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种田养家太不易

穿越之种田养家太不易_分节阅读_16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邓氏这两天见秦澜心来回地挖土、拉土、填坑、埋石头,知道她是爱干净,毕竟卖吃食的地方是要注意些,可百年来外渔巷都是这个“德行”,这里的人早就习惯了腥臭的味道。

    “是呀,秦姑娘,你这门前经常人来人往,不是卖鱼卖虾的老渔夫,就是双脚沾满腥泥的穷劳工,真要是和那内渔巷的食肆一样又干净又好看的,大家伙儿可都不敢进来了。”说话的劳工打趣地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当初百味食肆在这里重新开张的时候,他们这帮糙老爷们来吃饭的时候可是有些不安的,都说好茶配好碗,就怕这食肆变了,那价钱也跟着变。

    好在,秦家小娘子始终如一,店变面钱不变。

    可如今百味食肆的名气越来越响,生意也越做越好,不仅仅是一帮穷劳工来这里吃饭,就是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人也会不计较外渔巷低贱的名声,坐到这食肆里买个包子吃碗面。

    秦澜心没想到此举会令人误会,笑着解释道:“大娘,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咱们这外渔巷的淤泥与别的地方不同,坏鱼烂虾还有那些枯枝败叶都在这些泥里变成了肥料,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是想让这些淤泥帮我在地里催催庄稼的肥力,这样来年的收成会好一些。”

    邓氏和几个听到她这样说的劳工都觉得新鲜,这种庄稼还要啥肥力,直接撒上种子,等老天爷赏饭吃不就行了。

    “秦姑娘,你这些话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呢?”一个黑瘦的长得和竹竿一样的码头劳工好奇地问道。

    “这也是往年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的,就像那一池清荷,要是没有池底的淤泥为肥,荷花能开得那样好看,那淤泥里的莲藕能长得那样粗壮,我这也是瞎试,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呢!”

    秦澜心上辈子就深知一个道理,厨师要想做出世上最美味的食物,那么就要了解自己手中的食材是如何成长的。

    真正的好厨师不但能分辨出食材的好坏,能做出最美味的食物,还要变身为生物学家,而她恰好就是那个十分“较真”的“厨师”。

    外渔巷因为靠近白石码头,有些地方虽铺上了干净的白石、青石,但大部分地方还是裸露在外的土地,很多鱼贩子就在码头空地上拿着鱼篓、鱼盆叫卖,卖完之后,盛过鱼的脏水直接就倒到了地上,久而久之,外渔巷这边腥臭味的淤泥也就多了起来。

    秦澜心却觉得这些淤泥大有可为,用来当做田里耕种的肥料最合适,同时也顺带先把自家门前重新规划整修一下。

    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外渔巷的大环境,但她可以先改变自家的小环境,愚公尚能移山,坚持不懈下去,她相信外渔巷迟早有一天也会变得不再是牛粪,而是满地鲜花。

    不管别人怎么看她,秦澜心还是每日挖淤泥拉到田地,再挖荒地的土回来,直到自家那五亩地都上了淤泥肥才罢休。

    “姐,这淤泥真有用吗?”看着被重新用淤泥翻耕过的五亩田地,秦澜兵心中满怀希望,可又怕空欢喜一场,今年自家的地里除了那点儿菜,什么都没见到。

    “我也不能保证,但种庄稼不能只靠土地肥力,要经常除草,合理地浇水,还要老天爷不乱发脾气才行。很多事情,你就算尽心尽力付出全部去做也可能失败,但不能因为有失败的可能就不去做,不去尝试永远不会成功,大弟,你说是不是?”秦澜心意有所指地看着愈加魁梧壮硕的秦澜兵说道。

    秦澜兵看着秦澜心笑盈盈的美丽双目没有说话,低下了头,姐姐一定是知道了他想考武状元,但是又怕失败,所以这段日子才拉着他那么辛苦地挖淤泥种庄稼。

    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努力不一定达成所愿,但不努力心中所愿一定实现不了。

    “姐,我明白了,我一定会考上武状元的!”秦澜兵穿着破旧的布衣站在散发着臭味的农田里,但是他双眼熠熠生辉,脸上是秦澜心从未见过的自信、勇气和坚毅。

    这一刻的秦澜兵仿若披上盔甲的战士,正满怀壮志迎接一切人生中不可预知的挑战。

    ------题外话------

    收藏不是太给力,~(≈ap;gt_≈ap;lt)~,唯有跪求各位小伙伴们收藏、评价呀,拜托拜托……此文走得远还要靠大家继续支持啊!—

    ☆、第三十一章启蒙读物

    常言道:“好种长好苗,坏种长稗草。”又言,“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为了自家五亩地来年能有大丰收,秦澜心打算种三亩地的冬小麦,再种一亩地的韭菜,半亩地的萝卜和半亩地的青菜,在翻耕、施肥之后她开始选取麦种和菜种。

