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闹架以喜事结束,朱三叔、三婶听闻儿子的亲事竟然有了着落,虽然女方曾经订过亲,可自己侄子、侄媳妇、大小姑子都说女子好,他们夫妻自是喜出望外了。
两家一见面就说定了亲事,九月二十八日,请了镇上有名的李媒婆当媒人,朱家置办了八色礼品、二十两银子,送去了赵家当聘礼,并定下了明年二月初六成亲的吉日。
李家父母听闻朱家竟然给赵家这么大的脸面,心中就有点不舒服了。自己儿子指着人家姑娘骂,说她丑嫁不出去,这才一会儿功夫,人家成亲的日子都订了。
李家是实实在在的农家,虽然家里有十几亩地,可那也是靠天吃饭的人家。只是因为只有李大郎这一个儿子,老两口才让他去读书。
订下的赵家虽然家里境况不好,可赵家姑娘勤快听话又孝顺,想起这娇娇柔柔孤儿寡母的王芝儿,李大婶的心门口就涨得难受,连饭也吃不下了。
李家大姑娘听说家里出了事,立即赶紧了回来,听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父母一味的宠弟弟她心中很不满:“娘,你们这样做,以后有得苦头吃!赵家虽然人穷,那可姑娘人不错,这些年娘也应该看清楚了。
说来说去,大郎这是什么眼光?赵家姑娘虽然黑了点?是真的丑么?五官上哪里都不差!农村里种田种土的人家,不找个结实的姑娘进门帮着家里,莫不是他想找个大小姐进门来啃你们二老?”
李大婶自是知道女儿说得对,可儿子不听话,她心中也烦得很,长叹一声:“我哪里惯着他?这事要怪就怪那不要脸的狐狸精!前段时间她与绢儿过来帮忙,我着她也是个懂事勤快的孩子,哪知竟然是这个样的货色?只是大郎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要不依了他,他就要死要活啊!”
事情变得这样,李大妹觉得还是自己娘做得不好:“要不是你贪图人家来白做工,她一个大姑娘跑我们家来,她会让大郎迷上?”
女儿一回来就数落自己,全是不满,而且还专门戳中她的心事,李大婶心中不高兴了:“行了行了,叫你回来是想想办法,可不是叫你回来给我添赌的。现在大郎闹死闹活的去王家提亲,王家那样子,王家姑娘又是个没用模样,你给我想想办法!”
李家自小就只宠这儿子,三个女儿在爹娘眼中都是赔钱货。
李大妹作为长女还好些,李二妹与李三妹,基本上是被李家半卖半嫁掉了。
李大妹哪能不知道亲娘的性子,见她不高兴,心中也不乐意了:“娘,你要不让我说,我还是得多说两句。大郎是我唯一的弟弟,他这么不懂事,我可真的担心。你们两老年纪大了,以后这个家真给那王姑娘当家的话,以大郎这性子,也不知道这李家的家产,还有几年姓李!”
李大妹话一落,李大婶脸色一变:“不会吧?”
李大妹亲娘不相她的话,于是脸露不屑:“娘,莫非你以为女儿了危言悚听不成?你就不想想,这王姑娘可是从小在姨家的时候比在自己家的时间还要长,这赵家可以算她半年衣食父母了。赵柳绢待她可比亲妹要差?这亲事她可能不是一天两天想着要抢了,只怕是早就动了心思,否则哪能把大郎迷成这样?
再说,王姑娘连亲如长姐的亲事都能抢,她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王家家境如何,一个寡母事带一双儿女多年,过的是三餐不断的日子,她动这心思是为了什么?莫非你真的以为大郎他是什么玉树临风的偏偏佳公子不成?”
