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黑马攻略

穿越古代之黑马攻略_分节阅读_8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叶萧逸已经在准备别的生意,萧墨这阵子也少往外跑了。多陪在家里给叶萧逸解读古代的天书——多达2万字的艰涩古文:《尚书》。

    尚书讲的是上古到西周时期的帝王之术,就算在古代,也算是嗷牙的古文,非常艰涩难懂。

    但是它要考,二月份举行的县试就有这样的题型:随机抽一篇诗经让你默写,随机抽一篇书经让你默写。书经就是指《尚书》。

    诗经朗朗上口,就算有4万字叶萧逸也不怕背不会。但是尚书的语法太久远了,导致今人连读都困难。叶萧逸非常怀疑他能不能顺利背会这2万字的天书。

    尚书的两种传本合在一起共有58篇,每篇都好几百字,叶萧逸看得头都晕了。尤其是这上古之书里有很多生僻字,据说这些字现在已经废弃不用了。

    叶萧逸整天对着《尚书》咬牙切齿,凭什么我要为了你这一部书,另外去学习现在已经不用的一大堆生僻字、生僻词?

    萧墨看他这副模样就兽血沸腾,摩拳擦掌的来自荐:“我给你讲书经吧,这回不要学费。”

    叶萧逸看到他那变态的样子就怕,这魔鬼老师虐我还虐上瘾了?

    但是叶同学没有办法,他现在没有别的选择了,萧墨是他见过最高明的老师。虽然也是最变态的老师。

    萧墨如今每天给叶萧逸讲完一篇尚书,就让他自己去消化,萧墨继续去送货。

    虽然簪花市场萎靡,还是有利可图的,叶奶奶收到货,萧墨还是要拿出去卖掉的。

    给簪花打包装、定制木盒、上漆、描金字,拿去分销给各大店这些活都是萧墨去跑。负责跟村里绣娘收簪花的事由叶奶奶包办。

    萧墨怎么说都是个15岁的男丁了,不好和一堆村妇、姑娘混在一起,村里也会有闲话。所以筛选簪花、给村妇们发钱的事都由叶奶奶搞定。

    叶奶奶如今已经成了村里做零活的牵头人了,连隔壁几个村的妇人和闺女也跑来叶奶奶这里领活干。

    一支簪花50文工费的价钱,是别处提供不起的,自己把簪花拿到外面去卖也卖不到这么多钱。叶奶奶提供的兼职机会非常具有吸力。

    完成一件簪花就能给家里买两斤肉,而且一天完成一支簪花任务也不重,进项却有50文。做满一个月就有一两半银子,这是穷苦人家一整年的花销。

    人多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越来越多的人上赶着给叶奶奶做簪花,就会出现有人闹事的情况。

    就有过霸王的妇人,拿着不合格的簪花非要叶奶奶换钱给她,说叶奶奶骗她做了一整天白工,却不给钱。

    叶奶奶非常老油条,当下发散同盟军,让别的绣娘做公证:“大家都来看看,这花做得粗劣不堪,不但不整齐,线脚都露出来了,老太婆我怎么敢收?

    要是败坏了咱们的手艺,这些花卖不出去了,以后咱们就没活干了,怨谁啊?”

    正在任职的村妇都非常珍惜这个务工机会,一般都会站出来帮叶奶奶说话。

    就算有再蛮横的妇人,仗着夫家在村里有地位,眼红叶奶奶的生意,想砸叶家孤寡的饭碗。

    叶奶奶也不客气的搬出她在县城里的秀才儿子,和身份不低的岳家:“我家老大为朝廷效命战死了,我家老二能见官不跪,你敢对我老太婆大声说话?

    我家乖孙如今也在用功读书,要是我们老叶家祖坟冒青烟,一门出了两个秀才,官老爷都得来咱们家里拜访,你敢在我家里放肆?”

    叶奶奶在县城里见过不少世面,也的确见过一两回知县大人。教训起找茬的农村恶妇非常有气势。

    叶奶奶祖孙三人寡居于此,村子里叶姓也不是大姓。她们祖孙三人能捞钱,就会招村里人嫉恨眼红和各种觊觎。

    就经常有人来叶奶奶这里探风,问老太婆这些簪花都卖给了谁能卖到这么高价?

