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_分节阅读_167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几位长辈一直问着她这一两年的日子,问朱家对她好不好,孩子是不是亲她,她自己的身子有没有去城里找个好郎中看看。大舅母还交待,让她得了空,一定去城里,让她大舅给她找个好的妇科郎中把把脉。

    虽然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可是听在顾明兰的心中,有前世爷爷奶奶在世的感觉。她在内心感叹:这才是长辈的样子,关心的应该是小辈子的日子过得舒心不舒心,孩子听话不听话,粮食够吃不够吃。而非朱老婆子那般,生怕小辈吃了好的少了她的。

    李陈氏也是正宗的农村老太太,可为人与朱老婆子一比,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也许李陈氏的话并起不了什么作用,也带来了不什么好处。可是关心人的话总是让人心暖。

    顾明兰来到这人世界后就一直受朱老婆子的责骂,然后就一直与她斗心计。看到这个似前世奶奶的老人是真心的爱她们,她立即依在老人身边说:“外婆,相公他人很好,对我也很好。两个孩子也听话,您不用担心了。”

    李陈氏从来没见过这个外孙女这么粘她,人一老心也更软了,她一听眼眶里的眼泪还没干就笑呵呵的说:“那就好,那就好。虽然你以前那个是读书的,可是没考出个功名来,什么用也没得。咱们农村里人都是过日子的人,书读得多虽然是个好的,可连养家糊口的能力也没有,那还不如嫁大字不识能痛人的实在呢。”

    这老太太真实在,而且她说的话也有道理。顾明兰笑眯眯的说:“外婆,相公也读过一年书,认得字也不少,还能算帐儿。下次大舅舅有什么好生意,您可得跟他求求情,让他带着相公去见识见识。”

    以后去了城里,要是有好营生,不一定要当捕快,顾明兰想为朱正清找一条赚钱的路子,因为她知道,这时代的男人特有自尊心。以后进城他真的当捕快那点银子肯定养不了家,要是让他没有一份休面的工作,她怕这男人觉得没面子。

    虽然她打算以后过的是小富即安的日子,可是不管过什么样的日子,在这个家里必须让这个男人存在底气,又不过份自傲,那样的家才安稳。世上的男人特别是这个以男人为尊的世界,吃软饭在这里还不流行。

    所以顾明兰准备抓住所有的可能,为朱正清找一份合适的事做,让他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孙女婿也是个识字的人?你还真有福气。好好好,到时外婆问问你大舅,要是真有什么好营生,让你相公跟着去看看也是好的。你们行去跟你表姐妹们聊会吧,外婆我这去看看厨房下的吃食,一会好开饭。”中午有两桌客饭,老人操心惯了,总是不放心。

    顾明翠带着朱成杰与朱成敏还有春来春至去找大表哥的孩子们玩了,顾明兰跟着小表嫂李黄氏去了大表姐李香云的屋子。

    三人脱去鞋子坐在土炕上,顾明兰看着与比自己大了五岁的表姐说:“云表姐,你还是当年那样子,一点也没变。不像我姐,这些年过得太苦,人也老了不少,粗一看还以为是个老太太了呢。”

    李香云看着顾明兰说:“我说兰子才是一点没变呢。哦,不应该是变了,我感觉变得比三年前好看了不少。你看她这皮肤,还真是白白嫩嫩的,走在街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大小姐呢,弟妹,你说是不是?”

    小表嫂是李香云大弟弟的媳妇,姓赵,娘家也是在城里开小铺子的商家,去年才嫁进来,还算是个新媳妇。

    听到自己二姑姐的问话,她当然会附和:“虽然以前我是没看过二表姐,可是今天初看她这模样,我还以为是小表妹呢。可不,就如二姐说的一样,二表姐你真的象城里的姑娘。”

    在顾明兰的记忆中,这表姐的性子一直都好,而且她的记忆对这个人也很清晰。于是笑着嗔她:“二表姐,你看看我这双手就知道了,这大家小姐还会有一双这么粗糙的手?要里城里姑娘都如我这样,这手一伸也那还不吓坏人家大家公子?我看二表姐在县城里住这么多年,倒真是没有我们这农村妹子的样子了。”

    李香云幽幽的叹口气:“样子再好又有什么用?兰子,要是我也能跟表姐一样,生两个听话的孩子,就是再难看点我也认了。可惜我命苦,所嫁非人啊。”

    顾明兰呆了:她怎么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了?

