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_分节阅读_341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茶叶还得几天才开采第一批,朱正清准备这几天把田间打理好之后,再回五幸镇上几天。两天回到城里,顾明兰觉得自己过得太空闲,于是想找个店面试试。

    虽然现在一年的收入不少,可想过上更好一些的日子,她觉得实力还是差了点。

    为了将来的小康日子,顾明兰就准备找个店面,先开家小饭店,或调味品夹着做些卤味,下半年再加上各式油炸食品,慢慢的在城里立足。

    说动就动,第二天一大早,顾明兰就到李大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托盘说出了自己想找的店铺的要求。

    听了顾明兰的打算,李大舅沉思一会才说:“小饭馆三流九教的人太多,万一那些粗人喝了点酒,撒起了酒疯,你一个女子恐怕就挡不住了。我觉得你那个点点卤味店倒是可以考虑,那天你大舅母还直夸那酱爆肥肠太好吃了呢。”

    果然姜是老的辣,李大舅开门见山就指出了这个时代做吃食的最大隐蔽。

    顾明兰来自文明社会,那里法制健全,自然不会怕什么三教九流撒酒疯的人。可这个社会,无论是治安、稳定、法制都不健全的时代,她一个女人真要开小饭馆,恐怕真容易惹事。

    之所以她没有准备开大酒楼,那是因为她知道,这县里的大酒楼都是有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基础的老店。而且她要开这种高档的酒楼,成本不是一点点。

    她早知道一碗饭不能一口吃下,先开个小饭馆,先打出名气,然后慢慢找合作伙伴,然后再慢慢的做大。凡事都一步步来,一天吃不成个大胖子。

    看来,她还是太急了。

    听从李大舅的决定,顾明兰决定在城北开一家调味品夹卤味店。这里住的都是中等阶层的人家,她觉得她的生意会很好。

    只是这地方好,可店面不太好找。

    李大舅带着她找了两天,跑了好几个牙行,也没有找到一间合适的店面。

    牙行推荐的地方,不是店太小,就是位子太偏,要不就是租钱太贵。

    眼见天色不早,顾明兰知道今天这店面还是找不成,于是告别了李大舅先行回了家。

    刚经过如家茶楼的时候,顾明兰却听到有人在叫她。

    “表姐夫,你在这值巡?”

    王林炎摇摇头指着一边的一个中年男子说:“弟妹,这是如家茶楼的汪老板。”

    这就是去年收她家茶叶的那位老板?人家去年可给家里带来不少利润呢。

    顾明兰立即客气的叫了声:“汪老板。”

    汪老板生得很和气,一见老友介绍的那茶叶制作人,竟然是一位既年轻又漂亮的小妇人,想着自己的打算,他笑呵呵的说:“顾家妹子,久闻大名!今天正好想去找你,可想不到这么有缘。友恒兄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既然刚好碰到顾家妹子,不如就在兄长这一块喝杯茶如何?”

    今天正好是汪老板求王林炎找顾明兰谈茶叶制作之事,王林炎立即征询她的意见:“弟妹,汪老板想找你谈茶叶合作的生意,要不上去坐坐如何?”

    顾明兰心中一闪:这汪老板莫不是找她买这茶叶制作的方法?她正愁这方法独家保存无法太久呢。这不,她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顾明兰闻言立即说:“表姐夫作主就行。”

    汪老板手一抬:“来来,顾家妹子你是友恒兄弟的表妹,那我也就脸厚,妹子称我一声汪大哥罢。我这茶楼是世代经营的老店,妹子你是制茶行家,对茶楼也定有见解,来给大哥指点指点。”

    茶叶行家?

    这称呼太大了!她只不过就会做前世茶叶生产地人人都会做的两种茶,绿茶与红茶。而且她也仅仅会做而已,实在担不上行家二字。

    顾明兰谦虚的说:“汪大哥可别这么说,小妹这茶叶炒制只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我表姐夫知道这事,要说我是茶叶方面的行家里手,小妹真不敢担当。”

    汪老板哪里会信,这茶叶制作可不是简单的事,歪打正着都能制作这样的好茶,那他的茶叶,去年送到省州府后,能炒作成十两银子一斤?还有价无货?

    顾明兰走在最后,看到这如家茶楼果然布置得如家中一样舒服,与她在电视剧中那茶楼的结构无多大差别。

    不过这茶楼选的位置是这都正县最好的地方,正面临街却离街面有五十米远,茶楼大门口有一个修饰得非常漂亮的花园。

    特别让人欢喜的是,茶楼的反面却是临水,正是靠着都正县最大的穿城而过的清源河而建。

    两层楼青砖与木头茶楼布置得典雅大方,古香古色让客人宾至如归,真不愧取名如家茶楼。

    顾明兰随决扫了一眼茶楼的结构,一楼是大厅,二楼是雅间。大厅不小,有服务的柜台、有说书的平台,有喝茶的桌椅,非常的齐全。

    他们三人进的是二楼的雅意,站在窗前,一阵轻风吹来,一丝垂柳飘至,真是欣赏清源河畔风光的好地方。

    看到顾明兰眼中的欣赏,汪老板非常骄傲的说:“妹子,我汪家的茶楼,是我们都正县最大的茶楼,生意从未渗淡过。特别是你去年送来了绿茶,更是让楼里的生意锦上添花。”

    看得出这汪老板做生意有一手,也看得出这人是久经生意场上之人。

    顾明兰称赞:“如家茶楼真不愧都正县最好的茶楼,这也是汪大哥经营有方,才会有如此佳绩。”

