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尔

踏雪寻尔_分节阅读_20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有一对老年夫妻拿着调好参数的大屏幕手机走过来,叫她小姑娘,麻烦她帮他们拍一张站在骷髅状假山前的合影。已经没有明确意义的光的来源,天空早被灰色覆盖,拍摄屏幕中的他们的皮肤麦黄中泛黑,连同环境失却生机活力的光泽。她问他们要全身照还是半身照。连着拍了七次,不同尺寸不同亮度不同景深范围,他们均不满意,最后只是低头再调参数,打算伸长手臂自拍。然而却又没再自己拍。她重又坐下,看着他们埋头毁誉参半地评价着手机中的影像互相搀着慢慢走远。

    再把耳机塞回双耳,释放耳机线上的暂停键,原先低低潜伏着前进的旋律不再有沉降可能地骤然上升,恍惚又回到了初始状态,实际已是一个时近二十二分钟的乐章的终结。片刻之后,缓缓地柔声响起提琴的和鸣。她阖上双眼,微微屏息,等待着那满声柔情的双手的进入,全心全意去感知那触摸出一辈子最深邃思想和最细腻情感的第一声钢琴、第二声钢琴、第三声钢琴……这是一章她能在心里自如演绎的旋律,她熟悉至铭刻的音符。

    音量很高,恍惚之间,深觉已然置身音乐大厅。她知道,她已将自己与外界完全而一厢情愿地隔离开来。她是伪装的一个五官正常的聋哑人,然而内质清明。

    左手边就是湖,在他们的照片中作为背景几乎是白茫茫的一大片,坑洼不平。冬天的晚风已经吹起,似从遥远的湖对岸肆虐而来,纤细而光秃的柳树枝也在空中颤抖不已。

    稍再往前踱步,紧绷着身体坐在堤上的观湖靠背木质长椅上,面朝着外湖,干冷的风将她的头发往后梳理,空气中的冰凉无孔不入地渗进层层衣裳里,她握着手机将手裹进羊绒围巾里。

    茫茫的远方仍有行船。盯视湖面良久,只身在岸上,却也被潮涌推着缓缓前进或后退,甚至,几乎可以是任何方向。然而后退的感觉,数倍真实于被迫随着浪潮一同前进。凝视湖面的身体以同样于波纹的速度极速远离它。湖水拍打水泥堤岸,无声地凌乱,又杳然进入心里响彻脑海,欲与乐曲争抢一席之地。不用同他们一样行船至湖中央,紧缩着的身子已经在浪涛滚滚的大海上颤颤巍巍,大脑幻想出水底的宁静与详实。

    她忘了回应现实,任自己飘零在大海之上,最后却还是被那些推波助澜者推回了岸上。湖水不断地猛烈撞击堤岸,在她脚前方溅开千层水花。一艘金碧辉煌的游船在她座椅的右手边靠岸,下来一大帮外国人和中国人。

    几个外国男女用英语比划着手势,声势浩大,费劲地和船夫做着反应和理解均相互迟缓的沟通。一个体格壮硕的外国男人一屁股蹭在她的座椅最右侧靠背上,片刻不能静止动作,手中的烟飘扬出颓废的气息,她感到了细微的晃动。经过两三分钟艰苦的翻译与解读,三个中国人脸上隐忍着丝丝不满趁着小径离开,外国人重又踩进游船,往湖中央的方向荡去。那个男人做什么都格外的小心翼翼,却依旧使船身在某一时刻晃动不已。然而他全身的重量,更似都凝结在了他紧蹙的眉间深渊里。

    ☆、开彼三昧

    她想一直坐在这里,任凭风吹,任由身体随着水浪独自任意飘零。内心世界全然被音乐温柔攻陷,再也无人打扰,只要闭眼睡去,连音乐都是寂静。像是失落了情感,内心没有悲喜,没有忧愁,更是无处追寻恐惧的踪迹。只有疲软和随遇而安,失却了思考的欲望,脑海归于混沌和宁静,又像个没了心智的游魂,在这个将歇未歇的冬日傍晚,停留驻足胜于游荡。

