才要收起玉盒,手就停了下来,目光垂落在玉盒上,仔细观察了一会,才发现那封锁着玉盒的金色佛光竟然被抽出丝丝缕缕的模样,融入玉盒中,被玉盒里的那株菩提树幼苗一呼一吸地吞纳。那幼嫩的枝叶舒张,细幼的根条伸展,竟然凭空透出几分喜悦来。
净涪才在惊疑,又有菩提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果然是个好饲主,我儿很满意。哈哈,我果然没有看错!小沙弥,我儿就交给你了。”
净涪无言地将玉盒收起,然后在莲台上站起身,向着上首的罗汉金刚等深深一拜。
慧真罗汉又看了净涪一眼,挥挥手,只道:“好了,继续吧。”
钟塔旁的僧人见状,歆羡地看了净涪一眼,转身拉起了钟锤。
“当……当……当……”
第99章 千佛法会(十)
“法会继续!请清荼禅师继续。”
当下就有一位禅师站起,立在莲台上先向着上首的慧真罗汉等祖师合十一礼,后又一一礼拜过四方僧众,这才重新端坐莲台,继续先前的辩论。
净涪坐于莲台上,照旧入定,内观己身。
他的识海处,本尊神识端坐识海中央,手上托着一座玲珑小塔,身前浮着一幅金黑双色太极图,太极图中太极鱼的鱼眼处又各自镇压着一黑一金两个光团。金色光团里的人影眉目浅淡近无,只得虚虚一个人影。而那黑色光团里,却有一个眉目清晰身形瘦长的少年,少年手上还各托有一颗幽寂的暗黑宝珠。
这两颗宝珠,就是净涪本应该伴随着两颗舍利子一起凝结的心魔魔珠。如今堪堪只得一个雏形,还没有彻底成形,只待日后净涪寻了一个清净妥当的地儿闭关凝练就可。
见这两颗宝珠的气息被牢牢禁锢在太极图里,净涪点了点头,心神一动,一尊佛陀虚影自上方飘落在他对面,身外缠绕着一圈一圈的佛光。
净涪仔细打量着这尊佛陀,从它顶上螺旋纹的r_ou_髻到它那很熟悉的眉目轮廓,最后,他的视线定格在佛陀那微微闭阖的眼睑上。
他心神一动,佛陀眼睑抬起,显露出来的眼睛却是呆滞木愣,完全一木偶雕像,哪儿还有刚才的半点灵气?
净涪看着又重新垂落眼睑的佛陀,想了想,也闭上了眼睛。只在下一刻,被金灿佛光环绕的佛陀就睁开眼来,眼中神光湛然,灵动有神,显见又和刚才极不相同。
就见佛陀目光垂落在对面端坐的少年沙弥,看得一会,便自个抬起手,试探着结了几个佛印。
阿弥陀定印、阿弥陀根本印、阿弥陀九品印……
每一印成,周身缭绕佛光尽皆随印而动,更各有不可思议威能随之而生。
净涪初初不过试探,随后竟沉浸于其中玄妙,几几不可自拔。随着手印施展,净涪心神愈渐沉沦,而他身外更有种种异像生发,令人瞠目结舌。当然,因着座下莲台封锁,这异香、金花、佛光、天音等等出不了净涪座下莲台所在,惊动不了此刻还在激烈辩论的诸位禅师和尚,也未能令上首观照四方的诸位罗汉金刚侧目,唯一能够震撼的,也就只有坐在他身侧不远处的恒真僧人而已。
恒真僧人此时是真的震撼了,他连莲台都有些坐不稳,整个身体侧靠着莲台那张开的莲瓣上,近乎目瞪口呆地看着小沙弥。
他生来慧根厚重,深具佛性,年轻一辈中无人能与他一较高下,如非他出身凡俗,又没有灵根,只怕这天静寺中净字辈第一人就非他莫属。非他自傲,实是自他入寺以来,修持慎谨,于佛理上更是一点即通,一点即透,更能每每驳得寺中大和尚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后来他声名鹊起,惹得邻近四方佛寺僧众慕名而来,虽因年纪尚轻的关系,说不上德高,但也堪称望重。
正因他在寺中修持已经得不到任何进步,他才发愿来此祖庭的。
恒真僧人瞠目结舌之际,也察觉到了自家心境上的破绽。
长年累月的盛赞虽然没有动摇他的心智,但也确确实实影响到他了。
恒真僧人收回视线,稳正身体,挺直脊梁,双手把持一串佛珠一下一下慢慢捻动,口中一遍又一遍地诵念阿弥陀佛号,渐渐竟至心心不异,念念不忘之境。
朦胧的佛光自恒真僧人身上散出,虽然未能照见这莲台周遭之地,但实在是真实无虚的存在着。
这佛光恒真僧人自己不觉,但恍恍惚惚中,他也似乎看见了一道目光自西天佛土垂落,注视着他。
他虽不明所以,但心中有感,却明白这道目光正来自西天佛土的无上尊者,世尊阿弥陀。
那道目光慈和悲悯,被它注视着,他竟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心旌摇曳。
慧真罗汉眼光一瞥,见此,不由得微笑点头。
身侧诸位罗汉金刚齐齐心神一动,也转目望去,都是面露微笑,各自点头不已。
