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113章 岁定终身


    大脑快速思考。
    张新双手抱拳,“多谢郑老板,小子愿意。”
    郑舟漫脸更红了。
    郑章、郑顺源、郑奕住注意到少女的变化。
    虽然四选一,可张新只认识郑舟漫。
    而且她是唯一适龄少女。
    另外三个妾生女一个比一个小。
    最小的才刚刚学会走路。
    在老郑同志、郑章、郑顺源看来,张新其实只有一个选择。
    “哈哈好,”老郑同志笑着邀请道:“你晚上来家里一趟,一起吃个饭,见见舟漫的母亲。”
    “...”
    张新露出迷茫表情,无辜问:“不是四选一吗?”
    一句话把老郑一家人整懵了。
    “张新,我另外三个未婚妹妹还很小,分别是10岁、7岁、3岁。”郑顺源提醒。
    张新抱拳,“小子选您3岁的女儿。”
    “...”
    错鄂、惊讶、不解...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你确定吗?”
    郑奕住看了眼女儿郑舟漫,见她已经羞愤难当,再次问张新。
    “小子确定。”张新从椅子上站起,朝郑奕住躬身抱拳。
    “小子立志干一番事业,没有成功之前,不想过多涉及儿女私情,又不能拒绝您的好意,小子唯有此选择,请郑老板见凉!”
    说到最后,张新内心深感惭愧,郑奕住对自己的帮助,可以说是毫无回报的。
    内心歉意地几乎把头垂到地板上。
    “原来如此。”
    郑奕住感受到张新的真诚。
    思考数秒道,“既然这样,就先放一放。”
    “是。”张新再躬身。
    郑奕住转移话题,“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您的船坞里有三艘大船正在建造,小子打算购买其中两艘。”
    “...”
    早前郑奕住还在发愁,这三艘船因为是工厂第一批产品。
    没人敢买。
    都怕它质量不过关,沉在大海里。
    “你有钱吗?”
    郑奕住笑问。
    “请问60米、和80米的分别是多少钱?”
    郑奕住介绍:“60米铁船40万盾,80米60万盾,99米80万盾。”
    ‘喔草!这么贵!’
    还是木头船更便宜。
    心里这样想,张新不能骂出来。
    铁船才能远洋。
    “小子有钱,60米、80米这两艘船我预定,稍后让伙计把钱送过来。”
    郑奕住点头。
    目送张新离开。
    老郑一家四口脸上笑容慢慢凝固。
    “父亲,张新怎么会如此有钱?”郑章惊讶问。
    郑顺源补充,“他一直在从钢厂预定、购买各种不同规格钢材,建厂房、建孤儿院、建学校,用的也都是现金,从没有拖欠过。”
    “是不是走私?”郑舟曼嘀咕一句。
    走私来钱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殖民政府不允许做的事情,只要能掺一脚,都有大钱可以赚。
    比如鸦片、可可、烟草、贩卖人口...等等。
    这些都是暴利。
    但让他们想破脑袋不会明白,还有更暴利的。
    比如:武器。
    返回钢结构大车间,沈得柱迎面道,“东家,蔡德隆先生回来了,现在在孤儿院。”
    孤儿院离工厂只有三四百米。
    张新在孤儿院门口一颗椰树下见到老男人。
    “蔡叔辛苦了。”
    张新朝他打招呼。
    老男人别过头不说话。
    良久之后蔡德隆声音沙哑道,“这次在泗水城失去27名同胞。”
    27人。
    张新伤感片刻,从身上拿出3000盾递给蔡德隆,“给大家发薪水,其他部分为扶恤金,送到逝者的家人手里。”
    “只有5个有家人,另外22个都是孤魂野鬼。”
    张新心里不是滋味,“问问他们家人,如果愿意、可以来车间工作,另外把牺牲的名单整理给我。”
    蔡德隆点点头。
    “子弹生产设备在哪?”张新关心问。
    “在野鹭湾码头正在等卸船,伪装成大箱大箱自行车配件,另外还有500万盾现金,从六家银行里抢来的。”
    “怎么会这么少?”张新奇怪。
    “上次经过叛军抢劫,他们已经不敢在银行里存放太多现金。”
    “好吧。”张新无奈。
    “接下去做什么?”蔡德隆问。
    张新明白这群人不能闲着。
    他们就像放出笼子的猛兽,必须得让他们不停有事情做。
    否则会反咬自己。
    “把所有枪械、子弹收上来,外加200支1911M手枪送到巴韦安岛,然后从三和城招工2000名同乡,送到大深山里进行集训,到时候收税需要他们保驾护航。”
    “2000普通人?”蔡德隆不确定反问。
    “是的,”张新解释道:“武者太不靠谱,上次差点玩砸。”
    蔡德隆惭愧,“让我教别人练武可以,让我训练2000生瓜...”
    “我会给你编写训练手册,你照我写的训练就行,”想到什么张新又道,“我会给你按排一个助手,负责大家生活起居之类的杂事。”
    “助手?”
    “对,叫政委也行,防止你谋权篡位,撬走属于我的队伍。”
    蔡德隆:“...”
    送走气乎乎的老男人,张新差点笑出声。
    虽然知道他不会闹出妖蛾子,但制度要竖立起来。
    以后都按这个模板来。
    傍晚。
    十三只,像把汽车打包一般大的木箱,被送进钢构大车间。
    这时大家刚刚吃过晚饭,钱林走过来笑问:“东家,上次我给你的清单,这么快就到货了吗?”
    钱林给的清单还在口袋里趟着呢~
    看到钱林,张新联想到之前她提过、会替自己招一些懂化学知识的学生。
    “钱姐,之前你说会有10个学生过来,他们什么时候来?”
    “就这几天,他们坐飞机过来,路费你要报销。”
    “当然,”张新爽快答应。
    “你还没说这些箱子里是什么?”
    张新摆了摆旁边比自己还高的木箱,“我买了台二手子弹生产设备。”
    “...”
    钱林一副‘你看我像傻子嘛’模样。
    子弹生产设备怎么可能用钱买到,何况还是私人购买。
    ‘不会是抢来的吧?’
    想到这里,心里一个激灵。
    联想到报纸内容,泗水城发生的事情,钱林眼睛变灯泡。
    一幅不敢相信模样看着张新。
    “钱姐你别管那么多,总之它现在是我们的。”
    张新打断她的胡思乱想。
    钱林猛甩头,不把这些机器和泗水城联想到一起。
    “你打算把它安装在什么地方?”钱林问。
    张新指了指地板下面,“这里有水、有电,上面有车床噪声掩护,很完美的地方。”
    钱林叮嘱,“别玩失手,我有漂亮国国籍护着,你就没那么幸运了。”
    “我知道。”
    “还有,你需要更多专家。
    更大、更专业的车床用于制造火炮。
    步枪可打不过……”
    钱林直接把话挑明。
    这样也好,省了张新找借口。