    悄无声息地,耳机中透入灵魂内部的音乐变得身体任一部件一般地自然,个人不会因为自己拥有一双眼睛或是长了一对耳朵而欢欣雀跃,她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已经对他们的音乐失去了现实感触的心理知觉,也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已经将他们的死归为处于时间轨道上的理所当然,然而不管怎样,她还不可以失去她的双手抑或双脚,她还不能让这触及灵魂的音乐停掉。她已然是听非听地听着,没有情感的起伏,亦无情绪的衍生,仅仅感知到这第二乐章已经进入了被设定的单曲循环。

    她看着那条船上的几个外国人盯着她,无惧她帽檐下失却温度的冷眼旁观,在湖面上变得越来越微渺。从身侧的电脑包里拿出英文版《夜色温柔》,翻阅了结尾后用双臂仅仅环抱在怀里,失却了意识,任由冷风凌虐面部的肌肤,她在混沌和宁静中隐隐陷入了假寐状态。撞击灵魂的轰响音乐也无法唤醒陷在蒙昧意识中的睡人。

    祁安从迷糊的幻象中彻底惊醒过来,却是缘于从左侧面而来的大风将她头上紧紧扣住的棒球帽猛地掀落在地。一股沁凉从额头直浇而下,寒冷颤至脚底。

    她出于惯性地转头,看到她的后方正有一个神色不自然的中年男人,正在崖间拾掇着什么。

    她缓缓踏着脚步朝着原来的方向继续上路。她早已出了那座辉煌的音乐大厅,音乐发声自她的身体内部,她感觉不到自己正在走路的声音。她也不知道那个穿着环卫制服的中年男人到底对她说了些什么话。她更像是被那阵猛烈的风轰醒,而继续迈步上路。没有明确地目的,永远都是如此一站一站的断断续续地慢慢行走。

    掩埋了最后的太阳的层云,向地面倾泻着苍白的光亮,仰望的光秃树枝像是铺呈在经久氧化了的陈米颜色的白纸上,只在大风刮过时暴露出整体的不胜真实。

    经过露天茶座,疑似进入了西湖人家的私家庭院,摆放整齐而空落的张张黑色藤椅上,七零八落地撒着几片刚落下的干枯樟树叶,是为凄艳的点缀。浑圆的蛇身般的椅架在某一部位映射出令人心悸的白光。前方疑似苍翠的树林,掩去了那架疑似通往那片苍白的石梯。常青的树叶永远不会凋零。前方的四五个人消失在绿叶和石梯交汇的尽头。其中,最后一个低头摆弄手机的年轻男人,身上的外套向下褪到了臂弯,衣服的下摆随着脚步不断地敲击着小腿。

    没有驻足停留的人,没有回头瞻望的人,所有人都在不停地向前行走,深怀着明确的目的地。

    祁安没有跟在他们后头走上石梯。向外绕至走道的外缘,再次滨临那片湖。片区之内,形单影只的男学生正在长椅上戴着耳机用他的水彩画笔描摹外湖,专注的态度可估其功底。祁安在侧边看着他和他的画,思绪飘到很远的地方。

    女人看到很多的男人,男人看到很多的女人。女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对男人施予更多的关注,出于一种并不自知的异性本能。

    在边上静立约四分之一曲长的时间,男学生专注如初,她再不忍心打搅,留下对他的默默祝福,再背离他向前远走。

    双手收进大衣口袋里,双臂紧紧贴着身体。风猛烈地摇晃着耳机线,震出啪啪啪的干扰音,不会有高分贝的人声将一切杂音湮没。她微微低着头,认真地找寻那属于每一件乐器的气息,踩得脚步小心翼翼。

    不去遐想着什么,不去追逐着什么,甚至不甚在意自己正在向着哪个具体的方向行走。任何形式的专注,都会将自我引向一个某种出口,而不必借问如果重来一次将会怎么做。

    从小卖铺前经过,茶叶蛋的温热香味混进寒冷的气流里,被吸入肺腑。她的每一个看似拖沓的脚步都似对近旁食物的犹豫,然而她一直微低着头,从来未看一眼。眼前呈现的,是脚前方的一片空白。她要做的只是去踏过那脚前的一寸寸空白。带着无意识的执著的专注。

    在拐角处向里转弯,将脚步融进大路,让自己汇入人流里。过会儿,又再次跟随脚步将自己从群体中抽离。借着纵隔在大路外边的树和崖,祁安再次行止在两个边界之间。

    天空隐藏了温暖,风的温度也尽是凄然,傍晚的苍茫从寥寥的湖面漫延到心里。一颗心,好像突然一下子就能够装下整个世界。

    祁安伸出双手贴上俯下的面颊,扫去潮湿的泪迹,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边慢走着从低处抬头向里侧瞭望……

