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佃户

第 10 部分阅读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赶车来。这不,如今这般早就到了。

    初五知道龙跃家里着急,便也没介意正好梦的时候被吵醒。进了厨房帮杨氏准备早饭,她们家的东西龙夫人也吃不惯的,她们也就没费心准备什么,只做了够自家一日吃的红薯粥。

    自从大姑来家里借走了两石谷子,家里连红薯粥都是吃不饱的,杨氏的针线活虽然能赚些进项,但日常的油盐酱醋也需要钱,根本不够用。

    初五种下的蘑菇还没有冒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种成功,想凭着卖蘑菇赚钱,看来还是不行的。虽然可以去摸泥鳅,但现在天寒地冻的,每次也摸不来几条泥鳅,还容易染上风寒。古代医疗条件可不好,一个小感冒治疗不当也是能要人命的,这样的天气家里也不再允许她们姐妹去摸泥鳅了。

    果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初五朝灶口扔了一根柴火,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到个能尽快改善家里状况的法子!

    龙家母子在房里没待多久就出来了,龙小屁孩被他老娘牵着,拽了一副小脸看着初五姐妹三人,“我娘来了,我要跟我娘回家!我家房子大,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大有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模样。

    初五对这孩子无语,迎春则对龙跃很是不舍。立夏后来也跟龙跃玩了,虽然觉得她二姐因为龙跃被打很委屈,但这会儿见龙跃真要走了,也有些不舍。

    “这孩子调皮,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吧,这里是一些小心意,我出来的匆忙也没带别的东西,你们不要嫌弃才好。”龙夫人从丫鬟手里接过一个小荷包,递给刘长生道。

    “这怎么行?我们也没帮上多少忙,反倒是让小少爷在我这小茅屋里跟着我们受委屈了。”刘长生推辞,不肯接。

    “是啊,夫人不要客气,找到孩子了就好,我们也是为人父母,知道父母担心。”杨氏也不接那荷包。她昨天经历了跟初五的失散,可是把她急死,也理解龙夫人的心情。

    初五见了那荷包就知道里面装的不是银子也是值钱的物件,只不知道这小小的香囊能装下多少。可不管多少,她家这样的情况也不是跟人客气的时候,何况他们也确实救了龙跃的,初五在一边看着她爹娘推拒那荷包暗暗着急。

    “拿着吧,多少也是我的一点心意。”龙夫人把荷包塞进杨氏的手里,摸了摸站在杨氏身边的初五的脑袋,道:“你就是初五吧?乖孩子,谢谢你救了龙跃,你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啊。”龙夫人说着退下手上的一个翡翠镯子,套在初五的小手上。又对杨氏和刘长生道:“以后有什么难处,拿了这镯子上龙府,能帮的我定然不会推辞。”

    “这”刘氏夫妻都是老实人,没见过龙夫人这样有钱大方的,这会儿又是给谢银又是给镯子的。两人着实觉得礼重了,不想收。

    “你们救了我儿子,是我们龙府的恩人,要是这点心意都不收下,我们也心里难安啊。”龙夫人环视一圈小茅屋,渐渐泛白的天色中,低矮破烂的小茅屋挤下这么多人,更显得窄小简陋。

    杨氏捏着那荷包,也不再说话,沉默着收下了。

    龙夫人见杨氏收下了荷包,不再多留,牵了龙跃就出门。

    一家子送了出去,一时龙跃和龙夫人上了马车,就要放下车帘子。迎春跑了出去,满脸难过的问道:“龙跃,你什么时候还来玩儿?”

    “你们家不好玩,我不来了。”龙跃拽拽的道。

    龙夫人笑了笑,道:“你们得空了来家里玩吧。”

    迎春不想龙夫人邀请她,也不在意龙跃说再不来玩,点了头笑道:“嗯,我一定去!”