    其实,对于不是农事专业化出身的秦澜心来说,她在麦子收获之前就已经采用了普遍的片选法来选取自己下一年要栽种的种子,即自家三亩小麦田里生长较为整齐的田块她进行了去杂去劣,留下最好的单打单收,再从中把一些籽粒扁小的去除,只留籽种饱满的麦种。

    选种之后又请教了一些种田经验丰富的农人,然后她带着弟弟妹妹亲自栽种,这一忙半个多月又过去了。

    秋风扫落叶,青山换黄纱,仿佛一夜之间,福江口白石码头就显得萧瑟落寞起来,但也只是那么一瞬的错觉,等到水动船行,码头上依旧人声鼎沸。

    这时候,秦澜心开始把教弟弟妹妹识字读书提上了日程。

    昨日她特意去内渔巷的几家书肆逛了逛,发现这大魏朝启蒙的书册实在是少得可怜,有些书说是四五岁孩童可以用来启蒙,但艰涩难懂,就是她这个从小在古典文学中成长起来的资优生都要思想半天才解其意。

    大魏朝以繁体楷书为主要书写字体,少部分人喜欢以篆书为主,在书肆里,秦澜心没有发现用第三种书法字体所写的文字。

    左右思量之下,她买了一本加厚的空白书册,又买了便宜的笔墨纸砚回家。

    当天晚上,秦澜心坐在西屋昏黄的油灯下,亲自为弟弟妹妹撰写启蒙读物《三字经》和《千字文》,这是她从小就熟读并能倒背如流的东西,默写起来并不费力。

    秦家其他人自从秦澜心买回书册和笔墨纸砚并进了西屋专心写字时,就没敢去打扰她。

    此时,食肆也关了门,帮工的也都各自回了家,夜静悄悄的,秦向争、韩氏带着三个孩子聚在了主屋的客厅,一盏亮亮的油灯将秦家人的脸都照得有些红。

    “娘,大姐什么时候会写那么多字了?”坐在一起又不说话,秦澜悦觉得闷闷的,又怕声音大了吵着那屋的秦澜心,所以小声地凑到韩氏跟前问道。

    韩氏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丈夫秦向争,又转脸看了看三个同样迷茫不解的孩子,无奈一笑,也不知如何回答。

    “大姐本来就聪明,读书写字本来就厉害!”在秦澜瑞幼小的心灵中,秦澜心会什么他都觉得不奇怪,他的姐姐自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不学也会。

    “瑞哥儿说的没错,你们大姐原本就聪颖,就算没有先生教她,她也能自学成才。”秦向争为秦澜心的“早慧”找了一个牵强的理由。

    “爹,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秦澜心在厅外隐身等了一会儿,虽然有些事情家人没有明着问,但自己还是要给他们吃个定心丸,要不然难保他们不会以为自己鬼上身。

    所以她拿着写好的书册走到厅中坐下,看着家人说道:“在老家的时候,我曾经偶遇一位云游四海、脾气有些怪异的老先生,他收我为徒,却让我不要告知任何人,连家人也是不许,而且在他没离开之前,不准我在人前显露任何的学问,更不准我在人前提起他的名讳。”

    秦澜心接着又告诉家人,那名老者从四岁教她读书习字,一直到她离开老家之前的一个月才离开,而她一直遵守承诺没有告诉他人老者的存在。

    今天说出来,也是让家人心中有个底,不要以为她真的是什么神童似的人物或者妖怪附身之类的。

    秦澜心这一番话解释下来,秦向争和韩氏心底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这几个月他们心中有很多怀疑,却万没想到大女儿竟是有了奇遇才会开了心窍变聪慧,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安稳了。

    秦澜兵、秦澜悦和秦澜瑞则是听后欢喜不已,怪不得以前自家姐姐不爱说话,还常常不见人影,原来是姐姐的师父不允许她多说,对于自家姐姐的这段奇遇他们深信不疑。

    秦澜心又嘱咐家人,如果有人问起她为何会读书写字,就说以前遇到的一位老先生教的,其余不要多说。

    秦向争和韩氏也叮嘱秦澜兵、秦澜悦和秦澜瑞要谨记秦澜心所说的,尤其是秦澜瑞,不要随意对外人说起秦澜心的事情。

    秦澜瑞懂事地点点头,然后又央求秦澜心多教他认一些字,比起一心要考武状元的哥哥秦澜兵,秦澜瑞更喜欢读书认字。

    “大弟、小妹、小弟,从今夜开始,姐姐先教你们《三字经》和《千字文》,一定要好好学习,知道吗?”秦澜心将书册在弟弟妹妹面前打开第一页,首行用繁体楷书竖写着“三字经”三个娟秀的字体。