    躯体正深深地浸没在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里,无涯的脑海中却骤然一遍又一遍清晰地回荡起“i had to fd you,tell you i ell you i set you apart……”,彻响自心底,像是已经几乎要沉睡了的记忆乍然惊醒,曾经看过的幻境,不受干扰地蹿进了此刻的现实里。作为背景的古典乐曲阒然无声,这儿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唱词都被那回旋起的一句情诗取而代之,整首歌曲的繁重情意都被缩合成柔声下的嘶喊,在如此一个唱段循环飘荡,郑重得不带一丝飘渺的残响,是穿越时空隧道而来的清省绝唱。

    然而才一眨眼,全身对于寒冷的外在感受,都在此地的一瞬之间狂风卷黄沙般滚滚沸腾起来,将她的整个身心淹没于瞬息之间烧旺的火热里。

    那此时此刻的莽苍天穹失却已久的色泽,正以闪电的迅疾映射进她的双眼里。无端凝聚着似逼迫又似斥责的亮着锋利刀刃般的凌厉,迅猛地直抵她的心底,剧烈震颤着她的身心。不具温柔的回音。那紧紧抿起的滴血般润红的唇,已断绝了一切交谈的可能。她再听不到他心里的声音,臆想更是不可能的幻景。曾经幻想的千言万语和通心的宁静,于顷刻间被清为绝然而肃静的零。

    祁安直愣愣地盯视着,毫不退避,全身却顿显不自然的僵硬,一股不知所措的羞赧和忿然一并从心底反弹似的急涌上来。紧握的双手撑裂在大衣口袋里,右肩上的电脑包和左臂上的帆布袋塑料袋全然成为身体的一个部件般失去了可被感应的存在重量。忽然感觉自己像是不遮寸布地□□在爆冷的空气里,却被凝重的沸热团团包围,找不着渗进凉爽的缝隙。

    她再不能再多盯视一秒钟。直视他雕刻般的正面脸庞和似黑偏蓝的双眼,她已将自己心底的窘态尽显。

    就是如此。然而,当她想要开始退后几步转动僵硬的身体以避开他的直视之时,他却已经先于她的躲避,微微偏移她,朝她的左侧边的远处举起他依然拿在身侧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遮去了他的整张脸,也于瞬间遣散了她脸上隐隐露出的羞赧和忿然。似乎所有的正常作息于此时又开始重新启动,冷风很快就会吹熄她恐惧之下的病态的热。她开始重新正常喘息,从口袋里释放出有如困兽的双手,也重又听清了耳机里沿着时间轨道循序渐进的嘹亮乐声,大概始于一分三十九秒处。也才发觉,原来刚刚自己在抬头一眼见到他的那一刹,就将音乐在耳机线的暂停按键上切断了。

    他举着平板电脑,在他眼前的平行空中沿着曲线平滑着移动,他的焦点目标越发地远离她僵立的所在位置。他的左手臂将她隔离在了他的视界之外。然而他却是在那条狭窄的小道上,侧望着头向着她的这个方向走来,像凭着直觉在前进。她看见他越发靠近的左肩膀,停在了距她五小步之外的卵石地面上。

    祁安往上伸出一只手,在两条耳机分线的交汇处,一下一下地轻轻按下音量调节键,继而传来塑料袋摩擦衣服的声音,是她的左手在动作。音乐低低地温柔前进着,感官却霎时跌入了只有自己在木然移动的近乎全然寂静的世界里,心脏再次剧烈地朝心口处撞击着身体,感知到的声响震耳欲聋,警告着她惧色的存在。

    一秒,两秒,她艰难地朝着既定的方向踏出轻触地面的第一步,重如磐石,又轻飘胜浮云,又或许早已忽视了对行走之重量的感知,身体失去了平衡似的正在左右摇晃着前进。她以她一贯的行走速度向他挨近。只需五步,她又将将他远离,或者仅需通过不到一秒钟的时间。

    “哥哥……”