    日头刚升上山顶的时候,马车载着龙夫人和龙跃走了。一时看热闹的邻居都出来询问究竟,杨氏和刘长生含含糊糊的回答,没细说。

    初五早收好了那价值不菲的镯子,这会儿又拿了那小荷包打开来看。只见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纸,初五抽了出来,上面五两两字差点没晃瞎初五的眼!

    银票顶头写着“官户票部”四字,说明这张银票是官家印发的,银票中间位置写着两个大字“五两”,两个大字上方小字写着“足色银”两边写着印发银票的日期和票号,整张银票是用桑皮纸做的,有一定厚度。

    初五没想到龙夫人这么大方,一出手就是五两的银票。看着手上这张几乎写满了繁体字的印着红色印章的大额银票,初五傻笑了。

    刘长生见了这银票着实吓了一跳,拿了去就想去追上龙夫人,把银票还回去。初五那个急啊,好在杨氏把刘长生拦下了。

    第二日傍晚时候又有几人赶了马车送了两石大米并两匹锦缎三盒糕点来,杨氏和刘长生瞪着摆在自家门口的这些东西,都有些傻眼了。他们收留了龙跃可不是为了求这些回报的,如今要是收下倒像是为了这些钱财一般。

    杨氏昨天只以为龙夫人给了那五两银子就算谢礼了,她们家穷又快揭不开锅了,她虽知道拿了那银钱有不妥的地方,但为了一家不饿肚子,也不得不手下,她哪里想到龙夫人这会儿又送了东西来。

    初五见了这些东西倒不惊讶,大户人家丢了嫡子,他们给寻了回来,这点子谢礼对龙府来说不过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想到龙跃那拽样子,初五就后悔怎的没狠狠的敲他一道竹杠。

    杨氏和刘长生要推拒,来人并无意跟他们多说什么,放下东西便又赶了马车走了。杨氏和刘长生只得对着门口这堆东西叹了口气。这会儿王家那边许氏站在自家墙头往这边瞧,杨氏见了赶紧和刘长生抬了东西进去。

    许氏是个大嘴巴子,没有的事她还能说出个三五六来。这会儿见了自家门口的这堆东西,还不定能编排出什么来呢。

    家里因着这件事得了两石大米并五两银钱,总算有了能熬到夏天的粮食。这天晚上一家子总算没再喝粥,吃上了干饭。

    嚼着嘴里喷香的米饭,初五皱了眉。家里虽解除了挨饿的危机,但谁知道下一刻会不会还有个什么天灾**的?没有稳定的谋生手段,只靠着租种地主的地,哪里会有什么出息?

    如今过了两个多月了杂物房那十一溜子木头上还都没有动静,初五也不指望能靠种蘑菇发家致富了。

    种蘑菇不行,那么她还可以做什么?

    饭后,初五盯着自个的小手看了老半天。只见她一双小手因着冬天,此时被冻得有些干裂。小小的手掌心因为经常劳动,掌心上长了几颗小小的黄茧子。

    初五蹲在火盆子边,手心翻转,没一会儿右手掌心里空气凝结,一根闪着幽冷的冰针出现在掌心凝结的空气中。

    “初五,往火盆子里再加些木炭,端到房里去,你也该睡了。”杨氏背对着初五,一面洗碗一面嘱咐道。

    听得杨氏的话,初五迅速捏碎了掌心的冰针,掌心迅速湿了一块。初五在火上烤了烤因凝聚冰针而有些冻着的小手,笑着应道:“嗯,我这就去睡了。”初五拿火钳子往火盆里夹了几段木炭,拿起一边的湿布端起火盆就去了房间。

    迎春和立夏吃过饭,泡了脚没多会儿就去房里睡了,她们早拿了一个火盆去的。这会儿初五又端了一个进来,房间瞬间暖和了不少。

    过了年倒是不再下雪了,但却下起了绵绵密密的雨丝,冰冰冷冷的,比得过年前还冻人。

    初五解了外面的棉衣,躺进被窝,就着从糊了窗纸的木棱窗照进来的月光,看了看一双算不上好看的小手,下了一个决定,她要去打猎!

