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弯了半个下午的腰,早就痛得站走站不住了,这挑水可不是轻活,她再要去挑水,还不得晚上累得睡不着了?一天就出二十个大钱,竟然让她做这么多事?
看看自己满是茧的双手,再摸一摸就算是戴了草帽依旧晒得红通通的脸,朱梅春磨蹭了好一会才忍住心中的愤怒开了口:“二嫂,今天晚上我想回村里一趟,我衣服没带齐。”
“行!一会儿等这菜地浇好水就收工,到时我让你二哥把你送到村头。”
顾明兰早就知道朱梅春已经开始受不了,打退堂鼓了。听到她一提要求,她更是爽快的应了。
二哥会把她送到村头?那她就可以省很多劲了,朱梅春心里终于舒服了许多。
知道自己一会就可以回家了,朱梅春感觉全身也轻快起来。
看着脚步轻快的去挑水的朱梅春,顾明兰暗笑:你终于顶不住了?那太好了,你走了,也省得我跟着你累。不过说实话,朱梅春我已经低估了你,其实你已经很有毅力了,十天这地里的活做下来我都吃不消了,何况你这个小姑娘?
朱正清一回家,顾明兰就咬着耳根与他说了朱梅春要走的事,他立即去准备骡车。看着坐上骡车的小堂妹,朱正清暗暗笑了笑,挥起鞭子往村里去。
王二丫着着走了的朱梅春说:“二嫂,我看二表姐不会再来了。”
顾明兰看着王二丫问:“你怎么知道的?不可能吧?她什么也没说,怎么可能就不来了呢?再说,这工钱都未结给她呢。”
两人住在一块这些天,王二丫对朱梅春的性子算是了解了,她笑笑说:“我刚才去屋里看了,她全部的东西都带走了,我应该不会猜错。”
东西都收走了?这就好,省得朱梅春一不经劝,朱孙氏把美好蓝图给她一画,万一她借着东西都没收拾,自己是准备回来的这个借口再来还得她再出招。
为了杜绝后患,顾明兰眼珠转了几转,想好了n个对策来拒绝朱梅春再来。
不是说她不相信王林炎,也不是说她非得阻止朱梅春嫁给王林炎,谁嫁谁娶都不关她事,只是人家真的是你情我愿,她没有任何意见,可是她不允许这朱孙氏与朱梅春拿她当桥梁作伐子。
第二天赵大叔就过来朱家帮忙了,真是一把耕田好手,才半天功夫就把一亩苗圃给翻好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说下午可以开耙了。
耙好第一回,朱正清又请赵大叔把每一席地从中间再次给翻开,埋上了年前就准备好的骨粉牛粪,然后重新盖起来。
赵大叔对这埋肥料的种田法很是好奇,只不过他不是个多话的人,把肥料全部盖好后,天已经要黑了。
看到朱正清进屋,顾明兰责备他:“请人工可不能这样请,否则别人以为我们太精明呢。”
朱正清放下肩上的田铲乐呵呵的说:“我早就要收工了,可赵大叔非说要把那肥料盖好,他说这春天的气候,万一早上下阵雨,这肥料就要跑了。盖好肥料后,他还把水沟给拉深了才算数。”
这么诚实的人工,顾明兰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到时我们给赵大叔多加点工钱吧。”
哪知第二天说起给赵大叔加工钱的事,他连连摇头:“这可不成,大侄子你们给的工价不低了,别说你是七儿的朋友,就是一般的村人,这点工钱也不少,不行不行,你出工钱我干活,我好好干那是本份。”
朱正清觉得难得请到这种实诚又有手艺的田把式,觉得不多给工钱仿佛对不起人一般,说来说去说了无数个理由。
最后赵大叔真心的说:“大侄子,你的心意我领了,要是你真心觉得大叔我做事还本分,这样吧,我也不要你加什么工钱,你就给大叔我加一餐晚饭吧?”
朱正清闻言只得答应了,中午回来与顾明兰一说,顿时她的嘴张得能吞下鸡蛋:这赵氏父子果然是亲的!不过这赵大叔的性子还真不错,是个可以结交的人。
突然,有一个念头在顾明兰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只是太快,她还来不及抓住那是什么就不见了。
☆、538第538章 想尽孝很难
等水稻种子芽根全发好,这田也就全部整理好了。
朱正清带着那农司的方大人、刘大人在间田,示范一般在秧床上撒上种子盖上大棚,这双季稻的播种第一个阶段就算完成了。
暂时田间没了事,两位大人也回了县衙门,顾明兰想着今年还未去大舅家拜年,她还想去城里买些东西就准备进城一趟,而朱正清却想给她在城里找个大夫把把脉,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顾明兰想着她上回孩子流掉后已近一年了,镇上找了好几个大夫把脉都说她身体很正常,只要有耐心,一定会有孩子。
朱正清一提出这个想法,她立即赞成,于是两人一大早就出发去了县城。
到了城里已近午时,离吃中饭还有大半个时辰,朱正清就先带她去了王林炎推荐的圣手堂找孙大夫。
因为王林炎早打过招呼,孙大夫很客气也很和气,他仔细的把过了顾明兰的脉像后才说:“朱夫人的身体确实很不错,至于为什么怀不上孩子,我想还是时机未到。其实这孩子什么时候来,也讲个机遇,该来时你就不想要也会来。
不必心急,我给你开上一副药,你先吃个一个月,这只是补药,对身体无害。你身体虽然不错,但吃个固本培元的方子,应该更有效。”
既然几个大夫都把过脉,而且说的都是这种话,顾明兰也只得随放了心随了天意了。也许大夫们说得对,孩子来与不来都是注定的事,她不管哪一世都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她不相信自己这一辈子就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
她还年轻,才二十周岁,只要好好保养,最少也还有二十年的生育期,她怕什么?