    祁安听着心里无人应答的呼声,像传自一座寂寥且又不见半寸天光的万丈空谷深处。那声音在寻找已不在它的世界中存在的霄汉。脆弱而无力地呼叫,未出口的声音,只喊给心中的自己听,提醒自己仍在纪念。对命运早有安排的一种认可和屈服,却以尊崇大自然的礼节去看待。

    她慢慢踱经他的身边,看着前方目不斜视。他在她彻底经过他的身边之前,放下举着的平板电脑,拉下了耳机线,不动声色地向他自己的右方移步,双脚稳稳并立于绿色草坪的最边缘。她的左脚踏上他左脚的隐性印记,而后逐渐远离。

    擦肩而过之际,她似乎听见了遥远的一声浅浅而悠长的叹息。似在潜泳良久,任身体漂浮出水面之后亲闻的,源自一整个蓝天无有压迫的那阵阵旷远的芬芳。曾有那么一刻,宁静的海面没有漾起一层丝薄的波浪,她闻到丝丝缕缕在他身旁温柔地晕染开来的气息,有些刚硬,却温暖,在他脊背后的背风处不用伸手就能够紧紧攫住,深藏在心。她感觉到左身旁他静立的身体,发出低声的呢喃,语义模糊,却是敞开心扉般如泣如诉。她无知于他的将来,却听到他谍影重重的过往。陌生的关怀情感,只能穿透恐惧互相靠近以细腻地去感受,怀着增值的能量,然后各自就着各自的步伐继续前行。

    “goodbye……”

    停留在远离了狭窄小径的宽阔大路上,祁安向左后方眺望。他背着她,依然面向外湖,肃然伫立在她的一角余光里。大衣衣角在偏向风中状似不安地颤动着,焕发出超然的平静,漫进天幕里,有风拂原野的浩荡。

    渐渐地,她在自己正视前方的余光中觉察到他转身的幻影。慢慢地转身,伸手按着暂停键慢慢拉下耳机线,音乐彻底消失,心里也翻起了微妙的波澜。她已有些不想再追着他的背影观望,并且也已经没有这种不可妥协的必然。

    祁安在大路的那一侧,遥遥地痴痴望着他,没有埋着躲避念头的潜意识,也没有神色的慌张羞赧。她凝神直视着他,隔着一条街和往来人群的距离,她清晰看见了他脸上不经修饰的灿烂而明媚的自然光彩。

    没有遮掩,她任那两滴眼泪滑落在直视他的镜头里。仿佛仅仅望着他举起的镜头,她也能够继续透过他的双眼直达他的内心。她把棒球帽摘下拿在手里,风将她的长发往后扬去。她露出整张脸颊,朝着他笑,笑得很用力,好像真的很开心,拿着棒球帽的一只手欢悦地扬起,以至于旁边经过的人都不经遮掩,略一停顿下来直直看着她,忽略她脸上的泪痕而浮上各种会意的微笑。好像总有一种私人情绪,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共享的,他们直接从其表面形式获得属于自己的情绪,而不必去究其蕴含的深意。

    看着他放下单反相机,她敛起笑颜,重重地咬红下唇。她知道,他的目光在微红的眼眶里散发出湛蓝的温煦光芒,却又满载着黑洞的深邃,专注而凝练得令人眩晕。这几乎让她再也不能移开双眼。

    “再见……”

    祁安向他默启双唇。他微微上扬着嘴角,柔和在笑意里的禅性却经过放大似的愈加明晰,仿佛他才是那个能够看透他人的前世和过往,却又不执著于说出而以此取乐的人。视线缓慢顺着他的身体下移,停在他的粉红色运动鞋面上,是作最后的告别,向那个十五米之外的任意往来的人。

    “alles gute……”

    祁安边戴上棒球帽,在他眼前朝后转身。博物馆主楼,一座仿佛正于隐居中却被打扰了清寂的仿古建筑,钢质的伸缩拉门仍大方地向外敞开。

    她走得很快,拔着已经磨伤了的双脚,在他的双眼下以告别的伪装匆匆逃离,趁尚未闭门之前躲进那座常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躲进一座博物馆,便又在心里成功开始扩建了另一座博物馆。直往黑暗的深处,越走越渺远,越走越微小,直至成为尘埃里的一份子。所以,祁安也许永远不可能以渺小进尘埃里的微缩视野,看见纷杂的宇宙里,他正向她迈开却又顿下,顿下后又迈开的步伐。已不能细数坚定和犹豫的次数,果决和彷徨也已被无数次地交替着踩在脚下,前方的未知和不确定或许会蛊惑彼此慎入。

