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杰、朱成敏一听爷爷让顾明兰要回顾家村,他们立即跟了进来一左一右拉着她说:“三婶不要走!爷爷,我们不要三婶走。”
朱老爹看着眼前两个可怜的孩子,心思沉沉的叹着气出了门:“清儿,你自己看着办吧。”
听到朱老爹松口让她回娘家了,顾明兰觉得今天闹个事总算有了点成绩,心下轻松起来。
自来这个世界后,她就一直想着要逃离朱家,因此能回娘家看看,她心里真的很开心。可是看着眼前想哭的兄妹俩,顾明兰难过的说:“三婶回去看看大姨和哥哥弟弟,过几天你爹爹就会去接我回来。不要哭,你们在家里好好的听大人的话,成杰要照顾好妹妹。”
顾明兰知道能回顾家村看过情况才能作以后的打算,现在她无法决定她是不是一去就不回了。虽然她心中对两个孩子有亏,只要有机会她还是想走,这个家太难了。
如果顾家能回得了,凭着记忆中大姐对这个二妹的疼爱,如果朱家不放她走,那她就多多的呆在娘家。她不信,凭她就挣不到口粮,会给娘家带来拖累。
而且朱正清也是真心放她走,就算和离不了,他也不会休了她。那么就过分居生活,对于如何应付朱家人,那就是她管不了的事,一切交给那男人去搞定。
其实顾明兰觉得以朱老婆子的为人,她愿意在娘家,不吃朱家的饭,不要回那嫁妆田,恐怕朱老婆子求之不得吧?
不和离不被休,顾家族人也不能多说什么吧?对于百年之后入不入朱家坟,那就更不是她要操心的事了。只要凭着她的手艺,她有信心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以后顾家好了,恐怕朱家人会救她回去呢。
知道这女人是真心想离开的,就算朱正清心里很不舒服很不舍得,可他还是安慰着两个孩子说:“好了,别拦着你们三婶了。就让她回去看看你们大姨好了。过两天爹爹就会去接三婶回来,你们现在出去玩,让三婶收拾衣服吧。”
朱成杰、朱成敏扑闪着四只大眼求证似的问:“三婶,你真的还会回来?”
这一句问得顾明兰心里酸酸的,回会来么?她不想肯定。本想不说什么,可还是看不得那两张失望的脸,她摸摸他们的头顶只说了一个字:“嗯。”
到了顾家村路口,还有半里路不到的距离,朱正清把手上的包袱交到顾明兰的手上:“明兰,这包袱里我给你放了一两碎银,回去给你那两个小外甥添点零嘴。你也有一年多没回来了,现在你姐那日子也不好过,你回家了也添了一张口,这样家里日子会过得更紧了。余下的银子给你姐添点油盐,也省得你那大姐夫说三道四的。
如果…,我是说如果,希望你能找一个比朱家好的人家,找一个比我好的男人。你要的东西,我会尽力给你送来。只是怕时日不会太快,所以…你得等等。但是族里怕是会有话可说,你要呆在顾家不会太容易,如果…如果顾家容不下你,那你就让人给我寄个信,我就来接你。”
说是要放她走,不知为什么,他总之是舍不得她嫁给别人,睡在别人的床上,躺在别人的怀里。就算她不喜欢,不愿意与他当夫妻,那他还是想让她睡在自己的身边。
也许是天冷的日子,两个人睡总一比一个睡来得暖和。朱正清分不出自己这是什么心态,于是他在心里自己给自己编了一个理由。
☆、81第81章 终回顾家村
“保重!”既然放手了,一个大男人就不要婆婆妈妈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祝福。
“保重!”
两个字虽然很短,可其中包含的意义却很大。只是此时她除了能说这两个字外,她还能说什么呢?
顾明兰再次看看了眼前的男人,仔细的打量着他的眉眼,仿佛想记住他一般。她这辈子确定自己是不会爱上男人了,可是她是个现实而成熟的女人,在这个女子地位低下的世界,一个孤身女人想要活着肯定不易。
顾明兰明白,虽然她的身体越来越年轻,可她的心境已老。人心越老明白的事越多,明白的事越多人就越现实。年轻的时候也许向往爱情,可年老的时候,只希望彼此有个伴罢了。以后她就是为环境社会所逼,非得要找个男人过日子不可,她也不会去讲什么。找一个朋友式的男人,让有人晚上能陪她说说话,在她生病的时候有人给她递上一杯温开水就足够了。
眼前的男人,虽然不是谈情说爱的对象,却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男人。只是此时,她心中想要的自由比居家过日子更重要。
也许与这个男人就此别离了,这些日子他对她的照顾,顾明兰朝朱正清说了一句真心话:“朱正清,你是个好人,你会有好报的。”
好人?好报?
他一个当了几年土匪,连孩子看着他眼光都露出害怕的人,她的眼中他是个好人?