    初五做了决定,第二天早早的就上罗家去了。她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要去打猎,家里杨氏和刘长生哪里能答应,但要是跟着大罗小罗父子去那就另当别论了,有个人照顾着,杨氏和刘长生多少也会放心些。所以初五这趟去罗家就是要说服大罗小罗,教她射箭捕猎。

    第30章 佃户(三十)

    山里人打猎有讲究,春天时候山里动物都在繁殖,这时候是不上山打猎的。为的就是让山里的动物繁殖,以后也能有猎物可打,所以大罗小罗足足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都呆在家。

    初五到罗家时候大罗小罗已经起来了,父子两正在院子里洗漱呢。罗家在后村,靠近后山,山上有溪水流下,大罗便把溪水引到家里。他们家是不用到村子里挑水的,用水比初五家方便多了。

    “罗叔,小罗,早啊!”初五进了院子笑嘻嘻的打招呼道。

    “嗯,初五这么早来了,吃过早饭没?”大罗已经洗漱完,从厨房里端了陶锅出来,准备做早饭。

    罗家打猎过日子,虽没种田,但白天吃的也是白米饭,不知比初五家好了多少。

    “嗯,我吃过了。”初五笑了回答,又问道:“罗叔今天有空吗?”

    “嗯?有空,怎的了?”大罗有些奇怪,这女娃子又不知道要作甚了,上次是找菌子,这次又要干嘛?

    “我想跟您学打猎!”初五仰了小脸,笑着道。

    “啊?!”大罗这下可吃惊不小,不说她一个小女娃了,就是村里许多大老爷们都不进山打猎。一个是山里危险,打猎风险大,那些个大老爷们不愿冒险。另一个是村里人世代种田,并不会打猎的技术。且打猎进项不稳定,多数时候靠运气,要是十天半月没打到猎物,家里就要断粮了。

    洛书这会儿也洗漱完了,正在门口柴垛边抱柴火,听得初五的话不由的手上顿了顿,皱了眉头。

    “罗叔,求你了,我想进山打猎,您教我射箭吧!”初五拧了小眉头,恳求道。初五顶着八岁萝莉的小脸,做出这样的表情和动作,瞬间在心里把自个吐槽了一万遍,但她仍不得不做了这幅样子。

    “这你一个女娃子,干什么进山打猎?打猎可不是好玩的,一个不小心还可能遇上大熊,大熊会吃人的!”大罗放下了手中陶锅,学了大熊龇牙咧嘴。

    大罗人生的高壮,这会儿做了这个样子,果然有些像熊。初五看着他那凶神恶煞的模样不由的满头黑线,看来大罗真当她是个八岁的小女孩了,想着用这个法子就能把她吓唬住。

    初五大大的眸子里迅速聚集了水雾,眼泪汪汪的,眼看着就要哭出来,“罗叔,您就教教我吧,我求您了”

    大罗平生没什么可怕的,但最怕看见人哭。这会儿见了初五眼泪汪汪的模样,好不可怜,只以为自个把孩子吓着了,他瞬间慌了手脚,哄道:“别哭了啊,初五别哭啊!”

    原来他怕她哭了,那她就哭给他看!初五憋足了劲儿,深呼吸,正准备放声大哭呢。

    大罗见了初五这架势,知道丫头要大哭,更是慌了手脚,不住的点头道:“罗叔答应你,教你射箭啊,初五别哭了啊!”这么小的娃,要学会使弓箭哪能这么容易,估摸着连把弓都端不起来呢。这会儿哄了她不哭,先答应了教她射箭,至于她能不能学好,又能不能和他们一起进山打猎那可就是另说了。

    初五不知道大罗打的注意,没想到这么容易他就答应了,她都准备好了拿出当年人见人逃鬼见鬼愁的哭功来的。这会儿初五见大罗答应,颇有些可惜的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根本没有的眼泪,心里为她没能一展的才华而可惜了会儿。