    叶奶奶平时爱吹她的秀才儿子和岳家,但是问起这个来她是真的不知道。

    而且叶萧逸一早就交待了叶奶奶,不能给人透露有关销路的一分一毫消息,这是商业机密。连事后还有包装的事,叶萧逸都不让叶奶奶和叶小妹告诉外人。

    叶家收到的货,全由叶家的萧墨一个人拿去卖。

    村里就经常有人跟踪萧墨,但都被萧墨甩掉了。玩反跟踪,农村汉子根本不是萧皇子的对手。

    但是村里的霸王依然很眼热叶奶奶的生意,这些地头蛇都想知道哪里收簪花能收这么贵?一旦查明了销路,他们就能打破叶奶奶的垄。断,自己去给人送货。

    为此还有几个地痞流氓拦过萧墨的马。萧墨三两下把人打趴了,但是也被人讹到叶萧逸家里去索赔。

    这些作死货亲自犯到叶神经手上去,注定要被剥一层皮。有人送上门来找虐,学习学得抓狂的叶萧逸心情突然就好了,想讹我?那就让你们散散财吧。

    叶萧逸笑眯眯的走出来道:“你们都想知道哪里收这么贵的簪花是吧?附耳过来,我告诉你们……”

    叶萧逸如此这般说了一番之后,那些人都回家报信去了。

    叶奶奶非常忧心,“乖孙啊,咋就这么告诉他们了呢?他们要是也做簪花,我们的卖不出去怎么办?”

    叶萧逸笑眯眯道:“那我们就不做簪花了呗。连里正都来过问咱们家的簪花销往哪里?让我们不要一家独大,应该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我就知道这个秘密保不住了。

    既然他们想做,就让他们去做吧。这做生意的事,哪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

    叶萧逸话里有话,只有萧墨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咱们自个炒起的市场,把不值钱的簪花炒成几两银子一支的天价。你们想来凑热闹可以,先交经商的入学费吧。

    等簪花价钱毫无预兆的跳水了,看你们要赔多少老本?越贪心、囤货越多,就会亏得越多。你们以为钱是这么好赚的?光看别人赚得流油就跻身市场,也不观察观察后来进去的人是流油多还是流血多?

    第9章 状元攻略9

    收到消息的那几家恶霸并没有广而告之通知乡里人,而是悄悄的坐牛车去州府探探风。

    叶家那个死爹死娘的小子说现在州府里头摆地摊的簪花都有六七十文,他们就来看个究竟,看看他说的是真是假。

    到了州府,这些乡巴佬都变得畏畏缩缩的,毫无在乡间的恶霸模样。官家家眷才有资格进的名店,他们是路过都不敢从人家店门前路过。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想象,叶家的货是在这些店寄卖。

    这些乡里人非常理所当然的认为,萧墨也是摆地摊叫卖的一员。他们问过了地摊上的簪花价钱,发现这里的簪花的确是卖到了六七十文一支,还有人开价一百多文的。

    这些贪心鬼马上觉得簪花大有赚头,赶紧回家去组织生产。从没在商场混过平头百姓,哪里受过物价波动的灾难?他们就认为物价是几十年不变的,一开始就准备做大,从不知道过度积货能亏到什么程度。

    这些人坐了几天牛车回到乡里就开始组织人手做簪花,把同宗同服的亲戚喊过来帮忙。他们开的工价比叶奶奶还高了2文钱,很多妇人都转移阵地去亲戚家里做工。

    这儿2文钱能买到几斤的蔬菜了,读书人用的毛笔,最差的那种也就3文钱。这多了2文钱的工价对这些村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越来越多的村妇跳槽,直接的后果就是叶奶奶这儿稀稀拉拉的只剩缪缪几个人。

    叶奶奶捶心肝骂道:“这帮天杀的,怎么就见不得别人好呢?咱们家才过了几个月富足的日子就招人眼红!

    告诉了他们路子,他们就直接跟我们抢人了。乖孙啊,咱们也涨几文工价吧,别让他们把人都抢光了。”

    叶萧逸放下书本道:“奶奶,咱们停工吧。刚好这批绣娘有人接手了,我打算发给她们的失业补贴也用不到了。

    你给还在干活的绣娘发点钱,让她们去别家吧。咱们不做簪花了,家里的货已经够多了,萧墨跑完了存货,咱们就做别的生意。”

    叶奶奶越想越憋屈,怎么好好的生意就要被别人抢了去?还要乖孙倒腾别的生意?

