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第243章 称王建制 第二更求月票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明公,您急招我来有何事?”

    左宗棠急匆匆地走进朱济世的营帐,微微有点喘气。他这几日忙得要死,先是当了几天代理九龙镇镇长,同一票中外商人往还商量,以期维持九龙的市面,可不能让这个新兴的贸易中心就这么垮下去。将来的大明可有花钱如流水的时候,多一条财路都是好的。还好刘鹏这个后勤大总管精通商务,又和十三行的许多管事相熟,九龙口岸的事务很快便由他接过了。不过左宗棠也清闲不了,紧接着就当了宝安县代理县长,忙着绥靖地方。

    朱济世现在要草创一国,各种规矩制度都是怎么高效怎么来,并不是盲目恢复前明那一套。比如地方政权就是简简单单的省—府—县—镇(乡)四级,没有大明朝的卫所制度,而且是军政分离,司法独立。

    一省之长就称巡抚,但是只管民政不涉军务也不管司法诉讼,一府之首称知府,一县之长就称知县,一镇之长就是简单明了的镇长了——当然朱济世现在的地盘还小,没有任命巡抚、知府的条件。不过县城已经打下了两个。和历史上的太平天国不同,朱济世奉行的是占一地守一地的原则,这也是老朱家的传统。

    而且朱济世还要求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宁愿少占地盘,发展的慢一些,也要把打下的地盘消化好了。绝不允许在自家地盘上有效忠满清的团练存在!而要禁绝忠满清的团练,自然就要控制好地方士绅。而控制地方士绅的法子就是两个,一是土地;二是功名。

    相对太平天国所实行的体制,朱济世搞得“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显然是比较能让广东地区的开明士绅所接受的。而广东素来是天地会最为活跃的省份,“反清复明”的思想是有一定市场的。广东的绅民又长期同洋人接触,比较了解世界,对有些西化的明军也还能接受。而且满清自鸦片战争结束后。便对广东地方课以重税,使民众苦不堪言,效忠满清的市场并不大。最近绿营117位汉官集体投明的消息也时广东沿海地方人心浮动。这些都是有利于朱济世建立巩固地方政权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济世军的强大武力根本不是广东这里的地方团练可以抵抗的!所以在东莞、宝安两县建立地方政权的工作大体上还算顺利。

    见到左宗棠进来,朱济世忙问道:“宝安县的地方。绥靖得怎么样了?”

    “大体还算顺利,不过愚忠之辈总归是有的,梧桐山、大鹏城、南澳镇等地都有人反对大明,其余地方的士绅跑了大约三成,闭门抗拒的也有三成,剩下的都归附大明了。”

    听到根本无所谓,反清复明的旗号早就天下皆知,没有退路了。不如早点称王开府,这样也能有个颁布号令的名号。”

    这就是想早点过大王瘾?左宗棠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也行啊,那就在东莞称明王吧。不过这仪式……”

    “仪式从简,就是一个行政的名号罢了。”朱济世摆了摆手,“拜祭天地的一套,到了广州再补也行。不过王府要提前建起来,这样各项制度也能正式建立。比如新的《大明科举制度》、《大明文官制》、《大明军官制》、《大明历法》都要正式颁行……还有大明科举所要考核的项目,涉及的书籍都要提前公开,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的时间,明年也就是永历202年6月底之前,一定要举行广东省的第一次全省县试,选出一批可用的秀才来。”

    左宗棠想了想道:“科举这倒是正事儿,否则一省上百个县,近两千个镇,没有上万官吏根本顾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