    一边的大罗小罗看了她这模样,父子俩很有默契的眼角抽了抽。

    这天大罗小罗父子吃过早饭,初五便开始跟着大罗学箭术。大罗在院子里墙上挂了个稻草蒲团,中间用黑炭画了个圆心当靶心。

    初五握着手上大罗给的弓,掂了掂,估摸着有五六斤重,要不是初五做惯了家务活计,这样一把弓要拿在手里没一会儿就得手酸。

    初五往大罗那儿瞧了瞧,发现她拿的这把弓明显比大罗的要小得多,长度估摸着只有半米多些,而大罗那张弓看着有一米五长。

    初五上次跟大罗小罗去打猎,也见过他们的弓箭,弓身是用柳树做的,角用了牛角,弓弦用了马尾,箭杆用的是竹子,箭头是三棱开槽的箭头,箭尾用的是鹰羽。这样的箭头射进猎物的伤口里,血会从血槽上了流下,起到放血的作用,会大大增加射杀猎物的几率。初五对弓箭没什么了解,只粗粗看出这几样东西。

    “看好了啊,左手拿弓,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压拇指,搭箭勾弦。射箭时弓箭举平,眼睛看着对面靶子,箭头要对着靶心射,知道吗?”大罗虽不想初五进山,但教习起射箭还是很认真的。“就这样,你自己试试。”大罗搭箭射箭,动作一气呵成,对面稻草靶心上稳稳的插上了一支箭。

    “嗯,知道了。”初五认真的看着大罗的动作,见小罗把稻草蒲团上的箭拔下,便从腰间箭袋里拿了一支箭,搭箭拉弓。

    拉弓是个力气活,初五现在拿的弓虽小巧,但该有的张力还是有的。初五站在十多米外,费了些力气才把弓拉满,颤抖着手,举平了弓。眼睛箭头和靶心三点一线,右手快速放箭,只见羽箭快速射出,插入稻草蒲团。

    可惜箭没插入靶心,只射进了稻草蒲团的边缘。初五本以为可以射中靶心的,没想到会是这样,小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她这边正在郁闷,那边大罗和小罗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初五第一次射箭便能射到靶子,要知道洛书第一次射箭可没射上靶子。

    大罗惊喜了,拍了初五的肩膀了呵呵的笑道:“不错啊,没想到你一个女娃子有这能耐!”他全然忘了要打击初五,让她打消进山打猎的念头了。这会儿笑得欣慰,一副后继有人的模样。

    那边小罗拔出箭,皱了眉把箭塞进初五的手里,道:“力道还不够。”

    初五听了大罗的话,想想也是,她第一次射箭能射中靶子已经不错了,还能要求什么?箭术是要靠练出来的,没道理就因为她存着上辈子的记忆就能一学就会不是?

    这天初五在罗家呆了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罗家吃的。到了傍晚时候才放下弓箭,恋恋不舍的家去了。

    过了十五村里人就开始翻田地了,等田地翻好,放水进去沤上十天半个月就到插秧的时候了。

    村里有闲钱的人家会请了老魏家的牛去犁田耙地,初五家没那个闲钱,只得一家人一锄头一锄头的翻,二十这天便开始翻田了。

    翻田是个力气活,初五姐妹三人还小,杨氏和刘长生并没要她们下田去,只让她们看家照顾满福。初五不用下田得了便利,等杨氏和刘长生下了田去她便背着满福去了罗家练习射箭。

    这几天初五一得了空就往罗家跑,去罗家练习射箭。初五虽不指望着能用弓箭射杀猎物,但也要学出个模样来,好说服了自家爹娘和大罗让她进山,她练习得也更加勤奋了。

    时间就在初五每日看孩子和练习射箭中过去,就到了插秧的时候了。稻秧是杨氏早就播种下的。拿了去年留下的谷种,泡了水捞起来放在布袋子里,搁在灶头让谷子自己发芽。等谷子长出白白的小芽,就拿到整平的地里均匀的洒上,再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再在上头盖上一层稻草帘子,等着谷子发芽就行了。秧苗从播下到拔秧大概需要半个多月左右,初五家的秧苗在二月中旬就下了种的,这会儿长了一筷子长,正是好插秧的时候。

