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黑马攻略

穿越古代之黑马攻略_分节阅读_25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扬州知府又私下里被叶萧逸塞了一块和田美玉,这考生家里的和田玉就跟不要钱似的,罢了,他也没必要得罪这样的人家。扬州知府挥挥手,准了叶萧逸的要求。

    考试第一天,“天字号”考场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人人都在轿子一样的小隔间里考试,唯有一袭白衣的少年郎在栖梧树下作答。

    据官差说,是一个发病的考生受不了小隔间的幽闭环境,知府大人仁慈,特许他到大树下乘凉作答。

    扬州知府很会做人,试还没考完,这段佳话就被传到了坊间。官差口耳相传,让院外等学子的家属们听见扬州知府如何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父母官。

    此事不但扬州知府出了风头,估计整个“天字号”考场的学子都认识了叶萧逸。他实在太明显了,不但长得俊俏绮丽,还坐在那么显眼的地方。

    连官差拿着题板巡场展示都特意往他这个“病号”面前走一转,让他把题抄下来再走。

    叶萧逸“虚弱”地笑笑,朝官差点头致谢,提笔答题。

    因为时间充分,叶萧逸先在稿纸上适应了一下新的毫笔。

    因为这是考场发的笔,质量肯定不及叶萧逸家里几两银子一支笔好,毫毛是是硬是软、在写字过程中的笔锋会不会开叉,叶萧逸都得心里有数。

    默写是极考书法的,假如有一百个人都默对的情况下,字的好坏直接就影响排名,排第一名还是一百名,就看写字功夫深不深。

    这也是古人为何这么痴狂研究书法的原因。本来文字只是传播思想、知识的工具,能看就行,奈何竞争者太多,就得在每个环境中玩出花样来。

    不过叶萧逸根基太浅,玩不出什么花样,只能用“不变应万变”的正楷pk人家风格各异的字体。

    叶萧逸只期望这一届不要有太的天才对手,他练了三年的楷书,每天下午花小时练字,一千个黄昏,他就练习了两千个小时的正楷,他的字已经可以媲美打印机了。

    不被普通人比下去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但要是遇到类似“王羲之”那样的书法狂人,叶萧逸只希望自己能在记诵上取胜。

    这次的默写题也确实难了很多,之前县试的三篇默写都是名篇名段,这次“贴经”(默写)就考足一天。不但出题多了,连天书《尚书》和春秋三传里的篇章都跑出来了。

    不过试题还是比较灵活的,每次贴题都是二选一默写,出两篇只需选默一篇,大大降低了难度。

    一天下来,巡场官差就贴了五次题,共十个段落,都是叶萧逸记得的,叶萧逸就选了五篇更难的默写。他这样选是为了显示自己基础扎实,弥补书法的不足,以求名次靠前。

    第二天考作文,题目是“江都赋”,江都即扬州,就是写“我的故乡扬州”这样的小学作文,写一两百字即可。

    不过体裁必须是“赋”,这就要求格式上跟诗一样,句尾要押韵、上下句语调要符合仄起平落,要讲对仗和排比。也是要在稿纸上拼拼凑凑、删删改改才能最终成章的文体,妄想一笔就写出一篇赋来,那是异想天开。

    写一篇短赋叶萧逸还是在行的,但是要在这么多人中取胜,就得动脑筋了。

    写我的故乡xxx无非就是按照《地志》的写法,写写扬州的历史,有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著名景点。

    再写写现在的人文环境:人们的生活面貌、民俗民情、城郭特色、物产丰不丰富、四时景点等,春夏秋冬遛一遍,字数肯定到位。

    最后再抒发一下笔者的情感和志向,无非是我爱我的家乡、我以扬州为荣、我恋慕着我的故乡、我要为家乡做贡献之类的主题。

    这样的写法简单,却容易千篇一律,想要取胜,立意上就必须碾压别人。

    立意不同,文章裁取的素材,和描写的角度都会跟着有所侧重。所以一篇文章的立意就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风貌,叶萧逸不惜花大量时间来想“中心思想”该写什么能够完胜别人。

