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一般,吃过真正的“晚”饭,大家作鸟兽散。
大家都准备了手电,冬天了也不用担心蛇虫什么的。
所以都一阵风往家里赶,这还真是的,夜了,风一阵一阵的。
其他村的老师路都不远,就苏小明他们远。
老李本来劝苏小明俩人借住在学校,和别的老师挤一下就是了。
不过苏小明可不想这样,跑镇里找到老罗,把他的小毛驴骑上,带着蓝小宛就回去了。
早都做好了准备的,毛线帽子,手套,都备齐全了。
发响车子,后座上坐着小宛姐姐,他就是这七龙镇上最靓的仔。
突突突就往村里赶。
这路修得好啊!黎村的交通难题,一下就那么解决了。
只是还隔了一道百米高的陡崖,要靠步子一步步量过去,着实费膝盖。
蓝小宛轻轻搂住苏小明的腰,在苏小明反复要求乃至示范之后,才把头贴在苏小明的后背。
多好的事,两个人都能暖和点。冬天里骑摩托车的时候,最合适的姿势不就是这样的吗?
尽量骑的慢一点,这风冷的,耳朵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绝不是苏小明贪图背后紧紧贴着自己的那种感受。
不信?不信你不戴头盔,大冬天里到路上跑一回,感受一下冬风贴心的招待。
到了水口那边工地,把小毛驴交给守夜的人,明天自己发放完成绩,就要回家去了。
顺便地就能骑回镇里去。自己的自行车还放老罗那里,换了后就可以骑回家。
十天后就是春节,过年那是大事,早点回去帮苏妈干点活。
两人借着手电光,沿着陡峭的石阶路往上爬。
其实工地的那盏百瓦的大灯还能起点作用,就是树木太茂盛了一点,很快就被挡住了。
“小明哥,你,你明天回去吗?”蓝小宛忽然就问。
“是啊!都腊月二十了,也该回去了。”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苏小明就觉得奇怪,蓝小宛今晚说话有些奇怪,老是吞吞吐吐。
“开学吧,开学前回来,”苏小明说道,“眼下这边工地停了,学校搬迁的事,应该是和村子一起搬。”
所以,苏小明的想法就是,趁着寒假的时间,和苏爸把玩具厂好好梳理一下。
洪军那边外贸是大头,这条渠道要牢牢把住。
最好是能加入进去,或者把他拉进来,形成更紧密的关联。
刘国柱和吕松应该在过年的时候会回来,到时候对南北两方市场还要做一个分析。
没有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民众的需求,产品的竞争力就堪忧。
做品牌自然是最好的,只是在这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你就是再把后世风靡一时的东西拿出来,也顶不过几天。
只要你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十天半个月,市面上就会有一大批跟风的产品出现。
而且价格低廉,还量大从优,就像稻田里的稗草,一有空间和阳光,就会疯狂生长。
专利保护什么的,尤其是外观设计方面的,还是算了。
那还得好些年才能真正落实下去,所以苏小明就很只有挖空心思,先打好底子吧。
我也很无奈啊!苏小明就想大喊,我真的不想只赚一波快钱啊!
别人人生重塑,都能记得彩票中奖号码,能记住世界杯八强四强冠亚军,彩票站里站一站,就是几千万。
为毛自己还得骈手砥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哦!”蓝小宛轻轻应了一声,又不说话了。
石阶还是刚开凿没多久,就算是山里湿气大,也还没长苔藓,所以不用担心打滑。
不过确实陡,两人都慢慢呼吸急促了点。
“那你寒假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嗯,没什么的,”蓝小宛忽然就开心了点,“就是,我还没去过圆山呢!
上次小红姐姐邀我去圆山,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她的时间。”
苏小明恨不得给自己两下,不过打脸上挺疼的,那还是算了吧。
人家姑娘暗示,不对,这都明白地把心思摆面前了,自己还迟钝得像个木瓜。
“那当然要去!”这时候还不赶紧地表态啊,“她能有什么事?厂里也不靠她一个人干活。
再说了,也要放假的不是?就算她没时间,不是还有我嘛!”
“嗯,是的呢!”蓝小宛就轻轻笑了,“我除了上学那些时候,就很少出门。
叔爷和奶奶年纪都大了,能多帮忙干点活,他们就轻快点。”
“很快就搬家了,到时候到了镇子里,农活就少了,再不会那么累了。”
苏小明安慰了一句,又道:
“会越来越好的,小姑娘家的,别活得太累。”
两人谈谈笑笑,慢慢爬上了山。
水口大坝建设工地上的工棚里,还有灯亮着。
隔着数十米远,还能听到工人聚在一起吃喝的笑声,热闹得很。
那些工人还得抓住年前的那段时间,抓紧干活。
前两天的雪已经耽误了,老陈估计也淡定不了,这两天就在催着抓进度了。
到家的时候,老支书还在家里等着。蓝小宛没到家,老人家还是不能安心睡下。
打声招呼,简单聊两句,苏小明就回学校睡下了。
第二天全体孩子都到了,今天是发报告册的日子。
把三个年级的孩子聚一个教室,苏小明抱着一个纸箱子进了教室。
十二双眼睛齐齐盯着他,还有跟在旁边的蓝小宛。
把成绩一个个念了一遍,听到自己成绩好的,就欢呼起来。
也有人把手塞在嘴里,满脸不可置信的惊喜。
山里的孩子没那么些矫情,心理素质都强大的很,考好考差,不过是压岁钱多少的事。
大不了还有笋炒肉伺候,那些皮实的男孩子,向来不会惧惮这些。
女孩子自然是不用担心,她们本来就是黎村小学的成绩担当。
所以,后来是因为什么,我们都害怕向学生公布成绩?
因为什么,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那么差了?
错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年人的态度和做法。
把目光就死盯着这薄薄的成绩册,能不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当最后念到三年级全员数学满分,语文都在九十分以上的时候,四个孩子都欢呼起来。
一二年级的弟弟妹妹们,都以崇拜的目光看着他们,小手拍得啪啪响。
成绩册发下去了,蓝小宛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评语。
奖状和奖品也都发下去了,每人都有一份,皆大欢喜。
三年级的孩子都是一个大大的书包,九丫还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她那个粉色的书包。
然后,就苦着小脸看苏小明。
一边的王道林、何宇、刘聪就好奇了,九丫干嘛那么奇怪的表情看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