    插秧这天一大早初五一家都起来了,吃过早饭天还没亮,一家子已经挑担子扛锄头准备好出发了。

    秧苗昨晚上杨氏和刘长生来拔了一些,这会儿到了秧地只用拿了拔好的去田里插秧,留了初五三姐妹在秧地里拔秧苗。

    初五背着满福,拿出带来的小凳子坐下就开始拔秧。拔秧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秧苗连根拔起捆成一把一把的堆在一边就行。迎春和立夏自小也是跟着爹娘下地的,这会儿不用初五教就开始拔秧了。

    满福正是学走路的时候哪里能安分被初五背在背上,他时不时的蹬一下初五身下的小凳子,大有从初五背上蹿出来的势头。初五见他就是乱动,并没有哭闹,也懒得理会他,由着他自个在她背上玩得乐乎。

    她们今天插的是甘河边的田,秧苗也是就近留了地撒种的,倒省了从大老远地方挑秧苗的活计。田地多的人家早几天就开始插秧了,初五家田地挨着的是明初家的田。明初家在甘河边就有十亩田,他们这会儿也在甘河边插秧。

    明初家的孩子比初五家的多,明初家的木氏嫁到他头十年,生的都是女孩子,到了第十一个年头上才生了一个男孩子。明家婆子对媳妇一连生了五个女孩很是不满,本来是要让自家儿子休了木氏再娶的,明初没答应。到十一个年头,木氏才生了个男孩子,这下明家婆子的脸色总算好了些。

    这会儿明初家的秧地里留了四娘和五娘在拔秧,五娘年纪跟初五差不多大,平时不大爱说话,这会儿正安静的拔秧呢。四娘比初五大了三岁多,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农村里九岁的孩子能顶半个大人的。初五到秧地时就见隔壁秧地里的四娘五娘已经拔了一大堆秧苗出来。

    初五跟明初家的孩子交集不多,她自己也不爱出门,内里是个心理已经二十的伪萝莉,跟j□j岁的女孩子也谈不上话,每每见了村里同龄的女孩子都是点了头就走的。这会儿还是穿来后第一次隔着个田埂跟同龄的孩子坐的这么近的。

    第31章 佃户(三十一)

    那边四娘见了初五她们来了,笑着打招呼,“初五来了,你们家今天也开始插秧了?”

    初五从秧地里抬了头,笑着回答,“是的,今天开始插秧。”初五对于这种明知故问的寒暄很是没办法。

    “你们家多好,才十亩田,我家种二十亩的稻子,可要累死我们了。”四娘一面和初五闲聊,一面手下不停的“唰唰”拔秧苗。

    初五不知道要说什么,只得笑笑。明初家前头三个女儿早几年陆续嫁了外村的人家,她们家现在只剩了明初叔、木氏、明家婆子还有四娘五娘,并一个宝贝似的宠着的五岁男孩明芽。明家一家子这么几口人租种了二十亩田,着实很辛苦。

    “你去年咬了母老虎?呵呵,初五你真厉害!”四娘仿佛想到了什么,神秘的指了指河边茂密的竹林子,又道:“昨天天要暗的时候我从田里回来,见了那李五郎跟张寡妇在竹林子里拉扯呢!噗,那么厉害的母老虎都看不住五郎叔这只老猴子。”四娘说着自个笑了起来。

    对面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居然跟她说看见人幽会的事,初五这回是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尴尬的笑笑。

    “初五,明天三月三你去赶集吗?”四娘笑过了,问道。

    初五了解到,三月三她们这地方没有歌会,镇上倒是个大集日,这天十里八村不少姑娘小伙子都会去赶集逛街。三月三也就成了一次变相的相亲会,少年男女在集市上看对了眼,便请了媒人去提亲。三月三集市上会有不少东西卖,热闹的很,这天有空的人家也会去镇上逛逛。

    这会儿她身边一直沉默着拔秧的五娘抬了头看她四姐,“姐,咱们还要插秧呢,哪儿有时间赶集去?”