    无需经接待登记,自家阁楼般往来畅通无阻。在黑暗的深处,在即将转弯跨上一个楼梯之前,祁安在墙边转身,朝七十米之外的一处遥望。那人早已将他稀薄的影子一并带走,曾经在场的丝毫痕迹早已被来往的人轮番踩踏分割。可她却仍然见得那人凝神注视的模样,她看见他的蓝眸湿润得快要溢出透明的泪珠来,她看见他鲜红的唇角扬起的是透明的禅意,她看见他似经过精雕细琢的温柔而深刻的脸庞上有年岁的光华,可这一切却叫她不忍再多视,甚至近乎无地自容得一心想要逃离。

    祁安走出黑暗,靠在门柱上,冷静的视线向外扫视,每一处都观瞻得尽可能地遥远。

    正对面茫茫的湖面已经融进了苍白的天际里,好像远处的绵山已覆盖在抛起或洒落的浓雾里。一面无垠的天地相连的苍茫的白壁,将这个区域隔在这一边,只有沿着岸边的陆地走,此外别无出口。

    祁安抬起头仰望天空,尽管苍白,却仍有压迫,不是来自那些暗沉的云,却是浓云拔过之后那些过分闪眼的白,白得失去物理重量,没有尽头。穷极白的尽头依然找不到蓝的白,会在人的心里剜开以供藏身的巨大空洞。头继续朝后仰,双眼望进头顶上屋檐之下的深灰。放远的情思瞬间被逐进内心的某一个偏角,触摸不到,没有规则的形状,却占据着萦绕不去的存在感,逐渐共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重量,超然于电脑包和帆布袋的重量,间歇的蛰伏,偶尔蹿出那一个偏角,却依然在身体里四处涌动,直至最后成为本身的一种亦动亦静的属性,最终被判定为命中注定的与生俱来。

    升起降落沉重的呼吸,将体内的热气往外驱赶,清理出更多闲置的空间。祁安双手插着口袋,转身低头慢步右行,在一群安保人员面前经过,脚步里步步释放出飘忽不定的犹疑。他们提醒她今日将在四十五分钟之后闭馆,要赶快抓紧参观,口吻里带有善意的戏谑。她听到身后走来的一对女生对他们的这一提醒发出难以置信而略有失措的惊呼。

    仰头张望文澜阁正殿,重檐之中的青蓝二色失却了晴朗天空下应有的灵秀,倒涂一层阴沉的暗色。浑重的色调感受,隐隐透露出曾经熟悉的安全感。内里亮起的昏黄色光照,偶然涌动的几处人影,让人误以为这是一进名阁有主的居房。昔日最为普遍的居房样式,如今已是备受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只因它广为传颂的历史经历。看着这处庭院,祁安蓦然产生了回到过去的幻觉。自己家乡的过去,一处处仍在逆着时间的次序在她的记忆中不断后退的过去。

    抚摸着栏杆,顺过亭廊,穿过墙间门洞,缘着院中的小径走,每踏出一步,已被摒弃的虚拟情景便又重在心里更加真实一分。她抬眼朝前张望,入目敞开的大门,倏然张开的口终于默默无声地闭上。已不能理性分清倏忽间一闪而过的是谁的面容,也许只是心中某种萌动的不合理而不可能的期望,突然过分真实了起来。

    那三个游客与她擦身而过之后,再也不见有其他活动着的人。刹那之间,所有欢声笑语都在向外退隐,徒留她一人在身后的庭院之中寂静忧愁或欢喜。似乎再也没有任何旁人烦扰。头顶天上的巨大白幕和周遭四方的黑幕同时向她滞缓而厚重地倾覆而来,野蛮地将她裹进最逼狭的封闭空间里,而她毫无抗拒招架之力,更没有伸手挥开的意愿。

    顺从是她一贯的应对方式。从来,她也都是任由自己飘零在自己制造的情感状态之中。就像她盲目乐观着相信自己那预言不到前景的命运,并不会遁入世俗的悲观圈套里,至少她不会因选择承受而即刻面临着覆灭性的戕害或死亡,而若此之经历必然降临由她去经受,那纵使她千方百计去躲避也是枉然,如人于尘世之间终究难免一死。