每一次她叫他的全名,就代表着她是冷静而清醒的。
今天这句话,是她最后感谢自己所说的话吧?
被发了好人牌的朱正清努力想扯出一个笑意,可是那僵硬的表情让人看得像在哭。
这些日子来,他内心的矛盾只有自己知道。两种极致的情绪在左右着自己,一种是用自己的真诚留下她,让她给孩子们当后娘。自己好好疼她,磨到分家后,一家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一种是按她的意思,就此放手,她想要休书就爽快的给她休书,从自是路人。
可是,世事难料,人心不是他能掌握的东西。如今的他虽然作出了第二种决定,却没有他自己想得那么爽快。
心底长长的叹了口气,朱正清看着这张与原来表情完全不一样的小脸,他暗自抚了抚自己非常不舒服的心道: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算了。
这世上也不仅有一她这样善良的女人。朱正清看看顾家败旧的院子,心中只希望她以后过得好。
顾家是族居地,顾家村的村民百份之八十都姓顾,所以顾家人与朱家村一样。但顾家村由于靠镇上近些,所以没有朱家村山多。大多数顾家族人都围居在农田中间,屋前屋后都是粮田与菜地,门前还有小河小沟穿流而过,村头村尾还有许多千年古树。
相隔不远都是左邻右舍,一路上来也碰到好几个相识的人。顾明兰不想让太多人看到朱正清送她回娘家,省得伯娘婶子们问东问西。无言的接过他肩上的粮食,默默的看了他一眼进了院子,直到朱正清的影子过了墙的拐角看不到……顾明兰才推开半门叫着:“姐,姐,我回来了。”
应声从屋内出来的女子看着自己的亲妹妹高兴的叫着:“是兰子回来了?你昨回来了呢?就你一个人?快来,让姐姐看看,好久没看到你了。”
来了这个世界这些日子,她还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则有些了解。比如说女子在婆家易嫁,那是不用与娘家人商量,只要支会一声就可以的。听到顾明华这么一问,顾明兰知道了:原主二婚之事,顾家人是知道的,否则不会这么一问。
来到这里,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就是为了想回个娘家,也是花了极大的代价(落了个悍妇的名声)才换来的。顾明兰看着陌生的顾明华,或许真的是骨肉连心,她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要艰险有记忆中,顾明华不是才二十五岁么?怎么才两年不见,年纪轻轻的她头上竟然有白发?
顾明华看着眼泪涌上眼眶的亲妹,心中也是激动。知道她这么久没回来,看到这个家中的模样心里难过,于是赶紧接过她手中的东西说:“兰子,是不是想姐姐了?”
想姐姐这是肯定的,虽然两人心灵上不是真正的姐妹,可身体上却是骨肉亲情。
其实真正让她难过的是回趟家的来之不易,还有这家的况景。记忆中原本干净整齐、宽敞明亮的家,如今一厅四间的正屋竟然呈现了破败的模样。看来,这个‘姐姐’的日子过得很不好。
女子出嫁,没有自己男人与婆婆的首肯,女人就不能随意回娘家。而娘家人,没有男子主事,女人家也不能随便走亲戚,原主只有在年节上,才能回娘家一趟。可原主因为守孝,后又因为被设计,她近两年没有回娘家了。
顾明兰难过的问:“姐姐,这两年来你们还好么?妹妹不在家里么?春来春至两人呢?”
拉着妹妹进了屋,顾明华倒来一杯热茶避开了妹妹的问话,她坐下后关心的问:“妹妹这几天去镇上钱家做帮工了,说要到过年才能回来呢。兰子,你过得好么?他大伯哥对你还好么?那天他们送信过来,姐姐不同意也办法。因为这事是周围四方的风俗,当姐姐的就算知道你不情愿,我也没办法阻止。要怪只能怪你姐夫太没用。
不过,这大伯哥我看过一次,样子虽然不能跟城里人相比,可在咱们这五大村庄里我看过的年青人来说,真的还算不错的,而且人好象还老实的样子。他这人怎么样?对你好不好?唉,要是姐姐是个男儿就好了,娘家有兄长,你也不会受委屈了。”
女子的地位低下,就算姐姐成了守灶女,还是改变不了她是女人的事实。
这个人好不好,想着自己未来的打算,顾明兰只能含糊的说:“姐姐,有什么好不好的?还不就这样过——反正不就是一个男人呗。对于长相,男人长相又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长得好与差,又有什么关系?你也知道,我那婆婆不是个善茬,我跟她过得实在不对盘。”
家婆难处,是当媳妇的最大的痛苦。
顾明华低叹一声说:“唉,妹妹,你别说了,你那婆婆知道的人没有人说她不厉害的。我们姐妹怎么就这么命苦呢?爹娘要是知道我们这个样子,怕是在九泉之下也要难过了!”