    今年的三月三遇上插秧的时节,初五估摸着会有很多人家的姑娘小伙去不了。这天集市上会卖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因着是大集日,东西也齐全。初五对这样的活动和集会并没什么兴趣,没打算去,便回道:“我家也要插秧,今年是没空逛街的。”

    “哦,我以为你去呢,还想着要是去就给我捎带点东西的。”四娘因着到了十三岁,便想着去瞧瞧热闹,但无奈自家要插秧去不得,这才问了初五的。

    这时候明家婆子忙完家里的活来了,站在田埂上听了四娘的话,骂了一声,道:“家里吃饭都不饱了,你还捎带什么东西?”

    四娘听了她奶奶的话,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埋了头拔秧苗。她身边的五娘见了自家奶奶来,更是不敢说话,只一味的拔秧。

    初五看了眼瘦高健朗的明家婆子,对四娘笑了笑,她自己也忙活了起来。

    到下午时候刘长生和杨氏已经插完了一亩田,快到午饭时候初五背上满福回家做完饭,留了迎春和立夏在秧地里继续拔秧。

    家里去年养的鸡已经开始下蛋了,杨氏把蛋攒了起来,留着春耕农忙时候加菜。初五回家把早上煮的粥热了一遍,又生火煮了五个鸡蛋。初五喂了家里的鸡鸭,吃过红薯粥,又喂了满福米糊,便用葫芦装了三个大葫芦的红薯粥,兜上那五个还热乎的煮鸡蛋去田里了。

    农家人农忙时节为了节省时间很少回家吃午饭的,都是带了到田间地头来吃。初五把两个大葫芦和两个煮鸡蛋给了杨氏和刘长生,又拿了剩下的东西到秧地给迎春和立夏。迎春和立夏见了煮鸡蛋,都乐得很,赶紧的就着水沟里的水洗了手来吃。

    初五拿起剩下的那颗煮鸡蛋,剥了蛋壳咬了一口,便把鸡蛋递给了身后的满福。满福虽小,但也知道鸡蛋好吃,见了鸡蛋早蹦跶着要了。这会儿见初五递给他,就着初五的手就吃起来。

    那边四娘和五娘也在吃午饭,是明家婆子回去带来的,就一个大葫芦的红薯粥,她们两姐妹分了吃。这会儿姐妹两正巴巴的看着初五姐妹这边吃鸡蛋呢。

    明初家孩子多,一家子的日子比初五家更不好过。她们家也养了鸡,但鸡蛋都被明家婆子收了起来,拿去换银钱买油盐酱醋了。

    四娘毕竟大些,看了两眼初五的鸡蛋就喝粥去了,五娘却是一直盯着看。立夏见了五娘盯着她的鸡蛋看,生怕被五娘抢了一样,本还慢慢吃着的,这会儿一口就把剩下的半个鸡蛋吞进去了。

    迎春刚拿了鸡蛋就跑田埂上摘野花去了,这会儿不在身边。初五见了五娘那巴巴的咽口水的模样,不由的又是好笑又有些愧疚。看了看手上半个沾满了满福口水的鸡蛋,只得对着四娘和五娘无奈的笑了笑。

    到傍晚时候初五依旧背了满福回家做饭,家里用买牛剩下的银钱买了粮食,家里的粮食倒是够撑到收夏稻的,农忙时候杨氏就嘱咐初五晚上做干饭。

    初五洗了米生火做好饭,便炒了个小白菜。又喂了鸡鸭,爹娘和迎春立夏还没有回来,初五便抱了一把小白菜上罗家。

    小白菜是杨氏正月时候洒了菜籽种下的,她们家前两天刚开始摘来吃。初五回来之前去了趟菜地摘菜,多摘了些,想着送给罗家。

    这时节地里没什么蔬菜,除了白萝卜和菠菜就剩下小白菜了。相比于其他两样,初五更喜欢油油的小白菜。

    初五到罗家时候天色有些暗了,罗家柴门没关,初五背着满福推了门进去。初五进去时候小罗正在炒菜,油油的腊肉兔子香味四溢。初五还没进厨房就闻到了那股子香味,口水直流。背上一直安静的满福此时闻了香味,忍不住在初五背上咿咿呀呀的挣扎起来。