    循着印在脑中的多年前的足迹,穿过叠石假山,来到僻静处的一翼亭子。虽然僻静,却可远观几乎整个庭院的大致景致,就如眺望的不是眼前的重叠实景,而是俯视着脑中格局清晰的三维实像地图。手指轻轻拭擦,并无灰尘,祁安坐倚在吴王靠上,头往后垂仰,顿觉再也不能由此形态发出转变,将以此姿态将年轻的形貌永久固结。

    朦胧的幽暗之中,她的意识潜入曾经的梦境,然而乱麻般的影像已无从依据发梦的时间秩序一一重映,间或波动的白色光亮,更是一次次地将刚一重现的一角影像凿得破碎凌乱。闭着眼的祁安紧蹙起双眉,睫毛不安地颤动着,双排牙齿咬得坚硬。有什么东西,急剧地从她的心里疯狂飙出,行动之迅猛剧烈,蛮横地撕扯开了她早已结了痂的伤口。在因感到痒痛而溢出泪水的瞬间,她清晰地再见了今日凌晨的梦幻之中,那个孤身站立在里侧山口之中的肃然身影,而那孤绝的身形倏然与那有着红唇蓝眸的脸庞无可挑剔地重合起来,完整着已然远去的他在她梦境的最后留下的真切侧脸。

    祁安睁开眼睛,靠在木制靠背上的脑袋警觉地往右一转。她发现一手持相机的游客正向着她这边按下快门,他的前行路径将会与亭子的来路互相错开。

    用手背抹掉两角的眼泪,祁安从凳上坐起,卸下身外的重物,在环视无人走近后,她脱下双脚上的棉鞋。汗的温热湿气从封闭的空间里升腾出来,直扑鼻面,祁安皱起眉头。将双腿放在飞来椅上,前倾着上身脱脚上的棉袜,像是拆解裹伤的膏药,脱至潮湿并泛着红的脚趾更是小心翼翼,至最后完全脱下之间,传来即将被烧焦般的痛意。

    小趾已被磨出两颗饱胀的水泡,几处脚趾甲俨然受过重击似的变得乌青,脚趾的底面像是因久泡于水中而浮着白皮。用手去为脚掌按摩,每一次重重的动作,都能使上身产生拽紧力气往上漂浮着暂时躲开的臆想。然而这些疼痛,加之在她顿下所有动作之后从西面八方袭来的寒冷气流,都能令她感到异常清醒。

    双腿在椅上屈起,双脚裸裎于空气中,右手凭栏而放,整个人背支着亭柱侧倚在吴王靠上。又怎能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呢?

    从大衣口袋里拿出手机,插上耳机,回到音乐软件首页。再创建起一个歌单,循着歌手名录,从已有的曲库中一一筛入:《heaveh》、《iagis of love》、《suhe d of ge》、《the sound of silence》;《closer》、《i have found》、《run to you》、《search y heart》;《ia ric》、《favoon》、《lost city》、《parallel》、《touch of grey》;《always  y head》、《all your friends》、《a ssage》、《aazg day》、《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everglravity》、《idnight》、《o》、《politik》、《true love》、《the stist》、《up  fs》、《we never ge》、《42》;《spire》、《oonlight》;《包围》、《everyone》、《故事》、《各站停靠》、《近未来》、《t keep sgg》;《s 》。重回首页,将那铭记于心的第二乐章最后添入,再将歌单的名称命名为“s ”,随机排序,任意封面,没附标签,亦无加描述。离开这一新建歌单。从一命名为“deutsch”的歌单中点开《i》,来自roger cicero,设为单曲循环。

    将帽檐转往左边,侧脸靠向凭栏横卧的右手臂,闭上双眼,沉浸在音乐里,任意识被变换着音色的鼓声冲撞着自由漂流,而全身承受着整个天地的重量,任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恣意生长,她似乎可以就这样从此长眠不醒。右侧流浪而至的风,将她全身巨细靡遗地包裹起来,更加蛊惑着她一头扎进属于她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紧闭起双唇,用心去倾听那一颗颗各站停靠的心……