    叶萧逸咬笔头想了n久,最终决定他的主题是:生于斯、长于斯,吾生于此方,生是王朝人,死是王朝鬼。

    这样的感情够深刻了吧?要是有比哥更腻害的表白,叶萧逸也没办法了。

    确立完中心,第二步是裁取素材。

    素材无非是用来体现江都(扬州)的巨富跟百姓的付出和劳作分不开,江都每一处场景与人们的羁绊、江都人经历过的患难等煽情情节。

    选定了素材,车、马、牛、香榭、亭台这些名词就跑出来了,车水马龙、十里杨柳岸、火树银花这些相关的形容也跑出来了,叶萧逸就可以开始拼文句、组文章了。

    文章的构成依旧是按照地志的写法,先作历史,再描写江都,最后咏志。叶萧逸仍然在下午三点左右就搞定了这篇“小学作文”。

    大功告成后,叶萧逸活动活动手指,四处望望,天字号考场竟然没有人提早交卷啊?算了,老子也不做第一个,叶萧逸复继续修改、润色文句,把押韵的字眼再一个个精雕细琢,挨到了黄昏才跟大家一起交卷。

    第三场的策论果然是问兵道,叶萧逸考了两天,也不费脑子了,就把事先准备的“以少对多”战术写了上去。

    出考场的时候,叶萧逸心里忖度着:这场府试,老子应该是第一吧?策论的题目猜中了,他那篇赋又写得那么煽情,连默写题他都挑最难的默了,应该没人有他那么想赢了吧?

    放榜那天,叶萧逸整个人跳到萧墨身上去抱住他:“哈哈哈哈!老子考了第一!”

    萧墨捏捏他的脸,好笑道:“考了第一就那么高兴?”

    叶萧逸激动过后,才摸摸鼻子,从萧墨身上跳下来:“当然高兴,再来一次第一我就可以直接保送今年的乡试,不用再等三年了!”

    萧墨把他又拉回自己怀里,替他整理好衣衫,一边提醒他道:“怎么就那么着急想当状元?你知不知道年纪太小也为不了官,圣上一般是让他再等几年,就算文章第一也不会被点状元的。”

    叶萧逸哼了一声,“那可由不得他,如果我大小三元连中五元,第六元他若不点我做状元,谁都知道今上歧视少年郎,他会这么做吗?”

    这回萧墨大笑出来,摸着叶萧逸的脸道:“不愧是我教出来的学生,勇气可嘉!为师等着你中六元。”

    叶萧逸点头:“拭目以待吧!”

    事实上,连考了八场,叶老大已经找到了赢的感觉。每场考试时间都是充足的,有足够的时间让他想策略,找到制胜点。

    比如书法,他不能说他的字比所有人好看,但是他能保证他的字够正规,不会被人比下去。

    至于背诵,除了被他删掉的无用部分,十三经他基本背得妥妥的,只要不是往牛角尖上出题,他就能拿满分。

    而对于文章,这是学子们抢名次的重要战场,需具体应对,不能冒冒然下笔。

    府试几千名考生最终只取前五十名继续参加院试,其它的合格者发予“童生”文凭。叶萧逸拿了考引,紧接着就要报名参加院试了。

    院试在各地州府举行,刚好扬州城就是扬州的州府,叶萧逸就免了再次跋涉赶考。而同一州的其它三十九城考生都要来扬州城参加院试。过了院试,就是正式的秀才了。

    萧潜和叶放天都来贺叶萧逸连中第一,可惜叶萧逸没时间和他们聚会喝酒。因为他要赶着写自我介绍的《表》,并背诵。

    这个《表》即是说我是某某籍的某某人,家父谁、祖辈履历、生平大概,简单提一下志向,越简洁越稳妥越好。因为第一场院试前,每府府试前十甲考生是要被提堂面试的。

    这次面试和监考学子的是州道的提督学政,二品官员,非常大牌。之前监考的知县老爷才七品,知府也只四品,而学政是由皇帝钦派的翰林,身份等同钦差,逼格也比较高。

    逼格越高,叶萧逸就越想直接搭上他,如果他愿意举荐自己直接参加乡试,那是最便利的途径。比求爷爷告奶奶,让扬州的官员帮忙打通关系直接方便多了。

    所以叶萧逸最近在跟萧墨练习面试,就当提前模拟殿试好了。

    叶放天得知叶萧逸闷在家里居然是在模拟对话练习就笑死了,亲自把他逮出来,拉着他去喝酒:“想知道如何跟高官谈话、怎么跟皇帝对答?哥哥可以教你呀,你别忘了本大人可是上届的探花郎呢。”

    萧墨出奇地没有阻止叶放天把自己的学生带走,而是笑得跟狐狸一样对叶萧逸说:“送上门的不用白不用,叶放天此人在官场上十分吃得开,你可以跟他多讨教讨教如何说官话。”

    第27章 状元攻略27

    叶放天说带叶萧逸去喝酒,其实是把他带回自己家里去独会。现在叶放天外放到扬州当官,偌大的府邸只他一个人住,不受父母长辈管束,自由得不得了,往家里带什么人都不会有人过问。

    侍女端来了酒菜、果盘、糕点,叶放天拿起一串冰糖葫芦就往叶萧逸嘴边塞:“这是我让厨子特意制的,这层糖皮还是特地用冰结的呢,你尝尝?”