    洛书见初五进来皱了皱眉,初五因着下地,一身本就打了不少补丁的衣服早已经脏得不成样子。她脚上只穿了一双草鞋,三月的天入夜还有些冷,一双脚趾头冻得通红。

    初五见罗小屁孩皱眉,尴尬的笑了笑,这下倒像她有意选在罗小屁孩做兔子肉的时候来的。初五尴尬了,放了手里的小白菜道:“地里的小白菜能吃了,给你送来些,罗叔呢?怎么没见人?”大罗要是在家几乎不会让小罗做菜,这会儿却是小罗在炒菜,院子里也没见大罗,初五不禁随口问道。

    “到县里去了。”洛书面瘫着脸,往炒得喷香的兔肉里加了些水,盖上盖子。

    罗家平时猎得的猎物有整个拿去镇上卖了的,也有拨了皮下来的,好皮子大罗就收了起来,攒成一处拿出县里卖。镇上的山货铺子虽也收皮子但价格便宜,隔一段时间大罗就是把好皮子拿到县里卖的。

    “什么时候去的?怎么昨儿没听他说起?”初五放下小白菜,道。

    洛书听得初五的问话,盯着那一把绿油油的小白菜,看了会儿,道:“没必要。”

    初五黑线,对罗小屁孩这个拽拽的回答很有意见。她好歹也算大罗半个徒弟吧,怎么就好似跟他们没关系一样?初五气呼呼的走了出去,全不理会身后张嘴欲喊她的洛书,以及在背上咿咿呀呀不愿走的满福。

    初五回到家,她爹娘和妹妹们也回来了,正在院子里洗手洗脚。一家人吃过晚饭,早早的就歇下了。

    第二天刘长生和杨氏迎春立夏他们没吃早饭就下田去了,初五在家做了早饭,用葫芦装了去。

    初五背着满福到她家田里的时候远远就见他们家田里多了个人,初五走近一看,那多出来的人赫然是罗小屁孩,此时他正弯了腰笨拙的插秧呢!

    见到罗小屁孩来帮忙插秧初五着实吃惊不小,同样惊讶的还有杨氏和刘长生。他们平日跟罗家没什么交集,想不明白怎么罗家孩子会来帮自个插秧。

    “你怎么来了?!”初五没忍住,惊讶的瞪着罗小屁孩问道。

    “你的青菜。”罗小屁孩拿了一棵秧苗,笨拙的把秧苗j□j田里。只他没经验,把秧苗狠狠的往泥里按了按,一根筷子长的秧苗瞬间只剩下一点点青绿浮在浑浊的田水里。

    呃,初五尴尬了,感情是她昨晚送了青菜,罗小屁孩今天来帮忙是还人情的,可她没想着让他回报什么啊!而且,看他插的那些秧苗,初五估摸着最后没几棵能长出来的,她嘴角不由的抽抽,“谢谢谢。”看来不仅菠菜不能乱送,连小白菜也不能送啊。

    初五把三个大葫芦放在田埂上,就去拔秧了。初五坐下拔秧,时不时的抬头去看罗小屁孩。从他笨拙生硬的动作里初五看得出来,这是他第一次下田插秧。

    初五恶趣味的想着,要是一只蚂蝗爬上罗小屁孩的腿,他那表情会是怎样?他会不会跳上田埂,惊慌失措?这么想着初五倒有些期待起来了,想看看那面瘫脸上出现其他表情时候是个什么样子。

    初五昨天拔了一天的秧苗,手心被秧苗磨得辣疼辣疼的。迎春和立夏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会儿都没了昨天的干劲儿,耷拉了脑袋有意下没一下的拔秧。

