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几个人天天去摘,赵家姐弟也天天送嫩茶来,只是山上的茶实在不多,而成茶也就炒了七斤不到。
光严大人就要十斤,还有王林炎总得送个两三斤,自己家也得吃和送人。
赵大叔这天晚上收工时说:“侄媳妇,我看你这茶叶收得还不够呢,要不晚上我去屯长家一趟,让大家自己家园子里这两天的生茶,每天中午与傍晚送两回到你这院子里来。”
顾明兰双眼一亮:“那就麻烦赵大叔了,要是他们真愿意把生茶卖给我,那当然好。”
赵大叔乐呵呵的说:“别说麻烦,这时节农村里的茶人家都不采,你这可是在做好事,给妇女孩子找了一条赚零花银子的路子,人家要是知道了还得谢你呢。”
现在村里还不是农忙季节,地里的活计大多都是男人在做,这女人与孩子也只是菜去忙活忙活。
而且这时节,家家户户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多少人家里都吃不起油盐。
昨天晚上赵大叔一与屯长说这朱家收生茶的事,屯长立即联系了几家人,今天连屯长家的几个女人孩子都上山下园子采茶去了。
这天气一热,茶叶就长得快,十文一斤的生茶,妇人一天能采得上好几斤,孩子也能采个一两斤,一天下来哪家不进百把个大钱?
也正因为天气已热,茶叶生长很快,所以顾明兰只打算收这几天的茶叶。太过迟的茶叶,叶子太大,泡起来就没那么漂亮,味道也没那么好了。
二十两银子用于收生茶花了十五两七钱,炒出了七斤红茶,二十六斤绿茶,虽然量不少,可价格也不低。
顾明兰把茶叶进行了筛选后,最好的十斤绿茶她去买了约二两半装的白瓷坛,再模仿前世的茶礼盒,做了十几个古香古色的木盒子,这才寄信去县里。
因为镇上的失踪案一直没有进展,王林炎早就回了县衙门。
得了信息他当天晚上就骑马赶来了,看到这装得好看的茶盒,眼中的佩服那可不是一点点:“兄弟,弟妹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顾明兰笑着说:“这可不是我的手艺,这是你兄弟的手艺。”
王林炎知道自己这兄弟看似忠厚,实在脑子很好使,立即给了朱正清一个赞许的眼光:“真不错,这样一来可高档了不少。”
这十几个盒子是朱正清按着顾明兰的要求去找人做的,外面涂了桐油的盒子上还画了几朵兰花儿,让他拿在手上都爱不释手,他就知道自己这大哥定会觉得稀奇。
“呵呵呵,这还不是上回去城里看大夫时,我媳妇她看到孙大夫装人参的盒子才想到的么?王大哥,这茶叶这么一装,可就不是茶叶了。”
“可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盒人参呢!”
“噗…”听着两个大男人傻呵呵的谈着这茶叶,顾明兰实在忍不住笑了:“王大哥,给你也准备了两斤这得礼盒装,还给你与严大人准备了各两斤散装,散装的茶叶要差一点,可喝起来味道没二样。”
王林炎可是大户人家出身,这些风雅之事自然也懂一二。
突然他问起:“弟妹这茶叶还有多少?”
虽然不知道王林炎问这么多做什么,顾明兰立即说:“绿茶还有十来斤,红茶也有六七斤。因绿茶性凉,比较适内火比较旺的人喝,红茶暖胃,比较适合肠胃不好的人喝,王大哥你要红茶的话,我一会再给你装上一斤。”
知道这弟妹误会自己的意思了,王林炎立即挥手:“弟妹,我有一位朋友在县里开茶馆,去年我跟他说我喝过一种他都没喝过的茶,当时他不信。今天我想着,弟妹要是还有茶叶,我带两斤到他茶楼里去试试。”
啊?
莫不是她无意之中又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
要是真是这样,虽然现在的茶叶老了点,要是让人选些比较嫩的茶送上来,她或许还能炒上二三十斤?
“不知这茶送到楼里价格如何?”
王林炎想了想:“这我还真不知道,茶楼里一杯茶也要按各色茶叶的价格而定,有的要几十文一杯,有的只要两三文一杯。许多老茶友在茶楼坐一天,还可以继杯,一边喝茶,一边听评书。”
这茶馆的经营方式,这不是她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么?
虽然茶楼里茶的成本不止是茶叶的成本,可自己这茶一杯茶只要能卖两文钱就够了。这时代一斤十六两八百克,按现在的茶杯大约一杯三至克,也就是说斤茶可以泡出二百杯来。一杯两文,一斤就是四百文。而她现在收的生茶十文一斤,四斤炒制成一斤,她只要卖两百文一斤…
顾明兰脑子里快速的算计着成本与利润,越算笑容越多:“王大哥,那你一到城里就赶紧去帮我们问问,这茶叶值多少银子一斤。要是合算,明天再找人进中山寻点迟茶,再做上一些。”
“好!一会我就走,吃过中午我就去茶楼,最迟明天早上就有消息给你。”
果然这捕头的效率就是高,当天晚上王林炎就派刘升来报信:“嫂子,王大人说李老板喝过两种茶后连称赞,他说这种茶有多少他收多少,一斤三百文。”
然后刘升还递上一锭银子说:“这是严大人尝给嫂子的,说这茶叶他很喜欢,明年还要请嫂子多做几斤礼盒装。”
这盒子虽然做得好看,其实也很简单,价格也不高。
看来严大人看中的不是它有多珍贵,而是看上了它的大气。
前世一盒月饼,十几块钱的成本,经过包装价格就翻上十倍。是这月饼与众不同?不是,是因为这盒子有面子。
顾明兰正在思索着这茶叶赚大钱的事,突然一个声音冲了进来:“二嫂,我给你送茶叶来了!你看,这是我家菜园子里摘来的新茶,是不是很好?”