    ☆、358第358章 闻有邻居来

    说到她的心事了,这世上女人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没有自己的子女。虽然自己嫁人几年也没生下一子半女,毕竟是有原因的,而且朱正清还有一对双生子女呢。

    偏偏在这新年正月提起表妹不开心的事,顾明兰真后悔了,可是在这种事上顾明兰不知怎么安慰她,只得说:“二表姐,都说人的命是七分注定三分人为,你也别难过,更别担心,你这么善良孝道,老天给你的缘份也许没到呢。以后找着合适的人嫁了,我就不相信老天会这么对待好人。”

    找个人嫁了?

    虽然她自己知道自己还是个闺女,可是世人都知道她是因为不会生孩而与相公和离的女子。一个不会生孩子的女人,世上有哪个男人会娶?就是当继室,也只能嫁给那些年纪大好颜色的男人。

    想想自己在婆家那受罪的情景,再看看自己在娘家这两年的日子,虽然偶尔会受到兄嫂的唠叨,可比起在婆家来,这日子就赛神仙了。

    嫁人也未必就好,不嫁人也未必就不好。趁着爹娘在,兄弟小,自己年轻,凭着自己的针丝手艺,多赚点银子,以后置办点产业,嫁与不嫁真的不在心中。

    心中百转万千的李香芸朝她笑笑:“也许吧,有的东西正如二表妹所说的愁也愁不来的,就听天由命吧。如果有缘份就随了缘,如果没缘份就这样过吧。听说二表妹现在的妹夫以前有一对双生兄妹,他们还听话不?后娘可不好当。”

    二表姐不再忧伤了,她的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顾明兰点点头随即回答后就叉开了这个会令人伤感的话题:“还算听话的。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别人生的,尽心对他好就行了。二表姐,你去城里很多年了,我还真想问问你,这城里有没有什么好营生的活路?”

    李香云自十岁就跟着父母进了城,虽然是做些个小生意,肥田不如瘦店,可比起种田确实是好了不少。但是生意真的不好做,李香云也知道自己父亲与大哥、小弟们都很辛苦,她小时候与这表姐表妹都亲厚,思量了一下,于是实话说了:“怎么说呢?男人么要是不做生意就去做些零工也能挣些银子,但是要过好日子就难了。我从白家回家后,也不去想什么了,有空就绣些帕子送到绣楼,倒也能换个零用花花。”

    绣花?就凭她这手艺缝缝补补还差不多,要是用来绣花的话…她怕一朵玖瑰花给她绣成一个狗尾巴花…

    算了,绣花那不是自己的强项,隔行如隔山,她就不要去想那浮云一样的事,她还是先打定主意把自己这优良种田法子弄起来吧,这个她相对在行的手艺,也许能挣些银子。虽然不可能一下子赚得太多,可零花钱应该是有的。

    想到这顾明兰也笑了:“在外讨生活也是难的,好在二表姐你有一手绣花功夫,还能帮衬一下家中。可表妹我就不行了,别说绣花,绣个疤还差不多!以后我可走不了这条路。”

    一句话把两个人逗乐了,李香云轻轻的拍了她一巴掌:“哪个叫你当年不好好学的?咱姑的那手艺可不差。”

    “是呀,是呀,我可早就听说了,咱大姑的绣功可是我们这小李庄的头一位,二表姐当年学绣花时肯定是偷懒了,嘻嘻这下知道后悔了吧?”表弟媳妇也赶紧打趣,让气氛立即轻松起来。

    顾明兰想,这绣花她确实是不行,她就不去多想了,可是她有她的手艺,而且是一级捧的手艺,去了城里她不相信过不下去。

    只可惜古代可不是现代那个法制相对健全的时代,只要你有手艺,只要你有特色,你就有机会发大财。顾明兰知道在古代开酒楼没有背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女人开酒楼,要是没有背景,今天开明天就有可能进牢房。

