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仙鹤楼的文化产业
一般人做生意极少有主动赶别人走的时候,毕竟来者是客,哪有主动把人往外赶的?
不过少见归少见,这种糟心事儿还是有的,不说别人,就是木子轩他自己都曾经历过一次。
那是在北方一个以煤炭丝绸起家的小城市,有一次木子轩一个人在一家小火锅店吃火锅的时候,就被那店家三番五次催促。
本来他自己一个人吃火锅就已经很郁闷了,结果那奇葩店家居然还守在他身边催他走,这事儿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一次倒是由木子轩自己来扮演这个大恶人的角色,这身份骤然转变,还有一些不适应呢。
木子轩赶人的原因很简单,赵曙侧头看了一下外边的天色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跟木子轩限量了一阵等到醒酒汤放凉了之后,赵曙就带着福康赶紧离了仙鹤楼朝皇宫那边匆匆赶去。
临走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那小辣椒一样的福康公主居然还主动跟木子轩道了个别,让木老板惊疑不定了好一会。
“该死的,这丫头该不会是因为今天的事儿喜欢上我了吧?”木子轩狠狠地挠了挠头暗戳戳的想道。
关于福康公主的事情,木子轩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仅限于她不爱驸马爱太监还有夜闯宫门的“壮举”。
算算时间,这个时候福康公主她似乎还不认识那个以后走到她心里边的那个太监梁怀吉,木子轩可不想当他们中间的“小三”。
送走了突然造访的皇子赵曙还有福康公主之后,仙鹤楼才算是恢复了一些活泼气。
毕竟是凤子龙孙,即便是再怎么平易近人,还是不可避免的带了一些压迫感。
尤其是在宋仁宗子嗣艰难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毕竟他的子嗣也就这么大猫小猫三两只,寻常人哪里有机会见上一面。
这也就是一个熟悉程度了,像先汉时期的中山靖王,一个人生百十来个子女的,他的儿孙辈就不是那么很令人敬畏了。
从大宋臣工称呼皇帝官家就能看出他们对于皇室的基本态度,所以说阿蛮他们对赵曙兄妹俩有些敬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木子轩不是一个苛刻的酒楼掌柜,虽然有些不满意他们几个的表现,不过还是没有说什么。
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变化的,没有人一下子就能忽略掉赵曙脑袋上的皇室光环跟他谈笑风生。
即便是今天表现不错的明月还不是跟着木子轩见惯了大人物,所以才能不卑不亢地跟福康据理力争的吗?
木子轩忽然有些意兴阑珊,叫过阿蛮让他领着收拾一下酒楼之后,就慢悠悠地上了二楼,寻思着要不要抠出一个舞台来弄个不定时表演项目。
以前的时候,总见着那些酒楼啥的里边都有人卖艺,或者是唱个小曲,或者是请一说书人或者跳一支舞什么的。
以前的时候吧,那是木子轩自己刚把仙鹤楼的台子胡乱撑了起来,距离一个合格的酒楼还差的好远。
那时候的他,刚穿越过来啥都不知道呢,为了安身立命不至于连饭都以吃不起才重新开张了酒楼。
万幸还有神级厨师系统帮助自己在竞争遍地的汴梁城里边成功建立自己的一足之地,不然指不定他现在还在那里游荡呢。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木子轩觉得他说的很对,只有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丰富之后,才会发展出灿烂多姿的精神文明。
比如说唐诗宋词,发现了吗?这两个朝代统统都是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时期。
不管是盛唐气象的万邦来朝还是大宋时候的极尽奢华,这都极大地催生出一片文学艺术恣意生长的自留地。
木子轩的仙鹤楼同样应该顺应这种潮流走向的,饮食娱乐本来就应该相辅相成。
先前的时候,给赵曙还有福康公主讲那个古代版的莫欺少年穷的故事意外地让木子轩发现了自己居然还有讲故事的天赋。
宋朝时候的勾栏瓦舍里边总少不了说书人的身影,这就充分证明了宋朝时候的市民阶级对这个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一点在木子轩看来就是一个绝佳的商机啊,那什么西游记啊,三国演义啥的这会都可以找一个口齿伶俐的过来说嘛。
四大名着的吸引力可要比这个时候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生公子的艳情小说来的好。
再说了,自己这怎么也算是在为大宋的精神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吧,想想都佩服自己。
木子轩一边挠着下巴,一边自顾自地想着,具体要筛选出说书的人的话,到底选谁来比较合适呢?
说实话在酒楼里边培养一个说书人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这玩意可以极大程度地培养回头客。
甚至在别的酒楼,很多时候那些客人们就是冲着说书人去的,至于喝酒吃菜那倒是排在第二位的。
这种衍生产业,既然大宋的商人都知道,更别说从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木子轩了。
你今天来吃饭的时候,恰赶上人家酒楼里边新来了个说书人说书,左右无事那就随便听听吧。
结果这一听就入了迷了,正听到关键处的时候,冷不防人家给你来了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见下回分解,你说气不气?
能不来吗?其实可以的,腿长在你自己身上,谁也不能强制你非得去哪哪哪不行。
可是不去的话,又实在有点不甘心,那后面的剧情是个什么总是一直萦绕在心里边,仿佛有一只小狐狸在心里边胡乱抓挠。
这一来二去的,回头客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这种宣传手段虽然老套但是很实用。
不过想要靠这种手段来拉拢客户的话,那说书人的人选可就得好好考察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