放了心拿了药两人又去买了点东西,眼见中午到了,两人立即赶去了李大舅家。
再一次看到二表姐李香芸这消瘦的样子,顾明兰心头一颤,这人到底怎么了?
大舅母拉着顾明兰的手看到女儿这样直掉眼泪:“兰子,你帮我劝劝你二表姐,也不知道她在想啥,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晚上也睡不好,饭也得吃不吃。这样下去,可要怎么办?”
看着李香芸这模样,顾明兰在心底嘀咕:这表姐莫不是得了郁抑症?
人天天关在家里肯定会胡思乱想,人一胡思乱想,思想肯定会出问题。
关在家中不是个事,看着这样的表姐,顾明兰试着劝:“要不让表姐跟我去镇上住一阵子?今年我种了不少的桑树,想学着再养一批蚕茧,年终可做几床被子,要不表姐去帮帮我?”
大舅母眼睛一亮:“找点事给她做,她会不会好点?”
顾明兰真心的说:“大舅母,说真心话这个我真没信心,但是乡下风景好、人也诚朴,容易相处。如果表姐能把心思放下些,也许有作用。”
女儿这副样子让李大舅母不再犹豫了:“兰子,那就拜托你了。这些日子,不仅我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就是你大舅连做生意的心思也没有了。我们两口子虽然有三儿两女,可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爹娘的心头肉。”
母子连心,这一点顾明兰有亲身体会。
李香芸经过再三劝说,竟然被说动了,当天就跟着顾明兰回到镇上,是李家自己的马车送过来的。
回到家里成敏看到李香芸很是亲热,知道这位表姨的针线功夫很好,又拿着她那只鹦鹉图出来了,她决心这回一定不把它绣成一只山鸡。
家里人多热闹,朱正清想起表弟的七七已满,决定去接朱大姑。
两夫妻早已跟朱大姑说过了要接她下山,可当两人赶到唐家坳时,发现二表弟唐二柱夫妻却回来了。
既然二儿子回来了,朱大姑自然不准备去镇上了。
虽然她知道朱正清夫妇很孝顺,但是她认为她不应该总给孝顺的孩子增加负担。
二表弟回来,朱正清也只好不接朱大姑下山,只是看到二表弟夫妇审视的眼神,仿佛他们来这唐家坳是占便宜一般,他什么也没说,偷偷的塞了二两银子给朱大姑就走了。
唐二柱知道自己大哥的事基本上是这表哥出的力出的物,但是他不是个感恩之人,见这回朱正清竟然空手来看老娘,心中已是很不高兴了。
见他们要走了,只是礼貌性的留了一句:“二表哥、二表嫂,这天不早了,吃了中饭再走吧。”
没等朱正清回应,那边唐二柱的媳妇唐李氏吃吃的笑开了:“相公,你说什么呢?二表哥二表嫂哪能吃得下我们家这没油没盐的饭菜?听说二表哥家在镇上住大院子呢,今天你们来,我还以为来接婆婆去享享福,原来是我想多了。”
大表弟死的时候这两人不知在哪、朱大姑病的时候这两人也不知在哪,看着这没良心的两夫妇,朱正清深深的盯了唐二柱一眼:“二表弟回来就好了,不怕没油没盐的日子了。唐家有田有地,只要勤快就会有好日子过。我相信你们夫妇都是勤快人,也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说完这一句,朱正清也没等唐二柱说什么,拉着顾明兰直接下了山。
顾明兰知道朱正清的心里很难过,也知道他很想接了朱大姑来赡养。只是在明面上,朱大姑只是他的姑姑,而这姑姑还有亲儿子在。
如果他一定要接朱大姑来,朱大姑也不会来,毕竟唐二柱再怎么不孝,那也是亲生儿子。亲生儿子不养老,让侄儿养老,那唐二柱还能在唐家坳站脚么?
“别难过了,下回来的时候,多给大姑置办些吃食穿用吧。”
朱正清伸手握住了顾明兰的手轻声说:“兰儿,谢谢你。”
顾明兰嗔怪的瞪了他一眼:“再说谢字,我就把你给赶出家门!”
两人回到家,朱阿秀见侄子没接来大姐,很是奇怪:“怎么了?”
顾明兰把唐二柱夫妇又不知从哪跑回来的事说了一下,朱阿秀低叹一声也无话可说了。
☆、539第539章 衙门来的姑姑
李香芸刚来的几天除了顾明兰陪着她才会出去转转,平常总是与朱小姑在一块,帮着洗洗菜、烧烧火,有空的时候,还会在一块做做手工。
也许是兴趣相投,也许是这乡间天地宽,仅半个来月,顾明兰发现这表姐似乎开朗了许多。
顾明兰知道,想要一个人真正的放下一些事,必须让她有个寄托。
想着这养蚕的方法,不出两三年就会遍布全国,顾明兰打算等蚕苗出来时,让李香芸跟着她学。
山上的第一批桑叶快出时,严大人派来的织造司的两位姑姑也来了。
这是两个年约四十的婆子,据说是严大人从省府的织造司要来的人。
这两姑姑一位叫刘姑姑、一位叫柳姑姑,虽然长得很严肃,可能是带着使命来的,为人倒也和气。
她们两住在驿站吃在驿站,倒也没给顾明兰添麻烦。
只是两位姑姑来学养蚕,顾明兰就得全程陪着。
看着才几天就晒红了脸的媳妇,朱正清心疼得不行:“兰儿,要不去把翠儿叫来吧,我看你这些日子又开始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