李大妹最后了句话,顿时让李大婶呆了呆。
李大郎是她生的儿子,虽然说儿子在亲娘的眼中都是最好的,可人都是有眼睛的。
自己儿子长得又瘦又矮,读了七八年书,现在连个秀才都没考过。如果那狐狸精不是看上自己的家底,她那花样颜色真要当个小妾也过得去。
顿时李大婶越想越觉得王芝儿的动机不纯,完全放弃了让王芝儿进门的想法,她拖着李大妹的手问:“大妹,这个家里就你脑子好使,你快想想办法,你弟弟是死活要娶她,那怎么办?”
李大妹想起自己村子里一件事:“娘,大弟明年得考乡试,你跟他提要求,要是他能中秀才就成全他的心意。趁着这空当,我们抓紧访一个比这狐狸精样子更好的姑娘,到时他自然新鲜劲过了,也就不记得这狐狸精了。”
李大婶摇摇头:“没用,这招用过了。我说了,今年家中收成一般,让明年再去王家提亲,他就是不同意。还说,李家不去王家提亲,他就去王家入赘。”
李大婶这话一出,李大妹才真知道娘是无计了。
只是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是自己弟弟这么痴情,还是这王姑娘这么厉害!
越想李大妹觉得越不能让王芝儿进门,她眼珠一转附在了李大婶耳边:“娘,不如去找个人…”
李大婶闻言精神一振:“这样行?”
李大妹眼眸一冷:“娘,弟弟不是一心想考秀才么?你问问他,是他的前程重要,还是一个女人重要。先不给他多说,就说你让他把王姑娘的生辰八字要来,我们去请大师合一下……”
李大婶终于笑了:“还是我女儿聪明!”
☆、645第645章 过二人世界
李家与王家的事,跟朱与赵家毫无关系。
安静的岁月真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日子,男人们早上出去干活,女人们则在家中忙活。顾明兰总是尽量抽空自己动手做饭菜,看着一家大小吃得津津有味,一种甜蜜而充实的感觉总是油然面生。
活了两辈子,顾明兰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幸福,她时常会想,也许她天生就是一个适合当个幸福主妇的女人,要不然天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而不是坐在她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一边看财务报表,一边思谋着新菜式,她怎么会不腻?
平淡真好!
前一生没活过三十岁,却有一半的时间在为未来打拼,有六分之一的时间在为孩子从喜到忧最后到失望,短短的人生,却仿佛经历了百年。想到这四个字,顾明兰越加坚定了以后要过平淡相守的日子。
不是她不相信朱正清,而是她不相信这个社会。
这天赵大叔说家中种了点糯米,除了做水酒外,还可以做点黄连米果放着。
顾明兰知道黄连米果就是用山中一种叫黄连木的植物烧成灰,然后用来泡糯米加大米,等泡软后再上锅蒸成饭,放在石臼里不停的掏烂,然后做成一条条晒干。这种食物可以蒸热加糖吃、可以煎片成炸糕,也可以切块加汤煮着吃,与前世的年糕类似,但放了这种黄连木灰,从颜色、味道上比年糕要胜一筹。
闻言要去山中,最高兴的莫过于成敏,大早就起来了,跳着跟上了山。
家里只有顾明兰与朱正清,上山的人是没这么快回来了,跟去了孩子与小伙子大姑娘,这时节又是捡栗子的时候,不到傍晚是不回来的。
眼见中午了,难道夫妻两人在家,顾明兰想着今天两个人做点什么来吃。
正想着,却见朱正清拎着一串鱼进来了欢喜的叫着:“媳妇,你看,今天我们有口福了。”
一大串的鱼最起码有五六斤,长的有七八寸,小的三四寸,大部分是青鱼,余下的是鲫鱼。
看这到一串鱼顾明兰顿时双眼一亮:“相公,哪来的这么多鱼?”
朱正清乐呵呵的说:“还能从哪来?是四妹夫送来的。”
杨旺生送来的?
顾明兰往外一瞧:“四妹夫人呢?”