    “姐姐的字写得真好看!”秦澜悦闻着散发着墨香的书册,又看到里面秦澜心写的那一排排工整清洁的字,即便不懂字体好坏,她也由衷地觉得自家姐姐写出来的字让人看着就舒服欢喜。

    “好好练字,以后你会比我写得更好!”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秦澜心这里并不通,她早就下定决心要好好教导秦澜悦,不说让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至少她要成为一个知书达理、心明智清的女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拿着自己亲手写的启蒙读物,秦澜心一字一句地教弟弟妹妹朗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秦澜兵、秦澜悦和秦澜瑞端坐在秦澜心面前,读的很是认真。

    夜已深,明月高悬,繁星相伴,平静如水的福江怀抱着静谧的白石码头听着岸上那低低传来的诵读之声渐渐入梦。

    自此后每天晚上,秦澜心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教自己的弟弟妹妹读书写字,并给他们讲解书中的故事与寓意,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又过了几日,这天早上卖完包子之后,邓氏和余氏将秦澜心拉进了秦家的客厅,颇有些羞臊地将秦澜心摁坐在厅中主位,然后二话不说就让她们各自的儿子巷子和杨帆跪下给秦澜心磕头拜师。

    “大娘,婶子,你们这是干什么?”秦澜心很是尴尬地想要站起来,但是又被邓氏大力地给按回了椅子上。

    ------题外话------

    收藏不是太给力,~(≈ap;gt_≈ap;lt)~,唯有跪求各位小伙伴们收藏、评价呀,拜托拜托……此文走得远还要靠大家继续支持啊!—

    ☆、第三十二章做女先生

    邓氏性子急,直接爽声带着笑意说道:“澜心,这俩孩子已经给你磕了头,认了你做先生,大娘今天就强人所难一回,他们你一定要收下,以后是打是罚全凭你一人做主。”

    “澜心,婶子求你收下这两孩子吧!”唯恐秦澜心不答应,余氏随后也赶紧恳求道。

    秦澜心被邓氏几人弄得有些糊涂,不解地问道:“大娘,婶子,你们究竟在说什么,能不能把话说明白些?”

    这时候,韩氏、邓梅花、柳氏、薛氏几人听到动静也走了进来,见秦澜心被邓氏摁在厅中主位,巷子和杨帆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也都好奇地问是怎么一回事。

    邓氏这才后知后觉地将事情说清楚,原来是这几日晚上秦家总会传出朗朗读书声。三家离得近,晚上又安静,邓氏、余氏都听得真切。

    到了白天又问了韩氏,才知道是秦澜心晚上在教秦澜兵他们三个读书写字。

    在大魏朝,普通老百姓能读书认字的尚且少的可怜,更别说外渔巷这样的贫贱之地,近百户人家找来找去,也只有贺老四年轻时上过几天私塾,认得一些字。

    国泰民安的大魏朝历来是文武并重,但在大多数人心中,出口成章、知识渊博的学士比那些只知舞刀弄枪、勇猛杀敌的武夫更值得推崇和尊敬。

    贫民百姓之家要是谁家出了个秀才,那可是光宗耀祖能说好几辈的事儿,再要是中了举人、贡士,甚至春闱高中前三甲,可就是鲤鱼跃龙门,祖坟冒青烟了啊!

    百来年外渔巷这片贫贱区,从未走出来过一个秀才,这里居住的百姓每天就想着如何填饱一家老小的肚子,如何挣够银子脱离这贫贱之地。

    就算有些人日后发达了,也不会说起自己曾经在白石码头外渔巷呆过,因为“外渔巷”这三个字代表着卑贱、耻辱、不堪和痛苦回忆。

    可现在,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出现了秦澜心这样一个识文断字的人,即便她是女子,但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是令邓氏、余氏她们尊敬和崇拜的,也让她们看到了黑暗世界中的一丝曙光。

    哪家爹娘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出息,她们想着如果自己的儿子能跟着秦澜心学上那么几个字,日后说不得就走出了这外渔巷,脱离了这“贫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