    “初五,小罗怎么来给你家插秧了?”四娘挨着田埂,俯身好奇的问道。

    她总不能说拿青菜换了个劳力回来吧?望着四娘闪烁着八卦的双眸,初五只得笑了笑。

    好在四娘也没纠结这个问题,又压了声音笑嘻嘻的道:“素梅姐今天回来了,带了她相公回来。素梅姐的相公可俊了,长得可真好看。”

    初五听着四娘那羡慕的语气,不由的黑线,才多大的孩子,就知道男人好看不好看了。

    又听四娘道:“那五郎叔是要赶了素梅姐他们的,可被母老虎拦下了。母老虎隔着大门骂了一通才开了门让他们进去。我娘说素梅姐不要脸,跟了人去还有脸回来。可我觉得素梅姐这样没什么不好的,能嫁个自己喜欢的夫君比什么都好。”四娘说着不由的羡慕起素梅来。

    第32章 佃户(三十二)

    初五摘了田埂的野花递给背后的满福,让他自个玩。笑笑问道,“四娘家里给你定亲了?”

    “嗯,定下了,南村的老陈家。”四娘说到自己的婚事并没多大喜悦。

    南村老陈家同样是个佃户,家里三个儿子。四娘定的是老陈家的大儿子陈楠,陈楠今年已经二十好几了,脑子有些不灵光,人憨实得紧,又因着家里穷,到了这会儿才定了四娘。男方是等不及的,初五估摸着过了十五岁四娘就要被抬到老陈家去了。

    “我不喜欢他,他们村里人都叫他陈大傻。我要和这么个人过日子,想想就心里难受。”四娘说到伤心处,垂了头,神色有些凄然的道:“可他家送了五吊钱和三石大米做聘礼,我爹娘就同意了,我又有什么办法。”

    初五停下手上的动作,沉默了。她以前是知道古代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抗,但这会儿见了这个才十三岁的小女孩因着那狗屁的父母之命要嫁给一个傻子做媳妇,心里也跟着堵得难受。

    初五不禁想,她以后会不会也这么稀里糊涂的让爹娘给定了人家,又稀里糊涂的嫁了人呢?初五这么想着,目光不由的落在了已经熟练的开始插秧的罗小屁孩身上。

    嗯,罗小屁孩不错,不像村里的孩子整天挂着管鼻涕到处跑,人有本事会打猎,也够意思。关键还对她爱答不理的,这说明他不喜欢她。她要是嫁给他,她以后想要和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等她和离出来了,爹娘要再让她二嫁也不容易。她有能力养活自个,生活会过得自在。嗯嗯,罗小屁孩不错不错。

    初五径自想得开心,仿佛已经看到往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独身生活,全然没发现自个一面盯着洛书看一面忍不住嘿嘿j笑了出来。

    洛书仿佛觉察到了什么,直起腰来四处看了看,就见初五傻愣在秧地里笑得j诈,看向他的眼神不由的让他一阵恶寒。洛书皱眉,真想打开那小傻头的脑袋,看看她想什么。

    接下来几天洛书都来初五家帮忙,每天早早的就到了罗家田里给插秧。叫他上家里吃饭他也不理会,到吃饭的时候就回去,吃过了又来帮忙。杨氏和刘长生对此觉得很过意不去,就让初五天天送了青菜去罗家。

    初五家因为多了洛书这个劳力,十五亩田八天半就插完了。插完了秧,三月初九就到了满福的周岁日。这天杨氏一大早就忙碌开来,烧水杀鸡,又去找香茅柏叶桂叶回来烧洗澡水。迎春和立夏出门找村里的孩子玩儿去了,初五就抱了满福在一边安静的看着杨氏忙碌。

    农家人孩子满周岁不可能像大户人家那么多讲究,但该有的习俗还是有的。这天满周岁家孩子的外婆要是还健在便会带了礼物来看孩子,给孩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