    叶萧逸只能啊呜一口吞下红彤彤的冰葫芦,腮帮子鼓鼓的道:“赶紧上课,赶紧上课,你看月亮都高高挂了,我要早睡的。”

    叶放天看他吃得嘴角都是糖就笑出声来,一边拿帕子去给他擦,一边吊儿郎当道:“这跟大官、皇帝打交道没什么难的,你跟这些上位者说话,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就是尊君。

    他们的心里都是视你为蝼蚁的,你的言行像一只可爱的蚂蚁、勤劳的蚂蚁、上进的蚂蚁、听话的蚂蚁、狡猾的蚂蚁、或调皮的蚂蚁他们都能接受。

    谨记千万别在他们跟前装虎狼,用蚂蚁仰望人的样子跟他们说话,他们心里才会舒坦。你若表现得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哪怕你有通天之才,他们也是不会提拔你的。

    拿我父亲来说,他虽亲近我,跟我说话,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我远不如他的。假若我去挑他的错,站在他头上去教导他,他肯定会觉得我不把他放在眼里而大发雷霆。”

    叶萧逸一边吃小菜,一边点点头道:“看得出你就是那种经常挑老子错,气得老子跳脚的儿子,所以你外放到扬州做官,你父亲是眼不见为净的。”

    啧,叶放天点了一下叶萧逸的额头:“刚刚还教你呢,你小子这就冒犯到哥哥头上去了?

    我就知道你小子做惯了主,从没给人当过下属和奴才,容易犯忌讳。你要切记,蝼蚁与人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万不可越到上位者头上去。

    就算是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圣人,也是受不了权威被蔑视的。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人一向是双标的,他们表现出再高的觉悟,说出再有道理的话,都是给别人用的,他们自己是不遵守的。

    《论语》先进篇里孔子问弟子志,子路答:其志是治理国家,一个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中间,常年受邻国侵害与饥荒,让他去治理,三年必兵强马壮,人人知兵知理,国家富强。

    孔子听后哂笑不说话,子路走后,另一弟子问夫子:为何笑子路?孔子说,子路说话不谦让,所以哂之(讽笑)。

    孔圣人和子路师生感情尤深,仍受不了学生压在老师上头,国君和孔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子路妄想三年就解决,这就是把自己看得比上位者还重,是犯忌讳的。

    你有志就默默的干,别说给不该听的人听,子路笨就笨在孔子问了,他就说了。上位者对你再亲切,他还是上位者,对其交心是很危险的。

    所以人才需要朋友,说心里话找知己好友倾诉,要资源找上位者,切不可弄混关系。

    往后你言志、或者批判现实前,也先要想想你这么说会不会压在上位者头上,让他们不悦。”

    叶放天说了这一通,叶萧逸已经吃饱了,一边用帕子擦嘴,一边问:“所以官员才那么喜欢打哈哈,是吧?

    凡事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先听听有没过错,再说出口。所以官场上的人总是先嘻嘻哈哈笑笑,再说几句无关痛痒不犯错的话。要是一直想不到妥当的话,就一直哈哈笑,一天笑好几次,把脸都笑抽了,他们也蛮辛苦的。”

    叶放天直接笑出声来,“的确是这样,圣人云人如其言,当官的都很谨慎不敢说错话,因为一言就能毁一人。

    高位的上司平时本就少接触下层的官员,他只凭一句话觉得不顺耳,就会思考,觉得你这人有问题。会想着把你替换下来,或者有晋升机会的时候直接放弃你。

    这其实是很片面的决断,但是上位者根本不必再给你机会,他手下人才无数,多的是人让他觉得顺眼,他不会特地去怜惜你。想要保住好不容易挣来的乌纱帽,只能自己爱惜羽毛。

    那些动不动就直舒胸臆的学子一般都不适合为官,官场上的老油条都是一句话在心里憋上三次机会,方敢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