    但是自从叶萧逸当家后,叶奶奶就不自觉的听他的,生意也是乖孙张罗起来的,乖孙说停工,叶奶奶也不得不照办。

    只是给外人说起的时候,叶奶奶满腹怨愤,指责那帮天杀的恶霸欺负他们孤寡。

    叶奶奶把最后的一批女工都送走了之后,叶萧逸才笑眯眯的对叶奶奶道:“行了,做戏已经做足了,咱们退出也是被他们“逼”退的。到时候他们都亏了,只有我们能够干干净净抽身,也怨不得我们。我们可从来没有主动坑过人不是?”

    叶奶奶虽然听不懂乖孙说什么,但是也有点明白了那帮恶霸捞不到好。

    叶家不做生意了,但是叶小妹每天穿得像个公主似的,仍然很招人羡慕妒忌恨。而且叶家还请了长工萧墨、买了马匹,这马匹对平民家庭可是贵重财产。

    那几家刚刚开始发展家庭手工作坊的地头蛇都向叶家看齐,人家过往收多少货,他们也收多少货。争取早日把马匹买上,不然这大老远的雇车资费太贵了。

    一支簪花的赚头10文到20文,一次带太少货,是不划算的。起码来回两趟的牛车路资要抵过去才能赚到钱,所以这些人都是收够了上百支簪花才带去州府里卖。

    这些人的期盼很美好,一支簪花最少赚10文钱,一百支就是一千文钱,一两银子啊!扣掉了雇牛车的钱,余下的就是净利润。

    要是他们去一趟州府,就有差不多一两银子的收入,几个月后,他们也能像叶家那样买马了。

    这些人都很激动,他们还不知道,只隔了短短一个月市场就变化成什么样?

    只有叶萧逸这个股市常客知道,市场是瞬息万变不等人的。时间就是金钱,反应速度是决胜关键,只有在正确的时机迅速的反应,才能驾驭市场的变化,从中获利。

    而这些保守的农人哪里知道,他们已经错过了赚钱的时机?从他们慢吞吞的坐牛车去大老远的州府观望,来回已经浪费了好几天。

    再到他们筹钱开家庭作坊,四处跟人借钱给工人发工资又拖了十来天。最后等他们生产好了产品,慢吞吞的用牛车运去州府卖的时候,地摊上的簪花价钱已经跌到了20文。

    这些恶霸抓起一个地摊小哥就问:“你耍大爷啊?一个月前,簪花的价钱明明就卖到了六七十文,还有一百多文的。20文不到就想收我的货,当大爷是傻蛋好欺负?”

    地摊小哥也不好欺负:“你不卖就走,我也不收了。这簪花价钱一天一跌的,你也好意思说一个月前?

    你瞧瞧一个月前多少人卖簪花,现在多少人卖簪花?卖不出去大家都开始降价,这簪花的价钱迟早跌回原价。20文还算高的,明天就没这个水准了。”

    这些人哪里会把簪花就这么便宜卖掉?他们开给工人的工钱是52文一支,亏本卖了就代表跟人借的钱还不回去。他们宁愿把货囤着,再观望观望簪花的价钱有没可能再飙高。

    可惜叶萧逸和萧墨已经收手了,市场上簪花泛滥成这样也是人力控制不住的。各大名店也已经赚够了,同行挤进来竞争,他们也跟着降价,降到了谷底最多不卖了。

    簪花的价钱一天比一天往下走,这些借钱开工厂的老地痞的心一直在滴血。再不卖出去就亏得更多,但是一旦卖出去,就没有翻本的希望了。

    有人罢手了,以十文的价钱都卖出去,一支亏42文,还不包路费。也有人一直等簪花价钱升温,压着货不卖出去。

    结果当然是簪花的价钱,跌到了谷底就再也没动过了。这些人做一趟生意就亏了快一两银子,把家里一整年的花销都给市场交学费去了,还欠了亲朋好友一屁股债。

    这时才有人发现叶家走了狗屎运,没被簪花降价的灾难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