    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渐成闭眼即入眠如此高深之功的,它已发展至似一种野生动物与生俱来的相协调于环境的本能。最后的人声逐渐淡出,所有曾经的风起云涌以安宁告终,祁安睁开双眼。音乐已经持续了近半个钟头。暂停音乐,左手扶上脖颈,缓缓环顾四周,亭畔绿色枝叶上的水珠在灰蒙之中越发晶莹透亮,黯然的整个庭院安静得似已然独立于现世之外,而她整个人则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独自默然醒来。不需要谁的呼唤,也不需要去呼唤谁,她一个人拥有整个世界,又可在下一刻离这样的世界远去。

    从园中小径被雨水打湿的卵石上回过神来,低头重新穿上袜子,小心地套上棉鞋,双脚踏上坚硬的地面,在小脚趾处传来受挤压的刺痛,冰凉的前脚底板好像直接踩在水泥地面上。棉袜和棉鞋的绵软和温暖似乎仍被痛感和湿气排挤得不复存在。祁安往唇上抹上润唇膏,撑起从塑料袋内帆布袋中拿出的折叠式雨伞,让音乐继续循环起来,沿着小径走出文澜阁,缓缓脚步迈着显性的病态。心头一种此番一旦离开,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回来的念想油然生发。她头也不回地看着前方的地面,把那种念想放在心底。

    一出博物馆大门,祁安按开手机,估计恰临他们的闭馆时间。然而清寂不只笼罩在文澜阁,那种除了工作人员而人迹寥寥的氛围,弥漫在一整片孤山馆区。她像是突然闯入了一个因少流量而撤掉了多余的安保人员,而任参观者自我管理的古时私家庄园。只是周边尽是自动监控摄像头,而偶然间遇上的安保人员的一脸疑惑,令人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点。或许,它也并不是谁也不能独自据有的公有之所。

    将音乐的歌单换至“s ”,始于brett的《touch of grey》,随机播放,音量适度,内外两个环境的声音都听得见。顺着最临近湖岸的孤山路外缘慢走,经西泠印社,经秋瑾墓,过西泠桥,向右转至雕像晨韵前的湖边。从电脑包的最外层中扯出一只黑色垃圾袋撕开,在绿树下的微湿长椅上摊开来,面向着孤山后路坐下。前方的那里已率先进入夜色。

    有人向她询问去往楼外楼的详细路径,吼声盖过所有音响;有人在奔跑中辩论着苏小小墓的墓中内容与实际情况对应的可能性,激愤时刻猛然停下脚步;没伞的人用手护着头,扎向某处般的在雨中狂奔起来;有伞的少数人,每一个回头观望都洋溢着得意的喜气;极个别人,无视讶异的眼神,在雨中淋着,没有规则地边看边走……

    身后陆陆续续有人快步走过,北山街上汽车的鸣笛迫促着按部就班的时间。祁安拿出《无比芜杂的心绪》,放于腿上的袋子之上,撑着伞,借着且亮的天光,细看专题“音乐漫谈”和“写小说这件事”,音乐作为氛围构成因素存在着,书本内容占据她的几乎全部心神。她整个人缩在黑色雨伞之下,细密的雨水偶尔凭着风势欺上她翻开的书页。伞下的背影,似有一股执意在门前淋着雨,而不愿转身踏进家的门槛的别扭劲。

    看完两个专题,小雨仍未止息,一直下着,仿佛将一直如此下去,忘了关掉花洒般的没完没了。一只手覆上合上的书本,抬眼看向远处,只见稀少的灯火,不见有人走动。

    他是否淋了雨?他是不是已经出了西湖?他走得那样快,也许已经躲开了这场不及雨,而不需要她的帮助……

    起身走上苏堤,已是夜色全然四合之时。站在这头远眺那头,似乎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务必穿过一大段阴暗迷茫,而后坠入另一个又一个的深夜。行至望山桥,已是夜雨初歇时。站在桥的拱背切面上,收起雨伞,右手抚上水泥栏杆,发觉竟有一只游船从桥下钻出头来。那只游船很快消失在身后某处拐角的树丛后。风中有些微雨丝,偶尔缀上面颊。上空一整面的墨蓝,混进团团令人窒息的黑的厚重,似乎能够将其下面的整片土地掩埋。她感觉自己的头,将要首先被那墨蓝浸没。远方的黑色水面上,倒映着堤岸上的万千华彩,那是现实外延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