    汪老板乐呵呵的说:“既然都是熟人,友恒兄与我有过命交情,那么老哥哥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今天我去找妹子你,想买下你这制作绿茶的方子,你开个价吧。”

    果真是这事,今天她这是财神爷上门了。

    顾明兰进楼的路上,就一直在想着,只是这价格…

    ☆、683第683章 跟着发点财

    汪老板能开门见山的说出意图,那肯定是看在王林炎的面子上。

    别人这么直爽,她也不好意思扭捏。

    顾明兰直接的说:“汪大哥,妹子不瞒你,我们是乡下人,我几家至亲,一年的生活花用,就靠这个小生意,要是我把制作茶叶的方子卖给你了,我就等于杀鸡取卵,一下子就把源头掐死了。这种事,我真的不能做。”

    朱家的茶叶好与坏,汪老板自是知道,他不会认为,除了他的茶楼会收朱家的茶叶外,别的茶楼就不会收,他可没这么自满。

    在这地方原本茶叶就不多,更是难见得到这么好的茶叶。就那点价格卖给他,其实是他赚大发了。所以,顾明兰先是拒绝他,汪老板虽然想不到,但也没有懊恼。

    “那妹子有没有兴趣与大哥我合伙?”这是汪老板的第二步棋。

    “合伙?汪大哥这话怎么讲?”

    直到汪老板把他的想法全部说出来后,顾明兰不得不说,这人就是天生的生意人。

    松州府地界,处于南与北的交界之处,茶叶自是不多,想要做大也不可能。

    而自松州府往南半个月马车路程的莱州府,甚至更南边的椿州府,那里的茶叶却是很多,可以说与前世的浙江一带比美。

    由于大东国整个国家的气温相对比自己所在的世界季节要来得迟些,顾明兰清楚,再过上十来天,就是那两州茶叶上市的好时候。

    顾明兰已明白了汪老板的意思,就是想去南边的找个茶叶专业种植的地方,开一个茶叶加工厂,然后把茶叶再在各大州府销售。

    大东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国家的茶叶销量,她不敢说全部,只要有三分之一,这销量恐怕也不会少。

    “那汪大哥准备给我多少分成?”

    “两成如何?”

    要建厂要的成本不小,特别是第一年,销量没有打开,恐怕不会太好。商人逐利,就算是朋友的朋友,在钱财方面汪老板自然不可能大方。

    但是两成的利润,少了。

    但是顾明兰也知道,她发明了这个世界的绿茶,一旦让有心人知道,恐怕不一定是好事。怀壁其罪,这律法不健全的世界,她一个小老百姓恐怕经不起折腾。

    只是…

    见顾明兰不语,汪老板解释:“妹子,不是汪大哥我小气,只是要去开这茶厂,前期投入非常大。今年它的销路如何,我也无法把握,所以…”

    顾明兰自知这生意不是这么容易做,她只能以技术入股,她这基本上是一成的干股。

    但顾明兰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于是她笑笑:“汪大哥的意思,明兰自是明白,你说的那些顾虑确实是存在。如果我说我这茶叶的方法,以后不再转让给别人,你给我两成五的股份如何?这两成归我,半成归我表姐夫。”

    无功不受碌,这生意就算现在不会太好,可是以后肯定会好,王林炎一听立即拒绝:“弟妹,这个使不得。”

    汪老板听顾明兰说这半成股份要给王林炎,那惊讶可不是一点两点。

    想着自己那年贩茶叶路过大王山时,如果不是王林炎放水,他的命就给土匪交待去了。这些年他一直想报答王林炎,只不过就是没找到机会,在他得知王林炎成了都正县的捕头时,那种高兴更是无法形容。

    听到顾明兰这要求,汪老板二话没说:“行,那就按妹子的要求,这样定了。友恒兄弟,兄长我自知你是个清廉之人,以前你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我也就不多说了。

    如今你是有家有口之人,光靠你那点俸禄怕是有点吃紧。这一回我与顾家妹子能合作,这可是你的功劳。是兄弟别说二话,到时这茶叶得往各大州府销,兄弟到时心量出力就好了。”

    王林炎一听汪老板的话,再看顾明兰一个劲的朝他使眼色,也就答应下来了。

    汪老板之所以这么大方拿半成股子给王林炎,一来感激自是真心,二来他毕竟是个商人。官商官商,有当官的当后台,以后与官府打交道,有这兄弟帮忙,也会容易很多。

    看汪老板这么爽快,顾明兰觉得他是个做大生意的人。

    于是三人当场在茶楼里谈起了茶厂的事,顾明兰根据脑子里的记忆,汪老板根本她的描述,把要准备的东西都记了下来。

    最后顾明兰还提出让赵大叔与顾家大伯作为指导师傅,帮着汪老板带出一批可靠的徒弟。并且要了这都正县的茶叶炒制销售权,答应价格与汪老板的销售价统一。

    都正县虽然不小,可与整个大东国比起来,那是九牛一毛。最主要的是,茶叶销售不在这些小县城,真正爱个雅物之人,都在州府以上的大城市里,汪老板爽快的答应了。

    一回到家,顾明兰就把这个事告诉了朱正清。

    第二天一早,朱正清就回了五幸镇,叫来了赵大叔与顾大伯,把这好消息告诉了他们。

    赵大叔与顾大伯手上都只会做绿茶的头锅,这灰锅一直是顾明兰与朱正清自己在做。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立即兴奋得不行,并到衙门与朱家签订了不泄露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