见她找人,朱正清立即说:“走了,我刚才去园子摘那几只老冬瓜进窖,正好碰到他。他说家里起了小鱼塘,这些都是野生出来的小鱼,特意送来给大家尝尝鲜。”
这会顾明兰想到做什么菜了:“相公,把鱼放在盆里,捡出几条鲫鱼来,我中午给你炖一个鲫鱼汤来尝尝。”
在朱正清心中,自己媳妇做的菜,就算是野菜,也比过酒楼的大厨。
他一看到顾明兰这脸上的表情,知道今天他又有口福了。
赶紧把鱼倒在盆里,见顾明兰来捉鱼,朱正清一把捞起她:“你别动,别弄得你一身腥味,你且在这站着,我先剖好洗好再给你。”
她都学了好几年的手艺,她会怕鱼腥味?
顾明兰看这男人一脸坚决的模样,只得认了:“行,你先剖鱼我来准备作料。”
真正的野生鲫鱼在前世根本吃不到,前世的鲫鱼不管如何吹虚是野生鲫鱼,都没了那股香甜味。顾明兰先把豆腐切好块,又切了生姜,又到院子里的墙角边,摘上了几棵薄荷叶,回到厨房后,她特意把做来烧荤菜的甜酒酿拿来,直到朱正清把四条五寸左右长的鲫鱼弄好,这才起油锅…
油锅热至七分热,顾明兰让朱正清把火埋小了些,然后小心的把鱼放在油中,“滋滋滋”的声音响起时,油香味也溢出厨房。
直到四条鲫鱼的两边都炸得金黄,顾明兰这才加盐、加酒、加生姜,直到鱼把这几种重味都收了,她又加了酱油,最后加水加豆腐,加锅盖。
焖了一刻钟,顾明兰揭开了锅盖,她拿起碗勾起一些鱼汤,让朱正清尝味:“试试味道正不正。”
朱正清才喝一小口,就嚷了起来:“媳妇,真香!我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甜的鲫鱼豆腐汤…”
顾明兰看他这仿佛喝了什么琼桨玉液的表情时不禁嗔了他一眼:“再好喝还不是一碗鲫鱼豆腐汤。”
朱正清非得强调:“可这是我媳妇特别给我煮的鲫鱼豆腐汤,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鲫鱼豆腐汤。”
“噗,这好得家里就只有我们两人,这要是让人听到了,还以为这鱼…”
顾明兰话还未说完,“叩叩叩”院门却响起…
难道的过一次两人世界,却被人打破了,顾明兰皱皱眉:“谁赶这时候来了?”
朱正清也不知道什么人这吃中午的时候会来,但门一直想,他不舍的放下试汤碗出了厨房:“媳妇,我去看看。”
顾明兰以为是附近的村民有什么事来家中找人,于是再次勾起一鱼汤,正要尝试咸淡:“你说谁来了?严大人?”
朱正清讪讪的点点头:“王大哥与严大人!”
看着一锅香浓的鲫鱼豆腐汤,顾明兰顿时连甩白眼:这严大人莫不是嘴上长勾?
王林炎与严大人都是武将出身,出门一般都骑马,顾明兰出来看到他们两,一身风尘仆仆。
她已听王林炎说了,他们是从松州府去见什么大人物回来,路过这镇上时正好肚子饿了,就进来了。
什么肚子正好饿了,就进来了?
看在这严大人是他家贵人的面上,顾明兰没喷他:五幸镇好歹也有四大酒楼啊,哪家不比她这家常饭丰盛?真可惜了她的鲫鱼豆腐汤,那可是她特意给自己家男人补身体的!
本来就是为了吃个尽兴,所以四条鱼加起来有近两斤,可加了两个大男人,顾明兰就只喝到一碗汤几块豆腐。
严大人汤足饭饱后稍休息了一会,喝过茶又与王林炎急急走了。
直到两个的背影不见了,顾明兰还在云里雾里,仿佛是这严大人就算定了她家今天煮了一锅鲫鱼豆腐汤一般…
☆、646第646章 肉麻的男人
等顾明兰上了茅坑回来,朱正清已把卫生都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