☆、549第549章 这脸皮真厚
见朱梅春嘴里说着茶叶,可眼睛却瞧着自己手中的银子,顾明兰直翻白眼。
“梅春一个人怎么跑镇上来了?”
朱梅春直直的问:“二嫂,这莫不是卖茶叶来的银子?”
顾明兰暗自摇头指着刘升说:“这是刘兄弟带来的两位姑姑的伙食费。”
刘升也是个机伶的男子,他立即朝朱梅春点头示意并说:“严大人说近来案子比较多,王大人抽不出空来镇上,这里就麻烦嫂子与朱大哥了。我先出去了。”
顾明兰朝刘升笑笑:“刘兄弟先去休息一会。”
见银子不是买茶叶的,而王大人近期内又不来镇上,顿时朱梅春失望极了。不过,她还是强装着笑脸问:“二嫂,那这茶叶还要不要?”
朱梅春那篓子里大约有五六斤生茶,只是那茶叶可不是嫩茶,连老叶都摘来了。
这母女俩是想银子想疯了!顾明兰心里一阵讽刺。
这几天山上的第二茬茶还未出来,收了她这点茶叶难烧锅呢,顾明兰歉意的说:“梅春,对不住啊,上回收茶叶是县太爷委托我家收的,现在不用了。下回还要不要收,得等严大人的信。”
什么?不收她的茶叶,那她不是白来一趟?
“二嫂,我这没多少,你能不能帮我收下它?你与县太爷熟,跟他说说行不行?”
朱梅春的话让顾明兰头上起了三条黑线:这姑娘莫不是以为,这县太爷是她家的不成?
面对这种不识趣,又见钱眼开的女孩子,顾明兰是极度不喜:“梅春,县太爷在城里呢,我去哪与他说?再说,他就里在镇上,你二嫂我一个妇人,能与他说得上话?这茶叶你带回去吧,炒着还能留给自己家里泡着喝。我这里忙,就不留你了啊。”
见顾明兰真的不理她就要走,朱梅春恨不得开口大骂。
只是朱梅春比起朱梅花来说,还是要聪明得多,她从王二丫的身上看到了巴结顾明兰的好处。
知道顾明兰是不会收她的茶叶了,朱梅春知道自己今天来的目的并不是这些,她是借送茶叶来看看,王大人是不是来了二哥家。
目的是已经打探清楚了,王大人看来她是攀不上了。
朱梅春只得背着背篓出了厅门,本想回朱家村,突然看到水井边的刘升,正帮着王二丫打水洗菜,突然眼珠一转:“二丫,小姑呢?”
王二丫不知朱梅春问娘做什么,指着厨房说:“娘在厨房吧?要不就去菜地了浇水了。”
朱梅春立即放下背篓跳到顾明兰身边:“二嫂,我想问问小姑绣帕子的事。”
顾明兰不知道朱梅春打什么主意,她笑笑说:“小姑这些天太忙了,一个月都没绣过帕子了呢,你要去问的话,就去菜园子里吧,她在那。”
“谁找我呀?”说话间朱阿秀挑着水桶进了院门。
朱梅春立即跳过去:“小姑,是我找你呢,想问问你上回绣的帕子,卖的价钱如何。”
朱阿秀知道顾明兰不喜欢朱梅春,立即说:“我把活给辞了,很久都没去过绣楼,帮不了你了。”
朱梅春不死心:“小姑,那晚上你有空指点我一下行不?我绣的帕子上有几个地方就是配不好线。”
原来朱梅春想留在镇上住?朱阿秀立即说:“梅春,不是小姑不指点你啊,实在是一到晚上小姑这眼睛就不行了,连过门槛都看不太清,哪里还能绣花呢?这大白天吧,家里事多我根本没空拿针,你娘的手艺没比小姑的差,还是回去问问她吧。”
见朱阿秀这么不识趣,朱梅春直接开口了:“二嫂,今天晚上我住你这行不?现在回镇上没伴了。”
顾明兰正不知道如何应时,朱正清却在门口叫着:“媳妇,是不是梅春妹妹来家了?大堂哥来接她了。”
看着朱梅春那恨不得吃了自己大哥的眼神,顾明兰想大笑三声,原来她也有走时运的时候。
“那梅春慢走,天色不早了,就不留你们兄妹了,一路小心。”
说话间朱正效已到了门口,听到顾明兰的话笑着叫人:“梅春,再不走赶不到晚饭了。”
心底里狠狠的哼了口气,朱梅春才低着眼帘与众人打过招呼走了,顾明兰也终于松了口气,她实在不喜欢应付这朱梅春。
对着朱梅花这种蠢货,顾明兰可以直接打她出门。
可朱梅春心眼儿要比朱梅花多太多了,她总是笑眯眯的,顾明兰就不可能真的直接甩脸了。
朱梅春一路上理也不理自己大哥,朱正效很奇怪,这妹妹到底在生什么气。明明来的时候他就说了,她二堂哥家收茶叶是好几天前的事,她偏偏这会背着茶叶来。自己堂弟不收了茶叶,这茶叶带回来也应该,她生什么气?
朱正效知道自己这妹妹是他亲娘的心头肉,他可不敢去惹她,一路人朱梅春不说话,他自然更无言了。
到了家门口,朱正效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哪知朱梅春一进门就告状:“娘,是不是你叫大哥来接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