    不过,她想着自己不能开酒楼,她可以凭技术找一家有实力的酒楼合作吧?到了城里如果没有更好的营生之路,到时请王林炎帮忙找一家有实力的酒楼,用手艺入股。

    “表姐,下次我要是来县城了,你可得带我看看啊,我长这么大还没进过县城呢。”学绣花可不是她的目标,顾明兰知道自己这大舅舅虽然只开了个铺子营生,算不得是成功人士,但在城里多年,比她这只菜鸟要好太多。她到时候想要在城里站住脚,她准备到时找他指点一下,老江湖比自己的经验多得太多。

    “好呀,你如果有空就只管来吧,家里也不是没地方住,你来了我定陪你好好走走。”李香云以为这二表妹开玩笑,她虽然一般的缝补不差,可却是最不爱学那精细物的女子。

    顾明兰笑笑没有回答她们,反正她是主意定了,今年这种植成功后,她就进城。虽然她是农村出来的人,可是真要让她种田,说真心话,她吃不了那个苦。

    前世的夏天,为了不吃苦头,努力了十几年才坐进天天有空调的地方。顾明兰知道,一个女人在最热的天里,要上晒下泡,不出三年,她就会变成一个黄脸婆。

    只是就算以后自己家里有几十亩地,可城里开支却不是一般的大。一进城就得飞买房子,还得送孩子上学,那花费可就不少。不找一条稳定的发小康之富的道路,她还真不放心。

    姐妹间正在聊着,突然有人唤:“姐,娘在唤你呢,说同村的张婶子过来了。”

    来人正是李香云的幼弟顾明兰大舅最小的儿子李辉明,十三岁的小伙子比她们两人都高,看到顾明兰他也礼貌的问候。

    听到张婶子几字,李香芸很诧异:“她怎么跑这里来了?”

    李辉明摇摇头:“我不知道呢,是不是来给奶奶拜年的?”

    见李香芸听了脸色更是诧异,顾明兰问:“为张婶子是何人?”

    李香芸表情很奇怪的吱唔:“以前老屋的邻居。”

    ☆、359第359章 张婶子说亲

    张婶子这个人顾明兰不认识,听说是大舅家以前的邻居,想来也是认识自己便宜亲娘的人,来了客不出去见面总是不礼貌,乡下人家就一重深的院子,大厅里说话声音大点,三间四屋都听得见,她总不好避着不出门。

    三人出得房间穿越内廊,二舅母正好端茶去侧厅。看到她们三人,立即把托盘递给了李香云:“芸儿,你把茶带过去,二婶厨房里的火正旺,你三妹去菜窖了,我得去看着。”

    李家老太太跟着二儿子一直在乡间,大儿子在城里每年送来十两银子,再过年来带来不少的年货,这让顾明兰二舅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因此每年大舅一家回来过年,这二叔二婶一家都极高兴,对自己家的几个侄儿也亲热。

    顾明兰很喜欢一家人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氛围,见二舅母这么说,她立即说:“那我去帮二舅母烧火好了,我做的吃食虽然没有二舅母的手艺强,可烧火我还在行。”

    李家就三兄妹,自己的男人就一个姐姐,李刘氏对顾家的三个孩子倒也算不错。听到顾明兰的说笑,她亲昵的拍了一下她的头:“这丫头,越大嘴越甜,二舅娘以往怎么没发现你这么会说话呢?行了,厨房里有我与你表妹呢,不用你烧火,你可是来外婆家做客人的,再说这外面来了客人,不出去见见可不礼貌。”

    确实,来了客人不出门,会被人说道。正好顾明翠也出来了,顾明兰与她只得随着李香云去了李老太太住的侧厅见客。

    “哎哟喂,嫂子,这可是香云?这两位可是秀琴妹子的孩子?”一位身穿细棉布,年纪四十余岁皮肤黄黑却擦着一脸石灰、云髻上插着一只银闪闪银钗的妇人,一看到她们三人进门,就张着一张大嘴叫喊出来。