看,禅宗在景浩界中打开了局面又如何?他们这边也不是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天纵之才。虽然恒真僧人不过是一凡俗僧众,但尔今开悟,自此步入佳境,待到数十年后,也足以承接那几位弟子的衣钵,支撑佛门了。
唯有其中一两位极为敏锐的罗汉用着眼角余光瞥向中央的慧真罗汉,笑意内敛深沉。
对于恒真僧人的开悟,净涪全然不知,他犹自沉浸在那微妙佛理中,每每变动手印,都有更深一层的领悟,更在飞快地熟悉接连突破的两个境界。
禅宗修持固然以顿悟闻名,但修行还是一步步踏实迈进最好,净涪如今积累还是太少了。他虽然已经凝结八颗舍利子,但真要和其他同样境界的佛修比起来,不算魔道手段的话,也就能够排到中流而已,甚至会是中流偏下的位置。是以净涪目前该做的,不是要再谋求突破,而是沉淀下来,增进己身积累。
一圈又一圈的佛光如同涟漪一样荡漾开去,涟漪一波一波地扩大,甚至渐渐的也将那闭目盘膝端坐的净涪也都囊括在其中。
天音骤然一变,佛光之中,净涪身影和那尊佛陀陡然合二为一。
正沉浸在绵绵佛理中的净涪眼前忽然亮起一点火光。这火光不耀眼,不夺目,恒古不变,历世不磨。
火光亮起,所有前路俱明,黑暗齐散,又有无量智慧生发,替他快速梳理己身所得。
单只这火光亮起的几息时间的收获就足以媲美净涪数日苦修所得,可谓惊人。只可惜,这火光也就出现了短短的一段时间,不过须臾就消息得无影无踪,一如它出现时候那般无声无息。
本性灵光隐去,不,本性灵光自始至终便一直存在,是净涪己身修为不到,皮囊蒙蔽慧眼,因果缠绕心根,这才不见性光。
本性灵光隐去的这个原因净涪自然心知,他也不执着于性光,不贪恋于那快速夯实的根基,不着急于风吹土垒的缓慢速度,心境仍旧平湖不惊,波澜不起,继续参悟个中妙理。
一个法题结束,辩经暂时告一段落,清笃禅师长长的白眉一跳,睁开眼来。那一霎那,那双带着通透睿智的眼睛甚至闪烁着淡淡的金色光华。可见,这一会辩经中,清笃禅师收获匪浅。
他先是看了看上首的诸位罗汉金刚,伸手一下一下地抚顺着自己长而光滑的白须,又环顾了左右师兄弟,这才稍稍侧过身体去看净涪。
还没看到净涪,清笃禅师先就看见了正在开悟的恒真僧人。
他抚着长须的手一顿,心下在那一刻确实有些复杂,但不过一呼一吸间,便消解淡去。他笑着点了点头,视线往侧旁一偏,便看见坐在莲台上被佛光环绕簇拥如同佛陀的净涪,不觉眼中笑意更甚。
修行到了他如今的境界,已经能够不言而自喻,不辩而自明,更甚至能隐隐观照未来,窥探因果。
妙音寺本就因与祖庭修持理念有异才分离独立出来,脱离天静寺之后更是在一直摸索前路,不曾懈怠。故而虽然前路混沌未知,但他们一代接着一代的,也都确确实实走了过来。现如今,似乎已经有一个人站在了他们一辈接一辈摸索出来的道路前方,一路往着坦荡大道的终点走去。
眼见着这一幕就发生在不久远的将来,眼见着我道即将大兴,清笃禅师又如何能不为之喜形于色?
清显禅师也在侧旁,也是无声笑了一下。
妙音寺的师兄弟十来人目光相接,也都是眼睛带笑,齐齐合十无声低唱一声佛号。
不过稍稍休整一二,下一个法题又被抽取出来。诸位禅师和尚面容一整,齐齐坐直了身体,侧耳细听。
净涪是他们妙音寺的下一辈弟子,是他们妙音寺的将来,他们自己才是妙音寺的现在。作为寺中长辈,他们更有义务为净涪这些晚辈创造一个更好的修炼环境。
几日几夜的辩驳过后,所有的法题终于过了一遍。守在钟塔旁的一位僧人捧走木箱,那位站在钟锤旁边的僧人也高高地拉起了木锤。
悠长的钟声响起,镇魂清神。净涪从定境中脱出,悠悠地睁开双眼,正见那株菩提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浑圆饱满的菩提子。钟声中,菩提子悄然脱落,顺着莫名的感应飞散于各方,落入这小灵山山巅一众禅师和尚手中。
净涪仔细瞧了两眼,心里约莫着便有了把握。
九分。这一回的菩提子里,妙音寺约莫拿到了九分。在六寺之中,妙音寺排在了第三。
净涪看了一眼妙音寺的一众师长们,见他们虽有喜色,却表情平和,不以得失为计,而是各坐莲台上,和身侧不远的禅师和尚低声交流。
净涪笑了一下,在心底默念一声佛号。
这就是佛门和魔门的不同了。魔门素来讲究手段,你争我夺,强者为尊。而佛门重德,不需要花费太多手段,不需要琢磨心思计谋,只要僧众德高望重,智慧广明,自然而言便能走到高处,为一众僧众敬仰。
净涪侧过头,顺着恒真僧人的视线回望,看见他不加掩饰的感激和礼让,以及那同样不用错认的追逐拼斗轻轻一笑,同样回了一个佛礼。
第28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