顾明兰试探着问:“姐姐,要是我和离回到娘家能过得去么?”
☆、82第82章 初试顾明华
顾明华大惊失色的看着她:“兰子,你说什么?和离?你在想什么?你知道不知道,就算是和离回了村,这日子也难过。再说这一个女子想要和离,哪有这么容易?你可别这么想,只要妹夫对你不错,那什么都要忍忍。和离的女子,除非是去家庙里守寡守节,否则都不会好过。如果不是这样,姐姐我早就自己过日子了!”
和离很难她知道,只是这个姐姐视和离都如猛虎?如果她说她愿意当休妇呢?她会不会吓得跳起来?顾明兰心一沉,对自己回娘家的热情顿时掉了大半。
记忆中的顾明华是招上门女婿上门的,虽然她知道一个大男人会做上门女婿的不会什么什么有出息的货,但是到了女方家,又是这穷人家的男人想成亲非常困难的时代,他应该说会好好过日子吧?难道这个姐夫比她记忆中的品性还要差得太多?
顾明兰一惊:“姐姐,你和姐夫怎么了?”
顾明华苦涩的笑笑说:“还能怎么样?就他这种人,你以为他能做个好人?妹妹是不是发现这屋子破败得厉害?没有银子去修整,哪有不破败的道理?”
这个原主出嫁三年,回来过两次,从小被那个温婉的娘教得似乎不像个农家姑娘,天真得要命。
而且每一次回来,就只知道诉苦,从没过问过这大姐的日子过得如何,所以她的记忆中,对这顾家后来的情况是很不了解的。
顾明兰不解的问:“姐姐,爹娘留下十亩地一栋屋子给您,要怎么说你们一家四口带着小妹,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应该过得下去,只是这日子怎么会过得这样?”
本来一个农家有十亩地还有一间大瓦房,这是很不错的。可是自己这日子偏偏过得如此窝囊。
顾明华擦了擦眼泪:“妹妹,以后不管有没有儿子,千万莫招上门女婿。老话说得好,一年招亲两年骗亲三年不走是死人,好男人没有几个会愿意做上门女婿的。
这前几年爹娘还在,他还算是过得去的,做事虽然算不得勤快,可也不是那么无赖。可这两年,看到爹不在了,他既然说要把春来和春至改姓张!可当年说好的是上门的,爹娘还出了十两银子的聘礼给张家,这突然要改姓,顾家族人怎么可能同意呢?爹娘在地下怎么会睡得安宁?”
果然招上门女婿是不靠谱的,这以男人为尊的世界,哪个有出息的男人会当上门女婿?这不,当家的一走,不是女人就是孩子,他异心就起了。
顾明兰皱起眉头问:“那姐夫是回张家庄了?”
顾明华摇摇头说:“他哪里会回那?那里连饭都吃不饱,五兄弟只有老大与他这个老三成了亲,他回去,住哪吃什么?其实他说来说去,他也不就是打着这几亩地的主意么?他这是想把这几亩地契要走呢。一听说族里不同意让孩子改姓张,他就什么活也不干了,成天到镇子上去晃荡,没有三天两日是不回来,就不要说干活了!”
一阵锥心的痛从心底涌起,顾明兰终于知道为什么难过得想哭了!原来是这原主感应到了姐姐的悲伤,真的是骨肉连心么?
两姐妹抱着流了一会泪,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两姐妹擦干眼泪进了屋。两个外甥从村子里玩了回来,八岁的春来看到顾明兰怯怯的叫了声:“大姨!”
小春至一年多没有看到顾明兰了,他害怕的躲在娘亲的后面,顾明兰逗着他说:“春至,叫声大姨,一会大姨带你去村子里买桂花糖吃!”
顾明华抱起春至指着顾明兰说:“你不是成天念着大姨大姨么,怎么就一年不见,你就不认识了?你可是五岁的男子汉了,可不能这么胆小!”
虽然那姐夫不是个东西,可两兄弟长像都肖了顾家人,甚是可爱。
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亲外甥那是不一样的感情,顾明兰抱过春至在怀里说:“来,大姨带你们买好吃的去!”她记得村子里有个寡妇开了个小食铺子的。
顾明华立即拦住她说:“妹妹,不用去了,零食也饱不了肚子的,一会我就做饭了!”
顾明兰不依说:“姐姐,哪个孩子不喜欢吃零嘴的?零嘴又不是用来饱肚子的,它只是用来解馋的!春来春至,今天我们买桂花糖吃,明天小姨带你们买肉吃,好不好?”
一听有糖有肉吃,两个孩子欢呼起来:“好!我要吃糖!”
“我要吃肉!”
自己妹妹的家过得怎么样,顾明华哪有不知道。她舍不得顾明兰花钱,于是看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儿子酸酸的拉住他们:“春来,春至,你们乖,咱们不吃糖了,一会儿娘给你们烤红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