    听到李张氏拉着嗓子大叫,大舅母李王氏讪讪的应着:“芸儿,快来见过你张婶子,这就是住在我们老屋那边上的张家的婶子,她家的大山小时候可是常来我们家玩。她婶子,这就是我小姑子的两个孩子,这是老二明兰,那是老三明翠,今个儿特地来外婆家给外婆与舅舅拜年的。”

    是曾经的邻居,这应该是听说大舅一家回来了,特地来窜门子的吧?只不过自己大舅母似乎并不热情。

    从这张婶子的一身来看,家境可能还不算差。虽然打扮得像个媒婆,为什么顾明兰有这种感觉呢,因为这张婶子身上穿的是细棉布衣,可脸上还擦得像涂了石灰一样,要知道农妇可舍不得银子买那香粉子擦。

    顾明兰极不喜欢这种自来熟的女人,而且是这种老来俏又自来熟的女人,只得强得扯出个笑容与这女人见个礼。

    张婶子却仿佛没发现这几人对她不热情一般,一如既往的扯着嗓门:“哎哟喂,孩子他伯娘,妹子我不得不吃醋,看看你们李家出来的姑娘,一个个模样俊得哟,真让人不吃醋都不行。啧啧啧,也不知道你们李家哪块风水好,不仅你们本家的姑娘个个俏,你就看看这外家的两姑娘位娘,我们这村子里能找出几个?这几个孩子不仅模样俏,看这家教,就让人一见就喜欢。怪不得昨日隔壁村的王秀才一见,就非得托老妹子上门来提亲。”

    张婶子再一开口,顾明兰知道自己真相了!

    原来,这真的是个媒婆!怪不得刚才李香芸的表情那么奇怪,她是因为早就知道这个张婶子的职业吧?

    不过这老女人的话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一个秀才看中了自己的表姐,现在托她来提亲了?

    虽然自己二表姐是模样好、性子也好,可她毕竟是个二嫁妇。这秀才可是一个村都难有两个的存在,他会看中自己已嫁过人的表姐?

    张婶子的话一出口,李香云的脸却通红。

    虽然村子里人直接些,规矩也没这么大,可是当着人家正主的面说亲事,这也太难为情了吧?顾明兰发现自己这表姐果然立即面红耳赤…她心中立即更对这叫张婶子的人心生不喜。

    什么?

    王堂村的王秀才看中她的女儿了?还托这张妹子来提亲?

    王秀才是谁顾明兰不知道,也许李香云也不知道,可是大舅母李王氏哪里会不清楚?她可是姓王。

    张婶子话一落李王氏立即脸一沉:“我说张家妹子,今个儿你来我们家坐坐我很欢迎,这么多年的邻居,常来走往那也是亲近。可是这王秀才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清楚得很。我家的孩子只是个村姑,配不上当那秀才娘子,这事就到此为止,麻烦妹子去回了他,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就说我家女儿高攀不上。”

    张婶子见李王氏一口拒绝立即急了,那可是五两银子的谢媒礼啊!以往做成一个媒,好的人家能给个一两银子,穷一点的人家也就三五百到顶了。五两银子,那可是她两个月做媒的收入啊。

    “嫂子,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可是为你家姑娘操心呢,这王秀才还是你们娘家的人呢。他堂堂一个秀才身份,家中还有几十亩良田,上无婆婆不说,两个儿子都已成亲,女儿也嫁了。这芸儿一嫁过去,可就是当夫人的身份,这亲事你怎么会不乐意?”

    “哼,乐意?她张婶,你自己也有女儿,要是你稀罕,让她去当秀才娘子吧。我家芸儿,自知不配。那王秀才年过四十,儿子女儿皆已成亲,媳妇娶了三个,却没一个得到好下场。我家的孩子虽然命苦留在了家中,可是我们还算有能力养她到老。”

    那王秀才的名声,十里八村有几个不知道?打眼这张氏是觉得自己家是一从商就地位低下了,以为自己的女儿能嫁给一个秀才就了不得了?可他们李家并未入商户。瞎了眼才会不知道,这王秀才无才不说,还是个老不休的好色鬼。

    一听大舅母的话顾明兰惊呆了:这做媒婆的人,为了几个银子竟然如此坏心眼?这可恶的老女人,真是为了银子昧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